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決定。有些微不足道,有些卻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說我們的腦海中存在一種思維,它讓我們形成意見、做出判斷、做出決定、形成結論。那麼同時,我們還存在另一種思維——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它批判前一種思維,讓前面的思考接受理性評估。可以說,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我(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
簡而言之,完善我們的思考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它是一種走向問題本質的方法,讓我們仔細剖析現狀,揭露偏見和人為操作等隱性問題,從而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批判性」聽上去非常負能量,但批判性思維並不是指導我們將問題都往消極的一面去思考,只是相對於選擇感覺上正確的答案,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以審視懷疑的態度推敲所有可能性,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選擇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
「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博雅教育的目標之一,「中國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這一問題每每被中外媒體提及,都會戳中中國家長和教育教育者們的痛點。
最早提出相關定義的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曾在《我們如何思考》中提及,人和物體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體一成不變。物體的改變只能受外在影響,而人的自我革新在於積極主動地思考。但是,主動思考不等於主動學習知識。一個知識豐富的人如果不具備把自己和知識分離開的能力,那麼跟被動的物體沒有任何區別。
約翰·杜威(John Dewey)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改革者
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維」 (Reflective Thought),是指一種能夠把知識當作對象反覆錘鍊的思維模式,對於任何一個觀點,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的第一反應不是「我需要找到正確的理解方式」,而是「作者的這個觀點有什麼支撐」、「這樣的支撐是否合理」。能夠問出第二種問題非常可貴。我們的教育體系普遍依賴和崇拜權威,學生們缺乏這種把知識和自己放在平等位置上,並與之對話的能力。
至於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TED告訴我們5個簡單易懂的方法。
01
Formulate your question
準確闡述你的問題
你需要明確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比如你正在糾結要不要嘗試最新的節食方法,你的動機或許被其他因素幹擾,比如兩周內立即見效的承諾,但如果你在決定前先明確自己通過節食要達到的目標,是為了減重、補充營養還是提高精力?你會批判性地篩選這些信息,找到你想要的,並判斷這一新的節食方法是否真正滿足你的需求。
02
Gather your information
收集你的信息
冗餘的信息太多,所以明確的問題能幫你找出相關信息。如果你想通過控制飲食來增強營養的吸收,你可能會想專業人士諮詢意見或尋求過來人的意見。收集信息能幫助你權衡不同的選項,是你做出更加符合目標的決定。
03
Apply the information
應用你的信息
應用你的信息並詢問批判性問題,當你面對一個選擇時,先問問自己這個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存在哪些假設?我對信息的推斷正確嗎?
04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
考慮潛在的影響
比如,你為某個政治家投票是因為他承諾降低油價,這個承諾看起來不起眼,但你是否考慮過這個承諾對環境的影響?若汽油價格降低,使用汽油的價格約束變小,空氣汙染可能洶湧來襲,考慮這種潛在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05
Explore other points of view
探究其它的觀點
比如,在一場討論中,為什麼很多其他人的觀點都和你不同呢?但是只有全方位了解和你完全相反的觀點,才能更好地解釋或闡述你的觀點如何取得他人的認可。這是一種探索其他選擇、評估自己的選擇,並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的方法。
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因為哪個選擇聽起來不錯就選哪個,而是仔細審查每一個選擇,並抱有懷疑態度。他們懂得如何使用一切手段排除其他選項,只留下最有用、最值得信賴的信息。
培養自我的批判性思維方式,以上五步只是一種方法,回歸本身,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敢於批判,敢於在做決定之前提問。依靠理性、邏輯和事實來做出選擇,將有可能提高我們的決策能力,理想情況下,它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理智。
千棵樹國際教育成長中心是一個由海內外專家、教師共同搭建的國際教育成長平臺(平均十五年以上國際教學教研經驗)。致力於為5-18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整合優質的海內外教育資源,國際化的全人視野,科學的成長規劃,為他們的成長賦能。秉承對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高度情懷與豐富經驗,我們相信,教育沒有第一,只有唯一。
編輯:J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