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僱長工也不能這樣咧!北上抗日就不要搶救傷員?革命就成功了?過雪山爬節地要女的,現在就不要了?
【序】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
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被稱為地球上一條永恆的紅飄帶。
長徵的隊伍中,活躍著一個中外軍事史上絕無僅有的特殊英雄群體——女紅軍,她們為長徵這條永恆的紅飄帶增添了更加耀眼的光芒。
徵途是漫長的,也是坎坷艱難的,有勝利也有挫折,有痛苦也有歡樂。
她們經受著血與火的洗禮,一步又一步,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血印地走向陝北,勝利完成了長徵。
【一】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
這是件好事。
至此,紅軍長徵勝利結束。
但隨之而來的生活困難著實讓中央發愁。
吃穿用的嚴重匱乏使紅軍各部隊無法維持最低的生活需要。
由於經費缺口太大,紅四方面軍的4軍和31軍到陝北有一個月了,眼見天氣越來越冷,大多數戰士還穿著長徵時的破爛衣服。
11月28日,紅31軍的軍長蕭克、政委周純全向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彭德懷匯報:"我軍給養除後方直屬隊外,生糧二天,乾糧三天,是就地籌糧。棉衣除前日造外,領了1110套,缺2084套(後方軍直屬隊除外)。草鞋每人平均一雙,帽子五分之一,鞋子四分之一,大衣七分之一。"
11月30日,紅4軍首長陳再道、王宏坤向彭德懷匯報:"我們有個別逃亡掉隊在一方面軍。我們部隊無經濟,柴菜困難,可否發給一部經濟(費)?"
四方面軍迫切地盼望彭德懷解決軍需,可彭德懷也變不出棉衣棉鞋來。
紅四方面軍養不活這麼多人,只好在精簡整編上想辦法。
【二】
紅31軍成立於1933年7月,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陝地區以原七十三師為基礎,以及任瑋璋起義部隊、獨立團等擴編而成的部隊,屬於紅四方面軍戰鬥序列。
這支部隊可十分厲害:從成立到抗戰時期,經歷了四位軍長,首任軍長王樹聲、隨後是孫玉清(犧牲)、餘天雲(犧牲)、蕭克。
抗日戰爭爆發後,紅31軍被改編為八路軍129師那支使敵人聞風喪膽的主力旅——386旅,而旅長便是鼎鼎大名的陳賡。
開國十大將,竟然有兩位都是和紅31軍有著巨大關係的,並且還出了一位上將。
對,看過原版《亮劍》的朋友都知道,就是李雲龍所在的部隊。
而他的原型王近山,就是紅31軍改編前的主力——紅93師的師長。
就在會師後不久,紅31軍的軍醫院也來到了慶陽。
在離城還有二十多裡的路邊山坡上, 救護排的女兵們就見到好多女同志被留在了那裡。
她們手裡拿著缸子、勺子,在看著救護排行軍,也不知道她們是哪個部分的。
女排長劉學芝當時想:這些人不走,留在這裡幹什麼?她們不工作了?
救護排在慶陽城外的一個村子裡宿營。
剛放下東西,醫院管理科的科長就來到救護排,說讓帶人連夜到慶陽城去背大米。
排長劉學芝馬上集合起排裡二十多個身體強壯一點的女同志,跟著科長去了。
快進城了,科長忽然說:"哎,一會兒山一會兒谷地走了幾年了,你們怕還沒有洗過一回澡呢。進城先去洗個澡吧!"
有女兵從來沒到過城裡,就奇怪地問:"在大街上怎麼洗?"
科長笑著回答:"你這同志好 '土' ?誰要你到大街。上洗澡哩?有專門的澡堂呢!"
劉學芝說:"先背糧食吧! 洗啥子澡?一背米不又出汗了!"
這位女排長,1933年在四川通南縣加入的紅四方面軍,當時只有十八歲。剛參軍,就在軍醫院洗衣隊的五班當戰士,經過三年的戰火洗禮,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女紅軍排長了。
此時,她還不知道,自己以後的丈夫也經歷了長徵,正擔任警衛營營長,他就是——開國大校田長江。
此為後話,略過。
等進了城,路過一個館子時,科長又說:"你們這些女同志,在部隊流血流汗,今天我請你們的客,好麼?"
劉學芝說:"這還差不多, 正好肚子也餓了!"
於是,科長就到館子裡買了菜、包子、麵條,把幾張桌子拼了起來,二十多個人圍在一起吃了一頓痛快飯。
背米回村後,科長說:"你們把自己的米袋拿來,每人都背上一大袋。"
劉學芝反對說:"公家有吃的我們就有吃的, 背那麼多幹啥?"
當時,這些女兵們不知道科長說這些話的意思,只覺得他提的建議很奇怪。
其實這位科長早就知道了,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正在等待著這些女紅軍。
【三】
第二天,部隊又出發了。
走了三四天,到了石寨。
軍醫院在長徵途中就改成了軍衛生部,來了個新政委姓張,她們救護排的女兵都還沒見過他,大家都傳說他臉上有麻子。
到石寨的第二天,衛生部派來了一個傳令兵,叫她們去開會,說衛生部所有的女同志都要參加,新來的政委要講話。
她們去了,原軍醫院兩個所的女兵都去了。
到了那裡,她們看到醫院的老政委、院長和一個臉上有麻子的人正在烤火。
大家一猜就知道那麻臉是新政委了。
老政委和院長老老大不高興的樣子,院長拉著臉,鼓著眼,像是在生誰的氣。
劉學芝開玩笑地說:"喲, 我們犯啥子錯誤了?"
他們沒有吭聲,仍然是一副嚴肅的表情。
開會了,新政委要老政委先說,老政委說:"我也要走了,沒啥講的。"
新政委又讓院長講。
院長回答:"你講吧,我沒講的。"
這些女紅軍們以為新政委才來,只是和大家見見面,但他一講話她們才明白,原來並不是那麼回事。
新政委說:"……我來了一兩個月了,還沒了解情況,也不知道你們哪個好哪個壞。部隊要北上抗日,要整編,根據部隊的需要,女同志都不能留在部隊了,要回家去,到後方去生……"
女兵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
她們無法相信眼前的事實,從冒死跑出來參加紅軍的那天起,她們就已經把自己的一切同中國工農紅軍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從未想過有一天要離開這支立志為窮人的翻身解放而獻身的隊伍。
大家一聽都火了,還沒等這位新來的政委講完,就吼了起來:
"我們不幹! "
"他媽的,我們不幹!"
"走啊,不聽他放屁!"
"就是僱長工也不能這樣啊!說不要就不要了。北上抗日就不要搶救傷員?革命就成功了?"
"過雪山爬草地要女的,現在就不要了?"
女兵們吼著,叫著,都站了起來,罵罵列咧地走了。
其實,她們平時並不是這樣的人,都是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好戰上。
在那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徵程中,她們用女性特有的柔韌與艱苦的環境和命運進行殊死抗爭,豈會畏懼這位在心目中並不親近的新來政委?
在這種情況下,受過戰火考驗,性格、脾氣不輸給男同志的她們爆發了,大家都變成了另一個人。
女兵認為是這位新政委在搞什麼鬼名堂,都罵開了:
"十個麻了幾個怪,這個麻政委一來就有事了!"
【四】
晚上,救護排沒有一個人睡覺,她們把老鄉房頂上的高粱秸、棉花梗子撇了下來,在院子裡燒起了大火。
大家圍著火,哭的哭,鬧的鬧,有人發愁,有人嘆氣。
這場景像不像高考結束的高三學生呢?
那時,這些女紅軍,還真就是高三學生的年紀,甚至更小。
也有個女兵高興,因為長徵實在太艱苦,很多人都犧牲在雪山草地或反動派的槍口下,她們這些人能活著走到甘肅,這是做夢都想不到的。
她們絕大部分都是很年輕的姑娘,只有極少數年紀較大的結過婚,要是不當紅軍,很多人都會結婚生孩子,建立家庭。
儘管在家裡也會有種種煩惱和痛苦,但總比在長徵路上經歷的生死難關好過些,況且,隨著紅軍走,今後還不知有多少更惡劣的環境在前頭等著她們。
因此,某些人一聽說可以回家,而且還發路費,回去後也不會受國民黨的迫害,就高興了。
有的還情不自禁地唱起家鄉小調來。
是啊,家鄉的一草一木,家人的音容笑貌,怎麼不令人牽腸掛肚?
劉學芝看不下去了。
她對那些亂哼亂唱的女兵大吼起來:
"唱!唱!人都弄得不上不下要死不活的,你們倒有心思唱?你們要滾就滾吧,反正我是不走!"
排裡很多都是無家可歸或有家不能歸的窮人家女兒、媳婦,劉學芝這一吼,把她們都吼了起來。
她們說:"對!排長,我們就不走。部隊走到哪裡,我們就跟到哪裡!"
女兵們鬧了一晚上。
【五】
第二天,沒有一個人吃飯。
部隊集合出發了。
衛生部傳令兵又來叫她們集合開會,女兵們當然不肯去。
傳令兵的話還沒說完,她們就撿起磚頭,拿起棒子,說: "你來叫吧!只要你敢來,我們就打死你!"
女兵們看部隊開走了,急了眼,全體出動,去找麻政委要揍他。
最後,醫院的老政委、院長、醫診科長都來了。
老政委勸她們:
"先去開會吧,開完會再說。你們看,我也要走了,要到慶陽去學習。"
女兵們又叫了起來:
"不去就是不去!你們把我們帶出來了,今天又要把我們丟下。我們不幹!"
院長也勸她們:
"先去開會吧。部隊走了,你們留在這裡也沒用!出生入死地在一起這麼久了,我和老政委也都捨不得你們呀!不是我們故意難為你們呀!"
首長們的一席話說得大家又放聲大哭了起來。
這些女紅軍沒辦法,只好去集合地點。
到那裡一看,嗬,好傢夥,供給處、政治部、宣傳隊……
軍部所有的女同志都到了,有一兩百人,都亂轟轟地在那裡鬧。
看來,大家的想法都是一致的:跟黨走、跟著紅軍走,堅決不回家!
紅31軍的參謀長一看,火了起來,說: "這些女同志這麼調皮,不聽指揮,把她們都捆起來!"
女兵們一聽,也火了:
"捆起來?捆吧!捆吧!我們犯了啥子錯誤?"
她們把腿上的綁腿都解了下來,塞到他的面前,說:
"捆吧!這兒有繩子,你們來捆吧!"
政委、院長趕快上來把她們勸開,並對參謀長說:"不能捆啊!我們的傷病員過雪山草地都靠她們呀……"
軍政治部主任來了,他說:"同志們,你們都站好隊,我講幾句話!"
大家又吼了起來。
軍政治部主任見講話也講不下去,就帶著幾個人親自發錢,發組織介紹信。
錢是兩塊光洋。
有的人接了,有的人不要,有的人接過就丟了。
哭的哭,鬧的鬧,罵的罵,亂成一片。
部隊開走了,把這些女紅軍留在了石寨。
插一段題外話。
班佑,紅軍走出草地後的第一個大村落。
紅軍離開後,藏民看到房子裡有很多逝去的紅軍。
他們清理房子時發現紅軍的遺體非常輕,一隻手就可以提起,而且一拉就可以斷裂。
這讓信仰藏族佛教在生死問題上達觀自然的藏民困惑了很多年。
後來他們領悟到:什麼叫"流盡最後一滴血"、什麼叫"耗盡最後一兩力"。
現在,這些歷經萬難千劫的女紅軍們就是這樣想的:流盡最後一滴血、耗盡最後一兩力,死也不離開隊伍。
她們誰也不走,誰也不散,仍是成建制地住在原來的房子裡!
有些人把發的錢扔了,把組織介紹信也燒了。劉學芝也把介紹信燒了。
她們親手斷掉了自己的後退之路。
【六】
第二天,地方來了兩個人,一男一女,男的穿長袍,女的圍著圍巾,是來做女兵思想工作的。
女兵們跳起來,把他倆給轟走了。
第三天,女兵們一合計,決定不能就這樣等下去,於是就沿著部隊走的方向追趕上去。
這是一群打不垮、拖不亂、甩不掉的女兵。
她們戰鬥於大巴山區、嘉陵江畔、雪山草地、河西走廊,無論是在集中還是在分散的條件下,無論是在執勤還是在戰鬥的崗位上,無論是在蘇區還是在長徵途中,總是滿懷著對革命的壯志豪情,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
所以,追趕自己的部隊,不是什麼難事兒。
她們走了十多天,在土橋鎮趕上了部隊。
女兵們離得遠遠地住著。
有的人跑到自己的單位去看。
劉學芝不願去。
後來,她們又跟到三原縣。
到了三原後,部隊沒辦法,只好叫後方勤務部的楊至成部長來收容這些女紅軍。
在三原縣壩子裡住了半個月,什麼也不做,也沒人管她們。
一些人整天和房東老百姓在一起,看他們的日子過得不錯,就動了心。
加上這兒是白區,在一些不懷好心的人的鼓動攛掇下,有人跑了。
救護排一晚上就走了六個。
當時,有人對劉學芝說:
"排長,這麼呆著也沒有意思。咱們也想法子走吧!"
劉學芝說:
"呆著吧!好歹有組織,組織不會丟掉我們的。出門坎高,進門坎低呀! "
住了半個月後,這些女兵又開始追趕著部隊走了,到了延安王家坪,後來到了鹽廠。
楊至成部長當了聯防司令部司令員,她們被送到了雲陽工讀學校,這才算真正回到了隊伍。
【尾聲】
1937年,記者海倫·福斯特採訪了剛剛參加過長徵的女戰士。
她寫道:"中國共產主義運動非常尊重婦女的價值。這不是出於憐愛,而是她們經過長期的艱苦鬥爭,在紅星照耀之下贏得了自己的合法地位。"
女紅軍們建立的豐功偉業,將永遠光耀史冊。
女紅軍們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忠誠正直的人格精神,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始終跟黨走的革命豪情,必會永遠激勵著革命事業的後來人。
最後,以此文向已經遠去的女紅軍先烈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本文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參考於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版《星火燎原叢書選編之05》——《女兵回憶錄專輯》中的劉學芝所著《遣散前後》一文。
這是一套好書,值得大家找出來給孩子們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