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近日,紅軍西路軍研究工作委員會30多位紅軍後代重走長徵路。一行人從甘肅蘭州出發,先後考察了隴西縣、岷縣臘子口、宕昌縣哈達鋪鎮、通渭縣榜羅鎮、會寧縣、靜寧縣界石鋪鎮、隆德縣六盤山,後抵達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和同心縣等多處革命聖地,歷時一周左右。
-
「七·一」特刊||寶興縣人民法院攜手聯繫村支部開展「重走長徵路...
四川新聞網雅安7月2日訊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讓黨員更好地學習黨的發展歷程,弘揚「信念堅定、團結友愛、挑戰極限、不勝不休」長徵精神,不忘初心再出發,擔當使命創佳績。寶興縣人民法院黨支部特邀聯繫村黨支部聯合開展「重走長徵路.擔當新使命」主題黨日活動。
-
「長徵路」第10日:5支隊伍單日行進裡程超500公裡 社會俱樂部聯隊...
「划船重走長徵路」的第10個比賽日,北京男子賽艇隊單日裡程達到661公裡,四川男子賽艇隊、四川男子賽艇隊2隊、江蘇男子皮划艇隊4支隊伍單日划行距離超過500公裡——這些其實都是令人感嘆的行進速度——各支隊伍都在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訓練目標安排每日的「長徵路」比賽划行計劃,相信大家在這60天之後,都會收穫滿滿。
-
[重走長徵路]最早的「紅色」銀行是什麼樣的?
記者劉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劉申 通訊員徐俊傑)最早的「紅色」銀行在哪兒,是什麼樣的?9月19日,由中宣部組織的「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湖北紅安縣,在紅安七裡坪一座「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引起記者注意。 「這是第一家蘇維埃銀行。」原紅安縣黨史辦主任周少懷介紹,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位於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的大別山區,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誕生地。
-
重走長徵路第1天 2018.10.1江西瑞金雲石山
#重走長徵路#2018年至2019年,我和朋友小陳重走長徵路,一路上認識了很多充滿紅色情懷的人和紅色後代,交朋友聽故事,增知識長見識,受到了許多幫助與感動。在途中我們先後加入365重走長徵路團隊,這大大擴展、豐富我們的內容。我們走長徵路不是旅遊,也不是為了搞噱頭賺錢,所以沒有直播,也沒有在網上發文(當時時間和精力也不夠)。現在我把這次旅程漸漸整理分享出來,如果有人能從我們的經歷中提取有益於自己的東西,那我的分享就有了價值;如果有人想了解長徵、了解紅軍,甚至還有興趣想去挑戰一下重走長徵路,那我的分享就更有意義了。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全國網媒齊聚固原 聆聽長徵故事重溫紅色記憶
紅網寧夏固原8月29日訊(時刻新聞特派記者 李長宏)寧夏是紅軍長徵走向勝利的地方,是紅軍西徵的主戰場。將臺堡會師標誌著震驚中外、舉世聞名的紅軍兩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結束;毛主席與阿訇馬德海在單家集進行長談,留下了「單家集夜話」的佳話並被載入史冊;六盤山是紅軍長徵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毛澤東曾寫下著名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名揚四海。
-
銘記湘江戰役,傳承長徵精神——暑期赴全州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
2020年7月19日,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發現美·傳播美」暑期社會實踐隊師生一行10人,來到桂林市全州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學習,接受長徵精神的洗禮。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踏上徵程從8月21日到9月30日,中國日報的四名外籍記者參與了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重走兩萬五千裡長徵路。活動共有近百家網絡媒體參加。攝影 中國日報網 張行健這次活動覆蓋了紅軍長徵所走過的所有15個省區市(按照長徵時期行政區劃為14省),其中集體採訪團先後走訪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陝西6個省,剩下9個省區市是獨立組織省內網絡媒體和中央媒體地方站的記者編輯進行。中國日報外籍記者參加的是6省集體採訪團活動。為何邀請外國人參與重走活動?
-
「永恆的豐碑」京津冀舉辦演唱會頌揚長徵精神 河北文藝者獻唱
河北省音樂家協會田曉明領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河北省音樂家協會李林領唱大合唱《七律·長徵》,河北省音樂家協會的閆毅帶來男高音獨唱《東方紅》等,一批河北音樂人士獻唱。2016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為紀念紅軍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9月17日,由中國文聯、中國音協與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永恆的豐碑」——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
-
從地理的角度重走長徵路 ——記惠州學院17地理科學專業野外實習之...
實習隊伍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渡過黃河、穿越甘南後,實習路線與紅軍長徵路線悄然進行了一場跨世紀的重合。 野外實習路線與長徵路線在松潘草原重疊時間回到1936年7月底,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1960年7月周恩來總理題詞「紅軍長徵走過的大草原」,命名該地為「紅原」)度過嘎曲,踏上了徵服澤國草地的艱難歷程。
-
長徵展覽現場傳真:穿越時空的精神之旅
展覽中有一份中革軍委在二渡赤水途中發布的《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充分體現了毛澤東機動靈活的作戰思想:「紅軍必須經常轉移作戰地區,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有利條件求得作戰的勝利。」 四渡赤水後僅僅一個月,紅軍在金沙江附近再次上演了赤水河畔的一幕,「搶渡金沙江」成為長徵戰史上又一個傳奇。
-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永福縣人民檢察院組織幹警參觀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 2019-11-08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
-
外國人看長徵: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
80年來,許多國際友人對長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盛讚紅軍長徵。他們中有著名的領袖人物、軍事統帥,也有專程來中國採訪報導的記者、作家,更有一些外國人來到中國重走長徵路,體驗長徵精神。 外國政治家評長徵:無可匹敵的偉大史詩 長徵在國際上形成的巨大影響,讓很多外國政治家嘆為觀止。
-
「紅」「綠」輝映小康路
讓長徵精神在村裡落地生根闊步小康路,第六埠村不甘於取得的成績。2019年4月,到多個紅色教育基地學習歸來的村兩委班子,望著眼前的綠水青田,迫切希望堅定信念、重裝出發,走好鄉村振興的新長徵路,便琢磨起將長徵精神在村裡落地生根的紅色文章。
-
【每日一習話】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習近平: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這段話出自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長徵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學習和體驗長徵精神、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兼有文化線路、文化景觀、革命文物、鄉土建築等多重遺產屬性,規模巨大、遺產構成豐富、類型獨特珍稀,對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長徵」到底有多長 六千公裡是兩萬五千裡(圖)
引言:「長徵」到底有多長? 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長徵路。並且出了一本書——《兩個人的長徵》。他們有一個觀點引起了爭論:他們說長徵沒有過去說的25000裡那麼長。他們走的時候用GPS做了精確測量。他們認為紅軍長徵走了不到6000公裡。
-
全國優秀青年代表在陝西重走抗戰路
7月11日,在楊家嶺革命舊址,這裡曾經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的講解員黨婕睿說,和來自全國各地優秀青年一起重走抗戰路,對於我一個一線講解員來說更是意義非凡,我們在緬懷先烈,感悟抗戰精神,延安精神的同時本身也是對這種精神的傳承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