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
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
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這個概念弄清楚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培養或鍛鍊這種思維能力呢。今天哲學詩畫就來大家分享下相關知識。
鍛鍊批判性思維要從提問開始。會提問且懂得提問是批判性思維的啟蒙。
提問也是有模式和方法的,6問法就是一套很好用的提問模式。
1,Who,誰說的。
說話的人是誰,是名人,權威專家,熟人,親人……他的話重要嗎?
2,What,說了什麼。
他說了什麼,他說的是事實還是觀點,事實是可以被證實的,而觀點是表達情感、信念,是不需要證實的。
3,Where,在哪兒說的。
說這話的時候他是在哪裡說的,是公共場合,還是私底下。
4,When,什麼時候說的。
是事前說的,還是事中說的,或者是事後說的。一般事前說的最有可信度,事後說的一般是推卸責任。
5,Why,為什麼說這話。
說話的人,說這話的目的是什麼,他說話的有依據嗎,他是為了美化或醜化一些人或一些事。
6,How,他怎麼說的。
他說的時候是開心,悲傷,氣憤,真心……是口頭說還是書面表達。
比如一位醫學博士說免疫治療加靶向治療的效果比傳統的化療效果好。因為他是醫學博士,而且還是研究腫瘤方面的專家,所以可信度比普通的醫生可信多了。他說這話的時候說的是事實還是觀點呢,它的依據是什麼?有數據支撐嗎?是實驗研究呢?還是猜想?他說這話是在哪裡說的,是發表在權威雜誌還是私底下說的,有沒有人對此提出不同的想法,他又是如何反駁,如何證明的。他是在什麼時候說的,在做研究前還是研究後,是在做做完研究後還是憑經驗總結後說出的話。他說的時候是口頭說還是書寫成論文發表的。
把握了以上6個主要核心點,我們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會像一個盲目的初學者那樣找不準問題的著力點,因此也會讓自己更快速的進入到批判性思維的情境演練中。
批判性思維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培養出來的,也不是一個模式就能學會的,需要不斷對自己的思維進行批判,建立推翻再建立再推翻,反反覆覆的這樣加強後,才能形成獨立的思維。
因此,鍛鍊這種思維切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持續的輸入+輸出,那早晚有一天,我們的批判性思維就會逐漸形成,並在生活中得到驗證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