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演藝集團出品,安徽省話劇院創作排演的大型話劇《今夜星辰》日前在安徽大劇院演出。該劇圍繞「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及妻子李佩的生平事跡,講述了兩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歌頌了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求實創新、團結協作、培育人才的精神。深入挖掘了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背後的精神邏輯,為科學家精神的藝術表達提供了新經驗。
《今夜星辰》在人物塑造上注重體現科學家學問與人格的融合,劇情通過對主人公具象化的過程來舒展歷史畫卷、揭示英雄事跡、傳承科學品德,深刻反映了「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的重要思想。開篇第一場以郭永懷與李佩在康奈爾大學的對話,映射出兩人求學之路與國家需求的緊密結合,郭永懷目睹家鄉被日本飛機轟炸憤而從光學轉向流體力學和數學,李佩經歷工作人員因語言不通遺失抗戰物資堅決從經濟學轉學外國語言學。兩人的人生抉擇體現出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情懷。自第二場起,核彈、飛彈和人造衛星三項工程徐徐展開,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場景中,郭永懷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三無經驗的情況下臨危受命,成為唯一參與「兩彈一星」全部計劃的科研人員,彰顯出科學家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在青海發射基地的場景中,郭永懷用放大鏡找出彈頭銜接部位一根五毫米長的小白毛,避免了發射事故,反映出科學家一絲不苟、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在西北核試驗基地的場景中,郭永懷隱姓埋名,一待就是三年,與錢三強、鄧稼先、王淦昌、彭恆武等一起攻堅克難,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深刻體現了科學家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與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化學系的場景中,郭永懷為學生陳一楠入讀研究生勇當伯樂,表現出科學家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通過一次次對話、一幕幕場景將科學家精神熔鑄於人物塑造和場景敘事中,用戲劇化的表現手法多角度、全方位闡釋了偉大的科學家精神。
《今夜星辰》在敘事結構上創造性地構建出現實和歷史兩個時空,以此實現雙線並舉、相互交融的立體化敘事。採用倒敘手法,通過李佩的回憶講述郭永懷的成長經歷、性格特徵、精神品質,並以關鍵物品作為串聯時空和情感的「符號」,從而將親情與大愛、個人價值與民族復興統一到一起。一張三口之家的照片,連接起郭永懷在美國成立小家時的幸福、赴西北與妻女分別時的不舍以及郭永懷犧牲後家人對他的思念。一封錢學森寫給郭永懷的信,「今天是你和李佩踏上祖國土地的頭一天,我們拼命地歡迎你!」將科學家的愛國情、戰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一曲送別時郭芹演奏的《紅燈記》,凸顯了「我爹爹像松柏意志堅強」,隨之而起的芭蕾更預示著郭永懷將用智慧和生命在戈壁大漠起舞,此時舞臺以燈光分區,將兩邊郭芹拉手風琴、喬晶晶跳芭蕾和中間郭永懷、李佩、陳一楠等人火車站分別的場景同時展現,意境高遠。一件棕色牛皮公文包,不僅作為李佩「補」給郭永懷的新婚禮物,陪伴他科研、教學,更在郭永懷人生的最後時刻保護了絕密文件,成為他留給家人、留給「兩彈一星」未盡科學事業的「最珍貴的遺物」。《今夜星辰》從細節出發,在場景搭建、區域劃分、場面調度上獨具匠心,託物言志,寓理於情,以新穎的藝術形式將科技強國時代背景下的夫妻情、父女情、戰友情、師生情與愛國情完美統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新時代需要更多郭永懷這樣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科研工作者,這也是該劇的現實意義。《今夜星辰》以跌宕起伏的劇情再現了「兩彈一星」的崢嶸歲月,突出了老一輩科學家在民族危難時刻的擔當,致敬了偉大的科學家精神,是一部集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為一體的佳作。
(作者:林玉簫,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師資博士後;仲呈祥,系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