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與中國打「持久戰」印軍最大的問題:後勤保障

2020-11-22 網易軍事

(原標題:想與中國打「持久戰」?印媒坦承邊境印軍當前最大問題:後勤保障)

向拉達克地區運送物資的印軍車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業餘愛好者談策略,專業人員談後勤。」面對印度國內圍繞中印邊境衝突的紛紛擾擾,《印度快報》5日坦承印軍當前面臨最大問題——後勤保障。報導稱,印度想在邊境與中國打「持久戰」,就必須抓住有限的補給窗口提前儲備物資。

報導稱,目前印度陸軍在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近3個師的兵力,其中2個師是從其他戰區調來,在後勤保障方面受到更大限制。其他新調入部隊也面臨類似難題。過去6周,從平原調入拉達克地區的部分印軍部隊已經開始動用當地庫存,印軍倉儲物資正在快速消耗。「拉達克東部地區冬季降雪量很小,內部交通順暢,甚至還可以起降直升機。但該地區經濟落後,幾乎沒有任何農產品或工業補給,所有供應品都依賴從域外輸入。如果想在冬季繼續駐守,在印中邊境地區部署的印軍部隊將面臨漫長的供應鏈難題。後勤方面的限制,可能將最終決定印方在拉達克長期部署的部隊規模」。

據介紹,目前印軍的後勤物資是由印度陸軍後方高級冬季倉庫提供,只能通過兩條公路輸送,運送時間可能長達18天左右。更糟糕的是,通過陸上運輸只能在短暫的夏季幾個月進行。當冬季降雪時,陸上補給線就會中斷。以往為減少補給壓力,印軍都需要根據後勤測算,在冬季撤出某些「非必要的部隊」。

負責北方司令部後勤工作的印軍軍官透露,拉達克地區的補給,平時從3月就要安排採購。現有人數的例行補給,暫時不成問題。但如果冬季要在該地區部署更多軍隊並保持高級戰備狀態,就必須把更多補給品從採購地運輸到印中邊境,屆時後勤支援將是一個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在最近6周內根據後勤評估確定補給規模,追加訂購更多供應品,安排更多的運輸車輛和庫存儲備,以便提前將足夠的物資送到前線。確保在冬季陸上補給線中斷期間,前線部隊可以靠倉儲物資維持日常補給」。

該軍官披露,拉達克地區的空中運輸補給也是一個大挑戰。由於高海拔地區和天氣的限制,列城空軍基地的使用受到很多限制。一旦溫度下降到一定限度,飛機就無法從列城機場滿載起飛。這方面美制C-130J運輸機表現不錯,而俄制伊爾-76運輸機的滿載率受到嚴重影響。

此外,報導還提到,拉達克地區的冬季氣溫可能降低到零下25攝氏度。除了物流供應,印軍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為高海拔地區提供足夠的特殊防寒裝備。一名印度軍官透露,目前印軍還沒有在拉達克地區建立半永久軍營的考慮。在當前氣溫下,當地印軍用帳篷就可以過夜,增派部隊的住宿問題目前還不成問題。但進入9月後,就得為士兵提供足夠數量的防雪防寒帳篷過冬。(王年旺)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責任編輯:崔宇威_NBJS11349

相關焦點

  • 印度邊境環境惡劣,莫迪若無法保障後勤,印軍撤得回來嗎?
    原來印度邊境的環境非常惡劣,寒冷與飢餓正威脅著印度士兵的生命,莫迪如果無法保障後勤,印軍撤得回來嗎?印度為此可能付出大量生命的代價。圖為印度士兵目前北半球已經進入冬季,寒冷是印度軍隊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眾所周知,印度的絕大部分領土都位於熱帶,所以印度士兵的耐寒能力普遍比較差,在寒冷環境中,這些士兵的戰鬥力也會普遍下降,再加上許多印度士兵參軍僅僅只是為了吃飽飯,他們也不願意就這麼為國犧牲,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這些印度士兵想的第一件事很可能是直接投降
  • 土僱傭軍成為真正對手?印軍:採取雙重任務計劃
    本來還以為班公湖上的局勢已經是最為險峻的局面,畢竟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對抗是被國際社會所關注的。中國解放軍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已經在班公湖對岸上進行了很好的部署,有著恆溫的基地,利用無人機去運輸蔬菜水果,物資供應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且現在充分去調動坦克和其他的裝備到前線,隨時應戰都沒有問題。印度看到中國有著這麼強力的部署,開始有點慌了,連忙跟中方進行會談,有意露出友好的信號。
  • 印度軍工出馬,為印軍開發裝備!藉此對抗中國,想清楚了?
    據悉,印度軍工為了全力支持印軍對抗解放軍,苦心開發多種裝備! 據印媒報導,近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開發了多種產品,以幫助印度軍隊應付極端寒冷的天氣,對付中國,例如Him-Taapak加熱裝置和融雪機,來幫助印度士兵應付極低的溫度。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提到印度軍工似乎就想調侃幾句。印度軍工自身的確存在著問題。
  • 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而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就在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
  • 中國對印軍使用微波武器?真這麼幹對缺冬衣的印軍反而可能是福利
    而警用或者防暴用的微波拒止武器威力就小一些,以「打疼」人的裸露皮膚、驅散人群為主要目的,不要求殺傷或者殺死。這兩種武器都要由大功率發射機、大型高增益天線或天線陣面、瞄準和控制系統以及大型載具車組成。將包括大型載具車在內的整套系統部署到某個位置,硬化路面是必不可少的。據印度《出版報》網站2020年6月1日報導,中方軍隊正在班公湖附近展開土建工程,一條鋪設瀝青的戰備公路在飛速建設中。
  • 衛星照片發現拉達克印軍,最大燃料儲備庫區:隱藏在一個山坳裡
    近日,社交媒體發布了印度在列城附近的一個巨大地下倉庫圖片,這是一張衛星照片,拍攝到了,印軍在列城機場附近山坳裡的印軍油料庫,這已經在拉達克地區印軍最大的油料庫,還有一個400平米地下油庫。雖然,談不上多大,但是,對於列城印軍來說,已經是一個巨型地下油庫了,在油庫區附近,也有很多油罐車往來運輸。
  • 解局|美印籤署後勤協定:一場貌合神離的合作
    (新華社/路透)  不過,專家指出,美印籤署協定時各有「小九九」,圍繞「美國是否駐軍印度」問題上的激烈交鋒更體現出兩國關係中的深層次矛盾。表面一派繁榮的合作背後,美印卻難以真正走近。  根據協定,美印兩軍今後將可以使用對方國家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基地,用於軍事人員和裝備的補給、維修和休整。兩國在互惠基礎上可通過「記帳」獲取對方除進攻性武器以外的軍事支持。美國戰機和軍艦在必要時可使用印度機場或港口,大大方便美國進出印度洋。  卡特在記者會上稱,協定籤署後將會「使共同行動中的後勤保障變得更加簡單和高效」。
  • 緊張局勢下,印度和中國一旦開戰,誰的贏面更大?
    儘管當前中印談判有所進展,雙方都有撤軍的舉動,然而印軍最近的活動卻讓人不得不提防,我國不少專家也認為印度此舉很有可能是緩兵之計,所以中印之間很有可能將有一戰!那麼一旦開戰,誰的贏面更大?
  • 邊境印軍上演三軍匯合,但這次印媒改哀嘆了:連正常巡邏都困難?
    在邊境部署了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後,印度媒體並沒有對其戰力或者是所謂能夠對中國造成多大威脅進行描述,反而是詳細描述了部署在拉達克等地的印軍部署環境之惡劣。印度媒體《印度快報》承認,在超過1.8萬英尺,約合5486米的高原上,有超過10萬印度軍隊被部署在此地,這在以往的軍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 山區下雪降溫,印軍佩戴美國暴風雪面罩!專家挖苦:印軍太寒酸
    近日,美國根據與印度籤署的後勤協議向印度運輸了大量防寒裝備和軍用糧食。同時,還要與印度進行三項軍事合作。 因此,也有專家挖苦印軍太寒酸!為什麼這麼說呢?
  • 印媒說出20萬印軍困境,再不撤離就來不及了
    印度總理莫迪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對於國內嚴重的疫情、持續爆發的農民抗議是不聞不問,反而天天在邊境線上搞小動作。特別是在拉達克地區,布下重兵,但是相應的後勤物資卻遲遲跟不上,導致軍隊上下是怨聲載道。據環球網報導,印度有關人士指出:今年想在拉達克地區留守,要面臨許多難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印度20萬部隊將陷入困境。
  • 對峙關鍵時刻,高原邊境巨大危機正在降臨,印軍曝出一個罕見動作
    據了解,印軍已經對於鄰國的「作戰手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管道,以阻止敵軍的越界行為,這些管道是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直徑都在2米左右,十分龐大。    印度一方面想提升自己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想轉移國內的視線,所以印度採取了佔領領土的辦法。
  • 印軍越境被凍死17人,活下來的10人躲到了我軍營地?
    就在前不久,印軍越境挑釁第三大國軍人的時候,一場不動槍彈的肉搏戰打下來,印度一方直接身亡了20人以上,但其中17人竟然是在喜馬拉雅山上被凍死的。此外印軍還有17人存活了下來,而這些人竟然還是「僥倖被俘虜」了。
  • 印度邊境大地震,雪崩衝毀營房,唯一補給通道被斷,印軍身陷絕境
    據悉,印軍在山區的營地接連發生5.1級和5.3級的地震,山體滑坡和雪崩不僅摧毀印軍營房,還將唯一生命通道給切斷,為來疏通這唯一的公路,印軍用上從瑞士購買的吹雪機。然而外國進口的高端設備,在短時間內也無法解除印軍困境,雪堆裡摻雜的石塊,很難被吹雪機清除,現在大量被困印軍需要緊急救援。
  • 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印媒再次報導,在前線邊境駐紮的印軍被迫只能使用14年前就積壓在倉庫裡的睡袋。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 印度士兵遭遇天災人禍,印軍撤還是不撤
    據網上消息,印軍士兵駐守在拉達克地區海拔五千米左右海拔,在零下50度的氣溫下,很多印軍士兵連帳篷都沒有。 據悉,印度在拉達爾地區屯兵20萬,但其似乎並沒有準備20萬人的後勤裝備來過冬,根據印軍審計結果,印軍缺乏防寒服、雪鏡、防寒軍靴等高山必備的冬季裝備,短缺率為24%到100%。印度一面加緊生產,另一面緊急向美國求購包括高原帳篷、極地作戰服等各式高原防寒物資。
  • 印軍開始垂頭喪氣,軍方緊急下令,從爭議區域撤兵
    6月初強勢喊話的印度陸軍司令,其遭到了光速打臉,6月18日,印度軍方緊急從克什米爾地區撤兵,對印度軍方的撤兵行動,印軍依舊保持「死鴨子嘴硬」的狀態,印軍表示印度的撤軍並不是因為害怕,而是為了恢復當地和平。在印軍撤兵克什米爾地區的四天前,印軍遭受了無法反擊的攻擊。
  • 我直升機緊急抵達獅泉河,這一幕令印軍崩潰
    據了解,阿里昆莎機場位於我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北距噶爾縣縣城44千米,為4D級中國國內支線機場,屬高高原機場。其航站樓面積3969平方米,站坪面積5.1萬平方米,設4個C類機位,跑道長4500米,寬45米,可供空客A319等高原機型的起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的使用需求。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