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的婚戀指南-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1-28 光明數字報

    【深度解讀】

    1816年,簡·奧斯丁在修改《諾桑覺寺》書稿時,對大眾能否接受這本小說惴惴不安,於是提筆在書前添加了一段自辯:「這本薄薄的小書完成於1803年,計劃即刻出版。文稿交給了一位書商,出版廣告都打了,至於後來為什麼沒有下文,作者也不得而知……懇請公眾謹記一點,從完稿之日至今已過去13年,世事人情、時興的書籍和看法已大不一樣……」遺憾的是,奧斯丁次年因病去世,未及目睹小說面世及讀者反饋。

    奧斯丁擔憂自己的作品熬不過13年的考驗,放在200年後的今天來看,不過是一則名人趣談。簡·奧斯丁名垂文學史,學者們不厭其煩探討她的敘事結構、人物刻畫、語言風格,推究她的社會觀、女性觀和道德哲學,不知道生產出多少專著和論文。與此同時,奧斯丁的名字也成為一個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商業品牌,為英國出版業、影視業和旅遊業廣招財源。「奧斯丁產業」興旺發達,英格蘭銀行「投桃報李」,將這位女作家的頭像印在了英鎊紙幣上。

    奧斯丁雅俗共賞、書迷跨越國界,曾被小說家吉卜林尊稱為「英格蘭的簡」,也曾被另一小說家亨利·詹姆斯戲稱為「每個人的簡」。而我們今天只談談作為婚戀專家的簡。

    婚戀與英國的社會等級

    論專長,把簡·奧斯丁歸為小說家中的婚戀專家,想來不會有異議。她的6部小說「成全」了10餘樁婚事。大部分姻緣為她所「首肯」,也有個別她不贊同、不滿意。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婚事無一例外聚焦於女方,在單邊展開觀察和描摹。女作家取女性視角講述情事與家事的發展和糾葛,看起來更自然更真實,這是顯而易見的。更重要的一點:奧斯丁作為體面階層的知識女性,深深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對自己性別的不公。雖然她個性謙卑保守,筆觸遠離政治,從來不涉控訴和抗爭,但她絕非對現實無動於衷。她在輕喜劇中揮灑幽默諷刺才華之時,也在緩緩道出女性的難處和痛處。

    簡·奧斯丁筆下的婚戀,核心包含三要素:情、理、錢。情感部分,喜歡誰,不喜歡誰,女性貌似可以自己做主。但是,決定誰能嫁、誰不能嫁、誰可高攀、誰不可俯就的世俗情理、社會法則和財產法規卻由不得她們說了算,因為她們生活在攝政時代的英國,受制於一個嚴苛而複雜的社會等級系統。

    就奧斯丁的微觀世界而論,等級頂層是繼承世襲爵位和地產的貴族,《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託馬斯·貝特倫爵士、《勸導》中的沃爾特·埃利奧特爵士即屬此類。他們多數愚昧可鄙,少數心眼兒好卻平庸無趣,但無論如何,高貴的血統和地位是生來註定的。

    第二層是沒有爵位頭銜但擁有地產、生活閒適的鄉紳,如《傲慢與偏見》中的班納特先生和達西先生、《愛瑪》中的奈特利先生。如果說奧斯丁有灰姑娘情結,那麼,她的王子基本來自鄉紳階層。可以說,該階層寄託著奧斯丁的道德理想、審美理想和社會責任理想。

    第三是出生時口中未含銀湯匙、成年後必須自食其力的專業或職業階層。由於英國貴族和鄉紳階層實行長子繼承制,沒有繼承權的幼子通常不得不從事某個領俸祿或有收入的職業:當牧師,當軍官,當律師,當醫生或者投身工商業。在以閒為貴的英國傳統文化中,勞作意味著卑賤。因此,一般而言,他們的社會地位處在體面階層的邊緣。倘若家道殷實、資產可觀還罷了,如果不是,那麼免不了要受到前兩個階層的怠慢甚至歧視。《傲慢與偏見》中的柯林斯牧師、《愛瑪》裡的埃爾頓牧師之所以成為全書的笑柄,除品行有虧外,他們的飯碗來自教區地主的恩賜是重要原因。伊莉莎白的姨父是律師,舅舅舅媽在倫敦奇普賽街經商,在重視門第的達西以及彬格萊小姐眼中,這兩門親戚都是她的「汙點」。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走運,職業階層也是可能躋身鄉紳階層的。《理智與情感》中的布蘭登上校原是家中的幼子,但長兄早逝,遂得以繼承地產成為鄉紳。再如《傲慢與偏見》中的彬格萊先生,雖然富有,但其實是北方的工商業新貴,他花的錢是「新錢」,比承繼祖蔭而來的「舊錢」低一等。然而,通過結交達西這樣的朋友、購買地產以及與班納特先生聯姻,他最終順利爬上一格,晉身為紳士。

    再往下,第四階層,則寒酸得稱不上「體面」了。《愛瑪》中的牧師遺孀貝茨太太母女、當家庭教師的簡·費爾法克斯小姐都屬於這一層。他們因失去主要家庭經濟來源而墮入窮困,只不過受過教育,地位比大字不識、幹體力活的佃戶農民、僕人略高一點。

    不利於女性的婚姻市場

    看得出來,上述等級區分是以男性為主體來衡量的。由於爵位和絕大多數地產自古限定男性繼承,女性只是每個階層的男性的附庸:某個男人的女兒、妻子或母親。女性沒有與男性同等的地位和權利。成年女性除了婚姻以外幾乎別無謀生之道。因此,如果家裡沒有誕下男丁,那麼最明智也不過是像班納特太太那樣火急火燎替女兒張羅親事——最好趕在班納特先生去世前給5個女兒都找好婆家,否則,待家產落入法定繼承人、堂侄柯林斯之手,一家子就很可能像《理智與情感》中的達什伍德母女四人一樣被掃地出門,非得仰賴娘家遠親的恩典才能找到棲身之所,而且不得不節衣縮食直到女兒覓得好歸宿。或者更慘,淪落到《愛瑪》中貝茨母女的境地,女兒熬成老姑娘,一家人貧困潦倒、備受欺凌。

    普通人家的女兒愁嫁,豪門也有豪門的苦惱。矜貴如咖苔琳·德·包爾夫人,也必須為獨生女兒安的婚事操心。雖然祖產羅新斯花園極罕見地沒有限定繼承權,將來可歸女兒所有,但是,按照英國當時的法律,已婚婦女沒有財產權,婚後,女人的財產就變成了丈夫的財產。女兒將來的幸福全系在未來女婿的家世和德行上,老太太在擇婿一事上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她對達西親上加親的希冀、對伊莉莎白橫刀奪愛的憤恨,也有可憫之處。

    奧斯丁的小說出版於1811-1818年間,此時婦女還沒有起訴離婚的權利。1857年頒布《離婚法》,才把離婚裁決權從英國教會轉移到民事法庭手上。1870年,英國女性等來第一部《已婚婦女財產法》。1882年,已婚婦女對自己名下的所有財產才擁有獨立處置權。這意味著,在奧斯丁的時代,家境富裕、嫁妝豐厚的女孩在求婚者眼裡實質上不過是行走的錢包。《傲慢與偏見》中韋翰誘拐喬治亞娜未遂,便是一起失算破產的婚姻敲詐陰謀。《理智與情感》中的風流浪子威洛比,心屬瑪麗安卻另娶他人,圖的也是對方的財產。即便是為人正派、英俊瀟灑的費茨威廉上校,說到為前途著想、把婚姻當作求取未來事業投資人兼生活伴侶的機會的時候,也並無愧色。

    奧斯丁的忠告

    可見,階級結構、財產安排,對於婚姻市場中的女性——不分貴賤貧富——是一百個不利。但是,她們中的大多數還是不得不勇往直前,期望在婚姻中安頓好自己。這個任務有多艱巨,可想而知。奧斯丁對她們懷有萬千同情。她的小說,極為耐心地向同時代的女讀者們傳達忠告:談婚論嫁前,要知人、識世,唯有在此過程中迅速成長、成熟,方有可能苦盡甘來,尋得幸福。

    知人包括兩方面:認清別人,認識自己。這首先要把《傲慢與偏見》中吉英與彬格萊這一對天造地設的幸運兒排除掉。他們兩人品貌合稱,性情相近,一見鍾情。要不是親友出於私心無事生非,小說寫到1/3處就該報告喜訊了。此等小概率個案,對一般人談不上有什麼指導意義。知人識世之初級難度,體現在《理智與情感》中的埃麗諾和愛德華、《勸導》中的安妮和溫特沃思之間。兩例都是天意弄人:前者是相逢恨晚,愛德華早已與人私訂終身;後者是相遇太早,安妮多年前因年幼軟弱聽信親友誤導而悔婚。但是,埃麗諾和安妮有相似的性格和品德:冷靜明智、隱忍克己、愛人利他。兩個故事展現的是兩個成熟女子如何應對失意的逆境和失去的機會,如何因為自知、自明和自律而終獲幸福。奧斯丁對她倆無疑是讚許的,因此,苦雖苦,但給她倆的回報巨大:她們到底沒有看錯人。

    識人方面的教訓再深刻一點,就要談到伊莉莎白和愛瑪了。伊莉莎白的弱點是容易為成見所左右。由於對自己的虛榮心估計不足,對自己的判斷力過於自信,她險些將正義感和情感用錯對象,貽誤終身。而愛瑪的缺陷是迷失於優越感,為自大和勢利所障目。她亂點鴛鴦譜,毫無顧忌地傷害可憐人,差點給無辜者招致不幸。

    對自己了解不足必導致識人方面的偏差,這是伊莉莎白和愛瑪的問題所在。不過,兩人是幸運的,來得及自糾錯誤,也有正確的道路擺在眼前。可世上還有一種最難的情境:對現實有了通透的認知並不必然帶來希望;女性作為婚戀中的被動方,有時只能向生存屈服。《傲慢與偏見》的夏綠蒂是一例,《理智與情感》的瑪麗安是另一例。瑪麗安對威洛比的愛情體現了她的精神理想:生活應該充滿激情、詩意和歡笑,婚姻必須以共同語言和精神愉悅為基礎。然而,生活的教訓很殘酷:威洛比靠不住,她只能選擇僅比母親小5歲、嚴肅寡言的布蘭登上校。夏綠蒂不是看不到柯林斯的荒唐可笑,而是看到又能如何?生活前景只有糟和更糟兩種樣式,她必須挑一個。對瑪麗安和夏綠蒂而言,知世不能改變世界。在她們兩人這裡,奧斯丁也無計可施。事實上,簡·奧斯丁自己便終身未婚。

    奧斯丁最敬佩的文壇前輩詹森博士曾說,文學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更好地享受生活,或者更好地忍耐生活。對於一代一代在婚戀問題上迷茫的女性讀者而言,應該說奧斯丁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是憑藉她的小說,還是她自己的人生。

    (作者:蕭莎)

相關焦點

  • 大齡剩女簡·奧斯丁的幸福生活
    照這些人的看法,簡·奧斯丁似乎已經用自己的生命來證實,一味追求愛情的婚姻,是不可靠也不現實的。在BBC拍的劇情紀錄片《簡·奧斯丁的遺憾》裡,女作家感嘆自己:會寫菜譜的人,不一定會做菜。在她最名利雙收,「整個國會議員都排隊等著認識她」的時候,紀錄片中她最親愛的母親,兄長們,總是在一遍遍地為她著急:如果你結婚了就好了,我們就不會那麼慘。曾經的追求者和她聊天:當年你該和我結婚的。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體溫表(外二首)-光明日報-光明網
    體溫表(外二首) 作者:魯若迪基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14日 14版)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40年,《哥德巴赫猜想》仍令人念念不忘-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段「編者按」,刊登在1978年2月16日的《光明日報》上。    當日的這份報紙,只有4個版,卻拿出了兩個半版面的篇幅,並且還是從頭版整版開始,轉載了《人民文學》雜誌當年首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激動人心」的程度可想而知。    四十年過去了,這篇報告文學讀來依然「激動人心」。此中奧秘究竟何在?又給當前的文藝創作留下哪些有益的啟示?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 中央主要新聞單位採編人員籤署保密協議-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8月14日電(記者杜羽)14日,法制日報社與全社220名新聞採編人員籤署保密承諾書和職務行為信息保密協議。至此已有14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啟動了保密承諾書和保密協議的籤署工作。
  • 課本裡的西藏-光明日報-光明網
    他們深情地唱道:『太陽和月亮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中國』。」(《孔繁森》,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當然,有關西藏的故事遠不止這些內容。人們常說「西藏除了缺氧,什麼都不缺!」
  • 焦作:五官醫院免費治療白內障-光明日報-光明網
    為了幫助白內障患者特別是貧困家庭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焦作市五官醫院結合自身專業特點,積極爭取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動承擔衛生扶貧任務。兩年來,連續兩次爭取到中華健康快車項目,連續三次爭取到「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醫務人員走遍六縣市五區的118個鄉鎮街道,1000餘個行政村,診查病人3.3萬人次,建立白內障病人檔案8000餘例。他們的口號是:「不漏掉一位貧困白內障患者」。
  • 與天下共明月-光明日報-光明網
    尊師重教,是風尚,也是傳統,是珍惜推動人類社會向著光明和未來的那一苗火,是疼愛老師以文許國的那一顆心。    把「提糖」用毛紙包起來,外邊包上一層粉紅紙,上面蓋一方印有「提糖」畫圖的灑金梅紅紙,「中秋月餅」四個字特別亮麗,很有富貴氣。用紙繩或麻繩紮起來,上面留個扣子,晚輩們手提扣子,翻山越嶺,涉河蹚水,在所不辭。
  • 群鳥歸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者:傅菲,系散文家、鄉村研究者)    圖片來源: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 孟德才: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問題
    孟德才: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問題時間:2016-07-09 11:35:21來源:農民日報作者:孟德才編輯:黃曉龍(實習)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當前,我國社會上卻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婚戀群體——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他們的年齡大多在20—30歲之間,正處於婚戀的黃金時期,通往婚姻幸福的道路卻困難重重。
  • 天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 讓世界知道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
  • 科學研究與社會責任-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者:袁珩,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潤生,系研究員)    本文圖片均為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 文藝界在行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聲動人心,用音樂為抗擊疫情加油鼓勁    「背靠著萬家燈火/眼前是漫天的繁星/都說是歲月靜好/因為有你負重前行/拋下了闔家團圓/面對著洶湧的疫情/都說是國泰民安/因為有你才有安寧/你選擇最美的逆行/黑暗中去點亮光明/一聲召喚必定有你/無懼生死大醫精誠/你選擇最美的逆行/用雙肩去扛起使命/祖國榮光因為有你/豐碑銘刻真的英雄
  • 席南華:情懷與氣質極為重要-光明日報-光明網
    困境中看到光明,平復焦躁的心情,站在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問題——這些是我從廣泛的閱讀中收穫的,讀的書包括哲學、歷史、小說、傳記等等。     同樣,作為科技工作者,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理性批判、坦率表達、寬厚包容等品質尤為重要。否則只會人云亦云,何來創新?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只有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時,中國人才有了今天的文化自信。正如毛澤東所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    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國家的出場路徑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學習還是發展馬克思主義,都要從本國實際出發。
  • 光明日報:鸚哥嶺動物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視
    ▲海南湍蛙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新華社記者姜恩宇攝  雲霧縈繞在鸚哥嶺山脈 南國都市報記者李小崗攝      本報海口8月30日訊(記者嶽嵬)今天,《光明日報  報導還介紹了海南省林業局招募的27名大學生,組建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工作站,5年多來對當地物種進行「地毯式」科學調查,取得大量成果的情況,以及光明日報對他們的事跡報導引發的巨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