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2020-11-20 江蘇省科協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將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

11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4位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

姚檀棟 家國情懷

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認為,科學家精神應該包含幾個層面。

一是好奇心和科學的質疑。好奇心能驅動科學家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通過真正科學層面的質疑,才能有學科體系的建立。

二是證據和方法。一些文章發表時有數據造假的情況出現,那就是沒有做到科學證據、科學方法。

第三,科學的堅持和忍耐。有了科學問題,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甚至不是一年兩年的事,可能是很長時間的事,這就需要有長期的堅持,耐得住寂寞。

第四,新時代需要團隊和合作,這也是全球的大趨勢。近年來諾貝爾獎,很少一個人單獨獲得一個成果,這樣的成果現在越來越少,一定是團隊的,這個團隊也往往不光是一個國家的團隊,可能很多是國際之間長期共同的合作。

此外,從科學的道德層面,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有幾點必須堅持,一是誠實,二是公正,三是嚴謹,這是科學誠信最基本的幾條,也是國際科學研究的共性。

「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創新提到了國家創新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地位,這種情況下,科學誠信就要在科學本質和科學道德的層面再提升,那就是家國情懷。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是科學的服務是有對象的。」姚檀棟說。

袁亞湘 薪火傳承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認為,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這些優良的品質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

「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袁亞湘說,愛國奉獻這一點是老一輩科學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都要堅持的。

第二是淡泊名利,不去追求榮譽、地位,真正為了獻身科學,為了自己興趣愛好,為了國家的發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

第三是甘為人梯。今年是華羅庚誕辰110周年,華羅庚最初只有初中畢業文憑,卻破格成為清華圖書館管理員,之後又成為教員,從劍橋訪問歸來後直接提升為教授,就是因為有更老一輩的科學家甘當人梯。後來華羅庚先生自己又當伯樂,把陳景潤從廈門調到北京來。「科學家培養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這一代更應該在當今社會弘揚這種甘為人梯、扶助後學的精神。」

最後是要甘於寂寞。特別是做基礎研究的、做數學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為外界喧譁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頭苦幹,做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這是發揚科學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霍守亮 勇於擔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霍守亮表示,作為一個新時代的環保科技工作者,弘揚科學家精神,主要是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有家國情懷,心繫人民。我們要肩負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賦予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的重任,國家需求至上,真正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我覺得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質量的嚮往作為環保科技工作者科技創新的落腳點。

第二,勇於創新,刻苦攻關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問題是結構性、複合性、長期性疊加的難題,這就更要求我們環保科技工作者攻克勇於創新、敢於攻關,甘坐冷板凳,解決汙染防治攻堅戰一些關鍵的核心問題,支撐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第三,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生態環境問題是一個複合的、系統的問題,我們必須用系統的方法來解決。我們要通過團結合作、共同攻關,來補短板、強弱項,來支撐美麗中國的建設。

「跟當年『兩彈一星』科學家們相比,他們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蕪人煙的沙漠上,我們現在的條件比較好了。在現在的條件下,我們青年科學家就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我們一份力量。」霍守亮說。

郭少軍 鼓舞大眾

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郭少軍表示,科學家精神非常重要,我們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他介紹說,自己讀博士時的導師,現在已經快90歲了,依然堅守在實驗室,從早晨八點一直到晚上十一點甚至到十二點,每天都如此。「這樣一位博士導師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地努力。我從研究生開始,一直到國外讀博士後,再回到北京大學建立自己的課題組,每天都堅持如此,只要不出差,每天工作基本上都是早晨八、九點到晚上十二點的節奏。」

「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年輕人要不斷努力、不斷創新。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首先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為榜樣,同時我們要有為祖國的昌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甘於奉獻的精神,要有教書育人、敢為人先、勇於開拓的精神。面對現在這麼多挑戰性的科學難題,還有技術的瓶頸,我們要很好地攻破它,大力創新,提升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能力。」郭少軍說,希望科學家的精神能夠植入到每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都熱愛科研、熱衷於科研創新,真正把科研理解成一種時尚,讓更多的人從事科研。(作者: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佘惠敏)

相關焦點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科學家精神蘊含著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時期,廣大青年肩負沉甸甸的歷史使命,要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別需要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習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並重點強調了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在新時代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意義?又該怎樣弘揚培育科學家精神?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科學家精神蘊含著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以及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新時期,廣大青年肩負沉甸甸的歷史使命,要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特別需要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 弘揚科學家精神 做新時代追夢人
    弘揚科學家精神,首先必須知道何為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張衡發明地動儀,亦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今有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勳,亦有屠呦呦淡泊名利,半世紀執著追尋青蒿素,解決瘧疾難題。
  • 公務員面試熱點: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少年
    【熱點背景】屠呦呦事跡納入新教材 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少年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團隊的傑出貢獻和事跡已被統編三科教材選入,正式走進了中小學生的課堂與生活【中公解析】以教材的形式,讓屠呦呦及其團隊的事跡讓更多青少年充分了解,說明國家對科學精神的重視,旨在以高尚的科學精神激烈廣大青少年立志高遠,不斷奮鬥,是十分值得肯定的。我國古代科學獨具特色,其中中醫藥學已有幾千年歷史。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在中組部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期間,舉辦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是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鑄就新青海精神高地的現實需要,是進一步加強對青年人才思想政治引領的重要載體。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宇燕出席開幕式並講話。她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應國家使命而生、在歷史傳承中弘揚。
  •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 新數據時代,科研需要什麼樣的創新基礎設施
    一直以來,從腦疾病的研究到大腦功能的解密,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對大腦探索的步伐。在華中科大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科學家們正在做一件對於腦科學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繪製一張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圖」——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
  • 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弘揚優良傳統,肩負起新時代的科技使命——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做了分享。
  • 吳朝暉:新時代中國一流大學精神建構研究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實現了跨越發展,但在精神文化建設上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仍不容忽視,如堅守育人匠心的優良傳統需要進一步回歸,對於規範學術道德和彰顯學術倫理需要進一步重視,對學術共同體的尊重還需有效貫穿善治體系,大學引領社會思潮和風尚的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大學硬軟體「不教之教」的品位有待增強,等等。大學迫切需要建構新時代大學精神,推動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陳煜將中國核電人強烈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我國核電領域的老一輩科學家大多都參與了『兩彈一艇』事業,在他們領導下成長起來的核電團隊始終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建設核電大國、核電強國為人生目標。」「團結協作也是我們重要的精神。」
  • 陳寶生: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原標題:偉大時代需要弘揚黃大年精神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陳寶生   以濃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篇章,為我國教育和科技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這是吉林大學教授黃大年同志濃墨重彩的一生。
  • 黃大年詮釋了負重前行的時代精神
    他詮釋了一種什麼樣的時代精神?  黃大年詮釋了時代的大愛精神。大愛既是民族精神,也是時代精神。一部中華文明史,其實就是一代又一代民族脊梁用大愛書寫的歷史。黃大年心中的一切愛、一切驕傲和自豪,都超越了個人、超越了家庭。只要祖國強大,他就感到無比高興;只要祖國需要,他就願意奉獻一切。黃大年毫不猶豫地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告別國際頂尖的科研團隊回國,並不是一時的情感衝動,而是時代精神的體現。
  • 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利於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作為最高追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陳煜將中國核電人強烈的家國情懷娓娓道來:「我國核電領域的老一輩科學家大多都參與了『兩彈一艇』事業,在他們領導下成長起來的核電團隊始終將國家需要擺在科研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建設核電大國、核電強國為人生目標。」「團結協作也是我們重要的精神。」
  • 讓精神原點在時代坐標中閃耀
    立足於對21世紀時代特徵的深刻洞察和當代中國發展方位的科學判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以及與之相聯繫的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應該有什麼樣的擔當,中國的國家治理應該走什麼樣的路
  • 後疫苗時代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科學家:新冠病毒可能會像普通感冒一...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人接種新冠疫苗,終結大流行的曙光似乎終於初現,科學家們正在設想,後疫苗時代的世界可能會是什麼樣?據《紐約時報》報導,1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未來,新冠病毒將會持續存在,但一旦大多數成年人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產生免疫力,情況將有所不同——屆時,新冠病毒的威脅性將類似普通感冒。
  • 讓科學家精神 成為愛國奮鬥底色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當無數人的精神形成巨大的合力,將會推動社會的進步。科學家精神,是我們現在所處時期最需要大力倡導的,它不僅關係當下的發展,更能指引未來,是創新之路的引領者。人們常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在祖國和人民面前,「科學家精神」就意味著無怨無悔地為之付出。
  • 讓科學家精神照亮人間
    "愛國、奉獻"具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有未悔"的深厚情懷;"創新、求實"具有"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的萬丈豪情;"協同、育人"具有"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裡航"的學術大志。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要推動祖國發展,捍衛祖國地位,維護祖國榮譽,保證祖國安全,必須弘揚科學家精神。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研製「兩彈一星」是在我國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進行的,廣大研製工作者在「兩彈一星」事業的奮鬥進程中,把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永久地鐫刻在中國大地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加強對廣大青年的政治引領,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發展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