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班公湖之戰,斃14印軍,俘虜少校連長,一舉前推10公裡

2021-01-15 騰訊網

作者:風千裡

從熱欽山谷遙望曼冬湖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印度尼赫魯當局對中印邊界地區奉行前進政策,在軍事上加緊非法侵佔。中印邊界東段、中段和西段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毗鄰西段邊境的阿里地區更是印度進軍的重點地區。進入1962年七八月間,印軍先是侵入加勒萬河谷,並構築工事企圖長期盤踞,又切斷了我方哨所與後方的交通道路。其後,印軍又開始在班公湖一帶實施襲擾,8月23日,印度派出兩艘汽艇侵入班公湖中方一側進行偵察騷擾,並向岸上我邊防部隊的哨所開槍。

次日,印軍第114旅廓爾喀第1營派一個排的兵力從班公湖南岸向我邊防的阿里9號哨所逼近,並搶佔哨所南山坡制高點。不久,陸續增援而來的印軍在距離我方哨所僅僅300米的地方修築工事並搭建帳篷,對阿里9號哨所形成合圍之勢。8月26日,印軍又在北側山頂設置觀察哨,印軍汽艇也從湖面逼近阿里9號哨所挑釁。

1962年從楚舒勒出發,非法侵入班公湖中方一側的印軍廓爾喀第1營官兵

在班公湖北岸構築地堡工事的印度廓爾喀第1營官兵

在當時,我軍在班公湖一帶的軍事力量尚比較薄弱,面對印度的大舉入侵和挑釁,還無力做到像今天這樣將敵人硬碰硬地頂回去。在這種不利情況下,我軍開始了艱苦的反蠶食鬥爭:先是在阿里9號哨所的北側增設哨卡以支援被孤立的哨兵。在天文點一帶的印軍哨所之間增設哨卡,以切斷印度哨兵之間的交通聯繫。在被印軍侵佔的加勒萬河谷,派精幹的偵察力量摸清印軍布防情況,然後突擊在附近交通要點設立哨卡。經過這一系列反蠶食舉措,我方的軍事力量又將印軍很多據點包圍,並切斷相互間的聯絡通道,原本氣焰囂張的印軍反而處在被動之勢。

中印之戰前,赴前線視察的康西瓦指揮部領導

在反蠶食鬥爭時期,為了避免擦槍走火引發局勢惡化,我方官兵在不斷增設哨卡的時候,一直保持著最大克制,就算印軍主動開火挑釁,我軍也想法設法予以迴避。這給前線官兵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很多時候,面對印軍士兵的肆意挑釁和羞辱,哨所的官兵經常難掩憤怒,不斷向上級請示開火,對此,從新疆軍區,道康西瓦指揮部,再到阿里防區的上級領導,只好不厭其煩地作基層官兵的安撫工作。

戰前在楚舒勒進行通訊訓練的廓爾喀通信兵

到當年的9月末,印軍已經侵入西段達3000餘平方公裡,在班公湖一帶更是修建多座哨卡和防禦工事,其間還屢次出動汽艇和直升機攔截襲擊我方的巡邏和後勤分隊。邊界事態已經惡化到無法依靠非戰爭途徑來解決的地步,終於在1962年10月18日,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我軍開始從東段和西段全線反擊。

在中印邊界西段的高原山區,新疆軍區和康西瓦前指的任務是拔點作戰。10月18日凌晨,步兵第4師11團官兵在炮火掩護下,一舉拿下戰略位置重要的紅山頭,並在隨後的幾天時間裡逐步肅清了天文點防區內的全部印軍據點,印軍第114旅14營傷亡慘重,我軍在西段的反攻開始了。21日,幾個月來在班公湖畔飽受印軍羞辱的前線官兵終於接到了拔點戰鬥的指令。

在西段的盤山公路上行進的印軍士兵

在西段發起強攻的我軍官兵

我軍在班公湖一帶的防禦情況比較複雜,以湖中心為界,湖北岸為空喀山口防區(簡稱空防區),南岸為阿里防區,而入侵印軍第114旅廓爾喀聯隊第1營分別在北岸和南岸設立了共5個哨卡,與對面我軍步兵第2團各連哨所形成犬牙交錯之勢。拔點作戰首先在空防區的西裡扎普打響,這是班公湖北岸的一處小高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三面為草場環繞,印軍早在當年7月就派廓爾喀聯隊第1營第4連侵佔並駐守,在我方資料中被稱為「空防區印軍第16號據點」(簡稱「空印16號」),該據點瀕臨湖畔,可輕鬆控制湖畔和水上交通,還與南岸的印度據點相呼應,給我守軍帶來很大困擾。印軍經營空印16號據點時,修築了6處地堡,並挖掘了塹壕與交通壕,以及包括武器庫的宿舍的地下室,整個工事體系完整,易守難攻。

國產53式82毫米迫擊炮在班公湖拔點作戰中扮演了火力支援的角色

面對空印16號上敵人比較完整的防禦體系,空防區在沒有機動作戰部隊的情況下,組織現有兵力進行突擊拔點,步兵第2團第2連,步兵第11團工兵連第2排和第4師炮團第3連,連同新成立的水上中隊共117人,組成拔點突擊分隊奪取空印16號據點,同時又從後方調來6門82毫米迫擊炮和2挺高射機槍進行火力支援。在對空印16號據點進行先期偵察與情報分析後,突擊分隊決定趁夜色掩護完成對敵合圍,破曉時分發起突襲,步兵第2連負責從西南方向強攻,炮團第3連載西北方向助攻,進攻發起後,水上中隊的水路兩用汽車與交通艇在湖面上擔任警戒,以防印度汽艇來襲。

10月21日凌晨時,各突擊分隊已經進入陣位,8時30分,我軍的82毫米迫擊炮對空印16發起急速射擊,在印度廓爾喀士兵們還沒反應過來時,我軍從西南和西北兩個方向同時發起強攻,步兵第2連迅速衝入敵軍陣地,在被敵地堡的交叉火力所阻,第2連連長和多名排長先後負傷,後來多名突擊戰士端著爆破筒冒著敵軍火力衝入地堡死角,連續炸毀兩座地堡,敵人的機槍火力才被遏制。

在西北側助攻的炮兵3連也為地堡火力所阻,3連同樣派幾名戰士用炸藥包和爆破筒將地堡摧毀,隨後蜂擁跳入敵軍戰壕,並與步兵2連會師。隨後擔任預備隊的工兵連也加入戰鬥,印軍被我軍猛烈的攻勢驚呆了,開始丟棄陣地奪路而逃,戰鬥在發起的不到50分鐘就宣告結束,我軍不僅拿下了空印16號據點,摧毀了印軍第4連連部,還俘獲1名少校連長,印軍除了被擊斃14人外,其餘全部被俘。

今日班公湖風光

空印16號據點被拿下後,印軍在班公湖北岸的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西裡扎普附近的印軍看到陣地丟失,軍心開始動搖。突擊分隊在稍事休息後,趁勢於21日下午1時左右開始對北岸其餘據點展開攻勢,到次日下午17時,先後拿下印軍駐守的4400高地,空印29號和15號據點,班公湖北岸的印軍被全數肅清,整個北岸戰鬥殲滅敵軍88人。

兩天時間,看到北岸印軍迅速被殲,南岸的印軍全被驚呆了,他們迅速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開始放棄陣地向尤拉方向逃竄,在印度逃離時,連帳篷和食品都未來得及收走,我軍阿里防區的守卡分隊循跡追擊,在23日中午將這股印軍殲滅。南岸的戰事要輕鬆的多,我軍僅以傷2人的代價,殲滅印軍20名,至此,班公湖中方一側的印軍勢力被我軍全部肅清,我軍在此地的陣線前推了十餘公裡,直達中印傳統邊界線,班公湖一帶的國境線逐步穩固,直到今日。

相關焦點

  • 4000米雪山我軍炊事班高喊「交槍不殺」,印軍交械投降
    在58年前的1962年中印邊境反擊戰,就是在加勒萬河谷、以及班公湖地區,我軍打垮了印軍精銳第114旅。加勒萬河谷是高原嚴寒地區,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坡度達40度以上。這裡空氣稀薄,地面光禿。其新藏公路以西、班公湖以北的數萬平方公裡內荒無人煙。印軍修建了完善的工事,比如,第11旅第14營第3連陣地以沙袋和片石砌成的半地下室5個、地堡16個。
  • 唐駁虎:58年後印軍又到加勒萬河谷,忘了上次被全殲的教訓?
    2、1962年印度陸軍總部參謀局長、侵華戰爭的主導者考爾中將認為,加勒萬河谷是侵入中國領土最好的路線之一。3、1962年7月,印軍進入加勒萬河谷挑釁,很快被中國軍隊包圍。經過3個月的對峙反蠶食作戰,10月中國軍隊發動猛攻,全殲入侵印軍。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1962年,中國的娃娃兵收拾了印度鬍子兵,印旅長:世界少有
    10月,印軍幾次在西段的貢嘎山口向我邊防部隊開火。但是,這一期間,我國仍然選擇了忍讓。11月7日,周恩來致函尼赫魯,建議兩國武裝部隊立即從實際控制線各自後撤20公裡,並呼籲兩國總理儘快舉行會談。這個建議,很快被尼赫魯拒絕了。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損失了8700人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全國總動員,宣稱要清除邊境的中國軍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反擊,教訓一下這個狂妄自大的傢伙,進而收復失地。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調集部隊進行了這次自衛反擊,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展開行動。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解放軍也分批釋放了被俘印軍人員,據說第一批釋放了35個,第二批釋放的10人裡有一個中校、三個少校,可能還有尉官,那就是很多軍官了。死亡的裡面可能還有一些軍官。必須說,印軍這次至少做到軍官身先士卒了,這是精銳部隊的起碼錶現。但在更加要緊的戰鬥組織和作戰控制方面,做得非常糟糕。戰鬥經過現在只有語焉不詳的道聽途說。印度軍方沒有公開,中國軍方更是一聲不吭。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
  • 印軍3人夜間失聯,被找到後已是遍體鱗傷
    ,印度軍方軍方之後在歷經一晝夜尋找之後,終於在印軍通常巡邏線路兩公裡外找到了三名失蹤的印度士兵,且三人都已經是遍體鱗傷,生命垂危!這印度軍方稱這三名士兵當時執行的僅僅是普通的巡邏任務,路線也是尋常印軍的巡邏線路。
  • 一山之隔天差地別!印軍翻出14年前舊睡袋挨凍,解放軍卻在吃火鍋
    ,印媒再次報導,在前線邊境駐紮的印軍被迫只能使用14年前就積壓在倉庫裡的睡袋。印度方面如今在中印邊界對峙的前線部署了大概五萬多名士兵,而這立即讓後勤方面的壓力非常之大,無奈之下印軍後勤人員翻箱倒櫃找出了一批舊睡袋來充當緊急保暖物資。
  • 印軍越境被凍死17人,活下來的10人躲到了我軍營地?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興軍榜」,再點擊「關注」
  • 騰衝之役,我軍全殲日軍騰越守備隊2100餘人,俘虜53名。我軍傷亡...
    下轄兩個軍:一為第54軍,軍長初期為方天兼任,中後期由副軍長闕漢騫升任;另一部為第53軍,軍長周福成。54軍是陳誠「土木系」部隊,本來有三個師,反攻開始後,兩個師(14師、50師)應史迪威之需,調往緬北納入駐印軍序列圍攻密支那了,僅剩下一個第198師,師長葉佩高。為了加強該軍,反攻開始後,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陸續劃撥原隸屬第11集團軍的預備第2師、第36師歸該軍指揮,師長分別是顧葆裕、李志鵬。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回應
    不過印度軍方當地時間17日很快對這一說法做出否認,包括新德裡電視臺、《印度快報》、Times Now等印媒紛紛轉載。  《印度時報》報導,一名印軍高官否認了有關媒體的說法。印軍推特帳號也抨擊報導是「假新聞」,「毫無依據」。還有印度官員宣稱,這一說法是「中國的心理戰行動」。
  • 印度越界遭我軍怒懟,目前兩軍對峙,「戰鬥方式」也只是放放狠話
    在今年5月初的時候,我軍與印軍的士兵在拉達克東部的班公湖北岸發生了衝突,而且這場衝突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調解。過了一天,兩軍重新就這件事情展開了對話,後來對峙結束了。可是兩軍的士兵都無可倖免的遭到了一些輕傷.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虎牢之戰:大唐統一天下的最關鍵之戰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在虎牢擊敗救援王世充的竇建德大軍、俘虜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被迫投降。虎牢之戰李世民一舉消滅夏鄭兩個勢力,為唐朝統一掃清了障礙。那麼李世民是如何打敗竇建德、王世充的,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在山炮炮火掩護下,萬毅率部抬著雲梯衝到城牆下,架起雲梯,頂著城牆上日軍密集的火力,前赴後繼,攀爬而上,傷亡之大不言而喻。3日凌晨,667團一部終於攻上了城牆,與日軍展開短距離對射和肉拼。日本不支,退下城牆,轉到城內,利用城內城牆腳下的房屋作掩護,用密集火力封鎖下城的667團官兵。
  • 中國遠徵軍老兵鐵血往事——《遠徵之魂》
    在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指導下,在蘭伽訓練營受訓並進行整編,並於1943年8月改編為中國駐印軍,利用美援物資配備全副美式裝備,戰鬥力大為提高。後在1944年反攻中強度伊洛瓦底江,攻戰臘戌、密支那等緬甸重鎮,重創日軍。
  •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
    暴風雪強勢來襲,5萬印軍孤立無援?印媒:莫迪真的開始急了自從今年二月開始,印度軍隊便開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在莫迪的帶領下,印軍表現得無比強勢,先是全員出動,佔領了拉達克高原地區的多個山頭,還派出了數十架戰機,在邊境線周圍全天候巡邏,想要通過兵力數量的優勢,給解放軍來一個下馬威,可面對印度的挑釁,解放軍也早就做好了萬全準備,在邊境地區修建了許多軍事設施,三公裡就建一個哨所,徹底斷絕了印軍夜間突襲的想法
  • 考據黨的金剛川:消失的兵團,2戰的軍機,10星高炮與不毀之橋
    《停戰協定》籤字後20兵團長期駐紮朝鮮,1958年接到了一個神秘電話,10萬大軍在兵團副司令孫繼先中將率領下,神秘消失!孫繼先中將,就是長徵中「18勇士搶渡大渡河」中的18勇士之首。當時對於20兵團的去向,不但美軍一頭霧水,就連20兵團的10萬將士,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因此20兵團,也被稱為「消失的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