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端午節,那是我們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端午前後,人們通常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在東莞,人們習慣用賽龍舟或者龍舟趁景來慶祝端午節,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舉行。但是,其實在東莞還有「旱龍遊會」(在陸地上舞龍舟)這種端午習俗。無獨有偶,一共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常平鎮的橫江廈村,另外一個是在厚街鎮的橋頭村。

橫江廈村的「旱龍遊會」習俗,據說源自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至1661年),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據稱,當時有一隻鹿不知何故跑到橫江廈村,失陷於浮沙(即沼澤地)內。受高人指點,村民們將鹿角割下,安裝在長條木上,裝飾成「龍」的模樣,舉著旱龍繞村遊會,這就是「旱龍遊會」的來歷。

橫江廈村的「旱龍遊會」每年舉行一次,時間都是固定的,就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七、初八連續兩天。至於為什麼不在端午當天舉行,為什麼要連續舉行兩天等等問題,由於年代久遠,已經沒人能夠真正說清楚了。
每當「旱龍遊會」舉行時,橫江廈村都是隆重慶祝,不僅組織遊會,還會聘請粵劇團前來為村民們免費演出。各家各戶大排筵席,廣邀親朋好友同事前來聚餐和觀賞、參與遊會。旅居在外的鄉親們如果有時間,也會專程趕回來慶祝。出嫁女則帶著丈夫和孩子,趕回娘家和家人團聚。

也就是說,「旱龍遊會」習俗已經從傳統習俗升華為橫江廈村聯繫鄉情、親情的紐帶了。毫不誇張地說,「旱龍遊會」在橫江廈村的地位某程度上甚至已經超越了春節了。遊會舉行之時,是兩條旱龍在前面帶隊,然後是族中各房組織的醒獅隊隨後,一路敲鑼打鼓跟隨。其餘村民則跟著隊伍,浩浩蕩蕩,甚為壯觀。


橫江廈村的「旱龍遊會」習俗,如今已經成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和發揚。當然,村民們也是發自內心維繫這個村中傳統,年輕人也願意去學習舞龍、舞獅的技藝,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七、初八,以「旱龍遊會」這種形式去繼承祖輩的傳統習俗。

為什麼橫江廈村會以「旱龍遊會」的形式慶祝端午節,已是無從稽考了。有人說,其實橫江廈村的村民們以前也是在水上划龍舟慶祝端午,只是由於河道淤塞,不再具備划龍舟的條件,但村民們又不想丟棄端午習俗,才折中改成「旱龍遊會」。一般認為,在以農業耕作為主的古代,舞龍具有祈求風調雨順、樂享豐收之意。畢竟在古代,農民們都是看天吃飯,風調雨順才能有好的收成。

今年(2020年)的農曆五月初七、初八是公曆的6月27日(星期六,休假)、28日(星期天,但是因為端午節調休,所以這天需要上班。今年端午節假期是6月25日至27日),但今年估計要看看屆時情況如何再決定是否舉辦了。若是舉辦,啟動時間一般是遊會舉行日的中午1點整(以燃放鞭炮為號),地點就在橫江廈村委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