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 2018-02-14
有一種莞式年糕叫「魚籠」 寓意年年有餘(魚),(籠)龍馬精神
把煮好的魚籠糕倒入竹籠冷卻
金羊網訊 記者文聰、通訊員朗宣攝影報導:過大年,中國人喜歡吃年糕。而在東莞,有一種莞式年糕叫「魚籠」,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寓意年年有餘(魚),(籠)龍馬精神。
張姨今年62人,是位老莞人,熟知做魚籠的各個步驟。記者13日上午在張姨家看到,製作魚籠的原材料分為兩部分,如果是甜魚籠,材料包括冰片糖、糯米粉、竹籠、柊葉等,而鹹魚籠的材料則是花生碎、五香粉、糯米粉等材料。
雖然材料不同,但流程卻是差不多的。張姨告訴記者,「製作魚籠的過程也叫纏魚籠,最重要的就是邊煮邊攪拌的步驟,我們把這稱為『纏』。」張姨笑著說,纏魚籠是個體力活,一大鍋糯米粉煮過之後非常黏稠,通常需要兩三個人通力合作,輪流攪拌才能完成。將煮好的魚籠糕倒入之前備好的竹籠裡靜置冷卻,等變硬後切成塊狀。魚籠既可直接吃,也可以切片蒸軟之後吃。
對於東莞人來說,魚籠除了是一種傳統風味的小吃外,在民俗文化裡,它是一款久放的供奉品;而在節日文化裡,它又是一款喜慶的小禮品,是小時候流連在嘴邊的年味。
村居幹部大街小巷「洗邋遢」
年前東莞街頭洋溢新春喜慶祥和氣氛 金羊網記者 謝穎 攝
金羊網訊 記者王紅虹、通訊員黃志清報導:「年廿八,洗邋遢」是廣東各地的傳統習俗。13日,金羊網記者在東莞鎮街看到,不少村委會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村民家家戶戶都在樂呵呵地對街道、馬路、公共場所、家居等進行著大掃除;剛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東莞,以乾淨整潔的環境迎接「旺旺」狗年的到來。
昨日一早,東坑鎮黃屋村「兩委」幹部全體出動,穿梭在村內各村道,一起挽起袖口、拿起掃帚,將大街小巷進行地毯式的清掃行動,認真仔細清掃每一個衛生死角。據悉,黃屋村還將通過巡查、宣傳等方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衛生環境,全力維護乾淨整潔、文明有序的生活環境。
東莞寮步橫坑社區
每人領1.5斤豬肉1斤魚肉過大年
東莞寮步橫坑社區的村民們分完豬肉再分魚,好不熱鬧
金羊網訊 記者王紅虹、通訊員周雪平攝影報導:「早上太公分豬肉,下午分魚,分完魚肉過大年」!一位網友「慢時光」報料,東莞寮步橫坑社區的居民們歡天喜地地排隊領取「太公」發放的豬肉和魚。據悉,東莞寮步鎮橫坑社區春節前分魚分肉的習俗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每年過年前橫坑社區都會宰上數十頭豬、買上4000多斤魚,將魚、肉免費分發給村民。
13日,金羊網記者在橫坑社區看到,現場一派熱鬧,村民們聚集在一起,在村裡的空地上,數千塊豬肉在地上碼放得整整齊齊,每一塊大小一致,村民們看上哪塊豬肉就可以直接把哪塊拿回家。到了下午,村民又繼續排隊領取魚肉,貼心的橫坑社區還請了師傅現場給村民宰魚,活魚現挑現宰。據悉,橫坑社區有4500名居民,每人都可以領到1.5斤豬肉、1斤魚肉,春節前分魚分肉的習俗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
編輯:Qiu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