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內涵的多維解讀

2021-01-08 求是網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具有厚重的思想意蘊。從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顯示了中華民族發展進程的時代要求。從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傳承的文化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力量支撐的認識視角。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代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翻開新的篇章。從中國共產黨使命承載的價值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揭示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使命擔當具有了時代新內涵。從中國為人類作更大貢獻的世界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昭示了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關鍵詞]新時代;內涵;多維視角;深度解讀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599(2019)01-0029-11

  [作者簡介]齊衛平(1953—),男,浙江慈谿人,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專項委託項目「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黨建思想研究」(項目批准號:16ZZD0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黨的十九大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重大政治論斷被揭示出來,是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新時代」作為這個重大政治論斷的核心概念,透現出厚重的思想意蘊。它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帶進了新的境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上了新的徵程,使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踏在了超越以往歷史階段的新時代沃土上。「新時代」思想意蘊的厚重性緣於其實踐鏡像的多稜性,認識它的深刻含義不能受線性思維束縛,就事論事地理解「新時代」。本文嘗試從多個維度對「新時代」的思想意蘊進行解讀,希冀能夠對加深認識和加強研究有所裨益。一、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之維歷史維度是認識「新時代」概念提出的重要依據,因而也是把握其思想意蘊的重要視角。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的創新實踐中高度重視科學的思想方法,其中包括對提高歷史思維能力的強調,他指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鑑。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1]。堅持以史為鑑、知古鑑今,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引領現實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觀察世界形勢、分析國內情況以及部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時始終體現出來的思想方法。從歷史之維認識「新時代」,其思想意蘊顯示了中國人民長期不懈奮鬥的發展脈絡,它說明,「新時代」的到來有著歷史必然性。

  用最精煉的話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內涵就是我國發展處於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中國人民迎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而不是迎來別的什麼新時代;這是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不是新時代別的什麼主義。把「新時代」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連接,背後呈現的是歷史的大敘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得到這個成果極不容易」。[2]這段論述說了5個時間坐標,40年、70年、97年、170年、5000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敘事邏輯由近推遠,將「新時代」的思想意蘊推放到歷史的長鏡頭之下。

  「新時代」首先是從40年改革開放歷程的發展上揭示的重要概念,這是最近的時間坐標。黨執政後領導的事業使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名稱,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此前既沒有「特色」概念,也沒有事實上的特色。鄧小平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反思和經驗總結中,覺悟到必須擺脫蘇聯模式而走自己的道路,於是就有了「特色」概念的形成。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在開幕詞中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標誌著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開始了有別於以往的新實踐。40年前改革開放的實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引子」,不搞改革開放,也就沒有「新時代」的到來。

  70年的時間坐標把「新時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實踐探索相聯繫,包括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黨領導人民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確立,黨領導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的偉大飛躍。1978年改革開放的抉擇,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這70年歷史構築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間和空間,是孕育「新時代」的基礎。

  第1期齊衛平「新時代」內涵的多維解讀····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19年97年的時間坐標把「新時代」納入中國共產黨全部實踐的歷史視閾,表示它是黨領導中國人民將近一百年浴血奮鬥得到的際遇。1921年誕生的中國共產黨,肩負起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責任,扮演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主心骨的社會角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它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畏艱難、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它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不懼曲折、排除風險、堅持探索,改變了中國的落後面貌,成就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新時代」思想意蘊折射著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關照。

  170年的時間坐標從近代中國社會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跌宕起伏,襯映「新時代」亮起了揚眉吐氣的中國時光。1840年鴉片戰爭的厄運降臨中國人民的頭上,中華神州山河破碎,萬物凋敝,人心渙散。民族恥辱接連不斷,任何國家的侵略者都可以到中國來肆意蹂躪中國人民。國內戰亂頻仍,炮火連天,廣大百姓長期在水深火熱的災難中煎熬。改變民族命運成為熱切期盼,體面地生活成為美好憧憬。中國人民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迎接了一道又一道曙光,經過一個半世紀多的接續奮鬥,曾經刻骨銘心的那段歷史終於伴隨「新時代」的到來而進入令人振奮的發展新階段。

  5000年的時間坐標把「新時代」置於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全景之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不可撼動。中華民族歷史上下五千年,不管是曾經的興盛發達,還是曾經的衰落消沉;不管是領先世界的輝煌,還是落後挨打的恥辱;不管是順境的發展,還是逆境的抗爭,延綿持續的連貫歷史始終將中國人民繫於同一個禍福命運之中。世界上沒有別的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擁有如此悠久的歷史,這筆巨大財富讓中國人民受益無窮,是用之不竭的動力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傳承發展著5000多年中華文明,「新時代」偉大實踐的奮鬥就是要以全新的創造,對中華民族發展的全部歷史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一個個時間坐標串聯起來的歷史長河,是一幅中華民族氣勢恢宏的發展畫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是把今天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與過去的時代隔離開來。恰恰相反,揭示「新時代」的到來正是為了連接過去的時代,使我們能夠「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2]。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歷史之維,彰顯出「新時代」謀求強起來的思想意蘊。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3]P8「新時代」向「強起來」飛躍,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程上最為深刻的一次變革。中國人民已經深深懂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如果強不起來,就算不上真正站起來和富起來了。沒有強起來,即使站起來了,也可能站不穩、站不直,甚至有再跌倒的危險;沒有強起來,即使富起來了,也可能照樣被瞧不起,得不到世界上別的國家和民族的尊重。因此,在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中,只有實現「強起來」,才能使站起來、富起來具有實際的意義。歷史維度下「新時代」的思想意蘊,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以強起來為時代特徵的歷史新階段。二、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傳承的文化之維「新時代」思想意蘊的文化之維,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力量支撐的認識視角。文化承載精神,精神表現文化,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從文化視角解讀「新時代」思想意蘊,透現的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關聯。「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4]P5傳承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具有重大意義。

  人類文明史上,中國是唯一一個擁有5000年發展歷史的國家,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幾千年歷史從沒有中斷過發展的民族。因此,在歷史長河中孕育、產生、積累、成熟起來的中華文化,具有「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4]P15。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展示著中華民族優良的精神稟賦,蘊藏著中華民族不竭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5]P119中華文化具有的歷史穿透力延續著中國人民不斷開創時代新格局的精神傳承。

  中華文化與哺育它的民族有著共同的遭遇,領先和落後、光明和晦暗、輝煌和慘澹的轉換,演奏出跌宕起伏的命運交響曲。中國自進入近代社會起,中華文化就因外來文化的衝擊而式微,西方國家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以及近代思想在交戰中佔了上風。在一段時間裡,中華文化失去了魅力,許多先進中國人將探索救國救民的視線轉移到域外,西方文化受到他們的青睞,向西方尋找真理的探索曾經代表了中國一個歷史階段的時代足印。近代中國的遭遇影響到文化認知的傾向性發展,從1915年到1927年中國思想界發生了持續時間長達十餘年的東西方文化論戰,各種觀點爭辯激烈,中華文化被貶值的情況較為突出。有的認為,中國的民族文化代表農耕文明,西方國家的文化代表工業文明,中華文化與現代化格格不入,已經奄奄一息而無可挽救。這雖然是一部分人的主張,但卻具有典型性,並且因為近代中國與西方社會的落差而有較大影響。

  然而,中華文化的精神本質畢竟不是某些暫時或局部的現象可以遮蔽的。歷史最終呈現的事實是,引領中國人民走出黑暗時代的思想武器並不是西方近代文化,決定中華民族把握自己命運的東西還是中華優秀文化。無論是面對紛爭不止的國內戰爭,還是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戰爭,中國共產黨團結中國人民所發揚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的強大力量支撐。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中華文化具有聚合人民磅礴之力的功能,它不僅可以改變中華民族不幸向下沉淪的歷史命運,而且完全可以引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國家前途。

  當代中國,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的成就,徹底打破了那種把中華文化與現代化對立起來的認知偏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本國的實際國情,根植本國的實踐土壤,憑籍本國的文化資源,創造了屬於本國人民的輝煌業績。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民族,有這樣的偉大民族精神,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也是我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6]「四個自信」是內在統一的關係,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能夠感知國運,能夠啟迪民智;文化能夠前承歷史,後啟未來;文化能夠激發鬥志,釋放能量。黨領導中國人民一路走來,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充滿著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文化底氣。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觀念」[4]P113,「價值觀念在一定的文化中是起中軸作用的,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4]P105。「新時代」價值觀念表現其思想意蘊,它必須同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中國發展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相伴而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上了「新時代」的烙印。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為我們生而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5]P134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精神世界的問題十分複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識形態錯綜交織,社會發展多樣化,價值衝突客觀存在,這對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嚴峻挑戰。黨的十九大發出號召:「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3]P3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解讀「新時代」的思想意蘊,理應包含文化維度的涵義,以傳承廣大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篇章。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之維「新時代」概念的揭示,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之維,為我們提供了認識「新時代」思想意蘊的又一個視角。它告訴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推進國家建設的新話語,「新時代」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翻開新的篇章。

  首先,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揭示「新時代」的客觀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3]P9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發展中社會主要矛盾轉化作出的結論,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社會國情的最新論斷。

  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通用做法,就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兩者結合得好,黨的事業就勝利發展,反之則遭遇曲折甚至挫敗。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個基本路徑就是弄明白國情,認清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反映著對國情的把握。歷史實踐中,我們黨有過誤判社會主要矛盾的教訓,原因都是沒有準確把握具體國情。40年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的工作中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1981年黨中央通過的一個決議裡,用「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7]P839的結論,糾正了此前20年堅持以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錯誤,從而為黨中央正確地制定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依據。

  黨治國理政的任務就是著力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在改革開放深入發展的過程中,黨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根本任務,收穫了促進經濟繁榮的顯著成就,物質財富逐漸積累,文化建設蓬勃掀起,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充裕的物質供給、豐富的商品流通使人民物質文化需要能夠得到比較充分的滿足,很多方面甚至已經呈現供大於需的情況。另一方面,今天的中國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生產狀況非昔日可比,在許多方面甚至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一方面,我國已經走出物質匱乏的時代,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源豐富,商品充足,文化繁榮,人民生活的需要不再處於不能滿足的緊張而是面對如何提高質量的問題;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和科技的蓬勃發展,用「落後的社會生產」表示我國的現狀也完全不符合事實。基於這樣的現實,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進行了研究並作出已經發生了轉化的新結論,既強調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又突出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就把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物質與精神、數量與質量關係辯證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運用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分析。正是在這個意思上說,「新時代」的思想意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

  其次,堅持與時俱進,需要中國共產黨及時地根據實踐的發展提出新的重大課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P14-15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呈現了時代重大課題的繼承和創新。

  從1978年迄今的40年裡,我們黨雖然做著改革開放同一件事,但不同時期所處的形勢、面對的問題、完成的任務則具有階段性的特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鄧小平領導黨中央解放思想,擺脫教條主義束縛,以一系列新思想新結論新判斷,對社會主義本質、主要特徵、根本任務和發展道路等重大問題作出了回答。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江澤民領導黨中央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加強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對世情、國情、黨情變化情況下如何建設好黨作了認真的思考,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進入21世紀後,胡錦濤領導黨中央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出發,在實踐中形成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思考和回答了社會如何全面發展的問題。黨中央曾根據實踐和思想發展的深入,與之相對應地先後概括提煉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三個根本問題,顯示了時代課題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必須繼續思考和回答好這三個根本問題,但在此基礎上結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要求新任務,又必須在時代課題上形成新的聚焦點。「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成為繼以上三個根本問題之後的又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它的形成與「新時代」概念的揭示相統一,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階段的創新。

  第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印證了「新時代」的到來。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豎起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旗幟,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指明了方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是別的什麼思想,而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既一脈相承,又創新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上,以創新的思想和實踐將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一個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集中了協調「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擔當「四個偉大」歷史使命,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等「新時代」的思想和實踐成果,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將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總是結合時代的實踐和人民的要求不斷向前推進的,中國化的創新離不開時代化的實踐和大眾化的推廣。在歷史發展和社會變化中,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一定是與時代相結合的結果,也一定是與大眾相貼近的結果。站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立場上說,以人民為主體的歷史實踐形成什麼樣的問題,構成了時代實踐的中心。問題是時代的呼聲,代表著人民的時代需要。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之維看,就是以滿足中國人民大眾的期待來回應「新時代」的呼喚。四、中國共產黨使命承載的價值之維黨的十九大揭示「新時代」的重要概念,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的使命擔當具有了時代新內涵。查閱歷史文獻發現,以往黨代會的報告雖然也會提到黨的歷史使命,但像黨的十九大這樣用一個部分專門論述黨的歷史使命則從來沒有過。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的第二部分專門論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新時代」思想意蘊的價值之維解讀,就是要明確中國共產黨使命擔當的時代取向。

  一般認為,近代中國最早建立的政黨組織是1905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此後,中華民國初期政壇上出現過數百個大大小小的政黨,抗日戰爭時期也有一些民主人士組成的政黨成立。在所有這些政黨中,中國共產黨是一個特徵鮮明的使命型政黨,它宗旨明確、目標明確、立場堅定、紀律嚴明,體現了與其他任何政黨迥然不同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3]P11正是因為始終如一的使命擔當,鍛造了中國共產黨獨特的品質,因而能經受各種考驗而歷久不衰,從一個起初只有50多名成員的稚嫩政黨發展成熟為擁有近9000萬成員的執政大黨,堪稱世界政黨史上的奇蹟。

  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是連續的,具有歷史性、現實性和未來性相統一的特點。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當前任務和將來指向、實際工作和遠大理想,決定了黨既有貫穿始終的使命擔當,也有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時代要求。在各個歷史時期,黨的使命擔當要求是有規律可循的。首先,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使命型政黨定位的決定性因素。對於共產黨人來說,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次,完成黨的使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也不會一勞永逸,必須一步步去實現,完成使命的過程也是不斷深化使命認識的過程。第三,使命的現實擔當就是任務的具體執行,具體提出什麼樣的使命,與黨的階段性中心工作緊密相關,黨的使命有的需要分階段執行,按順序推進。第四,黨的使命擔當由多方面的任務構成一個整體,統籌協調各方面任務的關係是擔當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8]從黨的十九大報告看,關於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分兩個層次進行了闡述,第一個層次是結合中國共產黨全部實踐歷程進行了使命擔當的歸納,第二個層次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提煉了「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兩個層次的闡述篇幅上各佔一半,這就從歷史縱深上把黨的使命連貫起來了,同時也從現實橫向上突出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新時代意義。

  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表述為「四個偉大」,是個嶄新的理論概括,它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發表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這一理論概括立即引起理論界的關注和研究。兩個月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線,串連起中國共產黨浴血奮鬥、艱辛探索的全部實踐;然後又以「四個偉大」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關鍵時期的實踐使命,從而把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使命擔當與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相聯繫,站在理論的高度賦予「新時代」以深刻的思想意蘊。

  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全部實踐中的事實展開,並且早就成為黨的建設話語系統中的固定名詞。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第一次用「偉大工程」指稱黨的建設,改革開放後黨中央一直強調必須不斷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1954年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詞中指出,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是「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9]P350。1962年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鬥爭」[10]P302。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職責,習近平在擔任黨中央總書記後首次明確用「偉大夢想」的話語作了揭示。由此而言,認識黨的十九大闡述「四個偉大」歷史使命的重大意義,要著眼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為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的整體性。緊密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作用的內在統一,表明「四個偉大」成為新時代偉大實踐中黨的歷史使命承擔形成了一個戰略整體。

  「四個偉大」作為一個嶄新的理論概括,凝結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成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重點話題,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結論發展了黨對自身使命的歷史認識。「四個偉大」構成的豐富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成為黨勇於使命擔當的行動指南,而且體現了黨牢固使命意識的理論自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統籌推進「四個偉大」,是提高黨的領導力、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的內在要求。

  使命承載人民的重託。從中國共產黨使命承載的價值之維認識「新時代」的思想意蘊,「四個偉大」表達了黨治國理政以滿足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生活的期待為訴求。實踐告訴我們,中國人民之所以把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繫於中國共產黨的身上,正是因為中國近現代社會沒有別的政黨能夠像它這樣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個偉大」歷史使命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擔當起「四個偉大」的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成為貫穿「四個偉大」歷史使命的一條紅線。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履新施政伊始,就向全黨全國人民宣布「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的志向,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並強調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就是自己的執政理念。2013年8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個會議上指出要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十九大報告中,「人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整篇報告都洋溢著關注人民生活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民造福」是我們黨一個「根本政治擔當」,等等。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烘託了「四個偉大」歷史使命的價值承載。

  使命昭示歷史的選擇。從中國共產黨使命承載的價值之維認識「新時代」的思想意蘊,「四個偉大」表達了黨長期執政以體現歷史意志為訴求。實踐告訴我們,中國人民之所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普遍的認同,正是因為歷史發展中沒有別的道路能夠像它這樣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四個偉大」歷史使命的最終指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遭遇的不幸把他們的國家和民族命運推到蒙受災難的境地,中國社會向何處去面臨著歷史的考問。中華民族不甘屈辱、不畏強暴、不懼艱難,與外來侵略者抗戰,與國內黑暗勢力鬥爭,期盼有朝一日扭轉乾坤,光耀祖國。歷史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國人民的夙願就是歷史的意志,哪個政黨、哪種政治力量在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上走對了路,就能順應歷史潮流贏得民心。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踐探索中反覆比較和理論思考中慎重審視的結果,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中國人民共同理想。黨的十九大向黨內外和國內外作出的宣示,表明我們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擔負什麼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麼樣的奮鬥。「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3]P23揭示「四個偉大」歷史使命是中國共產黨落實這個戰略安排的責任擔當,進行偉大鬥爭是基礎,建設偉大工程是保障,推進偉大事業是方向,實現偉大夢想是目標。「四個偉大」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價值承載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歷史負責的「新時代」思想意蘊。五、中國為人類作更大貢獻的世界之維認識「新時代」思想意蘊,不能局限於中國自身,而要以更寬闊的眼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置於世界範圍加以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3]P46這個論述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對中國的進步具有實質意義,而且對世界的發展也有著積極意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曾經對世界作出過巨大貢獻而受到歷史尊重的偉大民族。儘管在15世紀到18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之前,當時的交通條件限制了各國之間的交往,但中國在生產力、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各個方面創造的先進成果,成為世界古代歷史上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顆耀眼明珠,中華民族也因此而長期佔據領先的地位。但是,隨著大航海時代和歐洲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中國由於固守傳統被歷史潮流逐漸地甩到後面,中華民族亦日益被世界邊緣化。1956年毛澤東曾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它的人口佔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對人類的貢獻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11]P124,「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在過去一個長時期內,則是太少了。這使我們感到慚愧」[11]P157。鄧小平指出:「中國應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在古代我們做得不錯,對人類有突出的貢獻。但自一八四Ο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我們落後了近150年,這一段對人類的貢獻較小」。[12]P847-848可見,在中國被擠出世界舞臺中央後,勵志改變中國落後面貌,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追求。

  改革開放推動著中國走向世界,也促進了世界融入中國,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功地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8]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使中國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有了厚實基礎和有利條件,中國共產黨的世界責任感也日益強烈起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繼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願望,在國內外許多場合發表的講話中表達了中國謀求和平發展的世界意義,強調中華民族有志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旨意。他指出:「我們還要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13]「我們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致力於中國自身發展,也強調對世界的責任和貢獻;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和平,不是動蕩;是機遇,不是威脅」[14]P70,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是要塑造「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15]。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3]P10。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從三層意思上直接闡述了「新時代」思想意蘊中的世界意義。第一,指出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強大生機活力展示了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第二,指出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既迅速發展又保持獨立性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發展中國家和民族提供了謀求和平發展的全新選擇;第三,指出它開啟了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時代。

  中國從鴉片戰爭後被擠出世界中心,到改革開放後大踏步趕上時代,再到新時代砥礪奮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條V字形的歷史曲線畫出了中華民族嘔心瀝血、奮發圖強、再造輝煌的前進光譜。中國人民已經用顯著的進步證明了自己能夠振興國家的能力,中華民族已經用卓越的智慧證明了自己能夠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的能力。中國人民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邁步在使中國更加強大起來的路上,中華民族也已經有了充分的理由致力於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奮鬥。中國曾經有過外國能做到的中國也能做到的誓言,中華民族還要有為世界發展做出獨特貢獻的底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了中華民族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階段。中國夢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夢,而且「也是與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美好夢想是相通的」[14]P74。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件事,不只是為了證明一個曾經強大後來衰弱的民族可以重新振興起來再次創造歷史的輝煌,而且還是為了彰顯一個謀求強大的民族可以把本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堅決反對冷戰思維,不搞唯我獨尊、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不搞以鄰為壑、恃強凌弱的強權霸道,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努力實現持久和平,努力尋求和平發展、攜手合作,實現共贏、多贏。中國這樣的姿態就從世界維度上表現了「新時代」的思想意蘊。

  從世界之維審視「新時代」的思想意蘊,首先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經濟成就有利世界發展。中國人民有過令人心酸的回憶,那就是由於貧窮落後而被視為世界累贅,雖然中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但在外人眼裡,養活十幾億人就是世界的巨大負擔,以致有用「黃禍」之說抹黑中華民族的偏見。然而,中國不僅靠自己的雙手擺脫了貧困,而且以日益富裕起來的經濟騰飛令世界刮目相看。跨進21世紀後接連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造成十餘年世界經濟低迷,而中國則以國民生產總值的高速增長給世界經濟添加了活力和帶來了發展機會,「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任何人否認中國對世界經濟作出的貢獻,都是在睜眼說瞎話。

  從世界之維審視「新時代」的思想意蘊,還表現在中國的成功發展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毫無疑問,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靠的不是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而是靠堅持走自身特色的道路。但是,個性的特色並不排斥共性的東西,普遍寓於特殊之中。各個民族雖然由於歷史和國情不同,發展道路也各不相同,但國家和社會治理則存在許許多多全球性的普遍問題。譬如,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等是中國特色,但解決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反對腐敗滋生、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克服資源瓶頸、實現公正公平等問題,則是世界各國現代發展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中華民族為排除發展難題而形成的中國方案和顯示的中國智慧,無疑對尋求全球善治之道是大有益處的。

  從世界之維審視「新時代」的思想意蘊,又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創造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增添了財富。世界發展史上,西方資本主義對人類文明創造的劃時代貢獻不可抹煞,社會現代化由它而開啟,資本主義幾百年來成為一種範式而影響著世界。然而,人類文明的演進從來就不是一枝獨放的單色調,世界的發展也從來就不是一國主演的獨角戲。現代化並非資本主義的專利品,世界現代化是歷史的潮流,各國都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邁進,只是程度和水平上的差距而已。迄今為止,已經成功進入現代化的國家還不多,而且都是通過資本主義的範式實現的。中國共產黨從長期的歷史實踐中探索以社會主義的範式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九大確定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2049年全面建成現代化,這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目標,從時間上看已經不是遙遠的將來。改革開放40年了,以後30年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時間坐標。「中國人民的成功實踐昭示世人,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只要找準正確方向、馳而不息,條條大路通羅馬。」[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將向世界證明:社會主義也不失為一種走通現代化之路的範式。這是為豐富人類文明作出的中國貢獻。

  從世界之維審視「新時代」的思想意蘊,再表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己任的宏大志向。20世紀裡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多次局部戰爭,利益爭奪造成的國家戰爭、民族對抗、勢力衝突長期困擾著世界,炮火紛飛,局勢動蕩,生靈塗炭,各國人民深受其害。人們反對戰爭,仇視怨恨,渴望和平,希冀發展,謀求合作。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掀起和網絡資訊時代到來的條件下,「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為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8]。中國受到過戰爭摧殘的痛楚尤其深切,「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和平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14]P65。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和認同,並被寫進了聯合國重要文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3]P49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下,將中國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統一,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思想意蘊所在。六、結束語人無法選擇時代,但時代卻在塑造人。時代決定著人的作為,什麼樣的時代就有什麼樣的作為。「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6]對於奮鬥的人來說,歷史總是向他們展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再過兩年,中國人民將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過十七年,中國人民將實現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再過三十一年,中國人民將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勝利迎接這些風景靠努力奮鬥,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奮鬥在「新時代」,「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力量」[3]P56。深刻認識「新時代」的思想意蘊,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14.

   [2]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1-06.

   [3]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選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5]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6]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21.

   [7]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18-04-11.

   [9]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鄧小平年譜: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13]習近平.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在坦尚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3-03-26.

   [14]習近平關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5]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1-01.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Era」

   QI Wei-ping

  (Department of Politic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The important political judgment that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has enriche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To understand the 「new era」 from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s unremitting endeavor,it embodies the contemporary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To understand the 「new era」 from the cultural dimen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 great spirit,it constitutes a reflective perspective on the supporting for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understand the 「new era」 from the innovative dimension of Marxism sinification,it represents a new chapter of Marxism sinification.To understand the 「new era」 from the value dimension of the CPC’s mission,it discloses the new connotation of the CPC’s mission as the only ruling party.To understand the 「new era」 from the world dimension of China’s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humankind,it declares China’s assumption of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Key words:new era;connotation;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in-depth interpretation

相關焦點

  •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
    【內容提要】 深刻把握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著力發揮意識形態的重要作用,對於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人類社會仍由「物的依賴性」所主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飛躍的三種時空交織疊加,決定了在新的時代坐標下開展意識形態偉大鬥爭的複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這說明新時代沒有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大歷史階段內的新階段。  明確新時代的性質,需要與時代的其他用法作出必要的切割。眾所周知,越是常用的概念,越是看起來簡單的概念,往往是內涵和外延難以釐清,學術界難有共識的。時代就是這樣一個常用而多義的詞,理解起來非常複雜,學術界也爭議不休。
  • 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科學內涵
    來源:學習時報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系統回答了黨在新時代新疆治理的總目標、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戰略部署和主要任務等一系列問題。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關係,是做好新時代新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
  • 政務公開,拓展善治新內涵
    據人民網報導,11月1日,2019年廣西政務公開工作現場推進會稱,從被動公開逐步轉為主動公開,從單向發布到發布、解讀、回應相互促進,廣西各地各部門不斷賦予政務公開新內涵,形成了監督、服務、治理的政務公開工作導向。
  • 解讀好「時代新人」的時代表達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豐富拓展了「時代新人」的意蘊內涵。從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時代新人」概念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關於時代新人的重要論述,是指導我們理解明晰時代新人特質內涵的時代表達。
  • 深刻把握新時代偉大鬥爭的理論內涵
    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走好新時代長徵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高揚革命精神,深入開展自我革命和社會革命。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從紅船精神的初心與使命中汲取不竭的動力。
  • 綜藝節目:貼近時代生活 推動融合創新 深化豐富內涵
    在新媒介、新技術帶來的環境變化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下,國產綜藝節目積極應對,強化節目內涵、探求模式創新、推動跨域合作、實現價值創造,產生一批涵蓋不同類型的優秀綜藝節目。國產綜藝節目在節目形態、制播模式、內容形式、價值創造和精神引領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精 神 篇 井岡山精神的歷史形成、 基本內涵與時代價值 井岡山精神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開闢中國革命新道路、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創造性轉化和升華,是值得全國人民珍視的精神瑰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 楊少傑:解讀IBM的網狀—多維矩陣型組織結構
    進化:組織形態管理80年代後期,市場發生了明顯改變,大型機轉向小型機和PC機已是大勢所趨,組織變革必須順應市場發展要求,在諸多的變革舉措中,組織結構的變革顯得格外重要,而矩陣型結構之所以能名揚天下,也是因為IBM構建出了網狀多維矩陣
  • 多維節能建築新材料項目落戶錫通園
    多維節能建築新材料項目落戶錫通園 發布時間: 2019-11-18 19:29:25 信息來源: 區新聞信息傳播中心
  • ...網開設「新聞人追夢新時代」專欄 唐緒軍黃楚新解讀新媒體藍皮書
    傳媒每周熱聞第431期:中國記協網開設"新聞人追夢新時代"專欄 唐緒軍黃楚新解讀新媒體藍皮書--傳媒--人民網▇中國記協網開設"新聞人追夢新時代"專欄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也將迎來第20個中國記者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高屋建瓴、統攬全局,主題鮮明、思想深邃,氣勢恢弘、催人奮進,通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一大亮點,宣告了我們黨正在邁向新時代、開啟新徵程、續寫新篇章。
  • 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
    深刻理解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內涵,對於推動中國精神持續不斷生成、創新和轉化,形成新的精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災難鑄就民族風骨,苦難砥礪中國精神。回眸此次疫情「大考」,在抗疫中體現出來的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中一個絢麗的嶄新標識。
  •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
    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顯得尤為迫切。  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海洋政治研究仍需進一步挖掘「海洋政治」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海洋政治學」的概念,構建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  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構建,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第一,順應了海洋強國的戰略需求。
  • 《霸王別姬》:用戲劇的象徵意義解讀影片的深刻內涵
    影片述說了兩個京劇名角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他們在不同時代背景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境遇,從而展示了影片的深刻內涵,詮釋了傳統文化的內蘊,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大段敘事過程中穿插了京劇片段,用戲劇的象徵意義深刻地解讀了影片的內涵。
  • 深刻把握新徵程的多維意義
    陳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將「十四五」規劃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提出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這一戰略部署,不僅標誌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且彰顯了崛起的東方大國持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決心,具有極為深遠的多維意義。
  • 多維探索 鋒尚文化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破次元融合
    近年來,隨著時代流行的轉換,傳統文化的傳播面臨著一定的困境。作為文創界的領軍企業之一,鋒尚文化將傳統文化與數位技術深度融合,創新了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以一系列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詮釋了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
  • 新課標專家解讀|高中通用技術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界定
    高中通用技術新課標解讀系列技術是指從人類需求出發,秉持一定的價值理念,運用各種物質及裝置、工藝方法、知識技能與經驗等,實現一定使用價值的創造性實踐活動。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生產力提高的重要標誌之一,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累形式。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學術界圍繞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相關內涵、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歷史演進、當前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現狀及其挑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路徑等論題,從不同層面、多種角度對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富有建設性的理論成果。
  • 《陳情令》收官後再引戰,王一博被懷疑內涵肖戰,過度解讀要不得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更多明星資訊《陳情令》已經正式收官了,但是8月16日,肖戰和王一博因為一句話再次引戰,王一博說肖戰像菠蘿被懷疑是「內涵」?因為之前一博有說過不太喜歡菠蘿,部分網友解讀過度並直呼失望,原來以前磕的糖都不是糖,王一博很討厭肖戰!這都是什麼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