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日乾喬大沼澤:昔日草地革命徵途 今朝紅色...

2021-01-09 四川新聞網

日乾喬大沼澤邊緬懷先烈

  四川新聞網紅原9月14日訊(記者 徐昭磊 雷茲 周子銘 攝影報導)「鶯飛草長,野花飄香,綠漫大地,」9月的日乾喬大沼澤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靜謐秀美。這個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的「日乾喬大沼澤」,是80年前紅軍過草地的地方。

  路邊一塊刻有「長徵精神永放光芒」的石碑將思緒拉到80年前,這片風景如畫的草原就是是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地。昨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這個因為長徵而聞名於世的大沼澤。日乾喬大沼澤平均海拔3500餘米,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後,明顯感覺高海拔帶來的壓力。在這裡頭部脹痛,渾身沒有力氣,走上幾步就氣喘呼吸困難,正是典型的高原反應。而對於當年已經走過一萬多裡路,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紅軍來說,要通過日乾喬大沼澤更是困難重重。

  1936年8月上旬,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部分指戰員從阿壩縣出發經紅原縣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徵服廣袤草地、茫茫澤國的艱難歷程。「80年前的日乾喬大沼澤,草海、泥潭密布,氣候無常,有可能一天變七八道,時而冰雹、時而大風、時而豔陽高照,被稱為陸上『死亡之海』。」據紅原縣史志辦工作人員介紹,當年紅軍過草地面臨諸多困難,氣候條件遠比現在惡劣,沼澤遍布,水草眾多,就吃的而言,所帶的物資非常少,雖然有很多當地牧民捐獻了牛、羊,但畢竟紅軍整體那麼多人,從糧食物資方面還是比較匱乏的,長徵的艱難徵程非常人所能想像!

  當年到達這片草地沼澤時,由於長期南北轉戰紅軍的行裝已然單薄破爛,糧食藥品物資殆盡,入夜的徹骨寒流、危機四伏的沼澤把許多人永遠的留在了這裡。

  昔日澤國烽煙革命途,今朝紅色教育基地。昨天下午,長徵幹部學院重走長徵路的40多名學員,沿著當年紅二、四方面軍所走過的路,打著紅旗,互相攙扶,走過了長達15公裡的紅原日乾喬沼澤地。在穿越沼澤地時,不少學員高原反應強烈,呼吸急促,心慌、胸悶,大家三步一停,五步一走。軟綿綿的草地,不知哪兒深哪兒淺,為安全起見,大家你拉著我,我扶著你,步步試探著前行。長徵幹部學院的一名帶隊老師告訴記者:「長徵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為了傳承長徵精神,我們專門組織學員到這裡過草地,體驗和學習長徵精神。」

  歷史永遠銘刻!為永恆祭奠穿越日乾喬大沼澤長埋於斯的革命先烈,萬世傳揚偉大的紅軍長徵精神,教育後輩銘恩奮進,2003年,紅原縣委、縣政府在此立花崗巖石碑予以紀念。昔日澤國烽煙革命途,今朝紅色經典盡風流。2004年,國務院正式確定其為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紅軍長徵過草地標誌性紀念遺址,成為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遊開發區之一。這裡水草豐茂、景色壯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們在這裡駐足留影、緬懷先烈。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相關焦點

  • 那段徵途,最可怕的敵人是大自然
    大約兩個月之後,這支被稱為紅軍的隊伍又踏進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數以萬計的軍人沒能走出來,犧牲在沒有硝煙的徵途上。    比對同一個地理空間上不同歷史時期的真實場景,令人唏噓感嘆。在夾金山的埡口,一塊當地老百姓自發立起的石碑上面,刻著一段樸素的話,表達人們對今天生活的珍惜:只有國家安靜了,人民才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經濟才能發展,沒有民族歧視,手拉手一起走,走向更富有。
  • 【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
    【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新春金羊網  作者:文聰 王紅虹  2018-02-14 有一種莞式年糕叫
  • 噬人沼澤 殺人河流:從紅軍過草地 看長徵到底有多艱難
    紅軍過草地噬人沼澤紅軍進入草地後,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遍布草地的沼澤草地裡面的路,不同於山間小路或者大路。由於常年氣候溼潤,使得這裡長滿了各種野草,當這些野草枯萎死亡之後,便漸漸形成了一個個沼澤。當紅軍部隊通過的時候,一腳踩上去全是軟綿綿的水草以及常年形成的淤泥。人走在上面重心不穩左右晃蕩,隨時都有可能摔倒。而這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跌落進看似平靜的沼澤之中。
  • 【網絡媒體走轉改】再見,黃土高坡
    央廣網陝西10月1日消息(記者 王啟慧) 昔日裡,人們對陝西的固有印象不外乎是頭上綁著白頭巾揮汗如雨耕作的農民、黃土高坡、土窯。但現在當你走進這座城市,你將意外地發現,老陝落後貧窮的「黃土高原」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陝西省吳起縣是長徵勝利結束的落腳點,也是中國革命的新起點。
  • 父女兩代接力 昔日沙荒地變身今朝百果園(圖)
    信息 父女兩代接力 昔日沙荒地變身今朝百果園(圖) 2016等滿身疲憊地回家時,天色已經大亮。  經過全家人將近10年的辛勞,昔日的沙土崗變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百果園:2000餘棵杏樹,1000餘棵棗樹,還有梨、油桃等果樹。當初和解志善老人一起承包鹽鹼地的其他人都半途而廢了,只有他一個人堅持了下來。「土地沒有好壞之分。土地是最不會欺騙人的。雖然這裡又沙又鹼,通過努力,它缺啥,咱給他補啥,一定可以變成一片綠洲。」解志善老人說。
  • 2020「i江蘇e同行」網絡人士紅色基地行活動圓滿落幕
    四天時間,圍繞雨花英烈精神、周恩來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淮海戰役精神這江蘇四種革命精神,奔赴六個教育基地,開展三場革命傳統專題講座,一場教育片觀摩課,一場團建沙龍活動,一場網絡言行法律邊界課,一場自媒體發展座談會,二十餘篇思考評論文章,六十餘篇新聞宣傳報導,近千條感悟帖文,數千萬微博話題閱讀量……紅色基因助力江蘇自媒體守正創新,凝聚起更多知江蘇、愛江蘇、宣傳江蘇、建言江蘇發展的網絡正能量。
  • 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生活更美好,陽新龍港鎮—— 奏響紅與綠的...
    黃石日報訊(記者 梁堅義 通訊員 成家輝) 仲夏暑熱,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我們走進革命老區、紅色蘇區陽新龍港鎮,傾聽革命故事,感受濃濃的紅色氣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立足紅,著眼綠,在新時代的發展徵途上,今日龍港紅綠輝映,早已「換了人間」。
  • 福建:昔日發展桎梏 今朝山水作畫
    新華社福州11月23日電 題:福建:昔日發展桎梏 今朝山水作畫  新華社記者邰曉安、李超、趙銀平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長期以來山高水密交通不便,發展受限。
  • 位於青藏高原的「若爾蓋沼澤」,是我國最大的泥炭沼澤分布區
    ,地表生長著溼性植物和沼澤植物,有泥炭累積或雖無泥炭累積但有潛育層存在的土地。首先,沼澤分布廣泛的地區,由於地表經常有水覆蓋,地下水水位很高,因此往往需要地形平坦的地區,可以是平原地形,也可以是高原地形,地勢平坦,地表水流水很慢,容易形成大面積溼地沼澤分布,如果地形有一定的起伏,那麼水就會往低處流走,難以形成沼澤。
  • 《我們的徵途》首播 陸毅過沼澤險崩潰
    原標題:《我們的徵途》首播:陸毅過沼澤險崩潰 姚笛取水失敗自責 尹正、杜海濤為「萬徽地產」選地段意見分歧 首站生存地賽盧斯叢林恰逢雨季,大片陸地被雨水淹沒成了沼泥,「徵途家族」大部隊將乘坐直升機進入叢林。
  • 《沼澤怪物》被「砍」,DC宇宙流媒體的鍋?
    從漫畫到劇版 體現哥德式戰慄和浪漫沼澤怪物漫畫形象初登場於1972年11月《沼澤怪物》第一期,由列·文和伯尼·萊特森聯合創作。在劇集中故事得到發展: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帶,一個名叫亞歷克·霍蘭德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能夠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生物恢復配方。反派衝進實驗室打暈了他,並安放了一枚炸彈。當炸彈爆炸時亞歷克醒了過來,在火焰中,他跑進了沼澤地。
  • 伊拉克「伊甸園」 蘆葦養活「沼澤人」(圖)
    「沼澤阿拉伯人」吉夫特重回故裡收割蘆葦葉 圖片中這名身上背著大捆蘆葦葉的伊拉克婦女名叫吉夫特。雖然臉上有層抹不去的戰亂滄桑,但她的眼神中依然透出些許盼望與樂觀。這裡曾經有聞名世界的溼地,孕育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沼澤阿拉伯人」文化。不少學者認為,這裡便是《聖經》中所述「伊甸園」的原型。吉夫特便是一個典型的「沼澤阿拉伯人」。這片溼地曾經的覆蓋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裡,土質肥沃,對當地農業文明發展有重要意義。但自1991年起,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指責這一地區居民對政府不忠,尤其在海灣戰爭後,當地人被指藏匿了大批反政府力量。
  • 【爬友來稿】帶你看看佛羅裡達大沼澤的動物們
    。佛羅裡達大沼澤(英語:Everglades)是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的亞熱帶沼澤地,形成了世間絕無僅有的生態系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溼地公約將其列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個溼地之一。這塊溼地包括大片的草地沼澤,有160千米長,97千米寬的地帶,其中有上萬個由不到一米高的小樹組成的島嶼,這些島嶼從4千到4萬平方米大小,另外有650平方千米的比較乾燥的地區覆蓋著松科樹木,有6200平方千米是生長著高大的熱帶柏科樹木的沼澤
  • 名導帶您遊河北|小山村裡走出新中國,革命傳奇背後的紅色故事
    青山綠水在這裡匯聚擁有著壯懷激烈的紅色故事沉澱著千年的人文底蘊波瀾壯闊的革命傳奇在這裡上演這裡就是西柏坡今天,名牌導遊趙玉賢將帶我們走進西柏坡給我們講述這個紅色革命聖地的故事名牌導遊 趙玉賢走進紅色革命聖地西柏坡崢嶸歲月讓西柏坡綻放別樣光芒
  • 【網絡媒體走轉改】探訪四川德陽東深新能源
    1月24日,2018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四川站)媒體團來到了四川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深科技」
  •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重溫紅色足跡 感悟革命情懷 2020-07-31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草地下能挖出大黑魚來?廣西老鄉挖野菜,卻挖出魚來,這啥原理?
    有網友質疑是「不科學」這「草地挖魚」的一幕,可以說趣味十足,其中一位老鄉拍下後發到社交網絡過上,不少網友看過後也是紛紛點讚留言——有人戲稱「野菜、魚片都齊活了,這還不整個酸菜魚?不過,也有網友認為這「太不科學了」,這種草地裡看不到什麼水,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黑魚,十有八九是擺拍……其實,在長江君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南方,類似的草地在春夏季節,很可能本是一處水窪、沼澤地。
  • 崑崙山下羅布泊 塔裡木旁胡楊林 昔日古樓蘭 今朝新若羌
    若羌縣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少雨,風大塵多,日溫差懸殊,屬典型的大陸溫帶乾旱、半乾旱氣候區。若羌縣共有山地5.92萬平方千米,平原8.75萬平方千米,沙漠5.56萬平方千米。昔日古樓蘭,今朝新若羌。若羌是中國西部一片待開發的熱土,奮進中的若羌各族兒女正以開放的姿態,加快發展的豪情,誠摯歡迎廣大有識之士前來觀光旅遊、投資創業,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