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

2020-12-04 千棵樹國際教育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著各種各樣的決定。有些微不足道,有些卻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如果說我們的腦海中存在一種思維,它讓我們形成意見、做出判斷、做出決定、形成結論。那麼同時,我們還存在另一種思維——批判性思維 (Critical Thinking):它批判前一種思維,讓前面的思考接受理性評估。可以說,批判性思維是對思維展開的思維,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是為了考量我們自我(或者他人)的思維是否符合邏輯,是否符合好的標準。

簡而言之,完善我們的思考的辦法就是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它是一種走向問題本質的方法,讓我們仔細剖析現狀,揭露偏見和人為操作等隱性問題,從而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批判性」聽上去非常負能量,但批判性思維並不是指導我們將問題都往消極的一面去思考,只是相對於選擇感覺上正確的答案,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以審視懷疑的態度推敲所有可能性,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選擇最有用最可靠的信息。

「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博雅教育的目標之一,「中國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這一問題每每被中外媒體提及,都會戳中中國家長和教育教育者們的痛點。

最早提出相關定義的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曾在《我們如何思考》中提及,人和物體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體一成不變。物體的改變只能受外在影響,而人的自我革新在於積極主動地思考。但是,主動思考不等於主動學習知識。一個知識豐富的人如果不具備把自己和知識分離開的能力,那麼跟被動的物體沒有任何區別。

約翰·杜威(John Dewey) 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改革者

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維」 (Reflective Thought),是指一種能夠把知識當作對象反覆錘鍊的思維模式,對於任何一個觀點,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的第一反應不是「我需要找到正確的理解方式」,而是「作者的這個觀點有什麼支撐」、「這樣的支撐是否合理」。能夠問出第二種問題非常可貴。我們的教育體系普遍依賴和崇拜權威,學生們缺乏這種把知識和自己放在平等位置上,並與之對話的能力。

至於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TED告訴我們5個簡單易懂的方法。

01

Formulate your question

準確闡述你的問題

你需要明確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比如你正在糾結要不要嘗試最新的節食方法,你的動機或許被其他因素幹擾,比如兩周內立即見效的承諾,但如果你在決定前先明確自己通過節食要達到的目標,是為了減重、補充營養還是提高精力?你會批判性地篩選這些信息,找到你想要的,並判斷這一新的節食方法是否真正滿足你的需求。

02

Gather your information

收集你的信息

冗餘的信息太多,所以明確的問題能幫你找出相關信息。如果你想通過控制飲食來增強營養的吸收,你可能會想專業人士諮詢意見或尋求過來人的意見。收集信息能幫助你權衡不同的選項,是你做出更加符合目標的決定。

03

Apply the information

應用你的信息

應用你的信息並詢問批判性問題,當你面對一個選擇時,先問問自己這個事情的本質是什麼?存在哪些假設?我對信息的推斷正確嗎?

04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

考慮潛在的影響

比如,你為某個政治家投票是因為他承諾降低油價,這個承諾看起來不起眼,但你是否考慮過這個承諾對環境的影響?若汽油價格降低,使用汽油的價格約束變小,空氣汙染可能洶湧來襲,考慮這種潛在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05

Explore other points of view

探究其它的觀點

比如,在一場討論中,為什麼很多其他人的觀點都和你不同呢?但是只有全方位了解和你完全相反的觀點,才能更好地解釋或闡述你的觀點如何取得他人的認可。這是一種探索其他選擇、評估自己的選擇,並幫助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的方法。

一個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會因為哪個選擇聽起來不錯就選哪個,而是仔細審查每一個選擇,並抱有懷疑態度。他們懂得如何使用一切手段排除其他選項,只留下最有用、最值得信賴的信息。

培養自我的批判性思維方式,以上五步只是一種方法,回歸本身,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敢於批判,敢於在做決定之前提問。依靠理性、邏輯和事實來做出選擇,將有可能提高我們的決策能力,理想情況下,它會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理智。

千棵樹國際教育成長中心是一個由海內外專家、教師共同搭建的國際教育成長平臺(平均十五年以上國際教學教研經驗)。致力於為5-18歲的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整合優質的海內外教育資源,國際化的全人視野,科學的成長規劃,為他們的成長賦能。秉承對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高度情懷與豐富經驗,我們相信,教育沒有第一,只有唯一。

編輯:Jill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上)
    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CriticalThinking" —— [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以一種合理的、反思的、心靈開放的方式進行思考,從而能夠清晰準確地表達、邏輯嚴謹地推理、合理地論證,以及培養思辨精神。
  • 批判性思維到底是什麼?這本書會給你答案!
    今天跟大家聊聊一本有關商業思維的暢銷書,書名叫《這次會用批判性思維了》。這個書名兒,看上去非常接地氣兒。我跟編輯聊了一下,書名果然是為了能多賣書才另外改的。全書內容有兩種,一種是思維方式,一種是商業案例。其中跟多思維方式和模型,不但能用來做商業論證,也可以用來說服別人,或者用來寫作,形成有邏輯的文本。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本書的適用範圍不應該僅局限於商務人士。那麼,到底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讀完書後,我認為所謂的批判性思維,說到底還是邏輯思維和科學思維。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導致貧富差距的,只有這一個原因你認為一個人一生的財富是什麼決定的?是他的思維質量。一個人的思維質量不僅決定現在的財富,而且決定他未來到底會是窮人還是富人。那怎麼才能判斷思維質量的高低呢?你可以通過思維質量的6個等級,來測試一下,你的思維質量在哪個等級。第一等級:魯莽的思考者。
  • 「深度思考」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一個人的批判性思維?
    那麼尋根本源,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在我看來,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質疑和求證的能力,進行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人在面對問題時不會輕易接受既有結論,而是會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評估問題的深度、廣度以及邏輯性,從而得出自己的見解。
  • 批判性思維:告訴我們信什麼?做什麼?
    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而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於探究,正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批判性思維,絕不是我們望文生義所理解的「大批判思維」或是不加辨別地否定一切,而是為我們的理性思維、合理質疑提供了一整套工具和方法。
  • 批判性思維修煉書籍2-《批判性思維工具》
    我讀過的第二本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書是《批判性思維工具》,這本書的作者是理察·保羅和琳達·埃爾德。《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的核心內容,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要成為一名批判性的思考者,就需要將9個思維標準,應用到8個思維元素中,發展出特定的7個思維特質,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名高級的思考者,甚至是完善的思考者。這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總結。
  • 批判性思維教學
    會議第一天,由南京市學科帶頭人、江蘇省特級教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高中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主持人,中華中學教師徐飛老師為學員們作了《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 》的課題報告。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近年來,許多高校開設了批判性思維課程。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批判、質疑、比較、創新是它的基本特徵,保持好奇心大膽嘗試、不懈探究,追求真相是實驗室的品質要求。因此,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雖然沒有出現批判性思維這個詞,但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卻盡在其中。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否定」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終目的是「否定」,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嚴重的誤解,客觀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維在國內被接受和推廣。
  • 批判性思維之思維品質與思維技能
    好的批判性思考者不僅要有批判精神和理性美德,還要培養好的思維品質與思維技能。思維品質,第一品質就是清晰性。吃飯的工具是刀叉碗筷,思維得工具是概念、斷言、推理和論證。清晰性是運用思維工具得入門性標準,遺憾的是搞人文社科的人在清晰性方面做的存在欠缺,當然人文本身具有模糊性,做不到像理工科那樣不清晰立馬就錯,但是這不意味著人文社科不要求清晰,任何一種學問都要求清楚不然就無法達到傳授的目的。因為,在文科領域去追求清晰性是一個藝術性的事物,它存在程度的差別,也就更難。
  • 從羅胖跨年演講聊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更多了是我們吃瓜群眾對這些文章不加思考進行轉發,轉發刷一下自己存在感,如果能加上兩句評論,還感覺自己思想蠻有深度的,滿具有批判性思維的。細細琢磨以上這些批評,我意識到可憐的並不是羅胖,而是我們這些批評他的人。因為我們這些批評者缺少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缺泛了公平性。
  • 批判性思維是提高思維質量的利器
    這與他們在學校受到的教育有關,從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都把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創新教育的首要目標之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搜尋引擎中同時輸入「批判思維」和「孩子教育」兩個關鍵詞,就會看到很多原版照片和教材。在一些大學中批判性思維已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哈佛大學一直堅信批判性思維與寫作是文理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國要想培育更多的創新人才,必須從娃娃起倡導批判性思維。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魯迅先生一句話道出真諦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如今社會缺少這種思維方式,或者說懂得這種思維方式的人不多,有許多人更是對這種思維方式趨之若鶩,買了很多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籍,看完以後也沒什麼用處,對「批判性思維」還是一頭霧水,有些人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批評人,於是變成了一個尖酸刻薄的人。其實「批判性思維」並沒有那麼難以解讀,魯迅一句話就道出了真諦。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然而,在當前關於批判性思維培育的討論中,卻出現了一種「淡化邏輯教育」的趨向,其表述方式是如下「兩個反對」:一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中的「邏輯主義觀念」,二是反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邏輯取向」。在此影響下,出現了批判性思維課程衝擊邏輯基礎教育的奇怪現象。我對此的憂慮是基於對形式理性在當代社會文化發展中的基礎地位和我國邏輯基礎教學仍然十分薄弱之現實的認識。
  • 小學批判性思維課程培養目標是什麼
    「老師們,我們試著想一想,這兩支毛筆有什麼區別吧。」我指著PPT上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問道。「……」「同學們,我們試著想一想,這兩支毛筆有什麼區別吧。」我將同樣的問題問了我的學生。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多是建設性的
    因此,如何在高速流動的信息社會更高級地閱讀文本,這就需要培養「批判性思維」,尤其是對於青年一代。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簡單說來,它的主要特徵就是:第一,如何質疑。即「會提問」,這是批判性思維的起點。第二,如何判斷。即「會解答」,用有說服力的論證和推理給出解釋和判斷,包括新的、與眾不同的解釋和判斷。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這樣的誤解導致一部分人拒絕批判性思維,另一部分人則以批判性思維的名義對不喜歡的東西肆意批判;另有一些人雖然知道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各種專用詞語,但缺乏細緻、深入的了解。當我們觀察現實會發現,教師對批判性思維的誤解或不了解會在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過程中產生不利影響。
  • 李培根院士:我們應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今天想談談我對批判性思維樸素的理解,因為我沒有能力從學理上談。批判性思維和我們到底有什麼關係?正是批判性思維促進了原創、顛覆性技術的產生。如果我們老是在已有技術的基礎上,適應性地增加一點什麼東西,那還不是最好的創新,儘管那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