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塗珊珊 記者 舒越 / 文 施向輝 / 攝)2021 年,江蘇將實行新高考方案,這對高中生的成長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無論是強基計劃還是綜合測評,各大高校選拔人才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 " 思辨力 "。11 月 17 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江蘇省課程基地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南京市中華中學舉行。省內百餘名教育大咖齊聚,探討新高考大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養成批判性思維。
△ 報告會現場
唇槍舌戰,這場高中生辯論賽引發思考
現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 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 " 課題負責人、南京市中華中學校長徐飛進行成果匯報。他提出,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的思維,是通過理解、質疑、查證、推理等探究活動考察論證的合理程度從而決定信什麼和做什麼的思維。批判性思維對健康人格的塑造、創新人才成長以及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
△ 南京市中華中學校長徐飛
在報告會分會場,中華中學 8 名學生圍繞辯題 " 中學校園是否應該對學生教室進行 24 小時監控 " 展開辯論。" 應該裝監控,這是對學生的一種保護,一旦發生緊急事件,老師可以迅速做出應對。"" 不應該裝,事實證明,很多校園霸凌事件即使有監控也依然無法從根源避免,而且 24 小時監控很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心理,百害而無一利 ……"8 名辯手擺事實、舉例子、講道理,唇槍舌戰,十分精彩,同時引發圍觀嘉賓和師生思考。" 雙方都說得好,論點論據很充分,將思辨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名旁聽的老師發出感嘆。
△ 辯論現場
如何將批判性思維融入日常教學?這種思維方式到底給高中生帶來什麼益處?中華中學副校長錢華向記者介紹,學校批判性思維課程體系包含了三個方面:第一是批判性思維校本課程,第二是批判性思維應用活動,第三是批判性思維與學科的融合課程。" 高一,我們會對全體學生開設由徐飛校長開發的校本必修課,從初級、中級到高級,進行專業課程的教學;高一、高二的研究性學習或者校本課程,包括社團活動,也會開設相應的批判性思維應用課程。比如批判性思維辯論賽,就是將批判性思維與社會文化相融合的應用活動之一。另外,因為我是化學老師,我也會結合當下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化學知識的誤區,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
課程對接新高考,聽聽他們怎麼說
"2020 年高考的這一批畢業生,是從高一開始完整接受了批判性思維課程的學生。" 錢華透露,實際上學校對這屆畢業生做了相關問卷調查,發現今年他們不僅高考成績很突出,而且大量學生反饋,批判性思維課程對他們學習成長起到了積極影響。
錢華表示," 現行的高考評價體系也特別關注批判性思維的考察,當孩子們思維變得更加嚴謹,看待問題更加全面,那麼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同時人格也更加理性、審慎、包容。"
《江蘇教育》副主編蔣保華認為,批判性思維給孩子帶來了至少是三樣東西," 第一是激情,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索;第二是理性,相比較一般的思維過程,批判性思維更強調一種證據的回顧、整理、反思;第三是溫情,批判性思維強調獨立思考精神,孩子的思維和這個世界建立了一種特別的情感關聯。" 他表示,當下教育應當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養成批判性思維,對養成良好的人格起到重要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中華中學自 2012 年開始探索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問題,2016 年成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 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 ",在國內基礎教育階段首開校本必修課 " 邏輯與批判性思維 "。 2019 年成功申報江蘇省首個普通高中批判性思維課程基地,出版國內首部中學生批判性思維教程《給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