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紅軍長徵,相信許多朋友都會是這樣的情況:從小到大,無數次聆聽過紅軍長徵的故事,但都是片段式的小故事。
因此,紅軍長徵究竟是怎樣的一部史詩,紅軍長徵途中有多少驚天動地的人和事,很難清晰地敘述出來。
筆者費時費力整理了一下,歸納了關於紅軍長徵的一串數字,希望換一種形式,用數字來說長徵,也許更能夠記住這個人間奇蹟。
一個改變中國命運的歷史抉擇:
「遵義會議」確立了主席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革命有了真正了解中國的領路人,人民軍隊從此開始,一步步走向勝利。
兩場激烈的路線鬥爭:
長徵路上發生了兩場關乎紅軍生死的路線鬥爭,一場是與「左」傾教條主義的鬥爭,另一場是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三次重要會議:
紅軍長徵路上開過的會不計其數,其中有三次會議特別重要。
遵義會議-確立了主席的領導地位;
俄界會議-批判並糾正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錯誤舉動;
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方針。
四大紅軍主力參加了長徵:
他們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
其中,紅二十五軍走的是另外一條長徵線路,他們從鄂豫皖蘇區出發,一路長徵,並先於其他三個方面軍到達陝北。
五個主要階段:
準備階段-中央紅軍決定長徵去留人員,準備踏上徵途,紅七軍團北上、紅六軍團開赴湘西;
戰役失利-紅軍突破國民黨三道封鎖線後,在湘江戰役中遭遇重大失利,血染湘江;
轉折階段-從通道會議、遵義會議到達維會師,紅軍的命運一次次發生轉變,初現勝利的曙光;
反分裂鬥爭-中央成功遏制了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的行為,避免了「紅軍打紅軍」悲劇的發生;
勝利大會師-從紅25到達陝北開始,到幾大紅軍主力在會寧、將臺堡會合,紅軍長徵部隊實現了勝利大會師。
六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烏江,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臘子口,構成了六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是大自然對我工農紅軍的嚴峻考驗。
七個主要對手接連出手,對我工農紅軍圍追堵截:
對我工農紅軍實施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主要是-薛嶽等為首的中央軍,何健的湘軍,李宗仁、白宗禧的桂軍,王家烈的黔軍,龍雲的滇軍,劉湘、劉文輝的川軍,張學良的東北軍。
八位主要的紅軍領導人:
在紅軍長徵的不同階段,有八位中央層面的領導人,他們的決策決定了紅軍的路線、方針,他們分別是朱、毛、周,以及張聞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張國燾。
九場載入史冊的戰鬥:
紅軍長徵路上,紅軍與國民黨軍隊共進行了近600次戰鬥,其中有九場戰鬥最著名,足以載入史冊。
它們分別是-湘江之戰,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包座戰役,激戰臘子口,直羅鎮戰役是紅軍長徵的「收官之戰」。
十大元帥中,有九位元帥參加了長徵:
朱德元帥是名副其實的紅軍總司令,雖然曾經被李德、張國燾排擠和打壓,甚至「靠邊站」,但仍然「意志堅如鐵」。
彭德懷元帥時任紅三軍團軍團長,這支部隊是紅軍兩大「鐵拳」之一,有詩為證-「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林X元帥時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他領導的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並稱為紅軍的兩大「鐵拳」,長徵路上,紅軍打了許多次險仗、惡仗,幾乎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謂戰功卓著。
劉伯承元帥在長徵路上經歷了幾番起起落落,他先是擔任了紅軍總參謀長,卻因反對教條主義而被李德撤了職,後來,因為反對南下,又被張國燾貶為隨軍學校的校長,「會寧會議」後才復職。
劉伯承元帥足智多謀,他與小葉丹「歃血為盟」的故事廣為人知,充滿傳奇色彩。
賀龍元帥的長徵路線與其他元帥不太一樣。紅一方面軍開始長徵一年後,賀龍元帥才開始了長徵,他帶著紅二方面軍一直進至雲南中部,然後才折返北上,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過草地,奔向陝北。
陳毅是十大元帥中唯一沒有參加長徵的元帥。主力紅軍長徵時,陳毅因傷留在了蘇區,繼續領導對敵戰鬥。
陳毅元帥在敵後打了三年遊擊戰,1937年8月才走出大山。
羅榮桓元帥在長徵路上先後擔任紅八、紅三、紅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後來又擔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
長徵期間,聶榮臻元帥顯示了出色的政治工作能力,對鼓舞士氣、穩定部隊等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徐向前元帥的長徵路異常艱辛曲折。他先南下迎接中央紅軍,共同北進,後來又在張國燾的強勢幹擾下再次南下,失敗後才與紅二、紅六方面軍會合,最終北上陝甘寧。
徐向前元帥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在張國燾鬧分裂之時,他有一句旗幟鮮明的話非常著名-「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他以實際行動支持了朱德、劉伯承、賀龍,避免了事態進一步惡化。
聶榮臻元帥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也在長徵期間表現出了不凡的軍事能力,尤其是在奪取臘子口戰鬥中,聶榮臻元帥始終在最前沿指揮戰鬥,這為其日後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獨當一面奠定了基礎。
與陝北紅軍會師後,聶榮臻擔任了第一縱隊政委。
葉劍英元帥長徵前是紅軍學校校長,長徵時調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
在張國燾密令左路軍中的紅四方面軍部隊南下,中央紅軍危機重重之際,葉劍英元帥果斷向中央報告了情況,在關鍵時刻挽救了中央紅軍。
主席誇其「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是對葉劍英元帥最恰當的評價。
十大元帥走過的路就是十部傳奇,記載著紅軍「驚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壯舉,也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留下了永恆的痕跡。
其他統計數據:
長徵路上,中央紅軍一共歷時368天。
他們「逢山過山,逢水過水」,成功翻越了18座大山,其中有5座大山終年積雪,人跡罕至。
他們跨過了20多條河流,從江西出發,經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最後到達陝西,先後穿越了11個省份。
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有80000多人,最終到達陝北時僅剩下7000多人。
紅二方面軍從湖南出發時有17000人,長徵結束時為13300人。
紅四方面軍出發時有80000多人,長徵結束時只剩下33000多人。
紅25軍出發時有2800人,長徵結束時達到3400人,是唯一不減反增的紅軍長徵部隊。
這就是不朽的紅軍長徵,他們經歷了不可想像、難以形容的艱難歷程,也創造了不可複製、舉世罕見的人間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