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乾喬大沼澤邊緬懷先烈
四川新聞網紅原9月14日訊(記者 徐昭磊 雷茲 周子銘 攝影報導)「鶯飛草長,野花飄香,綠漫大地,」9月的日乾喬大沼澤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靜謐秀美。這個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的「日乾喬大沼澤」,是80年前紅軍過草地的地方。
路邊一塊刻有「長徵精神永放光芒」的石碑將思緒拉到80年前,這片風景如畫的草原就是是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經地。昨日下午,採訪團一行來到了這個因為長徵而聞名於世的大沼澤。日乾喬大沼澤平均海拔3500餘米,採訪團一行來到這裡後,明顯感覺高海拔帶來的壓力。在這裡頭部脹痛,渾身沒有力氣,走上幾步就氣喘呼吸困難,正是典型的高原反應。而對於當年已經走過一萬多裡路,處於饑寒交迫之中的紅軍來說,要通過日乾喬大沼澤更是困難重重。
1936年8月上旬,紅二、紅四方面軍左路縱隊部分指戰員從阿壩縣出發經紅原縣渡過蜿蜒西流的嘎曲河,踏上了徵服廣袤草地、茫茫澤國的艱難歷程。「80年前的日乾喬大沼澤,草海、泥潭密布,氣候無常,有可能一天變七八道,時而冰雹、時而大風、時而豔陽高照,被稱為陸上『死亡之海』。」據紅原縣史志辦工作人員介紹,當年紅軍過草地面臨諸多困難,氣候條件遠比現在惡劣,沼澤遍布,水草眾多,就吃的而言,所帶的物資非常少,雖然有很多當地牧民捐獻了牛、羊,但畢竟紅軍整體那麼多人,從糧食物資方面還是比較匱乏的,長徵的艱難徵程非常人所能想像!
當年到達這片草地沼澤時,由於長期南北轉戰紅軍的行裝已然單薄破爛,糧食藥品物資殆盡,入夜的徹骨寒流、危機四伏的沼澤把許多人永遠的留在了這裡。
昔日澤國烽煙革命途,今朝紅色教育基地。昨天下午,長徵幹部學院重走長徵路的40多名學員,沿著當年紅二、四方面軍所走過的路,打著紅旗,互相攙扶,走過了長達15公裡的紅原日乾喬沼澤地。在穿越沼澤地時,不少學員高原反應強烈,呼吸急促,心慌、胸悶,大家三步一停,五步一走。軟綿綿的草地,不知哪兒深哪兒淺,為安全起見,大家你拉著我,我扶著你,步步試探著前行。長徵幹部學院的一名帶隊老師告訴記者:「長徵精神是我們的傳家寶,為了傳承長徵精神,我們專門組織學員到這裡過草地,體驗和學習長徵精神。」
歷史永遠銘刻!為永恆祭奠穿越日乾喬大沼澤長埋於斯的革命先烈,萬世傳揚偉大的紅軍長徵精神,教育後輩銘恩奮進,2003年,紅原縣委、縣政府在此立花崗巖石碑予以紀念。昔日澤國烽煙革命途,今朝紅色經典盡風流。2004年,國務院正式確定其為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紅軍長徵過草地標誌性紀念遺址,成為全國100個經典紅色旅遊開發區之一。這裡水草豐茂、景色壯美,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們在這裡駐足留影、緬懷先烈。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