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是現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現在主張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質教育,也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中,也十分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訓練,許多教材中也有許多環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的淵源可追溯到古希臘蘇格拉底倡導的探究性質疑( probing questioning),即 「蘇格拉底方法」或「助產術」。美國教育家杜威被公認為現代批判性思維之父,他提出了「反思」概念。1990 年,來自人文、自然、社會、教育領域的46位美國和加拿大專家發布了《批判性思維:一份專家一致同意的關於教育評估目標和指示的聲明》,把批判性思維認知能力的核心歸納為闡述、分析、評估、推論、解釋和元認知六個方面。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各層次教育都將批判性思維作為教育和教學的基本目標。國外思辨能力研究大致可分為界定思辨能力的分項能力、構建思辨能力量具和探索高等教育中思辨能力培養的途徑及有效性。
國外批判性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的整合研究
從 20 世紀 60 年代起,批判性思維在西方先後被引介到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等語言教學領域,進而引發了批判性思維發展與語言發展的關係研究,如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批判性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整合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
(1)語言課堂上培養高層次思維技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整合培養批判性思維技能和語言技能有效性的實證研究。
寫作教學與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結合研究開展得尤其深入。比如,美國大學的寫作課程十分強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開發和運用,具體表現在固定的「思維模式」訓練、新教師培訓、教學大綱、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法等各個層面。這些研究從語言和思辨結合的理論與實證探討兩方面,為寫作思辨「一體化」課程改革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國內批判性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的整合研究
國內批判性思維培養與英語教學的整合研究涉及批判性思維與寫作、閱讀及演講等課程的結合,且多集中在寫作領域,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批判性思維技能的量具構建及其信度、效度研究;
(2)某類文體寫作與批判性思維培養的結合研究,如通過議論文寫作、文獻閱讀與評價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 3) 寫作課程改革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既有宏觀的理論探討,也有具體培養模式構建及評測模式構建等。這些研究對開拓批判性思維培養與寫作整合研究的全新領域具有重要參考借鑑價值。但是,研究的側重各不相同,有的把寫作作為一種測量手段衡量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水平,有的把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作為提高英語寫作水平的手段;研究結果也比較零散,還未形成宏觀結論。
通過中外學者對語言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研究,我們可以對批判性思維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