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之隔天差地別!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9 08:46:21 來源: 小賴皮的美食

舉報

  既印軍購買了一批二手高原防寒服之後,印媒再次報導,在前線邊境駐紮的印軍被迫只能使用14年前就積壓在倉庫裡的睡袋。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根據媒體爆料,這一批在2006年採購的義大利睡袋就因為不符合高海拔地區的保暖要求而被存在坎普爾的倉庫裡,一直沒有向印軍發放。而且這些睡袋本身就是印軍根據低海拔地區部隊的要求定製的,現在卻被分發放給高海拔地區的士兵,要知道低海拔和高海拔之間溫度的差距可以達到30到40度之間,越高的海拔氣溫就越低,不但要求保暖的性能能夠達到需要,還要抗寒風的侵襲,而這些駐紮在拉達克地區的士兵面對的可是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

  

  在2011年和2015年的時候印度專家經過質量評估後國防部沒有批准將這批物資發放給駐紮在雪原冰川地區的士兵,可見這批睡袋的禦寒性能實在是令人失望,更何況據上一次的質量評估又過去了五年,顯然現在印度的後勤部門已經沒有辦法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只能把這批物資配發給前線的士兵。

  不對比不知道好壞,相比印軍的窘迫,一山之隔的解放軍的待遇完全可以說就是天差地別。身處高原要知道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氧氣也會變得更加稀薄,可我們的解放軍官兵依然可以吃上火鍋,住進溫暖的營房,並且氧氣通到床頭可以完全避免缺氧的威脅。假如印軍知道了這些會不會因此不戰潰敗?顯然這也是可能的,沒人會不關心自己的性命,尤其是馬上大雪封堵道路,印軍可能持續六個月連基本的生活物資都接收不到,繼續駐紮在前線還可能因此直接凍死餓死,印軍這種本身軍紀就十分懶散的軍隊,士兵發生不戰而敗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若是這樣中國將不戰而勝,等同於再一次狠狠打擊印度總理莫迪的狼子野心。

  

  不過到現在為止印度官員仍然嘴硬,稱印度士兵非常滿意這批十四年前的睡袋。但據媒體了解到,印軍部分士兵在試用這一批睡袋後卻抱怨說,睡袋的保暖效果很差,必須要穿著防寒服才可以勉強入睡,更有甚者表示當前後勤保障已經陷入了困境,未來溫度更低的時候還只有保暖效果差的裝備只能等著被活活凍死。

  

  莫迪將這些印軍部署在拉克達地區完全就是白白犧牲,我軍只要不接招就可能要不戰而勝了,而印軍連基本的後勤保障都做不到,實在是談不上什麼戰鬥力。更何況莫迪政府現在還在為國內大規模的農民抗議而焦頭爛額,奉勸印方不要再自作多情,儘快拿出誠意和中方達成和解,消除邊境地區發生衝突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印軍士兵露宿雪坑,只能用劣質睡袋嗎?美軍處理剩餘庫存不保質量
    對印度駐高原部隊來說,真正的難題已經不是如何作戰,而是如何保證自己的生存了,為了能夠在高原上越冬,印軍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物資來了印軍為保證士兵過冬,特意從美國進口陳年睡袋,原本是美軍在2006年採購的東西,屬於從倉庫中翻出來的陳年舊貨,還不如找我們訂貨,論到生產越冬用的東西,還有誰比我們更專業呢?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
  • 印度士兵遭遇天災人禍,印軍撤還是不撤
    據了解,印媒一貫擅長通過半真半假的消息對外展現印度「強硬態度」,從而挑動國內的民粹情緒。印度於11月14日將迎來印度教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排燈節。有分析人士認為,印媒此舉的目的是,通過對外向中國施壓給國內解壓。但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中印雙方在前幾輪接觸上達成的先期共識,也不利於雙方繼續交涉,反而會誤導輿論,混淆視聽。
  • 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目前的進展是中印兩軍應當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中國提出正當要求,讓印軍先停止越界,開始撤出,然後解放軍再撤軍。中國的意見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完全是由印度一方引起的,這一點人所共知,印度自己也心知肚明,印度總理莫迪此前已經表示過,中國解放軍沒有越界行為
  • 邊境印軍上演三軍匯合,但這次印媒改哀嘆了:連正常巡邏都困難?
    那麼此次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也加入到這一陣營中,印度上演了一個三軍匯合。他們稱,這次部署是為了加強三軍的融合,並為海軍特種部隊提供在極端寒冷的天氣條件下作戰的機會。若是按照印度人以往的慣例,此次三軍匯合印度國內民眾必定會大肆歡呼一陣,但是奇怪的是,這次印度媒體不僅沒有大肆宣揚歡呼,反而還十分沮喪,這是怎麼一回事?
  • 解放軍在邊境用微波武器擊退印軍奪回山頭?印軍方回應:假消息
    綜合澳大利亞《澳洲人報》和英國《泰晤士報》消息報導,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中印邊境發生軍事對峙期間,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迫使印度軍隊撤退。資料圖文中稱,這位中國學者透露,解放軍動用微波武器對付印度士兵的行動發生在8月29日,印度當天派士兵佔領了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東部的班公湖南岸的兩個重要山頭,解放軍西部戰區則派出部隊前往收復這兩個被佔領的制高點,並被要求不得開火。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這次調上來的比哈爾團第16營據說在克什米爾戰線戰功赫赫,但在加勒萬河谷,比哈爾的生鐵膽撞上了解放軍的金箍棒,碎了一地。不管怎麼說,解放軍至少肯定沒有掉到河裡的,否則早已衝到印度一方了,印度不嚷得月亮上都聽得到就奇怪了。但印度方面的傷亡很大。一開始說是3個,其中包括桑託什·巴布上校。第二天又增加了17個,據說一天後再次增加18個,不排除以後還會有傷重不治的。解放軍也分批釋放了被俘印軍人員,據說第一批釋放了35個,第二批釋放的10人裡有一個中校、三個少校,可能還有尉官,那就是很多軍官了。
  • 媒體披露解放軍番號演變史 38軍被譽「萬歲軍」
    每個軍轄3至4個師。此後,隨著戰爭的繼續進行,又陸續編成了一些新的軍,也有一些舊的軍番號被撤銷。到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70個軍全部建立。其番號為1至70軍。但其中,56、57、59三個軍番號沒有使用,同時有西北軍區獨立第1、第2、第3軍填充。
  • 我直升機緊急抵達獅泉河,這一幕令印軍崩潰
    因此,這是在獅泉河場站(即阿里昆莎機場)——西線一系列前線陸航場站中最早建成的。據了解,阿里昆莎機場位於我國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噶爾縣昆莎鄉,北距噶爾縣縣城44千米,為4D級中國國內支線機場,屬高高原機場。其航站樓面積3969平方米,站坪面積5.1萬平方米,設4個C類機位,跑道長4500米,寬45米,可供空客A319等高原機型的起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萬人次的使用需求。
  • 印軍高官信口開河:解放軍若進攻 一定還是用蘇聯時期戰術
    印軍高官信口開河:解放軍若進攻 一定還是用蘇聯時期戰術 2020-09-27 17:30:02
  • 一系列高科技武器亮相!解放軍在邊境亮出實力,印軍士兵噤若寒蟬
    此外,報導中還出現了一款新型單兵多功能望遠鏡。據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戰士介紹,這款望遠鏡在觀察的時候特別清晰,對於距離較遠的目標,還可以調整望遠鏡的倍數。據了解,這款融合型多功能望遠鏡可以根據實地情況進行切換,包括雪地、叢林、城市、海洋等不同的模式,這樣可以更清晰地對目標進行觀察,並還可以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及時地把觀察信息記錄下來。除此之外,它還可以進行紅外、熱成像及微光環境下的偵察。
  • 解放軍在班公湖巧妙取勝,印軍嘔吐逃跑:不開一槍奪回2個山頭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稱,根據中國專家金燦榮教授的說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印軍非法佔領的2個山頭上使用了微波武器,印度士兵們開始產生不良反應,隨後逃跑,解放軍巧妙取勝,奪回了班公湖南岸的高地。報導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在近日播出的電視節目中,提出了一個最新進展,稱中國解放軍士兵在對峙前沿的小規模衝突中,對印度士兵使用了非致命定向能武器(雷射、微波武器)。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青藏高原的寒冬已經來臨,我們不妨來個中印兩軍的戰略運輸能力大比拼。 翻看電子地圖,從喀喇崑崙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一線,無疑是一堵牆,從印度平原仰望中國的青藏高原,就是在「翻牆」。這堵牆緊挨著的,是遼闊的青藏高原。 從印度平原到達所謂「拉達克地區」,目前只有「列城-斯利那加」和「列城-馬利納」兩條戰略運輸線。
  • 1962年班公湖之戰,斃14印軍,俘虜少校連長,一舉前推10公裡
    不久,陸續增援而來的印軍在距離我方哨所僅僅300米的地方修築工事並搭建帳篷,對阿里9號哨所形成合圍之勢。8月26日,印軍又在北側山頂設置觀察哨,印軍汽艇也從湖面逼近阿里9號哨所挑釁。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
  • 中國對印軍使用微波武器?真這麼幹對缺冬衣的印軍反而可能是福利
    《歐亞時報》2020年11月17日報導稱,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期播出的電視節目中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西線的對峙中,對印度士兵使用了定向能武器。他說:「我軍從山腳下向印度士兵佔據的山峰發射了微波能量束,將山頭轉化成『微波爐』,使印度士兵迅速從佔據的山頭撤退。」。
  • 「闢謠」我軍使用微波武器,印軍這波操作暴露其艱難處境
    據觀察者網11月19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今年8月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迅速引起英、土澳等國的一番惡意炒作。印媒也不甘示弱,聲稱印軍疑似受到聲波武器、微波武器的攻擊。
  • 印軍秘密部署蛙人隊,在海拔4000米班公湖潛水是玩命
    他在距離班公湖僅幾百米的印度軍隊一個陣地上指著班公湖對印軍和印藏邊境警察部隊的士兵們說:「正在進行談判以解決(與中國)邊界問題。無論取得了什麼進展,這個問題都應該得到解決。但是,我不能保證會在多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我保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觸及或佔領印度的一寸土地。」印度國防部長在對班公湖前線部隊演講的最後強調說「沒有比通過談判找到解決方案更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