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跨越式企業,作者東方贏
作者:跨越式發展理論創始人東方贏
來源:跨越式企業(ID:dfy82853236)
01
牛逼的人做啥都牛逼
我有一個朋友是個牛人,就是那種做什麼都成功的人。年輕時學成名校博士,打工三年升到總經理,人到中年創業成了霸道總裁,身價數億。
他不只是事業成功,就是在尋常生活中,也活得比不少人要強大。
比如說有一件生活中的事。
他身體曾犯有一個小病,無大礙,但難根治。幾年前,這病幾乎每兩個月都重複發作一次,用藥效果慢。
他反省了一下,覺得問題出在太依賴醫生,而醫生每天面對病人眾多,也不會花較多的時間用在觀察與思考他這個小病上。
他決定改變過去被動接受治療的狀況,做到主動積極地開展治療。
首先,由過去只在一家醫院就醫,變為到幾家醫院去看病,去聽聽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診斷與治療辦法,試試不同的藥。後來,他發現幾位醫生開出的處方中有一種藥針對性強,治疔效果明顯且療效快。
其次,他還在預防病症反覆發作上,下功夫。通過對幾位醫生提出的幾種預防辦法進行試驗,發現其中一種辦法效果好。
通過以上綜合性努力,現在他這個小病基本得到了控制,由過去一年發作5~6次降到平均每年1次不到。
我知道他這個故事後,覺得他治這個病能夠做到這個水平,與他從學生階段開始,多年來養成的"批判性思維"習慣有關。
02
批判性思維的本質
有兩種人容易犯錯誤,他們是:
輕信盲從的人。
這種人的特點,是對權威或其它有影響者提供的知識與信息容易相信,不會質疑,跟隨行動,不能夠獨立思考。
在我們身邊常有這種人,看到知名媒體人士的評論,沒有經過自已認真學習思考,沒有求證與了解事實真相,輕易接受別人的結論與觀點,跟著發表附和意見。
如果別人給的觀點與信息是錯誤的,這些人便也會跟著犯錯,甚至害人害己。
這實質是「隨大流」,是烏合之眾情緒化、低智商的一種表現。
自以為是的人。
這種人往往是先入為主,對那些不同的但可能正確的觀點、意見,他們聽不進去;或者被貪慾蒙蔽,只見利益「誘餌」而看不到風險,也不對可能的風險進行深入調查而落入「陷阱」。
而批判性思維,可以使我們做人做事趨向成熟,減少錯誤。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與客觀思維,是一種對他人的觀點與思維進行質疑與評估並判斷其對錯的方式,這種思維可以避免犯「輕信盲從「與「自以為是「的錯誤。
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就是對別人與自己思維的再思維,屬於獨立性思考。
03
批判性思維
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重要
(1)批判性思維,是人格健全與成熟、優秀的重要標誌之一。
著名的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約翰·杜威曾提出:人和物體的最重要區別在於,人可以自我革新,而物體一成不變。物體的改變只能受到外在的影響,而人自我革新的方式在於積極、主動的去尋找正確知識的思考。
批判性思維便是這麼一種「積極、主動的去尋找正確知識的」學習方式與學習能力,它是人格健全與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我認識的不少學霸和優秀的職業人士都具備這種能力,相比之下,那些平庸者都是被動的、被灌輸式地學習。
人的思維成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盲目相信的時期。
第二階段是「有知的混亂性」。上了大學之後,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包括各種對立的學派。感到各種說法似乎都有道理。大多數人的思維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是「批判性思維」。可以在各種不同說法之間,通過分析、取證、推理等方式,作出判斷,論說出哪一種說法更有說服力。
批判性思維是人的思維發展的高級階段,它有兩個特徵:第一,批判性思維首先善於對通常被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結論;第二,批判性思維是用分析性和建設性的論理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解釋並做出判斷,而不是同樣接受不同解釋和判斷。
(2)批判性思維,是創新與文化、科技發展的驅動力。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容易獲得真才實學,能夠接納新事物,具有創新精神。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的多少,決定著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各方面創新與文化、科技發展的速度和水平。
(3)批判性思維,是社會良知與社會公正存在的支撐。
美國學者彼得·范西昂在他所寫的《批判性思維:它是什麼,為何重要》文章中指出:批判性思維即便不是一個理性和民主社會的本質,也是其基礎。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社會的管理者們只會唯利、唯上而不唯實,不具備批判性思維,那麼這個社會還會存在多少良知與公正?
(4)批判性思維,還可以使人們避免在生活與工作中被欺騙及減少相應的損失。
在當今的信息爆炸與新事物層出不窮的的網際網路時代,虛假信息與欺詐現象也很多。一個人擁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相當於擁有一雙慧眼,能夠有效甄別信息的真假,看破欺詐畫皮,避免錯誤判斷和錯誤選擇及相應的損失。
04
掌握批判性思維的6個法則
(1)開放與學習意識。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不是封閉守舊者,而是追求與時俱進的人,好學開放,有想像力,願意不斷地主動積極接觸新事物與獲得新信息。
(2)既不盲從於權威與大眾,也不盲從自己。
不少人既容易輕信盲從於權威與大眾,趨炎附勢,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甘願平庸;又容易自以為是,盲從於自己的偏見與貪婪,或將與之存在衝突或一時看不透的先進文化與正確思想及相應的機會予以否定,拒之門外,或上當受騙。
(3)質疑與包容。
對別人的觀點與推銷,永遠保持第一反應:既包容異見,不說別人不對;又保持不相信的態度。
(4)質詢。
對於別人任何一個觀點與提供的信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的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個觀點與信息有什麼支撐」、「這樣的支撐是否合理」。最終目的是搞清楚別人講的對不對,真不真實。
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來引發自己思考:
別人提出的觀點與結論是什麼?概念是什麼?
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最終目的是什麼?
所用的材料來源於哪些渠道?這些材料可信嗎?
有什麼邏輯前提?用什麼推理方式?
有什麼實證材料?用什麼歸納方式?
(5)評估。
一是看別人的邏輯上是否嚴密,概念是否有準確定義並前後一致,推理過程是否有效且沒有疏漏跳躍。
二是看別人的邏輯是否可靠,演繹推理是否前提真實,歸納推理是否證據可靠。
我曾見到有人在網絡上發文談論中國同美國相比還存在哪些差距,這時就有人在留言欄裡開罵:「媚外,跪舔。你不愛中國,滾到美國去吧」
這個指責是錯誤的,因為罵人者缺乏有效的推理過程,跳過了必要的推理步驟,導致了錯誤結論。
一個人讚賞一下美國,並不能等同於這個人媚外與不愛國,這個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沒有必然性。
(6)多角度求證。
了解一個新的知識點與觀點、信息,不要局限於一個渠道一個角度。多收集、多看看不同信息來源與不同利益立場、不同視角、不同態度的人的看法與提供的信息,這樣做,既可避免與超越外部認知視野的死角與狹隘性,又可消除自己偏見的影響,最終獲得正確的認識。
這篇文章就寫到這裡。
以上我談了3個問題,即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意義及法則。
寫這篇文章,是源於我的一個願望,希望人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不要被動,不要依賴別人,要主動與獨立地去尋求、整合那些正確的知識、價值、方法及信息。
只有這樣,才能不被蒙蔽,少犯錯誤,獲得更多真知灼見,有助於我們去創造更好的人生,主宰自己的命運。
作者簡介: 東方贏,真業心學創始人,企業跨越式發展理論之父,曾擔任大型實業公司總裁,出版著作《企業超速成長》《跨越式戰略》,2006年中國經濟十大新聞人物。閱讀量逾千萬的作品有《對員工寬容的公司都死掉了》《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扯淡》等多篇。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