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科學家精神 | 時光流逝 這些老科學家的精神永不消逝

2020-10-31 銳科技

「我的老師與諾獎擦肩而過,但他淡泊名利,從未與我們談起自己的經歷,我是從文獻裡才知道老師的故事。」12月10日上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志鵬回憶導師趙忠堯遭遇重重阻撓甚至牢獄之災,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發需要的靜電質子加速器零件帶回祖國,主持建成的故事。「中國已在世界高能物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不僅在對撞機上取得世界一流成果,還在中微子、天體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都是幾代物理學家薪火相傳的結果。」

「這些老同志心目中的中科院早年歷史,就像長河中的一束束浪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老同志離去而永遠地蒸發,因此,我們啟動了這項『搶救性挖掘』工程。」在當日舉行的《定格在記憶中的光輝70年》新書推介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報告會上,該書主編嶽愛國介紹,該書徵集了中科院離退休老同志的116篇回憶文章。「選取的作者中,80歲以上的就達56人,佔作者總數的44.4%……他們將記憶中與中科院相關聯的、真實的、不為多數人所知的、富有正能量的一件件往事貢獻出來。」

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報告廳,這本書的多名作者、數位已入耄耋之年的「80後」給在場真正的80後莘莘學子講述了老一輩科學家鮮為人知的故事。

令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顏基義難忘的是華羅庚的鼓勵後學、甘為人梯的精神。作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華羅庚親自給58級數學專業學生講課。「華羅庚整整講了3年,自己寫教材,他常說,『除非國家有重大事情,我一定把講課排在第一』。」 顏基義有幸親自聆聽了華羅庚的教誨。他介紹,華羅庚一直要通過數學教育搭建中國的「通天塔」,這與「錢學森之問」有著同樣的情懷。華羅庚最終也在日本講學時,因心臟病復發倒在講臺上。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廣福講述的是1964年參加我國首次核試驗的經歷。「當時,試驗場區工作、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王廣福回憶,無論是領導張愛萍(試驗場總指揮)、張震寰(國防科委副主任)、張蘊玉(21基地司令員),還是久聞大名的科學家程開甲、王淦昌、郭永懷,直至廣大科研人員、解放軍指戰員,大家住的都是帳篷、幹打壘和地窩子,真如張愛萍所說的「飢餐砂礫飯,渴飲苦水漿」,大家還經常受到酷暑、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的襲擾。「就是在這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卻到處充滿生機和戰天鬥地的英雄主義氣概。」王廣福說,核輻射對參試人員身體健康造成的傷害是大概率事件,很多人默默無聞,為祖國核試驗奉獻了青春乃至健康。「由於種種原因,這段歷史塵封了許多年,在個人檔案中都沒有記載。」

在場聆聽故事並發言的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博士生陶睿身邊還帶著本科時的教材《數學分析教程》。這本書收錄了上世紀50年代,華羅庚為大學畢業分配到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的年輕人出的一道考題:近似計算2的1/5次方。乍一看,這個問題和高等數學沒有直接關係,實際上卻是對活用Taylor展開定理的考察。「華先生用親切又生動的題目告誡我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保有開闢新領域、探尋新路徑的創新精神,又不能輕視計算的細節,可謂用心良苦。」陶睿說。

而把上面這個小故事寫進教材的作者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史濟懷手持教鞭,逾80歲高齡仍堅守三尺講臺,親口為以陶睿同學為代表的新一代矢志科研的年輕人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的生活點滴,讓科學家精神代代傳承。「我一直把這本書帶著,它銘刻著科學家精神的烙印,是我作為一名科學院人的底色,也是我在工作和學習中直面困難和挫折的堅強支柱。」

(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 陳磊)

相關焦點

  •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學習閔恩澤事跡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下發通知,要求學習閔恩澤同志先進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通知強調,要大力弘揚閔恩澤等老一輩科學家以國家為重、事業為先的愛國精神,一絲不苟、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銳意進取、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淡泊名利、堅韌執著的奉獻精神,同心協力、提攜幫帶的協作精神。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良好學風作風」進行交流,熱議科學家精神的內核。姜鵬回顧了中國「天眼」建設的26年時光,「20多年來,一百多人的工程團隊默默奉獻,其間的艱辛可能只有已經逝去的南仁東先生和身處其中的自己人知道。FAST團隊將在現有成果基礎上繼續推進項目,實現團隊的諸多理想,展開新一代接收技術研究。」「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是我們種業科學家的奮鬥目標。」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原標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 弘揚科學家精神 做新時代追夢人
    弘揚科學家精神,首先必須知道何為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張衡發明地動儀,亦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今有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勳,亦有屠呦呦淡泊名利,半世紀執著追尋青蒿素,解決瘧疾難題。
  •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作風學風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11月8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中國科協航空發動機產學聯合體以及千名中國科協青年託舉工程全體入選者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堅持國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弘揚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立德為先的科學家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
  • 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初心 共築使命
    弘揚科學家精神2019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高級工程師李豔青,CAP1400第三代核電科研團隊代表陳煜,
  •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弘揚優良傳統,肩負起新時代的科技使命——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做了分享。
  • 蘇州醫工所舉辦「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專題報告會
    蘇州醫工所舉辦「弘揚科學家精神 加強作風學風建設」專題報告會 2020-09-22 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也偶像」線上頒獎儀式舉行
    9月28日,「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此次除頒出一二三等獎外,還頒出了最佳故事、最具人氣、最具創新、最佳拍攝、最具傳播價值和最佳神剪輯等6個單項獎。獲獎作者來自科普場館、科研院所、醫院、政府部門等多種不同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頒獎儀式的嘉賓也是大有來頭,12名嘉賓中,10位是院士。
  • 關於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100個故事》徵集活動的通知
    通 知關於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100個故事》徵集活動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營造社會合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輿論氛圍,中國科協信息中心開展《弘揚科學家精神優秀作品
  • 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四位科學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來談談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我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
    本報訊 記者張衡報導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國務院新聞辦1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四位科學家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談了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嚴謹治學,敢於質疑(傳承·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資料圖片 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讓科學家精神照亮人間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深刻指出,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去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江西應用科技學院創作話劇《追夢前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中國教育在線訊:近日,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江西應用科技學院教師丁國雲、何文學帶領團隊精心創作話劇《追夢前行》,大力弘揚科學家的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和育人精神。  話劇《追夢前行》以中國現代物理學奠基者、中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教育家、康普頓效應確立和公認的重要貢獻者、中科院副院長吳有訓青壯年時期在中國現代物理領域尤其是原子能研究領域所發生的系列故事為藍本,分八個場次,生動地再現了以吳有訓為代表的中國科教先驅在多災多難的舊中國確立圖存救亡之理想、探求科教救國之道路以及為中國現代物理尤其原子能領域終身奮鬥的史詩般的感人畫面,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
  • 關於中國科學技術館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內容籌備及...
    一、項目名稱中國科學技術館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內容籌備及相關服務二、項目需求中國科學技術館將於2021年舉辦建黨100年弘揚科學家精神短期展覽,擬定名為「與黨同心 科學報國——中科院百傑科學家精神展」。
  •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將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這些優良的品質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