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境一線軍情報告!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2020-12-05 天天軍情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泰晤士報》稱:中國將中印邊界地區的戰場變成「微波爐」

報導稱,解放軍當時奉命從印軍手中奪回山頭,同時基於雙方在邊境地區的共識,上級要求不許開槍。前線部隊就此想到了微波武器這個「奇招」。「在山底下放微波,把山頂變成了一個微波爐。」山頂上的印軍一刻鐘以後全部開始嘔吐,站不起來,跑了。最終解放軍將山頭奪回。」

微波武器的工作原理類似微波爐,照射人體時加熱皮下的水分子、製造劇烈疼痛,這種武器射程最多能達到接近1000米。而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工作頻率為300MHz~300GHz,脈衝峰值功率可在100兆瓦以上,具備光速傳播、瞄準精度要求較低、同時殺傷多個目標等優勢。

其實,微波武器並非什麼新鮮玩意兒,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試驗核武器的時候就掌握了微波作用和破壞的原理,開始進行微波武器的研製。所謂微波武器與微波爐是同期發展的,目前,除了中國外,美國、俄羅斯也已經研製出類似的非致命性微波武器。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今年9月透露,計劃就使用高能雷射與微波的定向能武器開展研究。

《泰晤士報》文章發出後,得到了《澳大利亞人報》,以及英國《每日郵報》、《太陽報》等多家外媒的轉載,其中不乏誇張與抹黑,並引發外國網民議論。澳大利亞「新聞」網站記者就在副標題中形容,微波武器「相當於把人活活烤熟」。英國《每日快報》更是在標題中渲染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使用「可怕的武器」。

但是印軍卻給這些媒體狠狠地打臉,印度軍方在推特做出否認,抨擊報導」毫無依據」,「假新聞」,印度媒體大量轉發。

印軍前沿哨所遭雪崩襲擊,1死2傷

印媒18日報導,當天晚上的8點左右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一間哨所被雪崩掩埋,哨所內的三名印度士兵1死2傷。俄媒此前就曾指出,克什米爾地區即將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天氣將持續惡化,部分地區雪崩概率增高。

記得是今年年初,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軍隊和邊境安全部隊就遭受過一次雪崩襲擊,那次雪崩共造成9名人員死亡,其中包括4名印度陸軍士兵和5名印度平民。自印軍大規模駐紮克什米爾北部地區以來,已經發生多起由雪崩造成的大規模傷亡事故。

還有是2019年11月份,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營遭遇大規模雪崩,8名印度陸軍人員被雪崩覆蓋後全部身亡。印度媒體聲稱,這場雪崩並非天災,是由巴基斯坦陸軍使用遠程大炮造成的,並聲稱印度軍隊即將展開報復。今年的雪崩到底是純粹的"天譴",還是有人為原因導致的目前猶未可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冬季的來臨,雪崩發生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多。

隨著大雪封山,使印軍邊境的哨所補給變得更加困難。由於每天天氣過於惡劣,該地區的印度哨所將不會進行任何的空中補給,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運輸所需物資,印度方面日常所需的配給、藥品防寒服和防寒裝備都將會陷入枯竭的狀態。

印度本土的軍事專家也不看好邊境印軍所要面臨的艱苦條件,前印度第14軍指揮官夏爾馬在一檔欄目中表示,"過去印軍駐紮在遠離邊境的營地裡面,而如今大量的印軍士兵只能在邊境的戰壕裡駐紮,這些戰壕自1962年以來就無人維護,從來沒有人在那裡待過;附近的山口也很容易發生堵塞,到時印軍的補給之路也會被切斷;除需要的口糧外,印軍也難以獲得新鮮的飲用水;高海拔稀薄的空氣和寒冷的天氣會使印度士兵患上如肺水腫、腦水腫、凍瘡等嚴重疾病。"

印度認為,相比於巴基斯坦對印度士兵的傷害,錫亞琴冰川十多年以來惡劣的自然環境對印度造成的人員傷亡更為嚴重,截至目前印軍已經有200多名士兵死於雪崩、墜落、高原病。

解放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

近日,我軍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獲得成功,高原邊防部隊官兵喝上了甘甜井水。

多年來,各級採取運送河(泉)水、融冰化雪取水、安裝淨水設備、上送純淨水等措施,解決高原高寒地區部隊供水保障難題。今年以來,解放軍按照「因地制宜、多措並舉、一點一案」思路,組織開展高原高寒地區打井取水試點。

先後完成3個海拔5000米、10個海拔4000米邊防點位的水井建設。特別是採用管井加裝電伴熱裝置、特製潛水泵配合注氣擾動等技術,有效解決永凍層管井和外部水管凍結等難題。下一步,將深入推廣應用高原高寒地區永凍層打井取水試點成果,配合傳統供水保障方式,為邊防官兵提供更持久可靠、更純淨安全的生活用水。

目前,我軍已實現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點位打井,有效解決了永凍層施工難題;研製的高原高寒不凍供水裝置,破解高原無法實施快速給水保障關鍵難題,基本滿足邊防官兵日常用水需求。

相關焦點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解放軍在邊境用微波武器擊退印軍奪回山頭?印軍方回應:假消息
    綜合澳大利亞《澳洲人報》和英國《泰晤士報》消息報導,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中印邊境發生軍事對峙期間,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迫使印度軍隊撤退。資料圖文中稱,這位中國學者透露,解放軍動用微波武器對付印度士兵的行動發生在8月29日,印度當天派士兵佔領了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東部的班公湖南岸的兩個重要山頭,解放軍西部戰區則派出部隊前往收復這兩個被佔領的制高點,並被要求不得開火。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回應
    美國陸軍曾在阿富汗部署用於群體管控、巡邏的微波武器「主動拒止系統」(ADS),但未實際投入使用  澳大利亞「新聞」網站記者就在副標題中形容,微波武器「相當於把人活活烤熟」。英國《每日快報》更是在標題中渲染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使用「可怕的武器」。  英國防務新聞網站Shephard News編輯戈登·亞瑟認為,儘管印度政府否認在邊境地區遭到微波武器攻擊,但中國「無疑具備」使用微波武器的能力。他認為,如果報導屬實,這將很可能是微波武器被首次運用於實戰中。
  • 「闢謠」我軍使用微波武器,印軍這波操作暴露其艱難處境
    據觀察者網11月19日報導,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今年8月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迅速引起英、土澳等國的一番惡意炒作。印媒也不甘示弱,聲稱印軍疑似受到聲波武器、微波武器的攻擊。
  • 解放軍出動秘密武器,印度急忙出面否認邊境失利
    印軍來挑釁的時候,居然連槍都沒帶。只是使用棍棒和防爆盾牌等冷兵器,如果不行,他們就扔石頭。當然,不可能開第一槍。印度搶佔山頭被中方武器"擊倒"據《環球時報》報導稱,近日,印軍囂張的佔領班公湖地區兩個山頭。當然,中國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印軍的舉動。這一次,中方微波武器立下大功。
  • 中國對印軍使用微波武器?真這麼幹對缺冬衣的印軍反而可能是福利
    《歐亞時報》2020年11月17日報導稱,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期播出的電視節目中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西線的對峙中,對印度士兵使用了定向能武器。他說:「我軍從山腳下向印度士兵佔據的山峰發射了微波能量束,將山頭轉化成『微波爐』,使印度士兵迅速從佔據的山頭撤退。」。
  • 中國使用微波武器大敗印度!是真是假?
    澳大利亞《澳洲人報》和英國《泰晤士報》在17日先後報導消息稱,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中印邊境發生軍事對峙期間,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迫使印度軍隊撤退。據《泰晤士報》的詳細消息稱,解放軍當時奉命要奪回被印軍搶佔的山頭,但是基於雙方在邊境達成的共識即不許開槍。
  • 中印新一輪談判在即,印軍又生么蛾子,炒作中國部署雷達、飛彈
    去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印邊境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印兩軍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以來,雙方聚焦一線部隊脫離接觸保持協商,加強部隊管控,邊境地區局勢總體穩定。中方願繼續與印方保持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雙方正就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進行協商。
  • 解放軍在班公湖巧妙取勝,印軍嘔吐逃跑:不開一槍奪回2個山頭
    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稱,根據中國專家金燦榮教授的說法,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印軍非法佔領的2個山頭上使用了微波武器,印度士兵們開始產生不良反應,隨後逃跑,解放軍巧妙取勝,奪回了班公湖南岸的高地。在社交媒體上瘋傳的節目視頻片段中,金燦榮稱中國軍方"創新性地使用了大功率微波武器",當時印度士兵已經非法入侵了所謂拉達克的最高峰。而中方為了驅趕印軍,又要避免"開第一槍",經過商議後決定使用微波武器。
  • 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
    原標題:從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解放軍清晰的「大作」據印度NDTV報導,衛星圖像顯示,在班公湖中方一側的土地上出現一副巨大的圖案,包括漢字「中國」和一幅中國地圖。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近期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發表聲明表示,6月15日晚印方一線部隊違背雙方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再次越過實控線,破壞中方在此搭設的帳篷,中國邊防官兵按處置邊境事件的慣例前出交涉時,印軍突然暴力攻擊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
  • 解放軍動用微波武器奪下高地後,印度媒體終於坐不住了
    據印度防務新聞11月19日報導,印度軍方11月17日表示,在列城地區並沒有發生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擊退印度士兵的事情,並且稱其為"假新聞"。此前一家英國媒體報導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部署在列城地區的兩個戰略高地的印度軍隊使用了微波武器。
  • 中印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全文847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仍未結束,眼下秋冬季已經來臨,邊境高原的氣候條件越來越惡劣,對於雙方軍隊來說都是壓力巨大,中印兩國也已經展開了8輪軍長級別會談,但印度一方始終沒有拿出誠意。不過能談判肯定還是要先談判,動武永遠都不是第一選項。
  • 印度緊急租借捕食者無人機,將部署在中印邊境,解放軍如何應對?
    中印邊境目前還處於緊張局勢之中,而中印雙方也已經舉行了八輪軍長級別的會談,印軍在國內疫情如此嚴重的情況之下又在邊境搞起了小動作。據環球時報轉載印媒11月26日的報導稱,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軍用無人機捕食者(實為捕食者無人機的改進型MQ-9B)已經到貨並且投入使用,這款無人機的空中偵察能力極強,可以通過機內配備的高解析度攝像頭和傳感器監視目標的實時情況,獲取實時信息,它不僅能用在印度洋,而且能部署在中印邊境。
  • 一系列高科技武器亮相!解放軍在邊境亮出實力,印軍士兵噤若寒蟬
    據了解,印軍缺乏相應的地面偵察設備,也沒有相應的偵察監視能力,這導致印軍一線士兵很容易因為冒進而付出代價。此外,儘管印度也研製了自己的無人機,但是性能十分不穩定,並且經常發生事故,所以不受印度軍方的待見。有意思的是,印度軍隊士兵眼紅的恐怕還不止西藏軍區邊防部隊裝備的遠程監控系統。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6:26:55&nbsp中財網   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這些鋼筋混凝土管道的直徑在6到8英尺(1.8米到2.4米)之間,能夠讓部隊很便捷地在不同地點之間進行轉移,而不會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這些地道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供暖,保護部隊免受低溫和暴風雪的影響。
  • 在拉達克,氣溫已降至零下15度,印軍終於嘗到了苦果
    環球網11月30日報導稱,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威。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根據印度媒體《印度快報》的描述,目前拉達克地區無論是地理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對印度非常不利,目前印軍駐拉達克地區的部隊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的情況發生,而印軍至今部署在高原上的十多萬部隊,如今連最基本的防寒服和睡袋都沒有配齊。
  • 邊境印軍上演三軍匯合,但這次印媒改哀嘆了:連正常巡邏都困難?
    自今年六月份中印邊境衝突以來,圍繞邊境話題的熱度就一直居高不下。而印度每一次在邊境地區部署的大動作都會引來印度國民的歡呼雀躍。在邊境部署了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後,印度媒體並沒有對其戰力或者是所謂能夠對中國造成多大威脅進行描述,反而是詳細描述了部署在拉達克等地的印軍部署環境之惡劣。印度媒體《印度快報》承認,在超過1.8萬英尺,約合5486米的高原上,有超過10萬印度軍隊被部署在此地,這在以往的軍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資料圖: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俘獲大批印軍。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
  • ...攻擊、能「摧毀」敏感電子元器件,神秘的微波武器威力有多大?
    【環球時報記者李強】近日,有英國媒體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境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雖然印度軍方18日對此予以否認,但也讓神秘的「微波武器」成為受到關注的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