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超級冷冬」印軍改造營房,解放軍運送數千噸物資到邊防

2020-11-24 網易新聞

2020-11-23 11:30:46 來源: 天天軍情

舉報

  據印媒體報導,22日凌晨,新德裡的最低溫度降至6.9攝氏度,這是自2003年以來11月份的最低水平。印度國家氣象局預測,今年印度可能遭遇比以往更冷的冬天。其背後的主要因素是自2020年8月以來太平洋上空普遍存在的拉尼娜現象。

  

  新德裡的氣溫已經如此,在海拔更高、緯度更高的邊境一線可想而知。為了應對「超級冷冬」,印軍對一線部隊營房進行了升級改造,除了多年來建造的具有綜合設施的智能營地外,最近還建造了其他的先進設施,包括電、水、暖氣設施、保健和衛生設施,以容納部隊。

  

  我們都知道,中印邊境西線的海拔高度非常高,11月份過後,該地區降雪量高達12米。印軍發現,即使在和平時期,在冬季為部隊提供後勤保障都是具有挑戰性的。何況根據印度國家氣象局的預測,未來三個月印度可能會頻繁遭遇寒流的侵擾。

  

  印軍自稱,在所謂拉達克地區儲備了至少兩個月的口糧、冬衣、高海拔帳篷和燃料。消息人士說,隨著過去六個月印軍在所謂拉達克地區加強了部署,一些專門為抵禦嚴冬而儲備的必需品足以維持一年。

  

  但是從印度電視臺播放的實際視頻看,這些臨時營房的保溫性能都不強。雖然說是士兵們的住所有床和暖氣,但部分營房甚至還沒有安裝大門。兵舍幾十人只有一臺煤油爐,軍官宿舍裡卻是兩人一臺煤油爐。

  拉尼娜現象造成的「超級冷冬」不僅對印軍有影響。趕在寒冬來臨前,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運輸車隊千裡機動,也將最後一批冬囤物資運抵邊防確保邊防官兵安全過冬。

  

  據報導稱,數百臺運輸車輛滿載上千噸過冬物資從成都出發,沿2100多公裡的川藏線奔赴多個邊防點位,途中還要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川藏公路的持續建設,道路通行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但受高原天路特殊路況和地質影響,官兵們絲毫不敢大意。

  

  常年行駛在高原天路上對於高原汽車兵來說,處理突發情況已是家常便飯。

  

  官兵們忍著高寒缺氧的不適,不到10分鐘就可完成輪胎更換,讓車隊繼續行駛在漫漫天路。

  

  據了解,此次任務歷時一個星期,官兵們終於將過冬物資全部補給到位,而這個圓滿的句號也標誌著川藏兵站部進藏運輸任務連續16年安全圓滿完成!

  

  至此,前後歷時兩個多月汽車兵們趕在寒冬來臨之際,已將數千噸物資運往邊防一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有些路段甚至是單行線,所以,印度的1-3噸小卡車,是喘著粗氣上的高原,在路上還要「喝掉」大量自身攜帶的油料。 就印軍而言,物資從列城到達一線哨所,大部分都是非鋪裝的山路,甚至季節性小路,在這段路上,印度主要以騾馬為主,以打通複雜地形上補給的「最後一公裡」。雖然上個月印度曾曝光了他們飼養的雙峰駱駝,但目前還沒有投入使用。「高原之舟」犛牛是最好的運輸動物,但印度只列出了計劃,並沒有購買犛牛。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不對比不知道好壞,相比印軍的窘迫,一山之隔的解放軍的待遇完全可以說就是天差地別。身處高原要知道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氧氣也會變得更加稀薄,可我們的解放軍官兵依然可以吃上火鍋,住進溫暖的營房,並且氧氣通到床頭可以完全避免缺氧的威脅。假如印軍知道了這些會不會因此不戰潰敗?
  • 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而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就在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
  • 印度邊境大地震,雪崩衝毀營房,唯一補給通道被斷,印軍身陷絕境
    近日印軍再次傳出噩耗,有印度媒體報導,印度邊境發生大地震,雪崩衝毀營房,唯一補給通道被積雪切斷,現在大量印軍身陷絕境。據悉,印軍在山區的營地接連發生5.1級和5.3級的地震,山體滑坡和雪崩不僅摧毀印軍營房,還將唯一生命通道給切斷,為來疏通這唯一的公路,印軍用上從瑞士購買的吹雪機。然而外國進口的高端設備,在短時間內也無法解除印軍困境,雪堆裡摻雜的石塊,很難被吹雪機清除,現在大量被困印軍需要緊急救援。
  • 土僱傭軍成為真正對手?印軍:採取雙重任務計劃
    中國解放軍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已經在班公湖對岸上進行了很好的部署,有著恆溫的基地,利用無人機去運輸蔬菜水果,物資供應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現在充分去調動坦克和其他的裝備到前線,隨時應戰都沒有問題。印度看到中國有著這麼強力的部署,開始有點慌了,連忙跟中方進行會談,有意露出友好的信號。
  • 解放軍在邊境亮出實力,印軍士兵噤若寒蟬
    近年來,西藏軍區大力組織開展信息化邊防建設,將各種科技手段引用到邊防管控當中。就在近日,央視軍事記者走進了位於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軍區某邊防連,實地探訪了該邊防連哨所的遠程監控系統。從公開的報導畫面中可以看到,該哨所坐落在一座山脊之上,在哨所的不遠處有一個巨大的光電觀測攝像頭。
  • 柯爾克孜族牧民玉努斯·牙庫西,堅持18年趕著犛牛為邊防官兵運送...
    他家不遠處坐落著一個邊防哨所,每年5月至9月,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庫爾幹邊防連10多名官兵在這裡執勤。雪域邊關,玉努斯與邊防官兵譜寫出一曲曲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樂章。玉努斯與邊防官兵結緣,還得從1996年的洪災說起。那年6月,英沿地區山洪暴發,玉努斯全家斷炊好幾天,2歲的兒子吐爾地·玉努斯餓得哇哇大哭。是邊防連官兵第一時間送來米麵等物資,救了他全家人的命。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原先在拉達克高原上"嘴硬"的印度陸軍如今終於嘗到了嘴硬的"苦果"。環球網11月30日報導稱,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威。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
  • 印媒:巴軍在克什米爾部署彩虹4 印度面臨兩線作戰
    作者署名:笑天據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網站報導,印度陸軍第14軍為準備在拉達克地區過冬而列出的一個裝備需求清單。同時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執行任務的印度第15和第16軍也提出了一個清單,列出需要採購的武器裝備,其中包括槍掛榴彈發射器、無人機、輪式裝甲車和其他防禦裝備。在印軍提出這些採購要求之前,巴基斯坦方面正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區附近部署「彩虹-4」無人機,而這些無人機具備很強的攻擊力,可進行打擊印度部署在該地區的各種軍事目標。
  • 印度士兵遭遇天災人禍,印軍撤還是不撤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印度放出這個消息,並非無據可查,事實上,印度的一線部隊已經被凍到無法承受據網上消息,印軍士兵駐守在拉達克地區海拔五千米左右海拔,在零下50度的氣溫下,很多印軍士兵連帳篷都沒有。 據悉,印度在拉達爾地區屯兵20萬,但其似乎並沒有準備20萬人的後勤裝備來過冬,根據印軍審計結果,印軍缺乏防寒服、雪鏡、防寒軍靴等高山必備的冬季裝備,短缺率為24%到100%。印度一面加緊生產,另一面緊急向美國求購包括高原帳篷、極地作戰服等各式高原防寒物資。
  • 唐駁虎:58年後印軍又到加勒萬河谷,忘了上次被全殲的教訓?
    至晚上8點,中國軍隊西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水利大校就此事發表聲明:6月15日晚,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違背承諾,再次越過實控線非法活動,蓄意發動挑釁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加勒萬河谷地區主權歷來屬我。印邊防部隊出爾反爾,嚴重違反兩國有關邊境問題協定協議,嚴重違反中印軍長級會談共識,嚴重損害兩軍關係和兩國人民感情。
  • 央視證實,解放軍收到一種外骨骼裝備,美專家:讓人變成超級戰士
    日前,據官方媒體稱,解放軍邊防部隊最近收到了一種外骨骼裝備,這可以讓他們能夠在惡劣的高海拔環境中更有效地執行任務。有分析專家認為,這種外骨骼服在搬運貨物、哨兵巡邏等任務中特別有效。 據央視稱,在最近的一次物資運送任務中,數名我軍士兵攜帶食物和水,每個人的背包攜帶物資約20公斤。但其中一位士兵告訴央視,穿上骨骼服一點都不感覺累,因為重力已經轉移到了骨框架上,所以腿上沒有感覺受力情況。
  • 印軍地面運輸已被迫停止了,高原大雪封山:9萬印軍被困聽天由命
    現在印軍在山區已經部署了大約150輛T-72和T-90型坦克。印度坦克部隊指揮官達拉上校說,雖然印度使用了特殊的燃料和潤滑油,但是,每天晚上,這些T-72型坦克還是需要進行2次熱車,否則設備將會被凍壞。
  • 解放軍攻克重大難題,印度眼紅了!
    沒錯,就是中國的邊防戰士。墨脫邊防一線的執勤點,很多在無人區。因為地形複雜,氣候條件惡劣,這些邊防點至今未通公路。邊防戰士的補給物資,只能靠官兵徒步接力背過去。據邊防戰士介紹,將物資從起點運送一線,至少需要120人接力。這是解放軍全軍唯一仍在使用徒步接力方式運送物資的邊防部隊。正常情況下,這個接力過程至少需要持續兩到三天,如果碰上下雪等惡劣天氣,耗時會更長。
  • 喜馬拉雅山下的印軍:無人機送火鍋,氧氣隨時吸,身穿外骨骼裝備
    現在在中印邊境線的喜馬拉雅地區,中國邊防戰士已經享受到火鍋供應了。根據有關消息,駐紮在中印邊境喜馬拉雅山區的中國士兵在吃飯時能夠享受到由後方運送的火鍋了,在休息時營區的床邊有足夠的制氧機產生的氧氣。同時士兵在進行巡邏時可以裝備最新的外骨骼裝備來抵抗極寒的天氣。正是依靠這些設備,中國士兵正在與印度軍隊進行對抗。
  • 我直升機緊急抵達獅泉河,這一幕令印軍崩潰
    事實上,除了獅泉河場站外,在阿克塞欽和阿里地區,解放軍目前正在或者已經建設的、擁有完整機庫和設施、能容納6架直升機的陸航場站,幾乎已經達到了平均每隔300公裡就有一個的規模。不僅如此,在解放軍新疆軍區每個邊防連營區內部,都有一個或者數個30*30的混凝土直升機停機坪。相比之下,部署邊境的印軍軍隊所建造的直升機平臺則更像是一個玩具,其在實戰中能夠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印軍採購12艘巡邏艇 將部署至班公湖
    (印軍將領乘坐小型快艇前往邊境地區) 據《印度時報》1月2日報導,2020年12月31日,印度軍方與印度果阿造船廠籤署了12艘特種快速巡邏艇的採購合同
  • 想與中國打「持久戰」印軍最大的問題:後勤保障
    向拉達克地區運送物資的印軍車隊【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業餘愛好者談策略,專業人員談後勤。」報導稱,印度想在邊境與中國打「持久戰」,就必須抓住有限的補給窗口提前儲備物資。報導稱,目前印度陸軍在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近3個師的兵力,其中2個師是從其他戰區調來,在後勤保障方面受到更大限制。其他新調入部隊也面臨類似難題。過去6周,從平原調入拉達克地區的部分印軍部隊已經開始動用當地庫存,印軍倉儲物資正在快速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