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聽聽他們的心裡話

2020-12-02 光明網

新時代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如何在科研工作中踐行科學家精神?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四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出 品: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監 制:戰 釗 宋雅娟

制 作:肖春芳

資料來源:國新辦記者會

來源: 光明網

相關焦點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屠呦呦納入新教材 人教社:希望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出版社表示,教材所選屠呦呦事跡,已成為一種精神符號,其蘊含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作、育人的高尚品格匯聚成科學家精神,引導青少年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鼓勵他們繼承敢於創新、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和愛國之心,為祖國的文化傳承和科技發展努力學習、拼搏奮進。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國務院新聞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科學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四位科學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來談談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聽聽大灣村村民的心裡話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灣村村民的心裡話!(記者 黃娜娜 鄭強強 張旭 夏亞男 後期:盛佳玉)
  • 四位科學家暢談如何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
    11月17日,國新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如何理解、踐行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怎樣推動科技創新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等4位科學家代表與媒體展開對話。
  • 國新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今天下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四位科學家代表,請他們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個話題,與大家作個交流,來談談他們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將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暢談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在數學領域,華羅庚、陳景潤就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袁亞湘說,愛國奉獻這一點是老一輩科學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都要堅持的。
  • 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這樣高起點、高難度的挑戰離不開中國航天人的努力而其中有著雲南籍航天人的身影 他們承擔了什麼樣的任務?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張樹磊,來自雲南澄江,投身航天23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91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中心系統工程師團隊任務工作組織計劃的抓總統籌。
  • 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各方面的基本問題,也包括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姚檀棟介紹了以青藏科考精神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一是艱苦奮鬥,在高寒的環境下做出科研成果,沒有堅強的意志做不出任何成果;二是勇攀高峰,作為國際上受到極大關注的地球第三極,如何讓中國的青藏科考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孫鴻烈等老一代科學家傳承至今的科研追求;三是奉獻自己,青藏科考每一個科學研究目標一定是為國家、為地區服務的,多年來,青藏高原科考為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
  • 我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
    本報訊 記者張衡報導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國務院新聞辦1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四位科學家代表結合各自工作實際,談了對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愛國、誠信和堅持
    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們好多了,我們青年科學家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80後」科學家霍守亮17日感慨道。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 聽聽車主的心裡話
    聽聽車主的心裡話》。先看謳歌RDX的外觀,外觀就是相當大氣,銳利,外觀是長處。車體整體穩健和運動並存吧,不浮誇。LED車燈外觀很銳利,日間行車燈也很犀利。略有點硬朗的城市SUV,形象還是好的,缺點是車漆不夠硬。再看發現運動版,外觀毋庸置疑,誰看誰說漂亮。整車很敦實,很有安全感。外觀好看大氣,燈光效果漂亮。貫穿式的後車燈,都是路虎的標識性呈現。
  • 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弘揚優良傳統,肩負起新時代的科技使命——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做了分享。
  • ...科學家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會 工學院郭少軍研究員談科學家精神...
    見面會現場(圖片來自中國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下午3時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北京大學工學院郭少軍研究員應邀出席見面會。
  • 新高考下,如何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聽聽他們怎麼說
    省內百餘名教育大咖齊聚,探討新高考大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養成批判性思維。他提出,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的思維,是通過理解、質疑、查證、推理等探究活動考察論證的合理程度從而決定信什麼和做什麼的思維。批判性思維對健康人格的塑造、創新人才成長以及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 中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愛國、誠信和堅持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當年『兩彈一星』科學家們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蕪人煙的沙漠上。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們好多了,我們青年科學家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80後」科學家霍守亮17日感慨道。
  • 中國科學家談科學家精神:愛國、誠信和堅持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馬海燕)「當年『兩彈一星』科學家們把青春甚至生命都留在了荒蕪人煙的沙漠上。我們現在的條件比他們好多了,我們青年科學家應該更有擔當,為現代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80後」科學家霍守亮17日感慨道。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