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

2020-12-04 中國社會..

  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考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時提出,「我們要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一定要抓好。我們對海洋的認識在逐步的加強中,你們要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下一步這方面要發力,推動它的發展,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己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祝你們再接再厲、創造輝煌,為祖國為民族立新功。」2019年4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青島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提出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隨著中國海洋開發實踐活動的規模日益增大,中國迫切需要在海洋政治學理論方面進行突破與創新,為海洋事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顯得尤為迫切。

  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21世紀,海洋成為全球普遍關注和研究的新領域,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爭端成為影響國際關係的重要問題,中國面臨更加複雜的各種海洋問題。為了實現「中國夢」和「海洋夢」,中國適時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將海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當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對海洋政治問題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已有研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海洋政治研究仍需進一步挖掘「海洋政治」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海洋政治學」的概念,構建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

  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構建,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第一,順應了海洋強國的戰略需求。新時代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有利於對海洋政治領域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性和對策性研究,從而為國家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和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具有巨大參考價值的理論支撐,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海洋事業的發展需求。第二,促進新時代中國海洋政治研究學科化和專業化的需要。目前國內已經出版了一些有關海洋政治的著作,但尚沒有以《海洋政治學》為名的研究專著問世,而海洋經濟學、海洋社會學、海洋法學等已經成為獨立分支學科,相關領域內已經出現了大量專著。構建較為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不僅可以形成政治學下相對獨立的一個海洋政治學學科,豐富中國海洋政治學理論的研究,還可以拓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領域,推動新時代中國海洋政治學學科建設。第三,有利於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當前國際海洋秩序與全球海洋治理面臨諸多問題,構建海洋新秩序與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成為全球共同的願景。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實踐中,將中國所探索形成的海洋觀、海洋思想,如新海洋觀、新安全觀、正確的義利觀、海洋命運共同體等思想不斷體現在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和實踐中,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多學科交叉 綜合性強

  海洋政治學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交叉的、新興的、綜合的社會科學。

  首先,海洋政治學是政治學下屬的一門分支學科。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是一門探討中國在海洋開發與保護中各種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中國的海洋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理論表現,即以海洋權力、海洋權利和海洋利益而發生的矛盾鬥爭與協調合作為主線,研究海洋權力分配與權利共享的過程,揭示海洋政治關係、政治形式、政治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為主權國家海洋發展而服務的社會科學。

  其次,海洋政治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海洋政治學涉及眾多學科,不僅與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密切聯繫,還與海洋科學、生態學以及地理科學等自然學科有密切聯繫。除此之外,海洋政治學的學科研究不僅有基本理論的借鑑與融合,還有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式的植入,這決定了海洋政治學在理論屬性上是一門研究範式多元的軟科學。多範式的問題源於海洋政治學的理論是在借鑑相關學科的基礎上融合提鍊形成的。因此,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是在上述眾多學科的結合部、交叉處所產生的一門具有綜合性特徵的學科,是對海洋政治現象的學術概括和理論探究。

  為中國的海洋建設作出理論貢獻

  在當前我國維護海洋權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建設、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範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研究對象。立足於21世紀海洋的國際背景和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國內背景。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國際海洋政治,還包括國內海洋政治。國際海洋政治是指發生於海洋空間或與海洋相關的國際關係互動,既包含中國與其他海洋國家的關係,又包括中國與其他非國家行為體(國際組織等)的關係。國內海洋政治主要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以及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涉及的相關國內政治問題。

  二是研究內容。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海洋政治關係」,但中國海洋政治關係及其制度活動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具體而言,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海洋政治基本理論、海洋政治發展史、國際海洋秩序與全球海洋治理、海洋政治熱點問題、世界海洋強國的經驗教訓等問題。此外,分析大國政治與海洋政治發展的關係、國內海洋政治學與他國海洋政治學的互動關係、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海洋強國建設與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發展的互動關係、海洋政治學與其關聯學科之間的關係、相關學科理論發展對海洋政治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的影響等,也應包括在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內容體系之中。

  三是研究目的。第一,為中國參與世界海洋新秩序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在世界海洋秩序的演變過程中,中國必須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儘可能讓新的海洋秩序體現中國的價值觀念和政治理念。第二,為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出謀劃策。在借鑑和吸收世界海洋強國的發展經驗和興衰教訓的基礎上,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推進提供啟示和建議。第三,為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學科的發展和海洋政治人才的培養作出貢獻。目前,以中國海洋大學為首的國內涉海高校已經嘗試在海洋人文社科領域的相關專業本科生、碩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中開設海洋政治相關課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也即將與歐洲一流的海洋大學合作開辦高水平的海洋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構建將進一步推動該學科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教研團隊涉海教育的發展,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培養和輸送海洋高端專業人才,推動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

  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應堅持揚長避短,為我所用,既要明確海洋政治理論的價值目標和政治追求,挖掘和吸收理論中的精華部分;又要立足中國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服務於中國海洋事業。隨著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內涵的充實與外延的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不僅可以為中國海洋發展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而且一定能夠為建設中國海洋強國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的理論貢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中非海洋合作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17AZD01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法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

 

相關焦點

  •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
    近年來,比較政治在政治學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推動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培養中國比較政治學的自覺與自信,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也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理論體系vs.理論範式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離不開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
    作為唯一以方法而非研究內容來命名的政治學分支學科,比較政治學表現出相當明顯的經驗研究取向,因此也成為頗具理論創新潛力的政治學分支學科。在中國,比較政治學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並逐漸成為推動政治學學科整體發展的新動力。將中國經驗納入比較政治學一般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和拓展有助於理解和闡釋中國實際問題的政治學理論,成為中國比較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創新點。
  • 深化中國特色政治學研究(大家手筆)
    融入學術的深刻、思想的睿智、邏輯的觀照,凝練出中國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判斷、基本原理等,中國政治學的理論體系必將日益成熟並走向世界。方案強調,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大會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
    12月5日,「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近百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然而,與法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相比,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相對滯後,對中國政治實踐的影響力也有限,「兩張皮」問題十分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政治學一流學科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要求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政治學學科。圍繞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路徑,學界存在構建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回歸本土政治學、政治學學科拓展以及政治學學科轉型等觀點。
  • 探尋歷史政治學發展新出路
    在歷史政治學的視野中,當代中國政治不但是新中國70年前後連續統一的政治發展過程,也是中華文明基因共同體的自然延續。作為中國政治學的新出路,歷史政治學為中國學人用自己的話語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了可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嘉樹在比較視野中對歷史政治學的內涵進行了釐清。
  • 構建當代中國政黨政治學學科體系的積極探索——評介周淑真教授的...
    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周淑真教授撰寫的《政黨和政黨制度比較研究》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為政黨政治學領域的開拓性專著,該書可稱得上是國內第一部嘗試構建中國「政黨政治學」的力作,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此後,隨著全球化時代我國政治文明建設和學術界研究的深入,作者對世界各國政黨政治動態過程持續不斷地關注,政黨政治中的許多基本問題依然是作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對象。
  • 巨變時代的中國政治學研究議程
    關鍵詞:世界秩序;中國政治學;比較國家治理;世界政治學;歷史政治學  政治學是時代的產物,因此政治學說史上才有各種說法的「新政治學」或「新政治科學」。遺憾的是,在政治學學科而非政治思想意義上,百年來中國政治學一直缺乏自己的重大議程設置,民國時期的政治學師從歐洲舊制度主義,新中國前30年傳播的是蘇聯政治學,改革開放之後美國理性選擇主義政治學大行其道。政治學的中國敘事時代應該到來了,這不僅是因為世界秩序正在深刻變革之中,歷經百年發展的中國政治學有了學科自覺,而且世界級大國必然會產生相應的政治實踐經驗需要概念化表述。
  • 吳曉明: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中國政治學研究應從中國「本源」出發,實現學科的傳承和超越
    人民網西安3月18日電 (記者 萬鵬)今日上午,由中國政治學會與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構建中國特色政治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學術研討會」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西北大學副校長張雲翔、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楊海蛟和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孫錄見等學者先後在開幕式致辭。開幕式由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雷曉康主持。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趕快補課。」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要把握住以下3個主要方面。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
    在新的起點上,筆者意在廓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價值、要素和構成體系,為進一步加強協商民主制度建設,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參與實踐,保證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權利提供理論支撐。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為什麼要回到歷史:歷史政治學的興起與定位政治學為什麼需要回到歷史?為什麼需要一種名為「歷史政治學」的新進路?政治學界從三個方面給出了理由:反思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需要,彌補當前西方政治科學薄弱環節的需要,研究中華民族悠久政治傳統的需要。首先,當代中國自身的歷史是政治學思考政治轉型並為其提供智力支持的首要資源。
  • 國際政治的新領域——新邊疆政治學呼之欲出
    當前,以大數據、算法和人工智慧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孕育,全球化的黃金時期已然結束,科技在新大國競爭時代變得無以復加得重要。這一切,都使得各主要大國紛紛加速探索包括網絡空間、人工智慧、極地、近地軌道、月球、火星、宇宙在內的新邊疆。網絡空間變得逐漸熱門,網絡攻防日漸成為和平年代最重要的高科技戰場。
  • 問政人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九大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論述和在實踐中形成的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遵循
  • 人民日報:黃大年精神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啟示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黃大年精神對於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從戰略高度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黃大年同志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己任,帶領團隊搶佔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
  • 習近平:我們黨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剛剛,在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原標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特點新要求作出的一個重大政治判斷,對於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是十九大報告立論的重要依據,也是貫穿報告全篇、具有統領性作用的重大理論創新亮點。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研究其對唯物史觀的重要貢獻,進一步闡釋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及其時代意義,堅持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哲學基礎。恩格斯是唯物史觀的創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觀的科學運用者和不懈推進者。可以說,他畢生的事業都是緊緊圍繞唯物史觀展開的。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二、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要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鬥爭並重,通過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相結合等方式方法,積極維護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1.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