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南華:情懷與氣質極為重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4 光明數字報

    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副校長席南華院士今年當了一回「考官」——參與了國科大的本科綜合評價招生。國科大本科生培養的目標非常單純:利用科學院獨特的科研優勢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和未來學科帶頭人。那麼,在席南華看來,這樣的人才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特質,又該如何培養呢?

 

    記者:在今年國科大本科生的招生工作中,您接觸了不少高中生,對他們有什麼印象?

 

    席南華:我覺得很多學生素質很好。在綜合評價招生的面試環節中,我們設計的一般都是開放性問題,目的是要判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修養水平。同學們的思維比較活躍,看得出都非常熱愛科學,這種熱情讓我非常感動。

 

    不過我也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太少。當我問到「你喜歡看什麼書」的時候,有同學回答「不看課外書」。同學們普遍反映課業太重,部分老師和家長不鼓勵甚至不允許讀課外書。更極端的例子是,有孩子說「從來不看課外書」「不喜歡小說」。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愛看小說,有些出人意料。

 

    與之相對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同學雖然讀了很多書,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缺乏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辨。這就如同插花,看起來很美,但卻是無根的。

 

    記者:國科大志在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和未來學科帶頭人。您提到的「課外閱讀」和「獨立思考」與此有什麼關係嗎?

 

    席南華:閱讀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開闊視野,還在於從中提升與充實自己的情懷與氣質。我想不僅僅是科技工作者,不管將來從事什麼職業,情懷與氣質都將影響一個人最終能達到的高度。

 

    做科研需要專注與堅持,需要發自內心喜歡,否則很難心無旁騖地堅持下來。我做博士的時候,我的同屋勸我轉行做經濟——這對我們學數學的人來說太平常了,收入何止翻幾番!但我從沒想過轉行,因為純數學是我的興趣所在。做科研也需要平和的心態,當你看到別人成為豪富或是顯赫一時,你依然不為所動,堅守你所認定的路,知道自己的價值。困境中看到光明,平復焦躁的心情,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問題——這些是我從廣泛的閱讀中收穫的,讀的書包括哲學、歷史、小說、傳記等等。

 

    同樣,作為科技工作者,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理性批判、坦率表達、寬厚包容等品質尤為重要。否則只會人云亦云,何來創新?

 

    記者:在大學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懷和氣質呢?

 

    席南華:我們國科大將始終把眼光、胸懷、品格、性情、氣質的薰陶和培養放在突出的位置。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除了在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外,我們特別重視的是言傳身教。

 

    比如在本科生階段,我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學業導師,導師由院士、「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人計劃」入選者等高水平的學者擔任。這些導師不是「保姆」,也不一定會親自給本科生上課,但他們將定期與自己指導的學生溝通,在學風道德、科學思維、人生理想,甚至是人際交往、待人接物上給學生以引導。

 

    無論是在本科生階段,還是研究生階段,我們都將儘可能實施小班授課,並引入規模更小的研討班。主持研討班的都將是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的研究員們,我想中國科學院獨特的科教融合、全院辦校的方式,有實力做到這些。這雖然需要更多的師資投入,但我們覺得這是值得的——這既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被充分關注,又能讓學生始終接觸科學前沿,知道什麼是新的,什麼是最好的。我在很多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機構如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等工作過,和最優秀的數學家一起共事。雖然我達不到那樣的高度,但從他們身上,我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標準在哪裡,該向什麼方向努力。

 

    我總覺得自己不是聰明人,能走到今天是因為我對數學發自內心的喜愛,自己的努力,尤其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放棄自己的喜愛。現在,站在國科大的講臺上,我希望自己對數學這份情懷和所知所感所悟能夠傳遞給我的學生們。(本報記者 齊芳)

 

相關焦點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席南華: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學家
    一張堆滿資料的書桌,一張電腦桌,一排書櫃,幾把椅子,這就是席南華的辦公室,簡單至極。朝南房間的冬日陽光帶來溫暖。席南華瘦削而高挑,些許白髮,簡潔的毛衣和休閒褲,一副典型的知識分子形象。「在國外一流的學術機構作研究,對提高自己的水平和開闊眼界很重要。作為一種經歷,會有益於認識不同的文化和思考方式。」但他從未想過要留在國外長期工作。  「在國外生活,異鄉很難提供『家園感』,社會地位和當地人也有差別,對其主流文化的理解也不會很透徹。在我的故鄉,人們都在為更好的生活和人的尊嚴而辛勤工作,我想我的命運是和他們聯繫在一起的。」
  • 沈壯海: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深化公民道德建設-光明日報-光明網
    【專家觀點】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將偉大抗疫精神概括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    一是全黨的人民情懷更深厚。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偉大抗疫精神中的「生命至上」指的是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惜一切代價,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價值追求。為何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因為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支撐。「生命至上」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行動準則。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籤署保密協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杜羽)14日,法制日報社與全社220名新聞採編人員籤署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至此已有14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啟動了保密承諾書和保密協議的籤署工作。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 讓世界知道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
  • 致敬偉大的科學家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 丘成桐:傳奇中的傳奇-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不僅領導創立了幾何分析這個數學中最活躍的主流領域,還在理論物理、代數幾何、計算機圖形學、控制理論等等研究方向都有極為重要的貢獻。1987年,當丘成桐受聘哈佛大學任教的時候,當代著名數學物理學家、當時的哈佛數學系系主任加菲說:丘成桐對數學物理而言,就像是文藝復興中的達·文西,為我們的學科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
  • 席南華院士為成都樹德中學學生作專題科普報告
    席南華說。   在介紹孿生素數猜想時,席南華提到了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張先生不僅對數學很有研究,在中國古典詩詞方面也很有造詣。」席南華指出,文學、哲學、藝術、宗教等人文知識能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成為更完整的人。他希望,同學們在重視科學的同時不要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   席南華還提及了天才數學家伽羅瓦。
  • 浸潤 - 浸潤-光明日報-光明網
    筆墨中的人氣,尤其是個人情懷中那些微妙處,我不相信機器人的筆下可以傳達,所以到了那個時候,個人的這些獨異,顯得特別珍貴了。手工活有情感的重複,不是懸浮於縹緲之上,而是沉於指腕之間,尤其是指尖,感覺是如此發達和敏感。尤其是女研究生,平素裡的才華都藏匿於指腕內,仿佛玉蘊於石珠隱於蚌,且看上去又那麼清瘦嬌小,直到真需要出手,才拈起筆來,也不試試墨色淺深就寫下去,三下兩下,已經完成。
  • 深入把脈當代中國思想文化動態 光明日報社聯合出版界代表召開座談會
    光明日報在圖書宣介方面擁有書評專刊、《博覽群書》、《書摘》、《中華讀書報》和光明網悅讀頻道、光明日報客戶端讀書頻道等陣地。他希望能聯合出版界代表組成「國家隊」聯盟,共同探尋在新的傳播格局下如何更好地服務知識界。
  • 席南華: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
    席南華。攝影/本刊記者 董結旭我們志在培養頂尖人才,而非「一流大學」——專訪中科院院士、國科大本科生培養委員會主任席南華「我們不是和別的學校爭什麼,也不是為了辦成國內另一所所謂的一流大學。我們只是探索培養出最高端的科技人才。」
  • 與天下共明月-光明日報-光明網
    萬事不求人,是我們小鎮人一種最可貴的精神品質,也是中國農村和中國農民能夠數千年從容遊浴在小農經濟的長河裡的一個重要依因。    走近八月,要開始打月餅了。小鎮上打月餅的總領是五爺。五爺平時會用泥捏一些小鴨子、小公雞給我們這些孩子們當鳴兒吹。風和日麗三月天,五爺會發柳哨兒,和孩子一起吹,和孩子們在寬闊的河灘放風箏;麥子秀穗,五爺會挑上野雞籠子到山上去誘捉野雞。
  • 課本裡的西藏-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們深情地唱道:『太陽和月亮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中國』。」(《孔繁森》,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當然,有關西藏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內容。人們常說「西藏除了缺氧,什麼都不缺!」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光明日報-光明網
    尤其在生物醫學領域,入職初期的人員在實驗室中的工作既能夠極大地推動研究進步,又是促進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不過,倫理培訓都是與對人類研究對象的保護相關的,相關程序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由於研究人員日益更多地需要展示合規性,隨之就產生了循規蹈矩的心理,這樣的效果又可能會適得其反。    專業學會通過會員制制訂和傳播倫理規範。
  • 簡·奧斯丁的婚戀指南-光明日報-光明網
    更重要的一點:奧斯丁作為體面階層的知識女性,深深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對自己性別的不公。雖然她個性謙卑保守,筆觸遠離政治,從來不涉控訴和抗爭,但她絕非對現實無動於衷。她在輕喜劇中揮灑幽默諷刺才華之時,也在緩緩道出女性的難處和痛處。    簡·奧斯丁筆下的婚戀,核心包含三要素:情、理、錢。情感部分,喜歡誰,不喜歡誰,女性貌似可以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