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APCLUB
作者:深圳新東方 熊鬱
點擊查看>>>2015-2011 AP考試歷年真題及答案解析
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經濟學碩士,我會經常遇到一個苦惱的問題:你學經濟的,那你怎麼不會炒股?我不得不說,其實經濟學跟你想的不一樣。然後打住,因為再說下去就深了,需要一整篇文章的長度,於是借著這個機會,我想好好的談談經濟學究竟是怎麼回事。
學科中的思維角度
任何一門學科說深了都是思維方式,理工科簡單一點,都是追尋存在、正確和精確,問題擺在那裡,找到一個固定的答案。社會科學就相對複雜很多,社會科學的問題不是擺在那裡,而是需要學者自己去提,答案也並不固定。這就意味著不同的思考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不同的思考角度就形成了學科分野。
經濟學中的理性
經濟學從理性人的角度出發,思考的是如果人是理性的,那麼在互動(interaction)中我們看到的結果是怎樣的。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之所以叫經濟學是因為我們最先用這種角度看問題是在考慮經濟世界中的問問題,例如作為經濟學之父的亞當斯密,在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看不見的手(市場)讓每個人因自利的行為產生了互利的結果,這就是市場經濟,人們賺錢的動機是自利的,而發明推廣新產品讓社會中的每個人獲利。關於自利的討論是經濟學家們對理性最早的概念,現在理性的概念已經不僅僅是這樣了,在行為經濟學的衝擊下,經濟學把利他也納入了自利的範疇,如果一個人從利他中得到滿足,那麼奉獻也可以看做理性行為。
而經濟世界中用這種角度看問題也最有效。但是,這當然指西方經濟世界,微觀宏觀經濟學本身發源於西方,為了解釋從商品經濟到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下財富的累進,效率的發揮的問題。如果說理性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假設,那麼效率就是經濟學從一誕生就思考的基本問題。怎麼樣的市場是有效率的,什麼樣的規則能夠激發出每個人自發的動機,來發揮出最高的生產率,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資本和勞動以一種怎樣的生產方式能有最高的產出,社會的經濟增長率能夠最快。這些問題都是經濟學問題。
經濟學思維
那麼怎麼來定義經濟學思維?我的碩士導師,一位港中文經濟學教授回答我的是economist knows how to critical thinking, we trained so many years to know how to think critically. 是批判性思維,可當我繼續問下去,他的回答是你要自己去體會,不斷的問這個系裡的老師,他們問的問題都是具有批判性的,這種思維是在討論中體會得到,需要長久的積累。
慢慢的,經過了一年,我似乎有了一些感覺,老師們對很多生活中的現象會去問為什麼,他們從理性人的角度去思考所有的問題,不帶偏見,客觀提問。比如,我們也許你會發現客流量大的地方商品價格反而便宜一點,深圳的老街,北京的動物園,長沙的步行街。乍一看,似乎跟我所學的供需原理不一樣,因為需求越大,價格越高才對。
而理性的思考方式首先問的是為什麼商家願意在客流量大的地方制定較低的價格?提出這個問題就是一個批判性思維,首先承認與理論不符的地方,然後去思考為什麼。答案是價格彈性,因為商家做決定基於的是總利潤,在客流量大的地方,較低的價位比較高的價位獲得的利潤更大,因為在這裡,客戶是價格敏感的,那麼商家的最優選擇是較低價位。
這個批判性思考的結果可以用於很多場景,而不僅僅是這裡,比如為什麼另外一個地方客流量也很大,但是價格並不低,比如深圳新開的樓盤。答案仍然是價格彈性,在這裡客戶並不那麼價格敏感,通過降低一個單位的價格並不會有比原來多很多的客戶,因為在深圳的售樓處,房子已經排隊購買,降低價格只會減少利潤,而不會帶來更多的人。
批判思維在生活中的延伸
學會批判性思維並不僅僅是經濟學而已,只不過經濟學通過這個思維方式來做研究,來發現問題,來思考問題,這種思考方式它會讓你看待整個世界的方法改變,關於做選擇,關於人的觀點,關於偏見等等,對於我而言,它讓我變得客觀果斷,也更明白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我會選擇最適合我,最有效率的那一條。
【教師簡介】:
熊鬱,深圳新東方學校教師,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學和心理學雙學位,於美國西敏大學商學院半年,後又去往香港中文大學攻讀了經濟學碩士。於是成為了一個心理學裡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最好的,經濟學裡對心理學最了解,最不死板的研究僧。長處在於能非常快的理解不同的學生,追求簡潔,邏輯,效率和成長的教育方式。
相關推薦:
從College Board官網解讀AP美國歷史
2013年AP考試真題解析
AP學科知識之心理學
2016最新美國大學排名
(編輯:秦潔)
新東方網託福官方微信:新東方託福 (微信號:xdftoefl)
最新考試資訊、託福預測、託福解析,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