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翻轉課堂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2020-12-05 人民論壇網

在講李白專題教學時,學生在初讀感受中這樣寫道:李白一生都想當官,但他的詩文卻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是否有些虛偽?《夢遊天姥吟留別》《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和《將進酒》,都寫了行樂,由此看來及時行樂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學生對李白作品做出價值判斷不準確有學生查詢資料不全的原因,有學生認短偏差問題,但更重要是批判性思維品質出現問題。因為,批判性思維的目標在於形成正確的結論、做出明智的決定。

翻轉課堂對於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

2001年,在《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一書中,安德森和克拉斯沃爾將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從認知領域將學習者對知識的領悟程度由低級到高級順序分成 6 個層次修訂成「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建」。該目標分類可以分成兩個層級,即淺表學習和深度學習。淺表學習指向分類的識記、理解層,強調知識的簡單描述、記憶或複製;目標分類中的其他層次整合成一個問題解決技能類型或者深度學習層級。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教科研主任柴榮在課堂上

從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角度看,傳統課堂中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偏向學習者在特定情景下對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課後由學生自己完成作業的過程則偏向於對知識的應用、分析、評價與創建。而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變革的實踐本質是要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即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由關注知識點轉向聚焦問題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加深理解,不斷反思自己的學習目的和策略,通過活動參與和完成任務達成知識內化。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翻轉課堂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環境中,課前教師為學生提供講授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單等資料供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傳遞;教師根據學生學習任務單的反饋,提出課上解決的問題,即學生內化知識時的難點。課上組織學生探究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展示、教師點撥等形式,完成知識內化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的形式。

由此,翻轉課堂核心是用小組交流的形式完成學生知識的內化,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學習的思考過程都可以呈現,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都能受到關注,每個學生在翻轉課堂上都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

翻轉課堂對於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主要策略

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思維發展與提升核心素養中重要內容。「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經驗,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增強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翻轉課堂有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品質。如,從閱讀角度來培養批判性思維品質在翻轉課堂上有如下四種方法:

一是因為翻轉課堂的知識在課堂前已學完,而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了解學生前認知是設計教學的前提,學生閱讀課文提出的問題就是在用批判性思維做出的判斷。翻轉課堂知識學習及反饋以網絡為平臺,教師能及時收集學生的問題,設計出翻轉課堂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培養批判性思維。從感觸深處思考:如《祝福》,學生對祥林嫂人物形象提出疑問。祥林嫂死了丈夫來魯鎮做工,竟被婆婆賣掉嫁人,祥林嫂拼死抵抗也沒改變命運。沒幾年,第二任丈夫又死,兒子阿毛被狼吃了,再來魯鎮做工,她確實挺可憐的。但她無數次地重複阿毛被狼吃的故事,別人厭煩她好像是正常的,這是否削弱作品的批判力量。這個問題很新穎,既對人物形象提出問題,也對作品寫作手法提出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如《鴻門宴》,劉邦項羽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少有人關注次要人物項伯,學生提出項伯是個投機分子嗎?這個問題很新穎,探究價值大。選最佳角度思考:如《荊軻刺秦王》,學生提出荊軻作為外國使節進秦廷,秦朝的安保人員會對荊軻和秦武陽做安全檢查,禮品一樣會被檢查,所以「圖窮而匕首見」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荊軻怎麼能帶著毒匕首進入秦廷?就《荊軻刺秦王》這篇文學作品來講,荊軻作為刺客所具有的膽識和俠義精神是人物形象的核心,秦廷刺殺秦王是荊軻形象中最光輝的一面,就匕首提問,不是最佳角度。

二是對自己的觀點做出合理的論證。翻轉課堂要解決的就是學生提出的問題。翻轉課堂上課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同學之間交流,同學之間交流的內容也是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做出判斷的論證過程。這個論證就是推理,人們在推理過程中會忽視重要的因素,會無視和自己觀點相牴觸的知識或思想,當然很多知識和思想是我們不知道的。在證明中,要做到有理有據。既有正確的理論依據,又要符合作品的實際。如《鴻門宴》中項伯,學生作出項伯是投機分子的判斷,有如下依據:項伯是項羽的叔父,在大戰之時,卻為了報張良之恩而洩露軍事秘密,這是把私利放在第一位的表現。其二,項伯是項羽叔父,卻為個人利益把家人出賣,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讓人鄙棄。其三,《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當項羽要殺劉邦父親震懾劉邦時,項伯阻止項羽,說「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祇益禍耳」。其四,項伯在英布被劉邦派人遊說叛變後,不幫項羽,項伯卻在此時殺了英布的妻兒,使本已後悔投劉邦的英布跟定了劉邦。

三是不斷修正思考中的錯誤。翻轉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所有問題的解決都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的,只要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做出的判斷陳述出來,其他同學就會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做出判斷,就有可能發現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做出的錯誤判斷,學生指出問題是有助於做出錯誤判斷的同學修正思考中的錯誤。如在《芍藥盈筐滿市香》中寫到了一些 「雅人雅事」,這裡「雅」的含義是什麼?請根據你的理解,從《紅樓夢》《邊城》《平凡的世界》三部作品中任選一部,結合具體情節再舉一例。學生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雅的含義指高雅的情趣。《邊城》中爺爺幾十年如一日撐渡船,堅決不肯收過渡人一分錢。過渡人給了他解暑的東西,爺爺收下後便搬出大水桶,將它們泡成水,與過渡人一同分享。爺爺雖然是個窮苦的擺渡人,但他心地善良慷慨無私,總是在方便他人,這也叫「雅人雅事」。學生在批判性思維上出了問題:把善良等同於高雅情趣。跟著作品的內容跑,而不是從內容中做思想的提煉;思考時的問題不善於「轉換」,思考習慣是「對號入座」。這就是學生思維要調整的地方。

四是閱讀整本書有助於批判思維品質的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要佔有大量思維材料,整本書涵蓋內容豐富,反映出的思維材料就多,反映出的作者思想認識是多方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就是用因果解釋來培養批判性思維品質。解釋與論證不同,解釋是從一個方面或多個角度闡明某個判斷。對作品的分析思考能對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產生影響。所以多閱讀整本書,不斷豐富自己的思想認識,這樣對作品評價時批判性思維品質才能得到發展。

總之,基於翻轉課堂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策略,一方面讓學生學會了把技術當作工具來收集、分析、判斷、評價與解釋信息,促進了他們思維、辨析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分組討論減少了個人對信息獲取、分析、判斷和評價的偏好傾向,從而使學生們看待問題更客觀、更全面,具有一定的優勢,研究空間巨大,值得進一步探討。

(作者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學教科研主任、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

相關焦點

  • 批判性思維是學習品質的保障
    思維品質是核心素養之核心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探討未來人才需要什麼樣的素質,並紛紛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美國、歐洲國家、亞洲國家等都出臺了培養核心素養的綱領或計劃。教育必須從以傳授知識為主導的傳統模式轉向著力培養核心素養的模式,必須培養學生應對世界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而在目前,培養一支既懂批判性思維又懂中小學教育的複合型教師隊伍,是走出批判性思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應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1月15日《中國教師報》第4版刊登了山東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周遠生的「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筆談,特作摘編,供大家分享。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條件、過程與特質
    >(一)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批判性思維教學必須直面一系列問題的探討,並且獲得了一定的共識:第一,為什麼要實施批判性思維教學?在這裡,相較於僅僅將其作為訓練思維技能的要素,在解決某個領域問題的全過程中加以教授,效果更好。第三,如何採取有效的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下面著重梳理一下批判性思維教學策略代表性的研究。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強調「高階思維」的培育,特別著力於批判性思維的評價與測量的開發。
  • 批判性思維之思維品質與思維技能
    好的批判性思考者不僅要有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還要培養好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技能。思維品質,第一品質就是清晰性。吃飯的工具是刀叉碗筷,思維得工具是概念、斷言、推理和論證。清晰性是運用思維工具得入門性標準,遺憾的是搞人文社科的人在清晰性方面做的存在欠缺,當然人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做不到像理工科那樣不清晰立馬就錯,但是這不意味著人文社科不要求清晰,任何一種學問都要求清楚不然就無法達到傳授的目的。因為,在文科領域去追求清晰性是一個藝術性的事物,它存在程度的差別,也就更難。
  • 跟著大師學批判性思維 博雅課堂上師大附中開講
    鮑鵬山教授為學生開講博雅課堂第一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21日報導:孔子為什麼要辦學帶著這些問題,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博雅課堂第一課《批判性思維》今天正式開講,旨在發展豐富學生人格。  博雅教育的核心是經典閱讀。經典閱讀,不僅需要沉浸式的體驗,也需要批判性的理解。
  •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這樣的誤解導致一部分人拒絕批判性思維,另一部分人則以批判性思維的名義對不喜歡的東西肆意批判;另有一些人雖然知道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各種專用詞語,但缺乏細緻、深入的了解。當我們觀察現實會發現,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或不了解會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
  • 批判性思維教學
    會議第一天,由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主持人,中華中學教師徐飛老師為學員們作了《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 》的課題報告。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三條策略讓批判性思維落地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基礎教育,不宜使其成為增設的目標和額外的任務,而應使其與固有的教學內容水乳交融。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注意抓精粹、求簡單、找結合。抓精粹。教師對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理論要有深刻的理解,然後找到最本質和對教學最有價值的東西。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6.3.7觀點6.3.8結果和意義6.4使用思維標準的簡要指南(需要看詳細筆記)--7培養良好思維的提問第六章--答案不能推動思維的發展,真正推動思維發展的是問題。7.1三種問題類型:事偏判7.1.1基於事實的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問題。比如:房間的大小是多少?7.1.2基於偏好的問題:問題隨著個體的不同偏好而擁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你願意去看戲劇嗎?7.1.3基於判斷的問題:需要進行論證,並不止一個可行答案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具有辯證意義的,答案有更好和更壞之分。比如:死刑應該被廢除嗎?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明白了我們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以及為什麼批判性思維這麼重要,我們也要避免流於「為反對而反對」,那麼如何培養一個人擁有批判性思維去批判性思考呢?1、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讓我們真正的做一個明白人。》它能幫助你建立批判性思維,了解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對偽科學說不。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批判性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或審辨式思維。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自我調控能力,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辨技能的綜合運用以及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品質。自20世紀初以來,與批判性思維有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受到了許多教育學家的重視。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以一種合理的、反思的、心靈開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以及培養思辨精神。
  • 思維決定命運:掌握「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人的思維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的,分析明確思維背後的目的,有助於目的最終實現,也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目的與行動是否一致。批判性思維是孩子成才的關鍵批判性思維對一個人的作用是多方面和巨大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開放的思想品質,公眾探求真理的精神品質。
  •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
    而是指對於美式教育的課堂以及寫作要求熟悉的過程,換句話說,就是「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本期會向大家介紹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其實不僅是外國的留學生,許多本土學生都被要求參與這樣的課程。很多中國學生會不在意這樣的課程,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根本無需為這樣的簡單寫作而擔心。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對於留學的順利卻是至關重要。
  • 批判性思維教學,為教育轉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與「抗毒素」
    Paul)把作為個別技能組合的批判性思維稱之為「弱勢批判性思維」,因為批判性思維技能有可能作為自我保護與自我欺騙的詭辯來運用;另一種是「強勢批判性思維」[11],這是一種公正的思維。這種思維基於知性謙遜——發現自己的視點終究不過是一種視點而已,也基於知性共鳴的思維態度——要求想像與理解他者視點的知識。
  • 李培根院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何必要用批判性思維這個詞? 審辯式思維的確跟批判性思維相近。維基百科裡說:「審辯式思維是一種判斷命題是否為真或者部分為真的方式,審辯式思維是學習、掌握、使用特定技能的過程。審辯式思維是一種通過理性達到合理結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間包含基於原則、實踐和常識之上的熱情和創造。」
  • 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新東方網>留學>留學考試>AP>正文微觀經濟學所培養的思維方式 ——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2016-08-29 10:48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