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2021-01-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在第三屆全國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探究式學習研修班上,北京市第十九中學語文教師王天紅分享了自己的實踐體會。

此屆研修班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主辦,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哲學博士、《權衡:批判性思維之探究途徑》中文版譯者仲海霞通過問題討論、案例研究的方式,介紹了批判性思維的基本原則、技能與方法。來自北京市八一學校、北京市第十九中學、復旦附中等學校的一線教師分享了批判性思維在語文、英語、地理、生物等諸學科的探究式學習中的運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裡提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四方面: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理解與傳承、語言建構與運用。其中,怎樣讓「思維發展與提升」落地,是教師們的教學難點。在現場,王天紅以多個案例為例,分享了三種解決方法,即開設選修課、單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與寫作,克服了學生閱讀時經常脫離文本、依靠感覺,以及思維簡單化、模式化、刻板化的弊端。通過忠於文本,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促進學生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思考問題和看待問題,並最終超越文本,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

那麼語文+批判性思維教學的落腳點在哪裡?是落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上還是落在語文閱讀和寫作能力上?語文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各自佔比多少?北京市八一學校教師陳魏俊認為,批判性思維的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要進行語文教學活動,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需要語文味兒;同時將批判性思維技能和品性不著痕跡地融入到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設計之中,做到在語文教學設計活動中批判性思維在場,不缺席;並給出了一條批判性思維在場的閱讀教學的基本途徑,包括忠實性的讀——讀懂文本、批判性的讀——發現問題、建設性的讀——解決問題。

「在批判性閱讀中,沒有單一的中心思想,永遠有新的解讀角度。」《文學經典怎麼讀》作者、資深IB中文老師錢佳楠坦言,「我希望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通過細讀文本和文本外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你對問題的解答不一定完美,也並非唯一,所以你要永遠保持學習新知識的熱情,你永遠會有新視點。」

《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30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本文通過理論與實際案例結合,探討了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兩節同課異構閱讀教學課為例,通過活動提高學生分析、評價與推理技能,以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此方法適用於初、高中學段英語教學。我們對原文內容做了重點梳理,文章最後配有原文連結。
  • 批判性思維教學
    對於絕大多數高中政治教師而言,對「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並不會覺得陌生,但是對這一概念有如此全面的理解並把它作為學生的一種能力和素養,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時刻有意識的去培養,卻不是每個政治課教師都能夠做得到的。這一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最大的益,便是讓我深刻認識到,學校教育,無論是從個體還是從社會出發,都必須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
  • 國內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研究
    批判性思維是現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現在主張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許多教材中也有許多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三條策略讓批判性思維落地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基礎教育,不宜使其成為增設的目標和額外的任務,而應使其與固有的教學內容水乳交融。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注意抓精粹、求簡單、找結合。抓精粹。教師對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理論要有深刻的理解,然後找到最本質和對教學最有價值的東西。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批判性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或審辨式思維。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自我調控能力,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辨技能的綜合運用以及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品質。自20世紀初以來,與批判性思維有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受到了許多教育學家的重視。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批判、質疑、比較、創新是它的基本特徵,保持好奇心大膽嘗試、不懈探究,追求真相是實驗室的品質要求。因此,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雖然沒有出現批判性思維這個詞,但批判性思維的本質卻盡在其中。
  • 英語教學:熟悉且不再陌生的五個字-批判性思維
    1910年,美國哲學家杜威出版了《我們如何思維》一書,明確提出了反省思維這個概念。杜威被看作是批判性思維的現代學科奠基人,他的反省思維即為後來風靡全球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在國內的傳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對信息進行篩選、辨別, 也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如果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就只能處於被動接受、盲目順從、人云亦云的狀態。
  • 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條件、過程與特質
    以往的學校教學是以系統地教授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而所謂「批判性思維教學」旨在將學習者培育成為「良好的思考者」(good thinker)與新時代的公民。第二,批判性思維能夠教授嗎?藉助教授相關的技能,學習者是能夠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因此,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被作為一般學習技能的教學問題來對待的。就是說,批判性思維優異者是擁有多種思維技能的。
  • 批判性思維教學,為教育轉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與「抗毒素」
    Paul)把作為個別技能組合的批判性思維稱之為「弱勢批判性思維」,因為批判性思維技能有可能作為自我保護與自我欺騙的詭辯來運用;另一種是「強勢批判性思維」[11],這是一種公正的思維。這種思維基於知性謙遜——發現自己的視點終究不過是一種視點而已,也基於知性共鳴的思維態度——要求想像與理解他者視點的知識。
  • 批判性思維專題|張建軍:批判性思維培育的演繹邏輯之根
    而一個好的論證儘管不會僅僅取決於遵循邏輯法則,但假如違反依據邏輯法則所制定的思維規範,必然不會產生好的論證。在論證中如何正確運用邏輯規律與邏輯規範,的確是批判性思維研究中所要闡明的,但由此決不能得出將批判性思維與掌握邏輯規律對立起來的結論。在我看來,關於邏輯規律、思維規範與思維方法的區別與關聯的把握,對正確認識邏輯與批判性思維之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比如在語文學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更重視「文採、氣勢和技法」,偏愛「審美趣味與藝術品位」,而忽視了說理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創造知識、合理思考等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
  • 「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原標題:「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7月22日至23日,第四屆全國批判性思維教學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為:交流批判性思維研究和教育教學的經驗成果;研討批判性思維的理念、方法、技能及測試等問題;探討開展批判性思維教育在中國大學的意義和路徑。
  • 特級教師周群│初中語文批判性思維教學案例分享
    2019年(第三屆)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探究式學習研修班,第一天上午,給與會者帶來分享的嘉賓是來自北京景山學校的特級教師周群,她給大家分享的內容主要是:如何在新聞教學、「學習公共說理」項目學習、科普科幻教育中滲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她以這樣一段話作為開場老師給學生搭支架的時候,先要給自己搭支架,我們自己開展教學也需要有腳手架。
  •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指對他人或自己的觀點、做法或思維過程進行評價、質疑、矯正,並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進而達到對事物本質更為準確和全面認識的一種思維活動。人是很容易受暗示,受誘惑的一種生物,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任憑各種誘惑的擺布,輕易受情感、貪慾、無關考慮、愚蠢偏見等的幹擾。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答方法,形成自己的意見、做出決定、形成結論。如何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
  • 強烈推薦|如何提升批判性思維?
    圖片源自網絡批判性思維幫助你在快速變化的世界裡生存和發展。制定計劃來提升思維能力,保持練習直到批判性思維成為你的第二天性。1思考和改變相信這些年你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世界一直在變化,變得日益複雜和無法預測。批判性思維幫助你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找到那些不變的東西,更好地作出決定。
  • 《批判性思維》5個步驟養成批判性思維,洞察一切問題的真相
    但僅僅知道標準還不夠,我們必須要掌握批判性思維思考的方式,在本篇文章中,我把它整理成5個步驟,讓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學會。養成批判性思維的5個步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有什麼作用呢?書中是這麼說的:"是幫助我們超越表面化的記憶以深度學習,用思維的知識進行思考,理解內容和思維之間的關係,通過思維理解內容並通過內容進行思考。"
  • 基於翻轉課堂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翻轉課堂對於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意義2001年,在《學習、教學和評估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一書中,安德森和克拉斯沃爾將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從認知領域將學習者對知識的領悟程度由低級到高級順序分成 6 個層次修訂成「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建」。該目標分類可以分成兩個層級,即淺表學習和深度學習。
  • 美國大學注重的批判性思維,究竟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其中重複出現的分析、評估則是批判性思維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批判性思維是目前美國CCSS標準最看重的三大能力之一。CCSS是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共同核心州立標準)的縮寫,該標準於2010年起在全美各州推行,旨在改變全美各州課程、教學各成體系,彼此之間難以匹配協調的問題。
  •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