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寧夏黨委宣傳部、寧夏科協、寧夏教育廳承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寧夏行活動正式啟動。
本次科學家精神報告團成員由我國著名地質學家、地層學家學家楊鍾健之孫楊大同,我國著名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黃緯祿之女黃道群,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顧方舟之女顧曉曼等組成。2天時間,報告團分3組共6場(次)走進寧夏大學、銀川能源學院、北方民族大學、銀川九中、銀川六中以及銀川唐徠中學寶湖校區,講述楊鍾健、黃緯祿、顧方舟3名科學家的愛國精神、科研精神、求實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和育人精神。
在銀川九中站,黃緯祿之女黃道群作了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的報告。黃道群老師從父親的童年說起,從另一個視角帶領同學們在偉大科學家的成長足跡中挖掘、體悟這種獻身航天、忠誠報國的赤子情懷。作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黃緯祿院士一句「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先想國家怎麼辦」令人動容。
講述中,黃道群老師數次哽咽,臺下師生深受感動,用熱烈的掌聲向黃緯祿院士致敬。同學們積極提出問題,圍繞著黃道群老師的父親展開交流,大家感受到了一個超越科學家這個概念本身之外更加立體豐富的黃緯祿院士形象。在報告現場同學們也表示:「印象最深的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背心胸口的窟窿,還有一個是在巨浪系列實驗重要關頭的當機立斷。一個偉大的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形象深刻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銀川九中高一二班的王仲瀚同學在觀看學習完整個報告之後也說到「我覺得當時老一輩科學家一直秉持著讓國家富強的理念,沒有別的需求也不顧環境的艱苦,這種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中很稀缺的,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要讓科學家進校園的重要原因,讓我們可以更好地領悟到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蔡雨欣)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