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軍進藏女兵 為家為國為信仰(二)

2020-12-08 中國西藏網

  編者按:1950年,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沉浸在解放的喜悅中,全國人民正在為建設祖國而摩拳擦掌。此時,第二野戰軍第十八軍部隊,為了解放祖國大陸最後一片土地,在雪山上跋涉,在荒野中行走,在激流中前進。

  進藏路上,不僅僅只是行軍,還有修機場、修路等艱巨任務,這些可愛的女兵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巾幗不讓鬚眉」。

  誰說女子不如男?

  經過四天的奔波,母親她們終於到達了四川甘孜。因為物資運輸困難,糧食供給不足,需要修建機場,投運物資。當時,物質生活保障十分關鍵,供給處任務艱巨。母親重點要做好供給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全體人員踏踏實實、深入連隊,及時發現問題,發現群眾中的好辦法,集思廣益。炊事人員幹勁十足、情緒高漲,他們提出「習慣高原生活,保證飯熟菜香」的口號,得到部隊指戰員大力支持、鼓勵,做到了幹部、戰士、上級全體滿意。他們說:「苦點、累點搞好夥食是應該的,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比起施工人員還不算苦不算累,他們更苦更累。只要他們能吃飽睡好,施工好,我們是甘願苦的,也是愉快的。」

 
圖為戰士們挖窯洞。

  母親說,讓她最心疼的是那些女兵。她們大的不到二十歲,小的只有十四五歲。為了參加解放軍,離開校園,告別父母親人,愉快地加入到進軍西藏的隊伍中。雖然她們大多數從未離開過「天府之國」,一入伍就要走向荒涼陌生的康藏高原,但是她們為能親身參加解放西藏、完成祖國統一的任務而興奮。

 
圖為進藏途中,用挖來的野菜蒸的包子。

  高原的氣候瞬息多變,烏雲來時一陣雨水、冰雹讓人措手不及;轉瞬又是烈日高照,強烈的紫外線曬得人脫一層皮,沒幾天女兵的臉上都出現了「高原紅」。 在修建甘孜機場過程中,這些女兵像男兵一樣堅持施工,不喊苦不叫累,母親也和她們一起砸石塊,推小車。砸石塊時,沒有任何勞動保護用品,女兵們的手被磨得鮮血直流,又粗又糙;拉土車時,衣服磨破了,肩勒腫了,晚上躺在床上,一個個累得連翻身都困難。母親一直認為自己比她們年紀大,又是供給幹部,為沒照顧好這些女兵而內疚自責,但當時真是無能為力啊。


圖為女兵們砸石塊。

  但是,如此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也沒有泯滅這些女兵樂觀的天性。施工間隙,她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男兵們一起跳勞動舞蹈,鼓舞幹勁,將勞累拋到九霄雲外。同時,她們還積極開展群眾工作,教藏族女民工們識字、唱歌、做遊戲,給她們講解放西藏、統一祖國的偉大意義,還和藏族群眾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誼。


圖為施工之餘,跳勞動舞蹈。


圖為戰士們和藏族群眾互動。

  修建甘孜機場期間,部隊的女兵們付出了比男兵們更大的代價。53師一女兵班的窯洞由於沒有經受住雨雪的衝擊倒塌了,11名女兵被埋在了窯洞內,全部犧牲。戰士們將這些犧牲的女兵安葬在能俯瞰到整個機場的一個山坡上,讓她們能分享機場建成的勝利果實,並永遠陪伴著它。

  時隔幾十年,母親每每提及此,都會流淚。2001年6月,為了紀念「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重走十八軍當年的進藏路,我的二哥和很多十八軍子弟來到甘孜機場舊址,專門祭奠了這些已長眠於此五十年的女兵們,還了母親多年的夙願。並深切地感謝為女兵墳墓守護了五十年的原十八軍老戰士張鎮泰、白瑪夫婦。

  陌生的母親

  就在修建機場將要竣工的時刻,母親接到十八軍李覺參謀長電話,說要見母親。母親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孩子出事了。急忙趕到後,李參謀長說:「文心同志,告訴你不要著急,孩子在成都病了已送醫院,沒有大的危險。」接著又說:「軍黨委已決定調你去擔任十八軍成都採購站政委,這個擔子也很重,關係到咱們全軍進軍西藏的軍需物資保障,你要做好工作。」


圖為母親(中)帶著我(前右)、四弟(前左)和兩位阿姨合影留念。

  原來前不久,李覺參謀長去成都公幹,專門看望了留在成都的十八軍子弟們。當時正值冬春交替之際,氣候陰冷、潮溼,兩歲多的我感冒發燒了,李參謀長來看我們,發現我病的嚴重,趕快把我送到醫院。醫生說,已合併嚴重肺炎,再晚些日子送來,就沒命了。李覺參謀長回到甘孜和首長們商量後,認為無論如何不能再讓悲劇重演(張國華軍長的女兒難難就是因為肺炎,照顧不周而去世)。於是,母親就被派回了成都。後來,母親經常對我說,是李覺伯伯救了你的命,你要永遠記住。

  一路風塵,母親坐了幾天的汽車終於到達成都。一下車立即問:「進軍呢?」母親說,當時的我黝黑瘦小,頂著個大腦袋,瞪著一雙大眼,根本不認識母親。母親難過地說不出話,只能流淚。當時,好多十八軍的孩子都因為長期見不到父母,對父母親已經很陌生了。所以就出現了保育院裡的孩子們,只要看到前方回來的軍人就喊爸爸媽媽的心酸事情。

  母親,母親

  1952年,父親去南京軍事學校學習,母親帶著我和弟弟隨父親去了南京。1953年,為了響應黨的號召,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母親脫下軍裝轉業到地方工業部門工作,參加了南京機器製造學校(現為南京高等工業專科學校)的籌建。後因父親生病,1954年,母親又帶著我們隨父親輾轉回重慶,在重慶市組建一機部辦事處任教育科長。當時,全國掀起社會主義建設高潮時期,人們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無論走到那裡,母親都以工作和黨的需要為己任。


圖為我們家唯一一張全家福。

  1955年,父親考慮到西藏的需要,毅然決然地選擇重回西藏。父親對母親說:「西藏雖然艱苦,但總要有人去,黨和祖國需要,作為共產黨員更是義不容辭。現在的條件比剛進藏時強多了,還有那麼多老戰友仍然奮戰在高原呢。」母親當時帶著我們兄妹6人,還要兼顧工作,非常辛苦,雖然深知當時西藏的艱難環境,比起內地要辛苦千百倍,但是仍然全力支持父親的決定。後來,母親對我們說,當時你們太小了,又無人照看,否則我一定會跟你們父親再回西藏工作,好好照顧他。那樣的話,他也不至於剛剛年過四十,就離我們而去。


圖為我的父親和母親。

  1957年6月2日,我們的父親金紹山,因積勞成疾去世了。那時母親還不到三十五歲,卻遇到了中年喪偶這一人生之大不幸。當時我們兄妹大的13歲,小的只有2歲,母親腦子裡一片空白,無所適從。軍委領導考慮到母親的實際困難,決定將母親從重慶調到北京工作,方便家人照顧。

  剛到北京,組織上徵詢母親對工作安排的意見,母親沒有提任何要求,完全服從組織決定。母親認為,作為共產黨員,一切由黨安排。

  為了不讓痛苦壓倒,母親把我們兄妹幾人安排好,大些的送去上小學、幼兒園寄宿,小點兒的由阿姨照顧,隨後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為了讓我們記住父親的優秀品質,永遠繼承老紅軍的光榮傳統,母親將父親的一生,歸結為「謙遜、堅(定)辛(勞)、樸素」這六個字,給我們六人取新名,分別為「金謙、金遜、金堅、金辛、金樸、金素」。

  1957年,母親進入北京市二輕系統工作,一直到離休都兢兢業業,信守「相信黨,相信群眾」的基本原則。母親教育我們,要感恩、要回報,母親常說:「你們的父親雖然早逝,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很多戰友犧牲了,他們連名字都不曾留下,如此說來,你們的父親是幸運的。你們永遠不要忘記犧牲的先烈們。」(中國西藏網 記者/孫健 講述者/金堅 圖片均由金堅提供)

  後記:在母親節之際,謹以此文獻給已經逝去的張文心同志及所有十八軍進藏女兵。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翻越十八軍「進藏最高山」:撫今追昔憶英雄(圖)
    這裡原是進藏路上的一處著名驛站「丹達塘」。不過,現在的丹達村,已經是經過整體搬遷後的丹達村,不在史料記載中的「丹達塘」的位置。原來的丹達村就在現在丹達村附近的山溝裡。從山上向下望去,原先密集的村居在暮色中靜靜佇立,片片殘垣斷壁顯得有些蒼涼。只有村邊的麥曲河水,還在不停地譁譁流淌。
  • 去揍政委的女兵:說不要就不要?過雪山草地要女的,現在不要了?
    【二】紅31軍成立於1933年7月,是紅四方面軍在川陝地區以原七十三師為基礎,以及任瑋璋起義部隊、獨立團等擴編而成的部隊,屬於紅四方面軍戰鬥序列。抗日戰爭爆發後,紅31軍被改編為八路軍129師那支使敵人聞風喪膽的主力旅——386旅,而旅長便是鼎鼎大名的陳賡。開國十大將,竟然有兩位都是和紅31軍有著巨大關係的,並且還出了一位上將。
  • 世界上有兩種女兵,一種是女兵,一種是以色列女兵
    眾所周知,即使在21世紀,戰爭的豬腳還依然是男人,雖然大多數國家的軍隊裡面都有著女兵的存在。但其無論是在工作崗位還是人數比例上,那都是無法和男兵相比的。大部分女兵還是偏向於文職,至於那些端槍上前線,甚至於開坦克飛機或者大軍艦的女戰士,不是說沒有,只是在絕對是少數。總而言之,女兵在各國軍隊裡面,始終還是稀有物種。
  • 對越自衛反擊戰,19歲的中國女兵不幸被俘,為保守秘密多次想自盡
    誰知轉眼間越南就開始對中國刀劍相向,為了保衛領土,我國才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方派出了二十萬人進入越南國土,最後死傷超過兩萬人,除了烈士外,還有一些因為不得已的緣故被敵俘獲的士兵,戰後國際紅十字會組織了換俘,被俘的中國士兵大都安全回到了祖國,其中還有幾名女兵。
  • 十八軍的覆滅:淮海戰前胡璉離職,劉伯承說拼光中野也要打掉它
    1947年冬,國民黨為了扭轉軍事上的失利,將各整編師一律編為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十一師升為十八軍。作為軍長的胡璉此時成了國民黨的「救火隊長」,針對胡璉所部戰鬥力極強的特點,毛澤東提出了「拖死胡璉」的戰法,即不與之作面對面的硬拼,他在一份下發給部隊的文件中批示「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以保實力,待機取勝。」
  • 海報|她們有個響亮而又美麗的名字——中國女兵
    女兵風採 / 正文
  • 19歲小戰士俘虜了17歲越南女兵,搜出兩樣東西,令他尷尬不已!
    一陣炮轟之後,村子內殘存的越軍大多是受了傷的,沒受傷的一看攻勢如此之猛,都趁亂逃跑了,班長命令戰士追擊敵人。在到達越軍潛伏的地點後,人早就跑沒了影。班長下令搜查,不放過一個敵人。這時一聲槍響打破了寂靜,原來是一名戰士發現了逃跑的敵人,於是子彈上膛,順利擊倒敵人。小戰士王家友當時年輕氣盛,想在班長面前表現一番,於是自告奮勇,前去逮捕敵人。 可是就在他趕到打傷越軍的地點時,讓他大吃一驚,被打傷的越軍竟是一個女兵,看年齡也就20歲的樣子。
  • 戰地照片——戰地天使 最美女兵
    徐秀雲阿姨在照片前留影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了戰友的生命,38軍112師334團衛生隊衛生員徐秀雲,冒著炮火衝上陣地搶救傷員最美女兵-朝鮮戰場硝煙中的青春時逢紅軍團(平江起義團)八十周年慶典活動,2008年11月23日,在團隊戰鬥過的老首長老戰友老朋友被邀請參加。在參觀團史館時,老前輩們都在尋找自己的戰鬥足跡。
  • 中國女兵被緬甸野人擄走,頭骨被製成水瓢,後人跪哭:來帶你回家
    該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個民間出資建設、民間收藏、以抗戰為主題的博物館,館長是騰衝縣人段生馗,段生馗出生於 遠徵軍倖存者在戰爭結束後寫成了一部抗戰史《古往徵戰幾人回(親歷滇緬抗戰)》。
  • 揭秘三軍儀仗女兵:穿5釐米高跟馬靴 梳傳統髮髻【2】
    這13名女隊員是三軍儀仗隊建隊62年來招收的第一批女兵,也是我國歷史上的首批儀仗女兵。 選拔 從北京軍區22個單位選出 昨日上場的13名女兵,1人被編在空軍護旗手位置,其他12人分三組被編在陸海空軍種方隊的最後一列。
  • 為應對「超級冷冬」印軍改造營房,解放軍運送數千噸物資到邊防
    為了應對「超級冷冬」,印軍對一線部隊營房進行了升級改造,除了多年來建造的具有綜合設施的智能營地外,最近還建造了其他的先進設施,包括電、水、暖氣設施、保健和衛生設施,以容納部隊。印軍發現,即使在和平時期,在冬季為部隊提供後勤保障都是具有挑戰性的。何況根據印度國家氣象局的預測,未來三個月印度可能會頻繁遭遇寒流的侵擾。
  • 她是唯一倖存的女兵
    其中,活人稱野人山為「綠魔洞」。這是一段極其悲傷和肅穆的往事。在這次野人山的「死亡」穿越中,一名女兵活著走出了野人山。她是遠徵軍中唯一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她叫劉桂英,是一名女警衛戰士。劉桂英出生在長沙周邊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日軍全面侵華時,17歲的劉桂英住進了長沙湘雅醫院。
  • 中國遠徵軍:途徑野人山,女兵被擄走幾十人,野人把頭蓋骨當水瓢
    中國遠徵軍而其中將近一半的人數,3萬餘人卻並未犧牲在戰場上,而是永遠留在了荒蕪一片的野人山;野人山荒無人煙,唯一有的便是潛伏在山內的野人部落,因為野人山是原始叢林,以部落為體制的野人們都並未開化遠徵軍進野人山而隨軍前徵得40名女護士,最後卻只剩下4名,而剩下的近乎都被留在了野人山中,我們不敢想像除開那4位女兵之外的女英雄遭遇了什麼
  • 應徵女兵需要哪些條件 2019女兵徵兵時間 女兵身高體檢要求
    ↓↓↓  -1-  為什么女兵報名需要高考成績?  報名截止後,教育部學生信息資料庫網上報名系統將自動依據報名人員高考相對分數。  高考相對分數:  高考相對分數=(1-當年高考成績在本省的排名次序÷當年本省的高考總人數)×100  高考相對分主要的參考數據有兩個:  一是女青年當年高考成績在本省的排名次序;  二是女青年參加高考時,當年全省高考的總人數。  所以,因為高考成績排名、高考總人數不同,不同年度參加高考的女青年情況也不一樣。
  • 黃道:為信仰鬥爭到底
    他就是被陳毅元帥譽為「江西人民革命領袖、中共優秀的領導幹部、馬列 主義的活動家」——黃道。一張老照片將我們帶進了那段戰火硝煙的崢嶸歲月。黃道,1900年出生在橫峰姚家,1923年秋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結識李大釗等人,同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 楊偉東:核心價值觀要求全社會將法治轉化為規則和信仰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最新概括。  把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凸顯了法治在一個國家的地位  最近,十八大當中把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應當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法治是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當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它最核心的要求是所有的人都應當在法律框架當中運行,遵守相應規則。
  • 比肩長徵艱難的進藏先遣連,創驚天地泣鬼神壯舉,遭人神共憤結局
    毛澤東不允許「臥榻之側容他人酣睡」,11月23日,致電西北局彭德懷,責成其擔負進藏主要任務。彭德懷實陳困難太多。毛澤東心急,1950年1月2日在莫斯科出訪時又給西南局劉伯承、鄧小平發報:「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越早越有利,否則,夜長夢多。」劉、鄧研究後請示由二野18軍進藏,同是請示分四路從雲南、四川、青海、新疆向西藏進軍,「多路向心,解放西藏」。毛澤東同意此方案。
  • 6月進藏,才是最美最安全的時候
    不去西藏,不知道中國有多美~那你知道進藏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嗎?每一個想去西藏的人心中都會有這個疑問吧?在網上搜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會說7、8月份是進藏的最好的時間?中裕國旅告訴你 6月份才是進藏最美最安全的時候。
  • 遠徵軍回憶野人山:山洞中滿是中國軍人遺骸,女兵更是僅倖存一位
    引言唐朝詩人曹松曾作《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其中有言:「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由此可見戰爭的殘酷。03歷時114天,經過了600多公裡的長途跋涉之後,遠徵軍部隊終於走出了野人山,此時杜聿明也已經身患重病,倘若不是部下拼死抬出,或許也已經遇難。即使如此,最初進入野人山的3萬將士,僅僅剩下3000人,而其中的女兵更是只倖存一位名叫劉桂英的護士班戰士。
  • 牛頓:畢生科研只為證明內心的宗教神學信仰
    眾所周知,牛頓是十七、十八世紀英國百科全書式的天才,不僅在物理學上發現了牛頓三大定律,在數學、經濟學等領域都頗有建樹,提出了微積分、首創了經濟學上著名的金本位制。他本人又身兼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國會議員數職。還被封過爵士,從事過經濟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