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將士,為保存有生力量,實現北上抗日,陸續離開原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縱橫十幾省,跨越滔滔急流,徵服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層層封鎖,粉碎上百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前進至陝甘寧地區,實現了紅軍主力大會師。漫漫長徵路,氣吞山河,可歌可泣。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徵,這一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是中華民族的永恆記憶,永遠流淌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
一、紅一方面軍中走得最遠的部隊的長徵路是二萬五千裡
紅一方面軍,也就是中央紅軍,長徵時間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經過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等11省;翻越20多座大山,主要有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岷山、六盤山及夾金山、夢筆山、長板山(又稱亞克夏山、馬塘梁子)、倉德山(又稱昌德山、昌徳梁子)、打古山(又稱拖羅崗、施羅山、塔魯崗)等5座雪山;渡過22條河流,主要有雩都河、湘江、烏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白龍江、臘子河、渭河等。
紅一方面軍到陝北後,對長徵裡程進行了統計,結果表明,走得最遠的部隊的裡程是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長徵二萬五千裡的數字首次對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日本帝國主義併吞華北及蔣介石出賣華北出賣中國宣言》中。《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主力,為了直接領導與組織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於1934年10月開始了北上的遠徵,「經過二萬五千餘裡的長徵,跨過了十一省的中國領土,以艱苦奮鬥不屈不撓的精神,最後勝利到達了中國的西北地區,同陝甘兩省原有的紅軍取得了會合」。後來,美國記者斯諾把紅一方面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寫入《紅星照耀中國》(即中譯本《西行漫記》),在海內外廣為傳播。
為進一步澄清「二萬五千裡」質疑,中央黨史研究室曾組織查閱史料進行推算論證,並委託測繪部門測量計算過,確定是一個可信數字。
二、四路紅軍的長徵路總共約六萬五千裡
紅軍長徵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路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長徵。四路紅軍的行軍路都叫長徵路。那麼,另外其他三路紅軍的長徵裡程是多少呢?
紅二方面軍,長徵時間是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經過湖南、湖北、貴州、雲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肅、陝西9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烏蒙山、六盤山和玉龍雪山、雅哈雪山、大雪山、小雪山、茨布臘山、扎拉牙卡山、藏把拉雪山、東隆山、米拉山等雪山;渡過的河流主要有澧水、沅水、資水、巫水、清水江、鴨池江、普渡河、金沙江、渭河等。紅二方面的長徵路有「二萬餘裡」「近兩萬裡」「8000餘公裡」的說法,經軍史專家根據有關史料包括紅軍將士的回憶錄綜合分析後,確定紅二方面軍的長徵路是「近兩萬裡」。
紅四方面軍,長徵時間是1935年3月至1936年10月,經過四川、西康、青海、甘肅4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伏泉山、千佛山、巴羅山、皇宮山、大坪山和虹橋山、鷓鴣山、夢筆山、長板山、倉德山、打古山、夾金山、格達梁子、黨嶺山、折多山、羅鍋梁子、剪子灣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因為張國燾南下方針的錯誤,導致四方面軍南下又北上,有的雪山翻越兩次,渡過的河流主要有嘉陵江、涪江、岷江、大金川、青衣江等,紅四方面軍的長徵路有「近一萬裡」「一萬餘裡」的說法,根據軍史專家綜合分析有關史料和紅軍將士回憶錄,確定紅四方面軍長徵裡程是「一萬餘裡」。
紅二十五軍,長徵時間是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經過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翻越的高山主要有桐柏山、伏牛山、秦嶺等,渡過的河流主要有渭河、涇河、汭河、葫蘆河等,紅二十五軍的長徵路有「9000裡」說法,經軍史專家分析有關史料和紅軍將士回憶錄,確定紅二十五軍的長徵裡程是「近萬裡」。
如果將四路紅軍長徵裡程加起來,整個紅軍的長徵路總共有「約六萬五千裡」。
三、紅軍長徵中部分部隊的長徵路長達三四萬裡
歷史事實是,長徵中每路紅軍的不同部隊,因為承擔不同的任務,在長徵中所走的路也不同。
對於紅一方面軍部分紅軍戰士的長徵裡程,採訪過許多紅軍將士的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紅軍自己說到長徵時,「一般都叫『二萬五千裡』,從福建的最遠的地方開始,一直到遙遠的陝西西北部道路的盡頭為止,其間迂迴曲折,進進退退,因此好些部分的長徵戰士所走過的路程肯定有那麼長,甚至比這更長。」對此,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索爾茲伯裡訪問的紅一方面軍老紅軍、醫生戴正啟,也作了有力證明。戴正啟說像他這樣的普通戰士,長徵中走的路要比地圖上標出的紅軍在一年中從江西走到陝北的二萬五千裡多得多。他們常常一口氣走80裡到160裡,忽上忽下,忽前忽後,走的完全不是直線。還說許多衛生員為了照料傷病員和垂危病人,三次甚至四次越過大雪山。對許多人來說,徵途長達三萬至四萬裡。
有紅軍將士在回憶錄中也反映,紅軍作戰部隊行軍路線更加複雜,經常奔襲、迂迴,從事偵查、籌糧、群眾工作等,他們所走的路往往是機關、後勤部隊的幾倍。如,根據曾任紅九軍團司令部參謀處測繪員、譯電員的林偉將軍的長徵日記計算,他的長徵行程達三萬一千餘裡。
歷史不可能被改變,更不可能被複製。2003年兩個英國人馬普安和李愛德以自己的方式「重走長徵路」後,就著文說紅一方面軍的「長徵兩萬五千裡」只是「中共宣傳的一個約數」,「『長徵』其實不到官方宣傳的2/3,大約為3700英裡(約6000公裡)」。他們的這一說法一時被廣為轉載,造成不小影響。這個說法是完全靠不住的。根據新世紀後走過很多長徵路的黨史專家、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介紹:「現在一般走的長徵路不完全是當年紅軍所走的路線。原來有的路早已不存在了,過去走過的大路也大多拉直了。現在修了公路,開闢了許多新道,裡程縮短了,時間大為減少。因此,根據目前的走法來計算裡程,絕不是當年走的實際裡程。這只能是人們今天走的簡化了的長徵的裡程。」可見,馬普安和李愛德走的路也僅僅是在現代化的條件下,自己走的所謂「長徵路」,他們所計算的裡程與紅一方面軍長徵的裡程沒有可比性。
事實充分證明,作為歷史地理中的紅軍長徵路,紅軍在槍林彈雨、戰火紛飛、雪山草地中用生命走過的漫漫長徵路是無法否定、不容改變的。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