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020-12-08 騰訊網

作者:新風學術網

1.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但也有學生不同意這一論斷, 認為:「成吉思汗對周邊, 尤其是中亞、西亞地區是一種侵略行為。」顯然這兩種認識都是合理的。總之, 只要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寬鬆, 學生的思維敏銳性和獨立性也會隨之發展, 批判性思維也會日益增強。

2. 開展研究性學習

歷史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體驗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實施過程是先由教師或師生共同選定主題, 學生課題小組通過確立研究課題、制訂研究方案、實施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成果、成果展示與交流等階段完成。歷史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 可在以下方面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 在查找資料, 收集信息過程中, 讓學生要用批判的眼光對待收集的信息, 從而去偽存真, 合理取捨。 (2) 在認真分析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不畏書本, 不畏權威。 (3) 引導學生在解決歷史問題的過程中, 進行討論和辯論, 通過相互質疑, 相互立據反駁, 促進問題的解決。 (4) 反思成果形成的思維過程, 通過查缺補漏, 完善成果。由此可見, 歷史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理想模式。

3. 拓展知識視野

知識的積累越豐富, 思維的敏感性越高, 獨立性越強, 批判性思維意識也會隨之增強。因此, 教師應精心設法組織好課外活動, 開闊學生的眼界。例如, 搜集歷史資料並撰寫歷史小論文、撰寫歷史題材的社會調查報告、圍繞研究課題組織討論等。

總之, 批判性思維的意義是重大而深遠的, 歷史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在歷史教學中採取具體的措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相關焦點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比如在語文學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更重視「文採、氣勢和技法」,偏愛「審美趣味與藝術品位」,而忽視了說理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創造知識、合理思考等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有利於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目標之一。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
  • 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成果報告會舉行
    「學生認為安裝監控會導致不適,這有益於建設良好校園環境嗎?」「我們應該因為個體化的要求阻礙規則的建立和制度的統一嗎?」…… 11月17日,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南京中華中學舉行,一場你來我往的批判性思維辯論賽也正火熱進行。「並不是發現錯誤才是批判性思維,通過理性的檢查發現正確也可以是批判性思維。」
  • 新高考下,如何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聽聽他們怎麼說
    11 月 17 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江蘇省課程基地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南京市中華中學舉行。省內百餘名教育大咖齊聚,探討新高考大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養成批判性思維。 △ 報告會現場 唇槍舌戰,這場高中生辯論賽引發思考 現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 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此標準面向美國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k-12)的學生,包括「數學」和「英語通識」兩個基礎學科的課程標準體系,旨在讓所有學生在高中畢業時都能為升學或就業做好準備,從而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滲透到了這一標準體系的各個方面,例如在「英語語言藝術標準」(English Language Arts Standards,以下簡稱「標準」)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和語言課程的開展就得到了較好的融合。
  • 錢穎一:不讓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他們何以創造?-虎嗅網
    本文探討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即教育應該更多聚焦在學生的思維發展而非知識掌握上,這其中的核心是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這個問題不僅與培養創造性人才有直接關係,而且也是有關育人的一般性問題。本文分為理念與實踐兩個部分。
  • 美國大學注重的批判性思維,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批判性思維發展史批判性思維最早可追溯到蘇格拉底的思想和討論方式,即蘇格拉底問答法。蘇格拉底問答法:採用對話討論和啟發的教育方式,通過激勵學生向對方提問,然後辯論,逐漸發現和揭露對方在回答當中的矛盾之處以及推理的缺陷,從而引發雙方更為深入的一個思考。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三條策略讓批判性思維落地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基礎教育,不宜使其成為增設的目標和額外的任務,而應使其與固有的教學內容水乳交融。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注意抓精粹、求簡單、找結合。抓精粹。教師對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理論要有深刻的理解,然後找到最本質和對教學最有價值的東西。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而在目前,培養一支既懂批判性思維又懂中小學教育的複合型教師隊伍,是走出批判性思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應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1月15日《中國教師報》第4版刊登了山東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周遠生的「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筆談,特作摘編,供大家分享。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第三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探究式學習研修班上,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語文教師王天紅分享了自己的實踐體會。此屆研修班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辦,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哲學博士、《權衡:批判性思維之探究途徑》中文版譯者仲海霞通過問題討論、案例研究的方式,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則、技能與方法。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多是建設性的
    因此,如何在高速流動的信息社會更高級地閱讀文本,這就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尤其是對於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簡單說來,它的主要特徵就是:第一,如何質疑。即「會提問」,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第二,如何判斷。即「會解答」,用有說服力的論證和推理給出解釋和判斷,包括新的、與眾不同的解釋和判斷。
  • 批判性思維教學
    會議第一天,由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主持人,中華中學教師徐飛老師為學員們作了《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 》的課題報告。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李培根院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因為在科技工作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如何滿足、適應現實的需求。雖然說滿足或適應現實需求是需要的,但過分強調適應,就很難有「想像的需求」,於是就少有原始的、顛覆性的創新。 所以即使是在科技領域,如果僅僅是理性的適應,還是有某種欠缺的,還是需要「理性的徵服」,需要批判性思維。基於這個原因,我不主張用審辯式思維去替代批判性思維。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今天我們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在信息海洋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避免錯誤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原則。缺乏批判性思維容易導致輕信和盲從。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找到不少例證,看看朋友圈裡被大量轉發的謠言以及漏洞百出的成功學和雞湯故事就知道了。
  • 小學批判性思維課程培養目標是什麼
    還記得這一道題目是我們團隊在最開始設立批判性思維課程時,為學生設置的一個啟發他們打破慣性思維的題目。在課前討論時,我們將同樣的問題讓老師們試答,結果他們看到這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時竟一時語塞,而真正上課時,我們的學生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精彩答案。當團隊成員再次分析這一堂課時,我們第一次感受到學生並不缺少發散性思維,缺少的是如何合理地分析問題。
  • 基於翻轉課堂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學生對李白作品做出價值判斷不準確有學生查詢資料不全的原因,有學生認短偏差問題,但更重要是批判性思維品質出現問題。因為,批判性思維的目標在於形成正確的結論、做出明智的決定。由此,翻轉課堂核心是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學生知識的內化,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學習的思考過程都可以呈現,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都能受到關注,每個學生在翻轉課堂上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翻轉課堂對於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主要策略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思維發展與提升核心素養中重要內容。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近年來,許多高校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