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走長徵路第1天 2018.10.1江西瑞金雲石山
#重走長徵路#2018年至2019年,我和朋友小陳重走長徵路,一路上認識了很多充滿紅色情懷的人和紅色後代,交朋友聽故事,增知識長見識,受到了許多幫助與感動。在途中我們先後加入365重走長徵路團隊,這大大擴展、豐富我們的內容。我們走長徵路不是旅遊,也不是為了搞噱頭賺錢,所以沒有直播,也沒有在網上發文(當時時間和精力也不夠)。現在我把這次旅程漸漸整理分享出來,如果有人能從我們的經歷中提取有益於自己的東西,那我的分享就有了價值;如果有人想了解長徵、了解紅軍,甚至還有興趣想去挑戰一下重走長徵路,那我的分享就更有意義了。
-
「七·一」特刊||寶興縣人民法院攜手聯繫村支部開展「重走長徵路...
四川新聞網雅安7月2日訊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讓黨員更好地學習黨的發展歷程,弘揚「信念堅定、團結友愛、挑戰極限、不勝不休」長徵精神,不忘初心再出發,擔當使命創佳績。寶興縣人民法院黨支部特邀聯繫村黨支部聯合開展「重走長徵路.擔當新使命」主題黨日活動。
-
重溫紅色瞬間 銘記長徵精神 河北水上健兒「划船重走長徵路」
國家體育總局賽艇、皮划艇協會近期隆重推出了「划船重走長徵路」全國體能大比武大型賽事,分專業組和社會組兩個組別。 長徵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本次大比武將使運動員在接受身體大強度鍛鍊的同時,受到心靈的洗禮,體會長徵戰略轉移的偉大意義,強化紅軍堅忍不拔、永不言棄的革命精神。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近日,紅軍西路軍研究工作委員會30多位紅軍後代重走長徵路。一行人從甘肅蘭州出發,先後考察了隴西縣、岷縣臘子口、宕昌縣哈達鋪鎮、通渭縣榜羅鎮、會寧縣、靜寧縣界石鋪鎮、隆德縣六盤山,後抵達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和同心縣等多處革命聖地,歷時一周左右。
-
全國優秀青年代表在陝西重走抗戰路
7月11日,在楊家嶺革命舊址,這裡曾經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的講解員黨婕睿說,和來自全國各地優秀青年一起重走抗戰路,對於我一個一線講解員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我們在緬懷先烈,感悟抗戰精神,延安精神的同時本身也是對這種精神的傳承和延續。
-
從地理的角度重走長徵路 ——記惠州學院17地理科學專業野外實習之...
實習隊伍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渡過黃河、穿越甘南後,實習路線與紅軍長徵路線悄然進行了一場跨世紀的重合。 野外實習路線與長徵路線在松潘草原重疊時間回到1936年7月底,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1960年7月周恩來總理題詞「紅軍長徵走過的大草原」,命名該地為「紅原」)度過嘎曲,踏上了徵服澤國草地的艱難歷程。
-
重走長徵路 廣東南雄2018.10.17-20
中餐,點了半隻鵝100塊,長徵以來最貴的一餐。小陳才吃了一點就不吃了,說膩,他不習慣。我胃口還沒有恢復,也沒有怎麼吃,就打包了。到了梅嶺鎮,準備住店的,但是房費有點貴,要100塊。我們就在梅嶺菜市場裡面搭了帳篷露營。有車經過,我感覺不安全,移到旁邊籃球場露營。晚上胃口逐漸恢復,把中午打包的鵝肉吃完了,小陳不吃。
-
「長徵路」第10日:5支隊伍單日行進裡程超500公裡 社會俱樂部聯隊...
「划船重走長徵路」的第10個比賽日,北京男子賽艇隊單日裡程達到661公裡,四川男子賽艇隊、四川男子賽艇隊2隊、江蘇男子皮划艇隊4支隊伍單日划行距離超過500公裡——這些其實都是令人感嘆的行進速度——各支隊伍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訓練目標安排每日的「長徵路」比賽划行計劃,相信大家在這60天之後,都會收穫滿滿。
-
外國人看長徵: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
80年來,許多國際友人對長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盛讚紅軍長徵。他們中有著名的領袖人物、軍事統帥,也有專程來中國採訪報導的記者、作家,更有一些外國人來到中國重走長徵路,體驗長徵精神。 外國政治家評長徵:無可匹敵的偉大史詩 長徵在國際上形成的巨大影響,讓很多外國政治家嘆為觀止。
-
「紅」「綠」輝映小康路
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曾經「垃圾圍村、臭水滿塘」,近年來保水護綠、厚植鮮亮底色、發展特色產業;轉型謀變、做強紅色氣質、刷新發展模式,走出了綠色產業與紅色教育融合發展的新路,鄉村振興步履鏗鏘。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明浩、毛振華、宋瑞三河環抱,田連阡陌。
-
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
-
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新華社福州6月22日電 題:從月入四百大洋到數過雪山草地——紅色醫生傅連暲的長徵路 新華社記者 在福建省長汀縣福音醫院舊址,記者見到了傅劍平。這幾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進入長汀,75歲的傅劍平變得格外忙碌——他的叔公、紅色醫生傅連暲,曾是這所醫院的院長。 1933年初,傅連暲將福音醫院和全部家產捐給紅軍,舉家遷往瑞金。170名運輸隊員用了半個月時間,才把醫院除地皮、房屋外,包括玻璃門窗、百葉窗在內的所有東西搬完。《紅色中華》報導傅連暲的事跡時,稱讚他為「蘇區第一模範」。
-
【網絡媒體「走轉改」】日乾喬大沼澤:昔日草地革命徵途 今朝紅色...
路邊一塊刻有「長徵精神永放光芒」的石碑將思緒拉到80年前,這片風景如畫的草原就是是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地。昨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這個因為長徵而聞名於世的大沼澤。日乾喬大沼澤平均海拔3500餘米,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後,明顯感覺高海拔帶來的壓力。在這裡頭部脹痛,渾身沒有力氣,走上幾步就氣喘呼吸困難,正是典型的高原反應。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踏上徵程從8月21日到9月30日,中國日報的四名外籍記者參與了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重走兩萬五千裡長徵路。活動共有近百家網絡媒體參加。攝影 中國日報網 張行健這次活動覆蓋了紅軍長徵所走過的所有15個省區市(按照長徵時期行政區劃為14省),其中集體採訪團先後走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6個省,剩下9個省區市是獨立組織省內網絡媒體和中央媒體地方站的記者編輯進行。中國日報外籍記者參加的是6省集體採訪團活動。為何邀請外國人參與重走活動?
-
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開展「重走革命老區,感悟紅色文化...
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開展「重走革命老區,感悟紅色文化」主題黨日活動 2020-09-03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全州縣致力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
中新網桂林9月22日電 (趙琳露)地處湘桂走廊的廣西桂林市全州縣,曾是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的主戰場,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當前,當地正依託湘江戰役遺址等特色資源,打造湘江戰役紅色旅遊教育基地,培育紅色經典遊線路。湘江戰役是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也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
-
【每日一習話】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習近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這段話出自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
以青春之名 傳承紅色薪火——江西百萬大學生在「紅色走讀」競賽中...
↑「紅色走讀」1+4活動活動現場。對「紅色走讀」文化主題藝術作品進行巡展;舉辦大學生紅色文化論壇;啟動「我為江西紅色文化打call」……12月1日,江西省教育廳舉辦「紅色走讀」1+4活動,將「紅色走讀」競賽活動推向深入、推向高潮。
-
「長徵」到底有多長 六千公裡是兩萬五千裡(圖)
引言:「長徵」到底有多長? 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長徵路。並且出了一本書——《兩個人的長徵》。他們有一個觀點引起了爭論:他們說長徵沒有過去說的25000裡那麼長。他們走的時候用GPS做了精確測量。他們認為紅軍長徵走了不到60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