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連結時代命題凸顯奮鬥意義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綜藝《上線吧!華彩少年》海報 資料圖片

16歲上清華,24歲當火箭工程師,29歲已累計參加79次航天發射任務……90後青年於新辰有著令人驚豔的履歷,而他並不是孤例。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

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

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

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打量近期創作,可以看到一批節目雖聚焦不同領域、採用不同形式,卻紛紛拿「青春」做起了文章,「青年+素人」成為眾多節目著力表現的對象。

脫貧攻堅主題系列節目《青春在大地》以青春為題,融合多種藝術手段,講述年輕扶貧工作者親歷的脫貧攻堅故事;臺網互動國風少年創演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以「國風創新演繹」為立意和核心,凸顯少年能量;《令人心動的offer》深度紀實「青春主人翁」們初入職場的真實情景;《功夫學徒》以世界各國青年視角觀察中國大地上的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成就;《希望的田野》以「青春力」破題助農項目,基調歡快,洋溢著青春色彩;《向上吧!青春》每期節目聚焦一個行業,通過人物紀錄短片與棚內觀察訪談相結合的形式講述當代青年的真實故事,並且以優秀青年榜樣的人生選擇、工作經歷和生活狀態,向社會傳達著朝氣蓬勃的年輕聲音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這些節目在表現主體的選擇上,從明星嘉賓到素人均以年青一代為主要構成,並且充分強調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發揮的力量。這些節目積極傳達著:在不同行業、不同身份職責下,年青一代用自己的鮮活創意、充沛體力和無限激情,創造出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黃典林表示:「這類節目中,故事主體皆是各個行業的普通青年,節目通過他們的樸實事跡彰顯了素人青年身上的平凡魅力和寶貴品質。」

用多樣態影像,呈現青春群像

同樣是講述青春故事,圍繞著不同內容領域,綜藝創作形成不同形態的表達,進一步顯現出多種形態融合的創作趨勢,形式有意思、內容有意義成為一種普遍態勢。

《青春在大地》邀請青年演員入村採風、體驗,最後以舞臺演繹重現一幕幕真實的脫貧攻堅動人場景,採風過程成為有趣看點。《上線吧!華彩少年》將國風與選秀融合,讓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具流行氣質和青春氣息。《功夫學徒》和《希望的田野》則將紀實和體驗有機結合,真實直觀的記錄使節目意圖表達的核心思想直抵人心。在觀察類真人秀的基礎上,《令人心動的offer》還設置嘉賓們猜測實習生課題排名的環節,通過製造懸念讓節目多了幾分緊張刺激。《向上吧!青春》以紀錄短片呈現多個行業傑出青年代表的工作場景和生活日常,真實、直觀但不乏趣味;演播室內,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背景的嘉賓圍繞短片提出問題,引發豐富的故事延展和觀點表達,讓青年們的人生抉擇和理想踐行得到了更廣泛意義和更深層次的解讀,有效拓展了節目的內涵。

以觀察類節目為例,「紀錄短片+棚內觀察」的節目模式已為大眾所熟悉,然而其中大多數節目以明星嘉賓做噱頭、以隱私生活做文章,看似「接地氣」的生活話題實際難以克服過度娛樂的本質,而《向上吧!青春》將觀察的鏡頭和議論的焦點轉移到素人群體,深挖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讓「觀察」變得更有意義。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歐陽宏生表示:「通過觀察討論當代青年的真人真事,以鮮活的紀實細節為談資消弭代溝和尬聊,探尋不同時代人群眼中青春的本質和共性,為被標籤化的90後增添一筆『擔當+能量』的亮麗註腳。」

以「青春」連結時代命題,凸顯奮鬥意義

在多個節目的塑造和傳達下,當下的「青春」形象進一步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青年群體的形象更加飽滿立體和正面,也更積極地反映出時代精神。其中一些節目,將年青一代的理想信念與脫貧攻堅、保家衛國等宏大命題對接,回應「少年強,則國強」的時代呼聲,年青一代與國家命運的緊密相連得以具象呈現。

通過對一批青年榜樣事跡的紀實摹寫,《向上吧!青春》在青年人「立志、立業、向未來」的主題之上,實現了更高層次的內涵跨越。畢業於東南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陳明智,放棄一線城市高薪工作回到海南小漁村,為家鄉的環境保護與漁業發展做出努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顧亞也曾組樂隊、玩音樂,但他最終留在六盤水的山坳裡,把手中的吉他交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復旦大學優秀畢業生梁琳來到扶貧一線,以四川省簡陽市石鐘鎮民強村駐村第一書記的身份助力村民脫貧致富……曾經的青年人對外面的世界無限嚮往,為什麼小小鄉村對於這一代青年人卻有了更大的吸引力?節目用陳明智、梁琳等青年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青年群體的熱血和理想得到時代精神的澆灌,創業的熱情不斷被激發,青年人正在貢獻力量、做出榜樣。

「近期熱播的青春類節目洋溢著青春的氛圍和樂觀的情緒,能夠給人以鼓勵,也讓我們看到了當下年輕群體個性更強、更愛國、更敢於表達自我,也更敢於去承擔責任的品格,打開了一個觀察年輕人的世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冷凇表示,「我希望這個節目成為一檔建設性節目——正向的甚至帶有知識屬性和精神屬性內容傳播,能夠對社會有所改變。」

螢屏上更多青年人的真實故事在上演,關於理想信念、自我價值、美好歲月的話題在繼續,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等時代命題也得到了具有青春氣息和真誠聲音的講述。這正是青春勵志類綜藝節目的深意所在,從青春話題和青年群體展開,刻畫出有為擔當的青年群像,讚揚回饋社會的青春力量,更進一步地揭示出當下時代的深刻變化和社會風氣的向好發展。

(本報記者 牛夢笛)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綜藝節目創作掀起「青春」熱
    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以「青春」為切口,透視不同行業領域和社會議題國產綜藝進入成熟階段,綜藝創作所涉及的內容領域已經十分廣闊。
  • 綜藝節目創作聚焦「青春」 背後反應當下文化現象
    近期,四川衛視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帶領觀眾認識了一批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青年人。回顧2020年,以「青春」為關鍵詞的綜藝節目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節目創作通過不同的故事講述和人物摹寫,為「青春」一詞增添了更多豐富、有分量的註腳。
  • 綜藝節目: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就是街舞》等節目成功出海,國產綜藝節目自主創新受到各界關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產綜藝節目不斷探索適合觀眾的有意思、有意義的節目形式。在新媒介、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積極應對,強化節目內涵、探求模式創新、推動跨域合作、實現價值創造,產生一批涵蓋不同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國產綜藝節目在節目形態、制播模式、內容形式、價值創造和精神引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文化綜藝節目《朗讀者》的創新與成功之道
    摘 要:2017年年初,央視《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火爆螢屏,掀起了人們對文化綜藝節目討論和關注的熱潮。其中《朗讀者》以新穎的節目形式,清新的語言風格,注重情感的溝通和交流而備受關注,堪稱電視綜藝節目界的「一股清流」。
  • 江蘇衛視2019-2020跨年演唱會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綜藝...
    這也是金鷹獎對獎項設置進行調整後的首個最佳電視綜藝節目大獎。欄節目、影視劇堅守品質,強化創意,創新內容,獲得廣泛好評。加快構築文藝精品創作高地,用多彩華章奏響時代最強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正是江蘇廣電精品創作的成果。一直以來,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聚焦幸福主題,抒發家國情懷,傳播正能量,以真唱、實力、技術、溫度為突出特色,在行業樹立起了演唱會的品質標杆。
  • 綜藝新玩法:「大小屏」互動,讓直播加入進來
    上周末,開播了兩檔全新綜藝節目——東方衛視《神奇公司在哪裡》、優酷視頻《奮鬥吧主播》,兩檔節目不同類型,但都選擇了「大小屏互動」的全新方式,即大屏為綜藝節目的屏幕,小屏為手機端直播的屏幕。
  • 五一在播綜藝圖鑑
    文 │ 夏天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成功掀起偶像養成綜藝的觀看熱潮後,綜藝市場清冷了一段時間。2019年年初,萬眾矚目的偶像養成綜藝《青春有你》《以團之名》播放成績及影響力不及預期,多部新興題材綜藝沒能打響名頭,在此背景下反倒是觀察類綜藝異軍突起,《女兒們的戀愛》《我家那閨女》《妻子的浪漫旅行》等婚戀綜藝跑馬圈地,成功瓜分市場。
  • 《青春有你3》官宣音樂導師李榮浩,為何他如此受音樂綜藝歡迎?
    《青春有你3》官宣了音樂導師,他就是李榮浩。李榮浩已經是《青春有你》的老朋友,《青春有你》的前身是《偶像練習生》。李榮浩在《偶像練習生》與《青春有你1》中都擔任音樂導師。這次回歸《青春有你3》已經是他三度擔任節目的音樂導師。
  • 央視綜藝節目的正確打開方式
    、文博類等多個綜藝節目領域的創作,成功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獲得業界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他們感恩自然的饋贈和命運的給予,也感謝過去那個奮鬥不息的自己,共同向著生活的下一站,由衷喊一聲「你好」。 很多觀眾將《你好生活》稱為「壁紙綜藝」 ,因為每一幀畫面都養眼走心;也有觀眾說它是「金句百科」,除了嘉賓們娓娓道來的哲理,更用日記體的旁白和點睛式的花字提取內容的濃度,讓人回味不盡。
  • 「TA綜藝」初探:什麼才是當代觀眾真正需要的氣質標籤?| 獨家
    在兩性地位日益平等,性別特質悄然變化的今天,想要探尋當代中國人真正的性格色彩和性別標籤,「TA綜藝」或許能給你想要的答案。近幾年國內「他綜藝」的走熱,可從2014年山東衛視推出的《烈火雄心》追溯起。作為全國首檔明星消防體驗真人秀,節目的題材讓人耳目一新。「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退」「這裡沒有花美男」等宣傳話語都是節目對男子氣概的勾勒。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德雲鬥笑社》作為嚴敏導演的作品,將遊戲挑戰與相聲創作相結合,帶有濃烈的《極限挑戰》色彩,取得了不錯的點擊量和口碑。愛奇藝與騰訊視頻雙平臺聯播的《哈哈哈哈哈》,採用公路行進式戶外真人秀的新形態,來展現後疫情時代老百姓的真實生活,開播以來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和用戶反饋,第二季預計在明年三季度上線。
  • 青春的秘密,乃至生命的意義,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鬥!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以「90後」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是一支抗疫的「硬核」力量,他們發出戰鬥的青春宣言,在與病毒較量中唱響火紅的青春之歌,再苦再累也不後退半步,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在4.2萬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就有1.2萬多名「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他們以青春之我,在抗疫一線實現青春之價值,書寫了無愧於時代的壯麗篇章。
  • 少城時代訓練生《青春有你2》再出擊 官宣陣容引期待
    昨日,少城時代旗下貓魚娛樂官宣訓練生韓東、許馨文、未書羽、黃小芸參加大型綜藝《青春有你2》,並曝光了四組街拍圖。不同風格的意境下,凸顯訓練生們獨特的個人色彩。去年,少城時代憑藉鄧超元和夏瀚宇的超高人氣和亮眼成績,被視為「選秀黑馬」,這一次是否能夠繼續突出重圍,值得期待。
  • 2020年綜藝製作公司有哪些重點節目資源?
    該節目由張紹剛主持,每一期邀請一位話題名人,讓他們接受吐槽和自嘲。節目亮點:《吐槽大會4》依然保留了節目慣有的核心流程,每一期邀請一位話題名人,讓他們接受吐槽和自嘲。而在此基礎之上又加碼紅毯、隔屏吐槽、深度專訪等全新環節,只為凸顯節目的「真實」本源。
  • ...幸福生活靠攀登,殷昭俐、呂遠創作《奮鬥新時代組曲》慶賀建黨...
    這首歌是《奮鬥新時代組曲》的其中一首,該組曲共有19首,目前已有13首可以在「學習強國」APP上收聽到,其餘歌曲還在創作當中。19首歌曲的創作都圍繞著不同的主題,既有讚揚時代的《奮鬥新時代》,也有歌唱紅船精神的《揚帆紅船再遠航》,亦有歌頌中國速度、中國科技的《中國高鐵之歌》,以及激勵青年學子的《奮鬥的青春最榮光》,還有弘揚「挑山工」精神的《泰山挑山工》等等。
  • 明星搏命的背後,是在影視寒冬期膨脹起來的綜藝節目
    最早,電視臺綜藝以遊戲、益智問答為主,之後過渡到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時代選秀類真人秀節目的興起,在網際網路資本的支持下,視頻網站入局後設計的綜藝形式更是層出不窮,從旅遊、帶娃、戀愛、甚至懷孕,明星們的私生活被細緻的展露在觀眾面前,明星運動會、野外生存等競技類綜藝也在不斷挖掘著明星的潛能。
  • 好電視節目作品長啥樣?小切口,大情懷,正能量
    小切口,大情懷,正能量  製圖:李潔  在網際網路的助推下,電視節目已經成為全民談資、網絡熱搜,在議題設置如何抒寫時代,謳歌人民,是當下電視人必須著重思考的議題。  結合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今年上海電視節首場白玉蘭論壇將主題確立為「光影七十年·螢屏新時代」。在昨天的論壇現場,「謳歌時代」成為業內人士口中的高頻詞。文藝作品如何謳歌時代,體現人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倒是業內人士口中一批鮮活的作品,成了極有意義的行業參考案例。
  • 青春浪潮又蠢蠢欲動
    前日,一則微博爆料點炸廣大網友的心,《靜止》這首大老師於初中時代創作的經典,為本周日晚即將上演的《蒙面唱將猜猜猜》金曲盛典掀開用音樂敘舊的序幕。除了此前節目中未能揭面的三位「大魔王」——「阿凡達妹妹」、「瓜子貓」、「恐龍」有望在盛典揭曉謎底,還會有哪些已揭面唱將加盟這場「情懷演唱會」,成為了所有觀眾心中最盛大的期待。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傳播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引發了中國人的文化身份危機,受眾對文化有著巨大的需求,現今,但凡文化類節目,無一不引起受眾的高度關注。而董卿,自《中國詩詞大會》後一炮走紅,成為新晉國民「女神」,因自身的知性、優雅,被大眾賦予了象徵性的意義,成為文化的象徵符號。
  • 中國養成系現象級綜藝全面分析:創造營和青春有你系列
    《青春有你2》開播至今一直在看,從節目片段中感受追逐夢想的那種勇氣和力量,看過了為了破繭成蝶的那一瞬間,數年甚至十多年每天十幾小時訓練,在無人關注的黑暗中積累和沉澱。當然有很多人為了熱度、露臉參加節目,在追逐過程中如果足夠拼命,那就值得肯定;但是,價值觀、道德等需要引導,每個人會被放在萬倍放大鏡下來被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