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創作聚焦「青春」 背後反應當下文化現象

2021-01-11 南早網

16歲上清華,24歲當火箭工程師,29歲已累計參加79次航天發射任務……90後青年於新辰有著令人驚豔的履歷,而他並不是孤例。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

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

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

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打量近期創作,可以看到一批節目雖聚焦不同領域、採用不同形式,卻紛紛拿「青春」做起了文章,「青年+素人」成為眾多節目著力表現的對象。

脫貧攻堅主題系列節目《青春在大地》以青春為題,融合多種藝術手段,講述年輕扶貧工作者親歷的脫貧攻堅故事;臺網互動國風少年創演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以「國風創新演繹」為立意和核心,凸顯少年能量;《令人心動的offer》深度紀實「青春主人翁」們初入職場的真實情景;《功夫學徒》以世界各國青年視角觀察中國大地上的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成就;《希望的田野》以「青春力」破題助農項目,基調歡快,洋溢著青春色彩;《向上吧!青春》每期節目聚焦一個行業,通過人物紀錄短片與棚內觀察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講述當代青年的真實故事,並且以優秀青年榜樣的人生選擇、工作經歷和生活狀態,向社會傳達著朝氣蓬勃的年輕聲音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這些節目在表現主體的選擇上,從明星嘉賓到素人均以年青一代為主要構成,並且充分強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發揮的力量。這些節目積極傳達著:在不同行業、不同身份職責下,年青一代用自己的鮮活創意、充沛體力和無限激情,創造出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黃典林表示:「這類節目中,故事主體皆是各個行業的普通青年,節目通過他們的樸實事跡彰顯了素人青年身上的平凡魅力和寶貴品質。」

用多樣態影像,呈現青春群像

同樣是講述青春故事,圍繞著不同內容領域,綜藝創作形成不同形態的表達,進一步顯現出多種形態融合的創作趨勢,形式有意思、內容有意義成為一種普遍態勢。

《青春在大地》邀請青年演員入村採風、體驗,最後以舞臺演繹重現一幕幕真實的脫貧攻堅動人場景,採風過程成為有趣看點。《上線吧!華彩少年》將國風與選秀融合,讓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具流行氣質和青春氣息。《功夫學徒》和《希望的田野》則將紀實和體驗有機結合,真實直觀的記錄使節目意圖表達的核心思想直抵人心。在觀察類真人秀的基礎上,《令人心動的offer》還設置嘉賓們猜測實習生課題排名的環節,通過製造懸念讓節目多了幾分緊張刺激。《向上吧!青春》以紀錄短片呈現多個行業傑出青年代表的工作場景和生活日常,真實、直觀但不乏趣味;演播室內,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背景的嘉賓圍繞短片提出問題,引發豐富的故事延展和觀點表達,讓青年們的人生抉擇和理想踐行得到了更廣泛意義和更深層次的解讀,有效拓展了節目的內涵。

以觀察類節目為例,「紀錄短片+棚內觀察」的節目模式已為大眾所熟悉,然而其中大多數節目以明星嘉賓做噱頭、以隱私生活做文章,看似「接地氣」的生活話題實際難以克服過度娛樂的本質,而《向上吧!青春》將觀察的鏡頭和議論的焦點轉移到素人群體,深挖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讓「觀察」變得更有意義。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歐陽宏生表示:「通過觀察討論當代青年的真人真事,以鮮活的紀實細節為談資消弭代溝和尬聊,探尋不同時代人群眼中青春的本質和共性,為被標籤化的90後增添一筆『擔當+能量』的亮麗註腳。」

以「青春」連結時代命題,凸顯奮鬥意義

在多個節目的塑造和傳達下,當下的「青春」形象進一步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青年群體的形象更加飽滿立體和正面,也更積極地反映出時代精神。其中一些節目,將年青一代的理想信念與脫貧攻堅、保家衛國等宏大命題對接,回應「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呼聲,年青一代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得以具象呈現。

通過對一批青年榜樣事跡的紀實摹寫,《向上吧!青春》在青年人「立志、立業、向未來」的主題之上,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內涵跨越。畢業於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陳明智,放棄一線城市高薪工作回到海南小漁村,為家鄉的環境保護與漁業發展做出努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顧亞也曾組樂隊、玩音樂,但他最終留在六盤水的山坳裡,把手中的吉他交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梁琳來到扶貧一線,以四川省簡陽市石鐘鎮民強村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助力村民脫貧致富……曾經的青年人對外面的世界無限嚮往,為什麼小小鄉村對於這一代青年人卻有了更大的吸引力?節目用陳明智、梁琳等青年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青年群體的熱血和理想得到時代精神的澆灌,創業的熱情不斷被激發,青年人正在貢獻力量、做出榜樣。

「近期熱播的青春類節目洋溢著青春的氛圍和樂觀的情緒,能夠給人以鼓勵,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下年輕群體個性更強、更愛國、更敢於表達自我,也更敢於去承擔責任的品格,打開了一個觀察年輕人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表示,「我希望這個節目成為一檔建設性節目——正向的甚至帶有知識屬性和精神屬性內容傳播,能夠對社會有所改變。」

螢屏上更多青年人的真實故事在上演,關於理想信念、自我價值、美好歲月的話題在繼續,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等時代命題也得到了具有青春氣息和真誠聲音的講述。這正是青春勵志類綜藝節目的深意所在,從青春話題和青年群體展開,刻畫出有為擔當的青年群像,讚揚回饋社會的青春力量,更進一步地揭示出當下時代的深刻變化和社會風氣的向好發展。

相關焦點

  • 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
  • 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連結時代命題凸顯奮鬥意義
    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
  • 綜藝節目: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鮮活的社會現實和普通人背後不凡的故事,是綜藝節目生長的肥沃土壤新媒介、新技術不僅帶來節目傳播方式變革,而且成為節目內容和形態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催生出新的綜藝類型和內容形態,推動新技術與新綜藝的融合創新綜藝節目不斷拓展行業邊界,與藝術、影視、旅遊、文博、科技、教育、體育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有效推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實現綜藝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螢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
  •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博類等多個綜藝節目領域的創作,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獲得業界和社會的一致好評。在研發過程中,團隊成員走訪文博界、歷史界、文學界的各位專家學者,查閱了無數典籍資料,最終將《國家寶藏》節目定位於大型文博探索節目,以文博領域為全新切口打開磅礴題材寶庫——節目邀請明星守護國寶文物並講述它們的故事,讓文物活起來,把其內在的精神傳下去,傳承其文化精髓,成為《國家寶藏》節目創作的基石。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關鍵詞:《朗讀者》;文化綜藝節目;受眾接受心理;使用與滿足 上世紀七十年代,卡茲等人發表了《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一文,進一步補充與完善了「使用與滿足」理論,將受眾與媒介的接觸行為概括成一個「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觸——需求滿足」的反應過程。
  • 又一現象級文化綜藝即將刷屏,劍南春綜藝營銷強勢登場
    「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中汪涵化身敦煌探索團團長,帶領THE9-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年輕人組成「敦煌探索團」共同探索敦煌璀璨千年文化。
  • 明星搏命的背後,是在影視寒冬期膨脹起來的綜藝節目
    11月27日,在《追我吧》節目錄製現場,主演《遇到王瀝川》而走紅的臺灣演員高以翔在奔跑中暈倒,不幸心源性猝死。娛樂「致」死的事件不止一次的發生,網友們開始提出質疑,綜藝娛樂的邊界究竟在哪裡?明星搏命的背後實際上是行業蕭條之後的個人生存戰,自去年補稅風波後,影視行業徹底進入寒冬期。
  • 2020年綜藝製作公司有哪些重點節目資源?
    來源:傳媒內參-指尖綜藝榜2020年,對於綜藝製作公司來說,將是生存與競爭都更為激烈的一年,本文復盤了一線製作公司如燦星、米未傳媒、銀河酷娛、笑果文化、魚子醬文化、日月星光傳媒、歡樂傳媒等在今年的重點項目,涵蓋已播出的以及正在籌備、製作階段的節目(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 文化類節目爆款不斷 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優秀傳統文化的「流行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一步「活化」,將成為今後文化內容創作生產的重要增長點。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越來越受關注這一趨勢出現在各個文化領域之中,在傳播面相對廣的電視綜藝領域尤其明顯。新世紀以來,優秀傳統文化綜藝節目的「流行」主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講說形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
  • 給青春的「敢」一個Respect,用專業重「燃」行業
    今年的第一檔說唱綜藝《說唱聽我的》率先在芒果TV上線。截至目前,節目播放量破2億,微博主話題閱讀量高達4億、討論量達44萬次,成功點燃了今夏說唱的第一把「火」。當以前的說唱帶火了一股新潮流、火了看上去象徵著獨立個性的外殼,依然少有人關心說唱音樂本質,它背後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故事以及真正代表的精神價值。這些既有的窘迫局面,也是說唱類綜藝所面對的廣闊空間。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視頻網站方面,在近年來集中發力青年潮流文化題材之後,也開始入局戶外真人秀這一賽道。《德雲鬥笑社》作為嚴敏導演的作品,將遊戲挑戰與相聲創作相結合,帶有濃烈的《極限挑戰》色彩,取得了不錯的點擊量和口碑。明年選秀的另一個發力方向,是將這一節目類型與不同圈層文化相結合,比如嗶哩嗶哩基於平臺屬性將推出一檔聲音演員競技節目,打造男性聲優偶像選秀,此前公布的名稱為《我是優等聲》,將於11月下旬開始錄製。
  • 中國養成系現象級綜藝全面分析:創造營和青春有你系列
    3分鐘36張圖快速了1.6萬字的行業分析Produce系綜藝,累計超百億播放,微博1000億超話閱讀的出道養成系國民現象級綜藝。分析偶像的素質和價值,《社會學》闡述粉絲文化的現象,平臺營銷的綜藝能量模型,《定位》《瘋傳》《上癮》讓人明白背後平臺的套路。
  • 五一在播綜藝圖鑑
    文 │ 夏天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成功掀起偶像養成綜藝的觀看熱潮後,綜藝市場清冷了一段時間。2019年年初,萬眾矚目的偶像養成綜藝《青春有你》《以團之名》播放成績及影響力不及預期,多部新興題材綜藝沒能打響名頭,在此背景下反倒是觀察類綜藝異軍突起,《女兒們的戀愛》《我家那閨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婚戀綜藝跑馬圈地,成功瓜分市場。
  • 地球儀上的「小國家」如何成為綜藝節目創意大戶?
    在國際節目模式行業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國土面積不大、人口也不算多的國家,卻是全球電視節目創意的重要孵化地。由於地域、文化的不同,這些國家的節目創意都帶有鮮明的特色,深受本地觀眾的喜愛,同時也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
  • 年度寶藏綜藝預定!與劍南春一起品讀敦煌之美
    「以青春之力,重現歷史榮光」,由愛奇藝出品,劍南春總冠名的國內首檔聚焦敦煌的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敦煌》於11月18日正式上線!節目中汪涵化身敦煌探索團團長,帶領THE9-謝可寅、錢正昊、李浩源三位年輕人組成「敦煌探索團」共同探索敦煌璀璨千年文化。
  • 國內綜藝快報:湖南、江蘇衛視舉行招商會,《火星情報局》第五季回歸
    綜藝方面,近20檔節目亮相,《最強大腦第八季》榮耀回歸,新一季神秘嘉賓陣容、創作團隊、節目賽制全面升級;青少年益智遊戲真人秀《我要上清北》實力詮釋創造力是未來最大的「競爭力」,清華大學劉嘉教授發起「超常人才成長營」計劃,尋找最具創造力的少年。
  • 江蘇衛視2019-2020跨年演唱會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綜藝...
    這也是金鷹獎對獎項設置進行調整後的首個最佳電視綜藝節目大獎。   圖為《江蘇衛視2019-2020跨年演唱會》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綜藝節目」欄節目、影視劇堅守品質,強化創意,創新內容,獲得廣泛好評。加快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用多彩華章奏響時代最強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正是江蘇廣電精品創作的成果。一直以來,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聚焦幸福主題,抒發家國情懷,傳播正能量,以真唱、實力、技術、溫度為突出特色,在行業樹立起了演唱會的品質標杆。
  • 攜手四大爆款綜藝,京東超級IP日變革娛樂營銷新模式
    2020線上經濟的火爆,令娛樂綜藝收視率居高不下,各具特色的綜藝節目迅速佔據用戶心智,已經形成冠名—贊助—中插—植入—代言—品牌受眾互動的完整綜藝IP營銷模式,實現流量變現、品牌帶貨的強強聯合。
  • 當綜藝宏觀敘事方式用古文的撰稿方式來定義
    鋒芒智庫丨米洛談及綜藝節目敘事,從微觀上來看,懸念、倒敘、衝突等手法,均是單集綜藝裡常用的剪輯敘事手法。從宏觀視角來看,整季節目的敘事架構卻能與古文常見的外在敘事體式一一對應,就此筆者復盤了當下熱門綜藝的宏觀敘事結構,對其進行一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