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2020-11-29 騰訊網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

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開欄語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彰顯黨的宗旨、反映民族精神、體現時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偉大精神,構成了系統的精神譜系,對於推動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認真學習「四史」,落實「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要求,總隊根據中央權威媒體發布內容,將連續轉載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精神系列學習資料,供大家參閱學習。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開闢中國革命新道路、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升華,是值得全國人民珍視的精神瑰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艱苦卓絕的鑄就過程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的革命鬥爭不僅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而且孕育出偉大的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的產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土地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秋收起義和南昌起義遭到嚴重挫折的情況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審時度勢,率領工農革命軍進軍井岡山,在白色政權的四面包圍之中建立起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在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情況下,黨領導紅軍連續擊退了反動勢力的四次「進剿」和三次「會剿」,歷經大小戰鬥近百次,積累了豐富的軍事鬥爭經驗,創設了一整套紅軍建軍原則,提煉了紅軍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同志還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的問題,初步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通過不斷克服盲動主義、冒險主義錯誤的幹擾,尤其是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井岡山精神得以形成並不斷豐富和發展。井岡山精神從孕育、發展到成熟的過程,完整地記錄了以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艱辛探索和對社會理想、人生價值的深層思考,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豐富深邃的精神內涵

作為我們黨在革命鬥爭的艱苦歲月中形成的偉大精神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結晶,井岡山精神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著極為豐富深邃的精神內涵。

堅定信念、艱苦奮鬥,是井岡山精神的靈魂。大革命失敗後,井岡山的革命鬥爭靠什麼燃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照亮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正是因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會產生在艱難困苦環境中戰勝一切困難的超凡勇氣,產生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英勇殺敵的頑強鬥志,產生在敵人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才能經受住血雨腥風的洗禮和考驗。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井岡山鬥爭始於革命低潮時期。在這一歷史關鍵時刻,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以大無畏的革命膽識,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獨特道路,創造性地制定了黨領導軍隊的一系列組織制度和紀律,引領中國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依靠群眾、勇於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基石。在井岡山革命鬥爭中,毛澤東同志、朱德同志等黨和紅軍領導人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帶領井岡山軍民克服種種困難艱險,打破重重包圍封鎖;我們黨始終相信和依靠群眾,關心和幫助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正是因為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繫,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從而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擴大。

歷久彌新的寶貴財富

井岡山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澱的優秀傳統與人文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彰顯和高揚。同時,井岡山精神又是具有原創意義的當代民族精神,是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和崇高風範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優良精神傳統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鏈的偉大開端。

井岡山精神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在開創中國革命嶄新時期和開闢中國革命獨特道路上所具有的示範性和先導性。中國革命道路的開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創業之間,在歷史進程上前後相繼,在社會理想和目標追求上高度統一。因此,井岡山精神所具有的精神特質與品格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精神支撐作用。

井岡山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揚黨的優良作風、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完善黨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熔鑄新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提供了寶貴資源,有著鮮明的時代價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需要繼續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

作為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井岡山精神是激勵全國人民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緊密結合時代發展,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實踐,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並不斷賦予其新內涵,使之放射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芒。

相關焦點

  • 【思享家】中國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
    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創新,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的不平凡歷程中,形成和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精神資源。這些精神資源不僅貫穿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而且形成一些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具體形態。
  • 「海歸」講解員毛浩夫:讓井岡山精神的火種生生不息
    今年29歲的毛浩夫是江西幹部學院的一名現場教學老師,毛浩夫的爺爺毛秉華是原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長,毛秉華五十年如一日地宣講井岡山精神,被譽為「井岡山精神守望者」,1萬多場宣講會見證了他穿越半個世紀的堅守。  今年7月,毛秉華因病去世,這讓毛浩夫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更重了,他時常想起爺爺的叮嚀和囑託,在他看來,這是一種使命的傳承。
  • 「三個基本」的形成過程和主要內涵
    「三個基本」雖然是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來的,但其形成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三個基本」形成過程中先後形成過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基本方略等六種表述。本文擬以文獻為依據,考察「三個基本」的形成過程,考證相關表述的特定內涵,以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三個基本」的精神實質,增強貫徹「三個基本」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對於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礪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紅船精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過程中始終存續並不斷得以弘揚。通過歷史地考證和邏輯地分析,釐清建黨精神與紅船精神之間的關聯,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紅船精神是建黨精神的一項初始內容、一種內涵體現精神和文化作為人類實踐和思維特有的產物,根源於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屬於人類意識範疇。那麼,何謂意識?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_國內...
    紅船精神是建黨精神的一項初始內容、一種內涵體現精神和文化作為人類實踐和思維特有的產物,根源於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屬於人類意識範疇。那麼,何謂意識?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中,對於意識的闡述集中見於《德意志意識形態》中。
  • 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時代光芒——本鋼集團舉行MBA培訓班(五期)井岡山傳統教育班學習掠攝
    1927年,這裡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培育出薪火相傳的井岡山精神。九十多年過去了,歷史漸行漸遠,井岡山革命鬥爭時期的戰火和硝煙已從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淡去,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卻始終熠熠生輝,成為全黨全國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奮勇前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建黨精神的內在邏輯關聯
    紅船精神是建黨精神的一項初始內容、一種內涵體現精神和文化作為人類實踐和思維特有的產物,根源於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屬於人類意識範疇。那麼,何謂意識?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範疇中,對於意識的闡述集中見於《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摒棄了唯心主義和機械唯物論的觀點,以實踐的唯物主義為出發點,論證了意識的生產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物質交往以及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
  • 吳朝暉: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建構研究
    一、大學精神的基本內涵與時代意義  大學的產生和發展,反映了人類對高深學問和智慧創造的嚮往。作為大學演進中形成的獨特文明成果,大學精神是大學辦學理念、價值追求和思想靈魂的高度濃縮。  從發展脈絡看,大學精神始終與時代發展密切互動,在歷史演進中鑄就了指引人類文明進步的社會之光。
  • 紅船精神照耀新時代 -太陽鳥時評-四川新聞網
    14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並闡釋了「紅船精神」,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源頭精神。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們重溫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思考新時代黨的建設新使命新要求,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船精神的永恆價值和豐富內涵。可以說,紅船精神是百年大黨的精神基因,是照亮新航程的精神燈塔。
  • 「新時代」內涵的多維解讀
    從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顯示了中華民族發展進程的時代要求。從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傳承的文化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力量支撐的認識視角。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代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翻開新的篇章。從中國共產黨使命承載的價值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揭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使命擔當具有了時代新內涵。
  • 全面把握蘇區精神的深刻內涵
    作者:李紅喜(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注釋處處長、編審)  2011年11月,習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
  • 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與科學內涵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應首先深化對偉大抗疫精神的理性認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偉大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和科學內涵,這是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強大力量的思想基礎。偉大抗疫精神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有著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的滋養,有著中國精神的涵育,有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抗疫鬥爭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
  • 井岡山的紅與綠
    今天的井岡山,這樣的標語隨處可見。井岡山的紅,融在骨血裡,紅得厚重,紅得鮮豔。它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新中國走來的地方。革命年代,井岡山飽受血與火的洗禮,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英烈們的鮮血。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來瞻仰的人們為整整四面牆的烈士英名錄所震撼——4.8萬人壯烈犧牲,只留下15744個名字。
  • 「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原標題:「和合」思想的主要內涵與當下價值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蘊籍著豐贍內涵,累積著深厚底蘊,其中傳承久遠、歷久彌新的「和合」思想,不僅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價值取向。
  • 讓精神原點在時代坐標中閃耀
    ,中國與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等等時代提出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形成了系統完備、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科學體系。 回答「歷史之問」,賡續馬克思主義的中華文化之根。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秘籍。在這裡,「中國具體實際」既包括歷史實際、時代實際、實踐的實際,也包括歷史文化的實際。在一定意義上,歷史文化實際決定了思想理論體系的風格與氣派。
  • 長徵精神的豐富內涵、價值和傳承
    它內在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筆者個人理解,主要是三點: 一、救國救民的崇高信念 要理解和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首先就要了解近代中國的歷史,近代中國的國情,一部屈辱的中國近代史記錄了中國的災難,反映了中國的貧弱。你了解它就了解了為什麼中國廣大的紅軍懷著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信念。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中組部、團中央開展博士服務團工作20年來,共有256名博士響應黨中央號召,到青海基層一線服務鍛鍊,接受「兩彈一星」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和洗禮,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努力為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走進原子城,回望那段歷史,感悟「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越發能感受到巍峨精神的豐碑、永不磨滅的時代光芒、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基本經驗與時代...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黨關於立德樹人的歷史,總結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對於新時代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重要意義。  一、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立德樹人的歷史回顧  立什麼德、樹什麼人,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在本質上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是根據時代要求形成了不同的表述和要求。
  •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五四運動狂飆般的吶喊聲早已散去,五四運動精神卻一直沉浸在中華民族奮鬥的血脈裡。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我們回望那段歷史,重溫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加深對五四運動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認識,可以更好推動新時代中國青年繼承五四精神,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