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

2020-11-24 金羊網

【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新春

金羊網  作者:文聰 王紅虹  2018-02-14

有一種莞式年糕叫「魚籠」 寓意年年有餘(魚),(籠)龍馬精神

把煮好的魚籠糕倒入竹籠冷卻

金羊網訊 記者文聰、通訊員朗宣攝影報導:過大年,中國人喜歡吃年糕。而在東莞,有一種莞式年糕叫「魚籠」,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寓意年年有餘(魚),(籠)龍馬精神。

張姨今年62人,是位老莞人,熟知做魚籠的各個步驟。記者13日上午在張姨家看到,製作魚籠的原材料分為兩部分,如果是甜魚籠,材料包括冰片糖、糯米粉、竹籠、柊葉等,而鹹魚籠的材料則是花生碎、五香粉、糯米粉等材料。

雖然材料不同,但流程卻是差不多的。張姨告訴記者,「製作魚籠的過程也叫纏魚籠,最重要的就是邊煮邊攪拌的步驟,我們把這稱為『纏』。」張姨笑著說,纏魚籠是個體力活,一大鍋糯米粉煮過之後非常黏稠,通常需要兩三個人通力合作,輪流攪拌才能完成。將煮好的魚籠糕倒入之前備好的竹籠裡靜置冷卻,等變硬後切成塊狀。魚籠既可直接吃,也可以切片蒸軟之後吃。

對於東莞人來說,魚籠除了是一種傳統風味的小吃外,在民俗文化裡,它是一款久放的供奉品;而在節日文化裡,它又是一款喜慶的小禮品,是小時候流連在嘴邊的年味。

村居幹部大街小巷「洗邋遢」

年前東莞街頭洋溢新春喜慶祥和氣氛 金羊網記者 謝穎 攝

金羊網訊 記者王紅虹、通訊員黃志清報導:「年廿八,洗邋遢」是廣東各地的傳統習俗。13日,金羊網記者在東莞鎮街看到,不少村委會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村民家家戶戶都在樂呵呵地對街道、馬路、公共場所、家居等進行著大掃除;剛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的東莞,以乾淨整潔的環境迎接「旺旺」狗年的到來。

昨日一早,東坑鎮黃屋村「兩委」幹部全體出動,穿梭在村內各村道,一起挽起袖口、拿起掃帚,將大街小巷進行地毯式的清掃行動,認真仔細清掃每一個衛生死角。據悉,黃屋村還將通過巡查、宣傳等方式,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改善衛生環境,全力維護乾淨整潔、文明有序的生活環境。

東莞寮步橫坑社區

每人領1.5斤豬肉1斤魚肉過大年

東莞寮步橫坑社區的村民們分完豬肉再分魚,好不熱鬧

金羊網訊 記者王紅虹、通訊員周雪平攝影報導:「早上太公分豬肉,下午分魚,分完魚肉過大年」!一位網友「慢時光」報料,東莞寮步橫坑社區的居民們歡天喜地地排隊領取「太公」發放的豬肉和魚。據悉,東莞寮步鎮橫坑社區春節前分魚分肉的習俗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每年過年前橫坑社區都會宰上數十頭豬、買上4000多斤魚,將魚、肉免費分發給村民。

13日,金羊網記者在橫坑社區看到,現場一派熱鬧,村民們聚集在一起,在村裡的空地上,數千塊豬肉在地上碼放得整整齊齊,每一塊大小一致,村民們看上哪塊豬肉就可以直接把哪塊拿回家。到了下午,村民又繼續排隊領取魚肉,貼心的橫坑社區還請了師傅現場給村民宰魚,活魚現挑現宰。據悉,橫坑社區有4500名居民,每人都可以領到1.5斤豬肉、1斤魚肉,春節前分魚分肉的習俗已經持續了三十多年。

 

編輯:Qiudong

相關焦點

  •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製作魚籠捕魚蝦
    ,魚和蝦甚至蛇容易進去卻不容易出來,把這樣的一個魚籠放在魚蝦較多和河裡,再放點誘餌,便會在一定時間內捕捉到魚蝦,得到食物,關鍵是製作這種魚籠的方法很多人還不會,其實在野外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利用植物來編織,下面這兩位大叔就給我們演示了編織魚籠,以及用魚籠捕捉到一頓美味大餐的精彩場面。
  • 魚燈、舞龍、吹泥雞、擺交流……這些江門人過年的習俗,知道的都老...
    除了吹泥雞、擺交流這些兒時的江門春節習俗,你家還在堅持嗎?▽▽▽△圖片來自圖蟲創意◎年廿八 洗邋遢這是一直流傳至今的口頭禪,家家戶戶搞衛生,一般都選擇在年廿八,據說因為這一天是灶君上天報告玉皇大帝一年來人間生活情況的日子。各家各戶便約定成俗進行徹底的大清潔,讓灶君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這便是「年廿八,洗邋遢」的由來。
  • 非洲人在剛果河捕魚,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這真的能捕到魚嗎?
    當你看到當地人做的魚籠時,瞬間感覺可能會被餓死。你會看到非洲人擠在一條小船上,拼命地划著船槳,就像是在搞惡戰。剛果河水流湍急,如果不奮力的滑行,很難到達捕魚地點。在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很多人會選擇水流比較平緩的地方。非洲人卻截然相反,他們選擇捕魚地點的時候會選擇水流最團結的地方。選完地點再看一看他們的捕魚工具,你會瞬間很想哭。
  • 東莞今年任何形式「迎新年集體倒數」活動都沒有!
    2020-12-31 17:30:28 來源: 東莞普法 舉報
  • 過年習俗這麼多,說說大年初三晚上要早睡這個講究
    春節作為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整個春節期間,甚至臘八節過後至正月,每天都有不同的講究,年廿八,洗邋遢、大年初一要說吉祥話,大年初五迎財神……這些大多被我們熟悉,或者很多人,對於大年初三要早點熄燈睡覺,這個習俗有點陌生,大年初三要早睡,又是來源於什麼?和大家分享下。大年初三晚上要早睡,據說和老鼠娶親這個故事有關老鼠夫婦生了一個女兒,疼愛她。
  • 【網絡媒體走轉改】探訪四川德陽東深新能源
    1月24日,2018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四川站)媒體團來到了四川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深科技」   據悉,未來,該公司所在的德陽旌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將高水平推動高新區產城融合發展,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鋁空動力、石墨烯、新型節能環保材料、智能終端四個特色產業園為載體
  • "裝泥魚"習俗瀕臨失傳 珠海將建生態保護區(圖)
    「裝泥魚」習俗瀕臨失傳 珠海鬥門將建泥魚生態保護區  裝泥魚的傳統手工技藝起源於清乾隆三十年間(1765年),由於泥魚表皮非常光滑,經常在淺灘上跳躍或爬行,很難徒手捕捉,村民們根據泥魚喜在泥洞裡出沒的習性,琢磨出了用籠子誘捕的辦法,而「裝」在廣東方言裡即「誘捕」之意。
  • 臘月二十七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七有什麼習俗風俗
    是漢族春節傳統習俗,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餘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 東莞常平端午習俗:陸上龍舟真稀奇,「旱龍遊會」有意思
    在東莞,人們習慣用賽龍舟或者龍舟趁景來慶祝端午節,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舉行。但是,其實在東莞還有「旱龍遊會」(在陸地上舞龍舟)這種端午習俗。無獨有偶,一共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常平鎮的橫江廈村,另外一個是在厚街鎮的橋頭村。
  • 中元節的飲食習俗
    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這一天不同的國家有各自的習俗。中元節是我國最大的「鬼節」,每個地方中元節的飲食習俗都不同,或吃瀨粉、或吃鴨子,或吃「餃餅」,總之,七月十五鬼節的飲食習俗似乎有點「神秘」哦。吃瀨粉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幾乎在整個東莞都通用。
  • 【網絡媒體走轉改】天津西青區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2月16日,由市網信辦組織的「溫暖中國·2017」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西青區,在文化傳承與發展、科技商務、新農村建設等方面感受到了西青區的巨大變化。注重傳承 提升文化軟實力「溫暖中國·2017」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石家大院(新華網張博攝
  • 為揭開古人的秘密,科學家做了一項邋遢實驗,持續了一年太瘋狂了
    根據報導,《科學報告》上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該研究論文指出一群科學家做了一次長達一年左右的奇葩實驗。一切前期工作準備好之後,7位學者開始按部就班地在陶鍋裡面烹飪食物,周期是一星期一次,鍋裡的食物被倒出後只能用清水洗,至於烹飪好的食物是否被吃下了,論文中並未提及。
  • 為治邋遢老公,日本妻子自創神奇方法,網友:學會了!但老公哪領
    就拿最常見的一件小事來說:丈夫生活太邋遢——襪子隨手亂扔,吃完飯不及時洗碗,洗完衣服拿起就直接晾曬也不知道抖抖整齊......更氣人的是,這些問題說多少次好像都沒啥用...這件事被丈夫po到了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瞬間引起了很多人的熱議,近30000名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對此的看法基本都一致——這個妻子的做法實在太有趣了,然後這個烏鴉實在太可愛了!「簡直太可愛啦!
  • 放了30米地籠,起上了各種河鮮,河蝦、虎蝦魚、河豚
    地籠抓到了河鮮這條地籠的第一節就抓到了點小東西,有虎蝦魚,鯪魚,和一點河蝦,嘿嘿算不錯了虎蝦魚也抓了好幾條這是今天起地籠的收穫了>有虎蝦魚、河蝦、棘鰍、還有一隻小河豚。本來今天主要想起的是河蝦,但是可能是今天的天氣原因,數量有點少,所以虎蝦魚就一起要了。
  • 一晚上下地籠抓的青蟹,卻比不了釣友一條魚,看一眼就知道為啥?
    用地籠在海裡抓魚,前一晚下的地籠,第二天收,也收貨了很多的大青蟹,看著非常的過癮,想不到當看到釣友的魚獲後卻羨慕了,一晚上的收貨還抵不了釣友的一條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但一看到釣友的魚獲,心裡卻酸酸的,辛苦一夜下地籠抓的螃蟹,卻抵不過釣友釣友釣的一條魚。
  • 巧手做「爆竹」,環保迎新年—萬和家園社區開展親子手工製作活動
    為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豐富轄區青少年社區生活,增強社區文化氛圍,12月26日,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萬和家園社區組織轄區孩子們開展了「巧手做'爆竹',環保迎新年」手工製作活動。    活動中,志願者為孩子們介紹了傳統節日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並仔細講解鞭炮掛件的製作過程,在志願者的指導和幫助下,孩子們認真地動手操作起來,慢慢地搭建鞭炮掛件的框架,利用手中各種各樣的彩紙製作出一件件紅色鞭炮掛飾,當孩子們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鞭炮掛飾成型時
  • 廣東東莞養出「刺身級」淡水魚「翡翠皇
    魚身長有黑斑,魚鱗呈翡翠綠是翡翠皇的特色&nbsp&nbsp&nbsp&nbsp  日前,來自東莞的活魚「翡翠皇」從茶山用特製粵港直通車運送到香港。東莞養殖的活魚擺上香港人的餐桌,這意味著中斷了近10年的莞魚供港歷史被改寫。  「世界工廠」東莞所出品的淡水魚翡翠皇,不僅零汙染,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還超過三文魚三倍。香港環食署對於魚場的硬體軟體設施連連稱讚,就連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檢定中心也為翡翠皇頒出國內同類產品首個「刺身級」認證。
  • 冬至習俗是什麼?
    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米粉,並用糖、肉、菜、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做法是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或蒸熟,去皮,分別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等調味品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將四種湯圓放入加糖的水中煮熟。
  • 30年東莞魚類少了36種 中華鱘等珍稀魚種劇減(圖)
    日前,一份名為「東莞淡水和河口野生魚類資源調查」的成果顯示,在過去三十年中,東莞的魚類已從134種變成98種,少了36種,其中9種是外來魚類。  為了摸清東莞魚類資源情況,東莞市水產研究所、東莞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用了五年時間做這項研究。調查中還在東莞水域*發現魚類「活化石」———南方波魚新記錄;*編制了《東莞市淡水和河口魚類原色圖譜》,建立了東莞水域魚類實物標本庫和資料庫。
  • 【網絡媒體走轉改】再見,黃土高坡
    面對這種情況,當地幹部組織去到老鄉家裡做思想工作,講述封山禁牧、退耕還林、舍飼養羊的好處,向農民推薦優良品種小尾寒羊,小尾寒羊是舍養羊,它的飼養方式使農民的工作量變小,在當時買一隻小尾寒羊的羊羔只需幾百元錢,但能賣到2000元的價格,這遠比農民種地划算的多。這逐漸使鄉親們接受了這一政策,處理掉散養羊,飼養小尾寒羊。1999年,國家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並補貼退耕還林每畝1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