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霸王別姬》中精彩對白
電影《霸王別姬》1993年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是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陳凱歌執導,張國榮、張豐毅和鞏俐主演。影片一經上演,便獲得了無數好評和榮譽。
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這是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同時也是中國影片首次獲得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此外還獲得了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等多項國際大獎,1994年張國榮憑藉此片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現今電影上映已經27年了,但是該影片在豆瓣依然是9.6高分。
影片述說了兩個京劇名角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他們在不同時代背景的酸甜苦辣的人生境遇,從而展示了影片的深刻內涵,詮釋了傳統文化的內蘊,對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影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大段敘事過程中穿插了京劇片段,用戲劇的象徵意義深刻地解讀了影片的內涵。
01影片採用了臺下敘事與影戲相結合的敘事方法,並將人物置身於宏大的歷史背景中,逐步推出影片的深刻內涵
影片《霸王別姬》採用了特殊的敘事方法:臺下敘事和影戲結合,形成了片中有戲、戲中有觀眾複雜敘事結構,同時影片人物、戲劇人物以及觀眾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舞臺和銀幕的有機結合又碰撞出了不同的火花。
這樣的敘事結構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令觀眾耳目一新,戲劇在影片中儼然成為了電影語言的一種,它不斷地推動劇情發展,同時通過影片和戲劇中形成的各種反差,演繹和刻畫出人物命運的悲劇性,最終引出影片的深刻內涵。
①穿插的戲劇名字和影片的名字不謀而合,但是兩者蘊含的主題意義卻大相逕庭
影片和其穿插戲劇的名字都是:《霸王別姬》,戲劇講述的是秦朝末期的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與虞姬告別的場景,是一段歷史故事濃縮並進行藝術加工而成,其內在的主題就是塑造了一個英雄形象:西楚霸王。
而影片中的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樓,他們雖然成為了名角,可是卸完妝後,在別人的眼裡,他們依然是一個戲子的身份,段小樓非但成為不了英雄,最後連做人的尊嚴都難以保全,連自己心愛的女人也無法保護。
在影片中,段小樓是人性懦弱的代表,在臺上他是氣宇軒昂的英雄,到了臺下的他就是一個俗人,為了生活和活下去,他逐漸失去了抗爭意識,以至於最後失去本心,活成一個軀殼,而另一個男主角程蝶衣雖然做出了反抗,但最終還是落得個悽慘下場,改變不了舊時代戲子的悲慘命運,他想要從一而終的事業和師兄都與他漸行漸遠。
舞臺上《霸王別姬》的主題是 「英雄」,而影片卻一直試圖在竭力消解「英雄」這個概念,這其中我們不難看出導演的用意,其實現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英雄,現實生活中有的只是平常百姓,在面對生活困境中,不得不無奈做出一些違背內心,違背良心的舉動。
這種強烈的反差,不僅令人物的命運更加跌宕起伏,使觀眾產生了同理心,內心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視覺感官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同時也反映出影片的主題之一:我們都是平凡之人,成為不了英雄,誰都無法阻擋時代的洪流逆流而上。
②在不斷變化的歷史時代背景下,而穿插的戲劇不變一直是《霸王別姬》
影片講述了三個主人公經歷的四段歷史時期,他們經歷的都是真實發生的生活環境,而戲劇卻是演繹的一個虛幻場景,整部影片在不斷變化的歷史時代背景下,穿插著一成不變的戲劇,在這變與不變之中,在各種矛盾交織中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悲劇根源。
導演是用真實的生活環境來映射段小樓的真實性,雖然他是戲劇中的主角,但他一直處在清醒實在的生活中,他能夠分清戲劇和真實生活,戲劇在他的眼裡就是一個「活」,臺上他是西楚霸王,臺下便是一個普通的段小樓,他在酒足飯飽後會去逛窯子,後來還娶了菊仙,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他的內心思想以及對於外界的一些反應,都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年齡的增長,發生著各種變化。
可是影片中的程蝶衣,無論處於何種時代,他始終痴迷於戲劇中,用生命在演繹戲劇中的人物,戲曲中的虞姬就是他,他就是戲劇中的虞姬,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他把自己不自覺地融入戲曲的人物命運中,導演用不變的戲劇來映射程蝶衣的不真實感,一種戲劇人生。
文革前有段關於京戲的討論中可以看出兩人的處世態度, 段小樓為了保全自己,昧著良心默認了質量低劣缺乏藝術價值的工農兵京戲,而一貫圓滑世故見風使舵的戲園子老闆更是旗幟鮮明地支持工農兵新戲,所有的人或是為了生存,或是在利益驅動下都站在了同一立場下,這時只有對於京劇事業執著的程蝶衣卻義無反顧地站到了眾人的對立方,力爭京戲的重要地位。
通過兩個人的處世哲學和對戲劇藝術的不一樣追求,兩個主角人物在時代背景的烘託下,以及兩人的相互反襯之下,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具體,變得有血有肉,令觀眾深陷其中。同時反映出影片主題表達的另一個核心思想: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③戲劇中的一對好搭檔在現實生活中卻分道揚鑣
戲劇《霸王別姬》講述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可是影片中的兩個共患難的師兄弟最後卻決裂了,走上了分道揚鑣的道路。
其根本原因就是兩人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於戲劇的態度,在段小樓看來,唱戲只是一種謀生手段,他想過的是一種普通人的生活,而程蝶衣卻將戲劇和人生混為一談了,在他眼裡,戲就是人生,人生如戲,所以一廂情願地想和師兄就這樣一輩子在一起,唱一輩子的戲。所以兩人分道揚鑣的結果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種必然結果。
戲曲中和影片中的人物命運走向截然不同的結局,這種反差和反襯更突出了人物的悲劇性,同時還在暗中隱藏著一絲諷刺和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讓觀眾在矛盾和反差中品嘗著劇中人物的辛酸和無奈,同時影片的深刻內涵也在劇情發展過程中潤物細無聲地深入人心。
0202、用戲文中的一句話,深刻刨析了人物的悲劇命運的緣由
電影《霸王別姬》中的主人公程蝶衣的悲劇根源就是性別的錯亂,程蝶衣在戲曲中承擔了旦角的角色,尤其是在戲劇《霸王別姬》中成功地扮演了虞姬這個角色,隨著他演技的日漸精湛,他的性別錯覺也日益增加,性別問題在臺上臺下一直困繞著他,讓他始終難以走出性別模糊的怪圈。
程蝶衣對於自己性別感到模糊,繼而發生困惑的一系列變化的根源在於戲劇對他的影響,影片是通過一句戲劇中的臺詞來體現:「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身。」
影評開端,小豆子(程蝶衣)儘管被打得死去活來,他內心中仍然是一個真正的男孩,他不願意在臺詞裡說自已是女孩,他總是倔強地把臺詞:「我本是男兒身,又不是女嬌娥
。」因此被師傅毒打了幾次,最後在大師兄段小樓的提點下被迫說出了:「我本是嬌娥娘,又不是男兒身。」
至此,他的命運陡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的潛意識中他的性別意識變得模糊,當然在這屈服的過程中,還隱隱透露出他對於師兄的一種仰慕之情,這也許是因為他遭到師傅多次毒打都沒有屈服,卻在師兄面前轉彎的原因吧。
其實從整部電影來看,戲劇成就了程蝶衣,同時也是戲劇毀掉了程蝶衣。民國初年的小豆子就是後來的程蝶衣為了能夠成為一個名角,吃盡了苦頭,「要想人前風光,就得人後吃苦」一直伴隨著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日軍侵華時期,為了救段小樓,程蝶衣為日本軍官青木大佐唱《牡丹亭》和 《貴妃醉酒》,國民黨時期,程蝶衣差點被判死刑,幸好因為國民黨高級軍官要聽他的戲,機緣巧合得以虎口脫身,最後在那段特殊時期被趕下臺甚至被批鬥,每一次時代的巨大變遷,不斷扭曲著他人性中的堅守與美好。
影片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事情敘事完整,並且把人物命運在劇情中展示出來,那麼必然要有一個合適的契機,而這部影片用這麼一句戲文中的話來闡述程蝶衣內心對於性別概念變化的根本原因,這樣不僅使得其變得更加具體化,還更加具有震撼效果。
影片中多處重複出現了這段戲文,不僅起著前後呼應的效果,這種重複一再衝擊觀眾的內心,一再強調了人物命運的悲劇性,同時影片的主題也得到了彰顯。
0303、戲劇中虞姬「從一而終」的人物形象,徹底改變了主人公程蝶衣的命運
影片中的程蝶衣小時候曾經逃跑過一次,因為割捨不下大師兄又跑回了劇院,他的師傅狠揍了他一頓之後,訓誡他:「做人和學戲,都應當像虞姬那樣從一而終。」從此虞姬的人物的這種形象便深入了程蝶衣的內心。
①對於師兄的感情從一而終
自從小豆子自願扮演虞姬的那一時刻起,他就真正成了「虞姬」 。 程蝶衣是性情中人,他不滿足於舞臺上「虞姬」那短暫的感覺, 而是要求現實生活中和「霸王」(段小樓) 從一 而終」。當然不能僅僅把這種感情理解成男女之間的那種感情,從小就失去親情的程蝶衣心目中,師兄段小樓既是保護他的兄長,同時又是給與他無限關懷和溫暖的愛人。
所以,無論臺上還是臺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動蕩,都不能改變他要與段小樓從一而終的決心。
也許程蝶衣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有點不可思議,戲劇和真實生活混為一談,可是觀眾會通過劇情的不斷鋪墊和推進,逐漸認同程蝶衣對段小樓的那種感情,其實影片就是就把思考和評判的權力留給了觀眾,讓觀眾在觀影中得到一些感悟和思考,而不是直接將結論灌輸給觀眾。
②對於戲劇的熱愛從一而終
程蝶衣對於戲劇痴迷是無以倫比的,所以影片中段小樓不止一次說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
從程蝶衣這個人物身上有一種與他外貌極不相稱的倔強和頑強,自從程蝶衣開始在臺上飾演虞姬這一角色,他意識到自已與虞姬有了不解之緣,他不僅完美地演繹了「虞姬」這一歷史人物,並且在演繹的過程中,被戲劇中「虞姬」這一人物形象所打動,被虞姬的從一而終所感染,「從一而終」最終成為了他的一種信念和生活理念。
程蝶衣在事業方面的悲劇是他對藝術窮盡一生的痴迷追求,但卻無奈地看到它在歲月的洪流中凋零衰落。悲劇不是毀滅,而是那種寧願被毀滅也要抗爭的悲情。
程蝶衣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藝人,是一個「為了藝術而生,為藝術而癲狂,為藝術而毀滅」的殉道者。程蝶衣的一生所為,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家對京劇文化的痴迷和追求,他把京戲視為生命中的光,就像飛蛾一樣義無反顧地追逐和呵護著那點光亮。因為痴迷,他毫不猶豫、拼盡全力地與時代巨浪抗爭,有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他事業上的毀滅也就成為令人扼腕嘆息,同時又令人嘆服,觀眾從中感受到崇高的美學意蘊。
04結語:
影片結尾之處,二人演罷最後一場《霸王別姬》後,程蝶衣用自己贈送給師兄的劍結束了生命,也許這對於他來說,是個完美的結局,
「燦爛的悲劇已然結束,華麗的情死只是假象」 李碧華的《霸王別姬》
所有隱隱約約浮現在時間和生活中的不甘和愛恨糾葛,此時都隨著他的倒下而煙消雲散了,但是曾經的美好和善良卻依然打動著我們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