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19 光明數字報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將士,為保存有生力量,實現北上抗日,陸續離開原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大會師。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

 

    一、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部隊的長徵路是二萬五千裡

    紅一方面軍,也就是中央紅軍,長徵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等11省;翻越20多座大山,主要有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岷山、六盤山及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梁子)、倉德山(又稱昌德山、昌徳梁子)、打古山(又稱拖羅崗、施羅山、塔魯崗)等5座雪山;渡過22條河流,主要有雩都河、湘江、烏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白龍江、臘子河、渭河等。

 

    紅一方面軍到陝北後,對長徵裡程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走得最遠的部隊的裡程是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長徵二萬五千裡的數字首次對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為了直接領導與組織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於1934年10月開始了北上的遠徵,「經過二萬五千餘裡的長徵,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後來,美國記者斯諾把紅一方面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寫入《紅星照耀中國》(即中譯本《西行漫記》),在海內外廣為傳播。

 

    為進一步澄清「二萬五千裡」質疑,中央黨史研究室曾組織查閱史料進行推算論證,並委託測繪部門測量計算過,確定是一個可信數字。

 

    二、四路紅軍的長徵路總共約六萬五千裡

 

    紅軍長徵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路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長徵。四路紅軍的行軍路都叫長徵路。那麼,另外其他三路紅軍的長徵裡程是多少呢?

 

    紅二方面軍,長徵時間是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經過湖南、湖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9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烏蒙山、六盤山和玉龍雪山、雅哈雪山、大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扎拉牙卡山、藏把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等雪山;渡過的河流主要有澧水、沅水、資水、巫水、清水江、鴨池江、普渡河、金沙江、渭河等。紅二方面的長徵路有「二萬餘裡」「近兩萬裡」「8000餘公裡」的說法,經軍史專家根據有關史料包括紅軍將士的回憶錄綜合分析後,確定紅二方面軍的長徵路是「近兩萬裡」。

 

    紅四方面軍,長徵時間是1935年3月至1936年10月,經過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伏泉山、千佛山、巴羅山、皇宮山、大坪山和虹橋山、鷓鴣山、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夾金山、格達梁子、黨嶺山、折多山、羅鍋梁子、剪子灣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因為張國燾南下方針的錯誤,導致四方面軍南下又北上,有的雪山翻越兩次,渡過的河流主要有嘉陵江、涪江、岷江、大金川、青衣江等,紅四方面軍的長徵路有「近一萬裡」「一萬餘裡」的說法,根據軍史專家綜合分析有關史料和紅軍將士回憶錄,確定紅四方面軍長徵裡程是「一萬餘裡」。

 

    紅二十五軍,長徵時間是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經過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桐柏山、伏牛山、秦嶺等,渡過的河流主要有渭河、涇河、汭河、葫蘆河等,紅二十五軍的長徵路有「9000裡」說法,經軍史專家分析有關史料和紅軍將士回憶錄,確定紅二十五軍的長徵裡程是「近萬裡」。

 

    如果將四路紅軍長徵裡程加起來,整個紅軍的長徵路總共有「約六萬五千裡」。

 

    三、紅軍長徵中部分部隊的長徵路長達三四萬裡

 

    歷史事實是,長徵中每路紅軍的不同部隊,因為承擔不同的任務,在長徵中所走的路也不同。

 

    對於紅一方面軍部分紅軍戰士的長徵裡程,採訪過許多紅軍將士的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紅軍自己說到長徵時,「一般都叫『二萬五千裡』,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西北部道路的盡頭為止,其間迂迴曲折,進進退退,因此好些部分的長徵戰士所走過的路程肯定有那麼長,甚至比這更長。」對此,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索爾茲伯裡訪問的紅一方面軍老紅軍、醫生戴正啟,也作了有力證明。戴正啟說像他這樣的普通戰士,長徵中走的路要比地圖上標出的紅軍在一年中從江西走到陝北的二萬五千裡多得多。他們常常一口氣走80裡到160裡,忽上忽下,忽前忽後,走的完全不是直線。還說許多衛生員為了照料傷病員和垂危病人,三次甚至四次越過大雪山。對許多人來說,徵途長達三萬至四萬裡。

 

    有紅軍將士在回憶錄中也反映,紅軍作戰部隊行軍路線更加複雜,經常奔襲、迂迴,從事偵查、籌糧、群眾工作等,他們所走的路往往是機關、後勤部隊的幾倍。如,根據曾任紅九軍團司令部參謀處測繪員、譯電員的林偉將軍的長徵日記計算,他的長徵行程達三萬一千餘裡。

 

    歷史不可能被改變,更不可能被複製。2003年兩個英國人馬普安和李愛德以自己的方式「重走長徵路」後,就著文說紅一方面軍的「長徵兩萬五千裡」只是「中共宣傳的一個約數」,「『長徵』其實不到官方宣傳的2/3,大約為3700英裡(約6000公裡)」。他們的這一說法一時被廣為轉載,造成不小影響。這個說法是完全靠不住的。根據新世紀後走過很多長徵路的黨史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介紹:「現在一般走的長徵路不完全是當年紅軍所走的路線。原來有的路早已不存在了,過去走過的大路也大多拉直了。現在修了公路,開闢了許多新道,裡程縮短了,時間大為減少。因此,根據目前的走法來計算裡程,絕不是當年走的實際裡程。這只能是人們今天走的簡化了的長徵的裡程。」可見,馬普安和李愛德走的路也僅僅是在現代化的條件下,自己走的所謂「長徵路」,他們所計算的裡程與紅一方面軍長徵的裡程沒有可比性。

 

    事實充分證明,作為歷史地理中的紅軍長徵路,紅軍在槍林彈雨、戰火紛飛、雪山草地中用生命走過的漫漫長徵路是無法否定、不容改變的。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長徵」到底有多長 六千公裡是兩萬五千裡(圖)
    引言:「長徵」到底有多長?  從2002年10月16日至2003年11月3日,兩個英國年輕人李愛德和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長徵路。並且出了一本書——《兩個人的長徵》。他們有一個觀點引起了爭論:他們說長徵沒有過去說的25000裡那麼長。他們走的時候用GPS做了精確測量。他們認為紅軍長徵走了不到6000公裡。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野豬究竟有多厲害-光明日報-光明網
    可在有野豬的地方,當地人卻說「頭豬二熊三老虎」,即論起兇猛厲害,第一是野豬,第二是熊,第三是老虎。     野豬究竟有多厲害,竟坐上頭把交椅?     就形體而言,野豬跟農村的黑毛豬或黃毛豬沒多大區別,只是頭稍小、嘴尖長、腿細長、蹄尖、豬毛硬而多豎。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讓世界知道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紅太陽從這裡升起-光明日報-光明網
    閩西古田是著名的老區,位於有「北回歸荒漠帶上的綠色翡翠」之稱的國家級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名聞遐邇的古田會議會址就坐落在古田清清溪水畔,背靠逶迤莽莽的彩眉嶺。掩映在樹蔭下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字,數裡之外,清晰可見。
  • 【光明日報】馮夏庭:向地球深部進軍
    本報記者 劉勇攝/光明圖片 暑假,東北大學校園寧靜祥和,實驗室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幾個青年人緊張地布置裝置,儀器旁研究人員緊盯顯示屏上跳動的數字不停記錄……記者穿梭於實驗室之間,終於在走廊裡找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深部金屬礦山安全開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馮夏庭教授。步履匆匆的馮夏庭,行動快語速也快,「我們搞科研的沒有節假日的概念,只有完成項目的時間節點」。
  • 圖片故事丨習總書記固原行——走好新的長徵路
    上面這張新華社資料照片,顯示的是1986年時的將臺堡。  1996年10月,紅軍長徵會師紀念碑落成。碑高26.36米,頂部有三尊紅軍雕像,象徵三大主力會師,碑身下部刻有8組展現中國革命勝利的浮雕。  習近平在紀念館參觀時說,紅軍長徵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蹟。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徵精神。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仰望高聳的會師紀念塔,齊聲高唱《國際歌》,高聲誦讀著毛澤東的《七侓長徵》……在紀念碑下,他們把象徵著自己重走長徵會師路的籤名紅旗贈送給紀念館作為永久的留念,並把父輩們回憶漫漫徵程的珍貴資料贈送給紀念館作為研究弘揚長徵精神的史料。26日,考察團來到界石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和六盤山長徵紀念館參觀學習,紀念館的領導和紅軍後代互贈紅色書籍。
  • 群鳥歸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入九龍溼地的第一條沙石路,我看見了鳥群。我停下了粗重的腳步,靠在一棵欒樹下。欒樹結出了萎葉,淡淡的褐色,簇成一朵朵盛花狀。兩隻紅嘴藍鵲在斜出的枝丫上,彼此緊挨著,啾——唧——彼此應和。沙石路像一條躲藏在草叢裡的絞花林蛇,在初冬的陽光下,略顯陰冷。右邊是茂密的楓槐林。楓槐還沒落葉,高大直條,樹冠像個大圓篩,把陽光一圈圈篩下來,黃豆一般。樹林側邊是湖泊。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籤署保密協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杜羽)14日,法制日報社與全社220名新聞採編人員籤署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至此已有14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啟動了保密承諾書和保密協議的籤署工作。
  • 新聞熱詞:「長徵」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新聞熱詞:「長徵」英文怎麼說? 2019-06-14 10:23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6月11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西於都、瑞金和福建長汀、寧化舉行。
  • 來自嫦娥五號的第一封家書:我知道前路路漫漫多艱險,我會努力,你們放心
    我知道,浩渺的太空裡有好多「同門」小夥伴,飛控大廳裡,家人們也會始終與我一路同行。「長五」哥哥把我安全地送到了預定軌道。我知道前路路漫漫多艱險,我會努力的,你們放心。聽說我是咱們航天五院第300顆成功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家人們還專門紀念了我的出發,我有點驕傲呢。蛋糕給我留一塊啊,等我回家再品嘗。
  • 用生命書寫十八洞村的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作家,他的追求是做一個有情的人,做一些有情的事,寫一些有情的作品。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李迪把全部生命投入到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把滾燙的心放進與人民同心的作品中。    他用一團火焰映出百味人生:    「人家幾十年風雨人生路,用一上午或一下午給你傾訴,你還覺得長嗎?」    永和的芝河上到底有幾座橋?永和人不一定都知道,李迪說得準。開農家樂的黃河老艄公眼裡藏著多少驚濤駭浪?永和人不一定聽說過,李迪道得來。臨街的修車攤一天能迎來幾個主顧?
  • 席南華:情懷與氣質極為重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記者:在今年國科大本科生的招生工作中,您接觸了不少高中生,對他們有什麼印象?     席南華:我覺得很多學生素質很好。當我問到「你喜歡看什麼書」的時候,有同學回答「不看課外書」。同學們普遍反映課業太重,部分老師和家長不鼓勵甚至不允許讀課外書。更極端的例子是,有孩子說「從來不看課外書」「不喜歡小說」。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愛看小說,有些出人意料。     與之相對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同學雖然讀了很多書,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缺乏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辨。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列寧提醒我們:「每一個個別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歷史環境……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繫中去掌握事實,那麼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這種直接從故事到結論而不加理論分析的論證方式的危險在於,一旦遭遇異質性事件,結論就會面臨質疑。例如,我們不妨反問:倘若由中國媒體組織評選「千年思想家」,誰會名列第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