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周群│初中語文批判性思維教學案例分享

2021-01-09 騰訊網

2019年(第三屆)批判性思維與基礎教育探究式學習研修班,第一天上午,給與會者帶來分享的嘉賓是來自北京景山學校的特級教師周群,她給大家分享的內容主要是:如何在新聞教學、「學習公共說理」項目學習、科普科幻教育中滲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她以這樣一段話作為開場

老師給學生搭支架的時候,先要給自己搭支架,我們自己開展教學也需要有腳手架。想要獲得這些支架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學習。我覺得這是最簡單粗暴,也是最真實的回答。

以下是周老師的具體分享內容

北京景山學校曾經使用的是自編教材。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有專家建議在教材編寫和教學當中應該融入批判性思維。這對我們來說是教學的難點。基於我們目前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教學設計中主要採用滲透式的方式。我們的定位是不要講得那麼深,不那麼專業,老師自身掌握得要更加專業一些,而學生的學習中更多滲透著探究精神的培養,比如開放、公正的態度,尊重理性及其他參與者,論證的善意原則,等等。

新聞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培養

我以新聞單元的項目學習為例來說明。新聞教學如何定位?我們認為,不僅要了解新聞這種實用性文章的文體特點,更要在領悟課文思想內容的同時,學習新聞精神。

傳統的新聞單元教學只停留在「倒金字塔」的知識上,即按照重要性遞減的原則安排正文結構。我們希望學生在此基礎上,更要進一步學習新聞精神。什麼是新聞精神?

第一,新聞的生命在於真實。

第二,新聞傳播必須堅持公正這一基本原則。

第三,新聞從業者承擔媒體責任,是對國家、社會、人民負責的輿論力量。

學生不僅僅要學會區別消息和通訊,會做簡單的新聞採寫,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層面上有收穫,包括思維的訓練上。我們專門提出要求,要通過廣泛閱讀新聞,培養辨別新聞真偽以及對新聞事件做出獨立判斷的能力。在使用統編版教材後,我們依然貫徹這些理念。

辨別新聞的真偽,就是教學生鑑別信息來源的可信性。2011年4月15日,京哈高速張家灣收費站附近,一輛載有520隻待宰狗的貨車被一百多名動物保護志願者攔截,雙方同時報警。經警方和衛生部門調查,該車持有真實有效的檢疫、消毒、免疫等證明,僵持15小時後,這些狗被一家公司和基金會出資10萬元買下並暫時救助。此事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來自不同立場的報導和觀點在網絡上和生活中展開了大碰撞。現代社會的傳播平臺眾多,傳播速度也快,使得這一事件很容易成為焦點話題。

不同的媒體報導背後有不同的立場。我們搜集了多方報導,展示了各方的聲音,帶著學生了解和辨析新聞事件的複雜性,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看新聞事件。

在這個過程當中其實就用上了批判性思維。這個練習後來演變成景山版教材九年級第二個新聞單元的內容。在七年級新聞練習的起步階段,我們設計了綜合性學習,題目是「煉火眼金睛,辨新聞真假」。

曾經有一條假新聞,就是上海方言「嗲」被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北京青年報》把造假鏈條全部梳理出來寫了一篇通訊,我們為學生提供了原文材料,讓學生梳理這一假新聞從炮製到傳播的鏈條,最後用圖表的方式呈現出來。某報繪製地圖時,因為校對等環節不夠仔細,造成媒體傳播的知識性錯誤。結合這兩個例子,我們帶著學生討論假新聞給社會和公眾帶來的危害,以及作為讀者,我們該如何辨識假新聞。

在上述假新聞的案例中,從新聞的產生到傳播,實際上,因為每一個環節上都出現了造假或者說不嚴肅、不認真審核的情況,最後導致了假新聞的出現。那假如我們是媒體記者或者編輯的話,應該有怎樣的工作態度呢?我們通過這樣的實戰練習,帶著學生去理清這樣一些關係。

基於辨別新聞真偽的基礎,我們又在教材之外加入了對誤導性新聞報導的分析——這部分教學方案和資源主要是閆欣老師和劉曉虹老師設計並開發的。誤導性新聞報導的分析有兩則材料,一則是通訊《抓了16隻鳥 大學生獲刑十年半》原文,另一則是果殼網文章《掏個鳥窩被判10年半,重嗎?》。

一個大學生因為逮了16隻鳥,被判刑10年半,這聽起來很抓人眼球。我們帶著學生對照通訊原文做了詳細的梳理,辨析細微之處隱含著怎樣的導向。

這篇文章的配圖說明該大學生「在自家門口掏的雛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燕隼」,而果殼網的材料證明鳥窩並不是在其自家門口,也不是只掏了一個鳥窩。它通過介紹燕隼這種猛禽的習性,得出結論說:「在一個窩裡掏出12隻燕隼雛鳥,簡直天方夜譚。這12隻,一定是多次所為。」記者沒有經過核實,便以事實陳述的口吻描述配文,對讀者產生了誤導,這其中隱含著感情傾向。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今年21歲的閆亮還有半年就可以從電子自動化專業畢業,找份工作,然後賺錢給8歲的妹妹買她想要的東西。」通訊原文花了很多篇幅介紹了該大學生的情況和對未來的打算,透露出一種同情。用「意外」一詞,似乎沒有什麼主觀的責任,但事實卻告訴我們,文章有很多的疑點,既有語言的誤導和傾向性,也沒有交代信息來源。比如,「7月14日那天,他跟朋友王凱發現在自家大門外有一個鳥窩,於是兩人搬梯子爬上去把鳥窩給掏了。兩人從裡面掏了12隻還沒褪胎毛的小鳥。」這裡並沒有交代,是當事人父親的陳述,還是法庭調查的結果。文章類似的漏洞還有很多。

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也找到了一些其他材料,來證明該報導沒有經過調查研究。比如,「閆亮還把這些小鳥的照片發到了網上和朋友圈中,但卻沒想到來了一門『生意』。網上的人跟他取得了聯繫,說願意買下這些小鳥。」好像是別人找他去買鳥的,實際上,百度貼吧的截圖證明了他是主動發布出售信息,是知情的,並不無辜。

德國納粹的宣傳頭子戈培爾說過:「混雜部分真相的說謊,比直接說謊更有效。」這則新聞,本來的事實是破壞環境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懲罰,但媒體報導的時候卻出現了這樣大的偏差。我們帶著學生,對照著果殼網的分析和其他材料,一點一點地辨析論點和論據的關係,辨別真偽。我們希望通過這樣具體的例子,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美國學者比爾·科瓦齊在《新聞的十大基本原則》中說:「新聞工作的首要目標是為公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美國資深出版人傑克·富勒也說過:「新聞工作的核心目標是說出真相,這樣人民才能得到所需的信息。」我們認為新聞的意義在於真實地呈現事件,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而新聞業的發展不僅僅靠新聞工作者,也靠我們每一個讀者。讀者的新聞品位和新聞判斷力提升了,也會促進新聞媒體的自律,促進新聞業的健康發展。

因此,我們要培養的就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讀者。比爾·科瓦齊說:「讀者要能判斷新聞中隱藏的價值觀和偏見。」「紐約在線」的創立者奧馬爾·沃索說:「要創造這樣一種公民,他們是媒體的消費者,貪婪的信息接收者和打假者,參與內容製造,同時謹慎做出反應。」

所以,教學新聞單元的時候,我們不是單純地停留在術的層面,簡單地教一下「倒金字塔」結構,了解消息和新聞的區別,會做簡單的採寫,這是不夠的,一定要有更深層的思考,提煉統領性的知識。

相關焦點

  •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批判性思維
    「在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前,我是靠經驗進行教學;接觸批判性思維之後,我覺得批判性思維給了我一個理性的支點,讓我可以撬動課堂教學,抓著『理解—思考—超越』這根線,讓語文核心素養和課標落地,從此,我的教學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經驗走向理性
  • 批判性思維教學
    金秋十月,我有幸與同事及同仁一行五人,來到古都南京,參加了由陝西師範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主辦,南京市中華中學承辦的全國高中批判性思維教學案例展示研討會
  • 批判思維:推動語文教學的素養轉向
    全國組委會跟我聯繫,讓我來做一個講座,我就報了這個課題——批判思維:推動語文教學的素養轉向。我把這個課題發給全國組委會後,全國組委會的老師隨口提了一句話:餘老師,聽講的多數都是初中老師。這個細節很有意思。我想,全國組委會的老師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提醒,原因可能很多。我揣測,一是可能覺得初中孩子還小,講批判性思維過早。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那位教師說:「這就是批判性思維?那我也用過。」事實上,正如這位教師所意識到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很普通、常見的思維。    三條策略讓批判性思維落地把批判性思維運用到基礎教育,不宜使其成為增設的目標和額外的任務,而應使其與固有的教學內容水乳交融。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要注意抓精粹、求簡單、找結合。抓精粹。教師對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理論要有深刻的理解,然後找到最本質和對教學最有價值的東西。
  • 跟著大師學批判性思維 博雅課堂上師大附中開講
    帶著這些問題,上海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博雅課堂第一課《批判性思維》今天正式開講,旨在發展豐富學生人格。  博雅教育的核心是經典閱讀。經典閱讀,不僅需要沉浸式的體驗,也需要批判性的理解。據了解,上師大附中褚守農、彭世強、餘黨緒三位特級語文教師曾經在語文教學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整體改革方案:「萬字時文」與「經典精讀」,旨在將悉心甄選的「萬字時文」、古代經典、西方經典名著以及現代雜文引入語文課堂,引入批判性思維的教學重組閱讀內容,改變學生量少、質低、結構不合理的「淺閱讀弊病」,以及理性不足、學術欠缺、思想平庸的閱讀教學現狀。
  •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教師和教學法
    教師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樞紐,但在現實中,能擔此重任的教師卻不多。這與教師自身不具有批判性思維有關,但更多與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意識相關。比如在語文學科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有的教師更重視「文採、氣勢和技法」,偏愛「審美趣味與藝術品位」,而忽視了說理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創造知識、合理思考等方面沒有得到足夠的練習。現實中,不少人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誤解或不了解。誤解多來自望文生義,覺得批判性思維就是負面的批判。
  • 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
    而在目前,培養一支既懂批判性思維又懂中小學教育的複合型教師隊伍,是走出批判性思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應該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017年11月15日《中國教師報》第4版刊登了山東濰坊(上海)新紀元學校周遠生的「課堂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作為批判性思維筆談,特作摘編,供大家分享。
  • 基於翻轉課堂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培養策略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認為翻轉課堂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環境中,課前教師為學生提供講授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單等資料供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傳遞;教師根據學生學習任務單的反饋,提出課上解決的問題,即學生內化知識時的難點。課上組織學生探究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代表展示、教師點撥等形式,完成知識內化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的形式。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特級教師說| 朱開群:基於深度學習的「深度教學」
    3.側重於挑戰性內容和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適應知識經濟、終身學習、信息社會和全球化時代的需要,「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開放性視野和創新能力」被國際公認為是21世紀的高階思維能力。問題教學需要「2.0的升級版」,即問題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封閉走訪開放、從「一對一」走向「一對多」、從知識的記憶鞏固走向問題探究,從淺層思維走向高階思維,尤其要改變「唯標準答案的傾向」,從「基於答案」走向「通過答案」,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 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條件、過程與特質
    以往的學校教學是以系統地教授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而所謂「批判性思維教學」旨在將學習者培育成為「良好的思考者」(good thinker)與新時代的公民。第二,批判性思維能夠教授嗎?藉助教授相關的技能,學習者是能夠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因此,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被作為一般學習技能的教學問題來對待的。就是說,批判性思維優異者是擁有多種思維技能的。
  • 專家說現在老師不缺教學技巧,缺思想與批判性思維。對此怎麼看?
    於漪曾說:現在的老師不缺教學技巧,而缺思想與批判性思維,真是一語道破現在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弊病啊。不敢勇於嘗試是現今學校教學的現狀我們經常會聽到現在的學校屬於批量化生產的模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這種做法規範了教學標準,可以說任何一位老師如果不能上課的時候,其他老師可以迅速補充上,而且從整體教學內容銜接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也同時給一部分有想法、想要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的教師增加了困難。曾經和一位熟識的高中政治老師韓老師講給我講述過她在政治教學的改革歷程。
  • 批判性思維與語言教學相融合
    批判性思維,又稱思辨能力或審辨式思維。有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包括自我調控能力,分析、推理、評價等思辨技能的綜合運用以及好奇、開放、自信、正直、堅毅等人格品質。自20世紀初以來,與批判性思維有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受到了許多教育學家的重視。
  • 英語教學:熟悉且不再陌生的五個字-批判性思維
    事實上,在《我們如何思維》這本書中,杜威就是從教育和教學的角度來界定和探討反省思維的。而且,他反思了眾多常見的教學問題,比如好奇心、想像力與理性的關係,心理與邏輯的關係,活動、遊戲在思維發展中的價值,等等,可以說,即使是一筆帶過的話題,杜威也有一些發人深思的觀點與分析。杜威及其學說本身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魅力的體現。為什麼說批判性思維應該成為教師的必修課呢?
  • 淺談初中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
    譚恢雄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效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是直接關係到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可能限制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儘可能多的給予學生閱讀空間與條件,使學生閱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進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的使用開放式閱讀教學方法。
  • 特級教師熊芳芳辭職,語文生命之樹依然常青
    特級教師熊方方只是語文生命之樹上的一片璀璨的葉子,相信語文生命之樹會四季常青!這幾天,特級教師熊芳芳老師的辭職成了教育人的熱議,誠如芳芳老師本人所言「有人罵她太傻,有人說她精明;有人說她清高,有人說她逐利;有人說體制對不起她,有人說她對不起體制……」我不想對熊方方老師辭職初衷有更多的猜想,因為稍有不慎,會產生對我曾經敬重的熊芳芳老師的不敬!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作者契訶夫是俄國19世界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二、閱讀層次上,可按照理解、鑑賞與評價三層次設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說:「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得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作者說了什麼,還要想想,小說寫得怎麼樣,從小說中讀出了什麼。
  • 批判性思維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而批判思維是歷史創新思維的前提, 因為, 創新往往就是建立在對舊有思想或事物的批判的基礎之上的。 2. 有利於培養學生信息辨析能力 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對信息進行篩選、辨別, 也需要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如果沒有批判性思維能力, 學生就只能處於被動接受、盲目順從、人云亦云的狀態。
  • 邀請函丨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範圍得到廣泛應用,近年來我國小學、初中、高中各類考試中也頻頻出現利用思維導圖類的試題,新加坡教育部更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為引領教師掌握這一工具,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知識結構,從而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 批判性思維教學,為教育轉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劑」與「抗毒素」
    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與條件(一)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策略批判性思維教學必須直面一系列問題的探討,並且獲得了一定的共識:第一,為什麼要實施批判性思維教學?以往的學校教學是以系統地教授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而所謂「批判性思維教學」旨在將學習者培育成為「良好的思考者」(good thinker)與新時代的公民。第二,批判性思維能夠教授嗎?藉助教授相關的技能,學習者是能夠形成批判性思維的。因此,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被作為一般學習技能的教學問題來對待的。就是說,批判性思維優異者是擁有多種思維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