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女兒放學回家,一臉沮喪。
我看著她一反常態,便好奇的問她:"寶貝,怎麼了,是不是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呀?"
女兒回我說:"媽媽,今天進行數學檢測考試,考試題目有一道題是前天晚上我們做過的,昨天老師給了我們答案,但是老師給的答案是錯的。"
我一臉驚訝,昨天老師講的題目是前天晚上我和女兒一起完成的,每道題做完我跟女兒都再仔細的核查了一遍。
於是我又問女兒:"是我們做錯了嗎?"
女兒懊惱地說:"不是的,我們做的是對的,但我以為老師給的答案不會錯,就相信老師的答案,結果老師給的答案是錯的。"
我恍然大悟,同時又不得不可惜女兒沒有具有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盲目相信,而不追求真理。換句話說,女兒缺乏了批判性思維。如果女兒在看到老師給的答案與自己做出來的答案有出入時,有再進一步求證,便不會出現今天考試寫錯答案的情況。
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是孩子在後天的成長過程中不斷耳濡目染,不斷接受批判性思維教育逐漸獲得的能力。學會批判性思維對孩子的成才至關重要,學會"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更易"贏"得人生!
那麼究竟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
美籍德國哲學家,赫伯特·馬爾庫塞著的一本書叫《單向度的人》,書中有提到:人應該具有兩種思維,一種是肯定性思維,一種是批判性思維,缺乏任何一種,都是不健全的。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
它是一種有紀律的智力認知過程,這一過程包括了:對來自觀察、經驗、反思、推理或者溝通的信息進行積極和訓練有素地分析、合成、評估及應用等。它將作為自己信仰和行動的一種指導。
批判性思維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是對事不對人。批判性思考的主要批判對象是觀點,而不是人。
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需要什麼要素呢?根據理察·琳達的《批判性思維:思維、寫作、溝通、應變、解決問題的根本技巧》一書,批判性思維包含8個要素,它們分別是:目的、問題、結論、論據、假設前提、概念、涵義和觀點。
這8個要素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的,它們共同作用,從而完整地形成了批判性思維最後的形態。
這種關係可以這樣描述:
目的影響我們提出問題的方式;
提出問題的方式又影響我們採集到的信息;
信息決定我們解釋它們的方式;
解釋方式決定我們如何使其形成概念;
概念化的方式影響據此做出的假設;
假設決定了推理有什麼樣的涵義;
涵義決定了我們看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觀點。
人的思維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的,分析明確思維背後的目的,有助於目的最終實現,也有助於我們反思自己的目的與行動是否一致。
批判性思維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批判性思維對一個人的作用是多方面和巨大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開放的思想品質,公眾探求真理的精神品質。
其對孩子的成才具有五方面的作用:
1、 批判性思維與認知
認知能力是獲取知識、追求真理的重要前提。批判性思維思維能夠使我們時常保持一個警惕的心去假求真。
當前課堂上不乏有學生們一味被動地聽老師講課,很少向老師提問問題。在課下也很少學生與老師主動交流學習情況。以至於學生對所學的東西一知半解,甚至老師在哪個地方講錯了,他們往往也不知道。
2、 批判性思維與交流
交流或溝通是雙向的。擁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在寫作或談話時,一般會事先預想到他的讀者或聽眾可能提出哪些問題,有什麼期待。
基於此,他在寫作或談話時就會澄清自己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對關鍵概念做出定義,從而儘量表達得充分、嚴密,便於對方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說,"恰當的語境與預設對於成功、有效地交流來說是必要的"。
3、 批判性思維與決策
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若我們能夠沉著、鎮定理清問題之間的主次和解決他們的難易程度,問題解決的次序、尋找替代性解決方案等都對問題的成功解決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4、 批判性思維與創新
《論證邏輯視角》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創造性思維引發新觀點的產生,批判性思維則檢測這些觀點的缺失。這兩種思維方式對有效解決問題都是必要的。
創新的必要條件往往就是批判。只有對舊有事物或原有思想批判,才能談得上創新。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維在創新形成的整個過程中通常能夠起到引領和護航的作用。它能夠發散思維空間,疏通思想脈絡,提高思維效率,提供思維方法。
5、批判性思維與人格修養
王小波在《思維的樂趣》中指出:思維的樂趣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換句話說,思維的意義與其說是注重思維的結果,不如說是注重思維之本身。
經常性的反思和質疑是一個人具備批判性思維素質的重要標誌。他們在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時候,不迷信權威,不從眾,更傾向求真,崇尚精神自由。這種人擁有高尚的人格修養,能夠明辨是非,不輕易為任何人和事左右自己的思想。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
1、 讓孩子習慣性提問
作為家長,我們要有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我們不要習慣性的將自己的想法、觀點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多跟孩子溝通交流,讓他們善於自己問一些基礎性、簡單的問題。
對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尋根問底,慢慢拋出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回答。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事情會這樣發生?慢慢跟孩子解釋事物發展的邏輯。這樣可以使孩子對世界保持有好奇心與新鮮感,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
2、 允許孩子提出質疑
當孩子學會頂嘴的時候,就是孩子的質疑、批判能力在發展的時候。即使是家長,也有說錯的時候,我們要允許孩子對我們的話進行反駁,而不是指責他們不該頂嘴。尤其是孩子說的話有道理的時候,我們還要鼓勵孩子,藉機引導,培養孩子的辯論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
3、 學會總結與反思
在總結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知識。晚上睡覺前,我們可以提醒還孩子,會議一下一天中發生了什麼,碰到了什麼事情,對這些事情有什麼想法和見解。如果再發生同樣的事情,你會怎樣的去處理這個問題,有沒有什麼更簡單便捷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可以在不斷的總結中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身為家長,我們應該下意識去提醒孩子時刻反思自己,這也是發展孩子批判性思維的一個途徑。
4、 學會辨別事物的真偽
孩子的成才,是需要孩子有自己的辨別能力,有自己的想法與立場,而不是人云亦云。孩子聽話固然討人喜歡,但是過分聽話的孩子往往不具備批判性思維,他們只會接受,而不會思考。我們應該從小教導孩子學會辯證看待事情,而不是全盤接受。
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常年累月的過程,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徐徐漸進的。而家長也必須重視孩子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如若孩子沒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維,那這個孩子就如同一個沒有自己思想的機器,也註定成不了才。所以,父母要善於利用各種方法,從小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