來源丨收視中國(ID:shoushizhongguo),作者:周欣欣
原標題丨守正創新、和而不同——晚間新節目創新特點
近年來,電視節目創新市場呈現出理性回縮的態勢,反映出市場調整時期節目創新領域的保護性蟄伏。
2020上半年,疫情之下節目創新降速而未停步,以自身主流媒體之擔當,在輿論引導、信息發布乃至於受眾情緒疏導等方面,發揮了其他媒體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經歷短暫的休整,自5月起各級頻道的節目創新重新回歸常態,並積蓄了應對未來變化的更加深厚的內力和更為充裕的能量。
本文即以2020上半年71城市[1]市場中晚間播出的新節目[2]為分析對象,與大家共同探尋非常時期的節目創新特徵及風向。
01
語言類節目探索治癒新樣態
溫暖陪伴還原生活本色
2020上半年,從疫情爆發到穩定可控,從居家抗疫到生活工作回歸日常,解壓、陪伴、溫暖、治癒成為生活中稀缺但尤顯重要的元素。
儘管在抗疫大背景下娛樂類節目的創新和播出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在疫情期間直至疫情逐漸好轉,在節目創新中探索心理、情感治癒的新樣態,成為節目制播者共同的追求,而語言類節目憑藉自身獨有的優勢,成為快速撫平疫情創傷、重燃生活信心的一劑治癒良藥。
喜劇競演、智趣脫口秀、聲音互動、文化人物講述,乃至於青少年語言表達等節目,成為電視螢屏上快速為觀眾解壓,用溫暖陪伴還原生活本色的創新典型。
湖南衛視《笑起來真好看》將不同的喜劇元素融合在一起,用詼諧、大膽、溫暖、治癒的內容,讓觀眾們爆笑並久久回味,調整心情重新出發。
《天天雲時間》和《朋友請聽好》則在疫情較為艱難的條件下全新整合利用「雲」連線技術,用視頻小屏拼接成電視大屏,跨越屏幕交流真心,從形式到內容所傳遞的溫度與正能量也讓人從中不斷收穫溫暖與感悟。
中央臺三套《我的藝術清單》講述時代人物與藝術「跨界」相遇的故事,以「接地氣」的藝術視角和創新的節目呈現模式,為觀眾深度挖掘時代人物與藝術「跨界」相遇的正能量故事。
湖南電視臺金鷹卡通頻道《超能說學院》則聚焦少年語言表達這一必修課題,既是語言藝術的完美體現,更是家長與孩子的一次深度對話,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情境中,完成了與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觀勾連。
02
以「家」為載體激發情感共振
原生態紀錄展現家常不平常
近年來,在電視節目創新領域,以看似平常的「家」常為創新理念的節目層出不窮。
無論是承載家人日常起居的物理形式的家,還是以日常三餐為出發點的家庭飲食,以及圍繞家庭婚姻關係、親子關係展開的觀察、互動,乃至於以「回家之旅」為內涵激起的情感共振,無不通過原生態的紀錄與對參與者真實情感和故事的挖掘,展現家常生活的不平常之處。
家不僅是溫暖的歸屬,也是尋找內心最初出發的地方。中央臺三套《走在回家的路上》圍繞嘉賓的「回家之旅」,多維度、多角度地展現回「家」的意義,並在回家的過程中尋找到最初的自我。
安徽衛視《家宴》無需客套的話語和繁複的儀式,藉助十場認真準備的別樣家宴,講述十種至深至厚的相聚之歡,以此映射出大背景下普通人物的家之情懷,大環境中市井小民的家之情感。
北京衛視《婆婆和媽媽》以四組各具典型性的明星家庭模板,將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關係真實呈現在熒幕上,引發觀眾對於婚姻、親情以及代際溝通的思考。湖南金鷹卡通衛視《超能一家人》則通過親子協作益智答題的模式,強化家庭生活中親子關係體驗,為營造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提供借鑑。
湖南衛視《嗨我的新家》選擇在「大城市,小空間」中生活的年輕人為拍攝對象,讓改造後的家更好地承載生活的夢想。深圳衛視《這是誰的家》用更有溫度和態度的「姿勢」走進明星的家,在雙向的互動交流之間,發現有溫度的生活,為家庭生活帶去更多想像空間,在娛樂的同時拓展公益幫扶。
03
文化節目知來路方明去處
美食節目透過人間煙火傳遞治癒能量
近年來,《國家寶藏》《遇見天壇》《上新了故宮》等文化綜藝火爆螢屏,故宮、天壇等傳統IP紛紛放下身段,通過綜藝化的表達拉近與年輕受眾之間的距離。這些節目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內核,以綜藝為外殼,藉助遊戲競技等手段,讓中國傳統文化回歸大眾視野。
知來路,方能明去處,2020年,北京衛視國潮綜藝《了不起的長城》蓄勢出發,節目以戶外真人秀的模式承載長城文化IP,明星「長城磚員」沉浸式體驗寓教於樂,用趣味的方式了解和學習了先輩的智慧。它兼顧歷史文化輸出和適應當下綜藝市場的融合需求,成為電視文化節目創新的又一力作。
不僅如此,美食與文化的結合,也成為2020上半年電視內容創新突圍的著眼點,透過孕育了地方美食文化的人文風物和經典美食形象,美食文化節目不僅在非常時期為受眾帶來視覺上的舒緩和味蕾上的釋放,更是透過嫋嫋人間煙火氣,向大家傳遞出健康的、治癒的正能量。
深圳衛視《粵菜大師》通過記錄廣東美食和人文風物,描繪粵菜大師人物群像,展現廣東敢為人先、勇於爭鮮的粵菜精神,展現粵菜餐飲產業文化符號新力量。湖南衛視《鮮廚100》則集結數十位兼具顏值與廚藝的元氣少年比拼廚藝升級,用青春語態譜寫美味樂章,以年輕氣質及治癒能量突圍「出圈」。
04
情感節目還原真實的戀愛社交場景
熱門社會議題投射節目現實觀照
情感類節目在國內電視螢屏上的發展,歷經了多次代際更迭。初期電視交友類節目,以1998年《電視紅娘》、1991年《今晚我們相識》等為代表,首次在螢屏上展現了素人交友的的概念,但後續影響力有限。
發展至1998年,湖南衛視《玫瑰之約》多輪配對、交流討論等模式掀起了第一波相親節目熱潮,情感類節目迅速從省級衛視擴散至眾多城市級媒體中。
2010年,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成為交友類節目裡程碑式的發展節點,其節目模式迅速擴散至各級電視頻道,但也遭遇了同質化競爭之下的觀眾審美疲勞。
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日漸滲透至受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情感交友類節目也日趨進入更加細分的發展階段,素人VS明星,棚內VS戶外,青年男女VS代際相親,多種模式與元素雜糅,同時更加反映時代特徵的以手機為載體的戀愛社交場景,成為情感類節目突圍的新的發力點。
2020上半年,多檔情感交友類節目聚焦年輕受眾、下沉市場受眾的婚戀需求,藉助手機社交媒介的大數據運用,從跨屏社交等全新的維度,圍繞當代青年人的婚戀觀投射至更為廣泛的社會議題,反映節目的現實觀照。
湖南衛視情感類跨屏社交節目《一鍵傾心》圍繞當下新時代青年的生活觀、戀愛觀展開,使用手機社交媒介,通過大數據與社交群聊幫助青年男女逐步探索彼此,再面對面約會增進情感,決定是否牽手。
上海東方衛視《喜歡你我也是》將鏡頭聚焦在更具有時尚個性的「Z世代」,以他們新潮的情感痛點為切口,多次發起多元化的社交活動,為單身男女們牽線搭橋,釐清時下年輕一代的戀愛社交規律。
此外,中央臺三套《喜上加喜》以戶外綜藝相親的模式,走進下沉市場的廣大鄉村縣市,在各處扶貧成就喜事連連的氛圍中,幫助廣大青年牽線搭橋,打造幸福人生的嚮往,傳達愛情正能量。
05
寫在最後
2020上半年,在舉國齊心抗疫的大背景下,電視節目創新也逐漸走出低迷,回歸市場常態。
而經過疫情的洗禮,節目創新無論從形式、內容還是表達手法上,都更趨理性與成熟,並嘗試通過節目創新擴散樂觀治癒的正能量,對觀眾形成正向的、積極的情緒與心理疏導,為全民走出疫情陰霾發揮了獨有的作用,引領電視節目創新跨越溝壑,穩步前行!
[1]71城市包括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26個省會城市(不包括拉薩)和36個地級城市。
[2]本文對新節目的界定為:上星頻道18:00-24:00播出、省/市級地面頻道17:00-24:00播出,同名稱節目在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未出現過,節目長度超過20分鐘(含20分鐘)。以下節目類型不屬於新節目範圍:廣告、頻道包裝、節目預告、導視節目、電視劇、電影、外語、各類體育賽事等。
-END-
丨傳丨媒丨頭丨條丨
傳媒業的參與者、觀察者、發現者、報導者
微信號:cmtt6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