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損失了8700人

2020-11-27 騰訊網

1962年10月1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全國總動員,宣稱要清除邊境的中國軍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反擊,教訓一下這個狂妄自大的傢伙,進而收復失地。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調集部隊進行了這次自衛反擊,在中印邊界的東段和西段展開行動。

戰事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一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的主要反擊方向是東段的克傑朗和達旺地區。中國軍隊從20日上午7點30分開始反擊,當天下午,中國軍隊就殲滅了大部分當地印軍,接著兵分五路,齊頭並進,乘勝追擊,殲滅入侵到「麥克馬洪線」以北地區的印軍,並在西段清除了印軍的據點。

第二階段從11月16日到21日,主要反擊方向是中段,也就是藏南的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中國軍隊進軍神速,印軍則望風披靡。消息傳到印度,新德裡一片慌亂,毗鄰藏南的印度阿薩姆邦也草木皆兵,距離不遠的加爾各答外僑開始緊急撤退。

中印戰爭以中國的大勝而結束,中國軍隊全殲了印度兩個旅和另外三個旅的大部分,使之潰不成軍,印軍損失了8700人。此戰震驚美蘇,印度全國陷入了空前的沮喪。中國軍隊能在高寒的高原地區大敗印軍,再一次向世界顯示了中國人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以及善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軍事戰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1962年,中國的娃娃兵收拾了印度鬍子兵,印旅長:世界少有
    日後,歷史學家對這場戰爭有一個精妙的比喻:印度就像一個釣魚的人,他的魚鉤,被一條他絲毫不想釣到的魚咬住了。周恩來4赴印度尋求和解,尼赫魯卻執意犯我邊境。1959年8月25號,在中印邊境東段,爆發了中印雙方的第一次武裝衝突。10月,印軍幾次在西段的貢嘎山口向我邊防部隊開火。但是,這一期間,我國仍然選擇了忍讓。
  •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回首:藏南離我們越來越遠
    而在距離2012年50年前的1962年,中國和印度之間有過一場短暫的戰爭。關於1962年中印之間的那場戰爭,連國際社會也認為是由印度首先挑起的——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首先向印度軍隊發出「清除邊界上的中國軍隊」的命令,但是印度軍隊不是中國的對手。我軍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就拔掉了大部分印軍的哨所和據點,一直打到中印兩國傳統的邊界線。
  • 印媒:中印邊境戰爭使印度贏得藏南地區的民心
    資料圖: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解放軍俘獲大批印軍。今年是中印邊境衝突50周年。據《印度時報》11月1日報導,印專家與歷史學家稱,印度雖然1962年在所謂「阿魯納恰爾邦」(我藏南地區)的邊境衝突中失敗,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儘管印度戰敗,以印地語為代表的印度「愛國主義」贏得了該地區長期以來「語言危機戰爭的勝利」。
  • 我國海關攔下可疑美國人,強制檢查箱子後,避免了3400萬損失
    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有雲:「宜懸頭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縱觀古今,中華人民的血液裡都流有一股強勁的愛國熱血,即使身處壓迫之中也不忘奮起反抗,清朝至民國時期這種現象表現的尤為突出。
  • 印教授:在中印邊界退避三舍是毛主席戰略之舉
    中國西藏網訊 11月1日,多維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分析1962年中國「放棄藏南」背後的原因,該文引述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教授迪帕克的觀點認為,中國在1962年中印戰爭後「放棄藏南」、保有阿克賽欽(Aksai Chin,又譯阿克賽或阿克塞)地區實為「丟了面子,賺了裡子」的天才之舉,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在邊境與我軍對峙幾個月後,有消息稱印軍不情不願地想撤軍了。當前的情況,印軍如果再不撤軍,很可能會一槍不發地凍死或者餓死在高原地區。但是顯然,印度國內的輿論對莫迪非常不利,對峙幾個月,印軍不僅沒佔據上風,反而損失慘重,一點好處沒撈著,印度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 中國第一外交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二十九歲的顧維鈞是如此年輕,如此充滿希望他認為這是讓世界知道中國立場的唯一機會廢除二十一條收回山東主權以此來洗刷半個世紀的屈辱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戰火蹂虐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各國都在解決戰爭遺留的問題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外交大使全權代表 顧維鈞五人組代表團參加和會。
  • 1962年班公湖之戰,斃14印軍,俘虜少校連長,一舉前推10公裡
    中印邊界東段、中段和西段的局勢驟然緊張起來,毗鄰西段邊境的阿里地區更是印度進軍的重點地區。進入1962年七八月間,印軍先是侵入加勒萬河谷,並構築工事企圖長期盤踞,又切斷了我方哨所與後方的交通道路。其後,印軍又開始在班公湖一帶實施襲擾,8月23日,印度派出兩艘汽艇侵入班公湖中方一側進行偵察騷擾,並向岸上我邊防部隊的哨所開槍。
  • 中印開始對等脫離接觸?但印軍必須先撤,然後解放軍再考慮撤
    全文847字,閱讀約需2分鐘中印邊境的軍事對峙仍未結束,眼下秋冬季已經來臨,邊境高原的氣候條件越來越惡劣,對於雙方軍隊來說都是壓力巨大,中印兩國也已經展開了8輪軍長級別會談,但印度一方始終沒有拿出誠意。不過能談判肯定還是要先談判,動武永遠都不是第一選項。
  • 中印1962年戰爭爆發原因是什麼?尼赫魯為何突然挑起爭端?
    印度自從1947年獨立之後,也理所應當地繼承了英國人的政治遺產,利用中國忙於抗美援朝的空檔期,加速向北推進,在1951年吞併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本屬於中國的九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並且還單方面宣布,將「麥克馬洪線」視作不容更改的中印正式邊界線。
  • 中印衝突的印軍精銳部隊素質如何:都沒敢來收屍
    三次印巴戰爭中他們也自然沒有缺席1999年卡吉爾衝突,他們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地取勝印軍北方司令部這兩天還發布宣傳片,稱比哈爾團為「蝙蝠俠」——也不知道有啥典故但也有不少是頭天夜裡搜救不及而死去的。
  •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時間:2020年11月23日 16:26:55&nbsp中財網   據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  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  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唐駁虎:58年後印軍又到加勒萬河谷,忘了上次被全殲的教訓?
    2、1962年印度陸軍總部參謀局長、侵華戰爭的主導者考爾中將認為,加勒萬河谷是侵入中國領土最好的路線之一。3、1962年7月,印軍進入加勒萬河谷挑釁,很快被中國軍隊包圍。經過3個月的對峙反蠶食作戰,10月中國軍隊發動猛攻,全殲入侵印軍。
  • 中國不但62年打敗了印度,歷史上有一次勝的更徹底
    年的中印戰爭,是由印度入侵中國挑起的。在此忍無可忍情況下,中國奮起還擊,三路出擊迎頭痛擊侵略者,戰爭持續一個月,最終以印軍陣亡3770多人,中國僅犧牲790人代價,結束了這場戰爭。中國一出手就將印度打趴!  這次戰爭後,因為後勤補給困難,國際形勢等原因,中國軍隊迅速後撤,沒有佔領印度一寸土地。
  • 堵機槍、滾地雷、孤身繳獲七門火炮,那些中印戰爭中的戰鬥英雄們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為了打擊印軍在中印邊境不斷挑釁和入侵行為,保衛國家邊疆安全,為中印邊界談判解決創造條件,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決定對入侵印軍實施自衛反擊。在為期1個月的艱苦戰鬥中,我軍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 一支「流亡藏人部隊」幫印軍對付解放軍?真相是……
    執筆/鳴鴻刀、刀劍笑&叨叨姐一支「流亡藏人部隊」,正在中印邊境幫著印軍跟中國對峙?2日,路透社記者就此向我外交部發言人提問,如何看待「流亡藏人」加入印度軍隊的事。乍一聽,挺驚悚。真有這麼一支「流亡藏人部隊」?他們正活躍在中印邊境衝突地帶?1對於「流亡藏人」跟印度軍隊的關係,路透社等外媒炒得相當起勁兒。
  • 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原標題:中印戰爭中國從印度收復了多少國土?這回有了答案   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是中國在印度不斷挑釁和侵佔中國領土的情況下被迫進行的,印度在獨立之後,野心不斷膨脹,為了推行所謂的「大印度聯邦」竟然要求中國承認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當然拒絕這個無理要求,印度不甘心,不斷派出重兵在中印邊界,準備強行佔領「麥克馬洪線」地區,中國最後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 中印新一輪談判在即,印軍又生么蛾子,炒作中國部署雷達、飛彈
    去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在例行記者會上,就中印邊境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印兩軍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以來,雙方聚焦一線部隊脫離接觸保持協商,加強部隊管控,邊境地區局勢總體穩定。中方願繼續與印方保持軍事和外交渠道溝通,雙方正就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進行協商。
  • 兩千年前漢將陳湯,就曾招降羅馬軍隊,明犯強漢者的傳奇事跡
    但有一句卻不論歲月流逝,朝代更迭,對於漢族來說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的這句豪言流傳已久,也將亙古永存。漢武帝之後數十年,漢朝不斷進攻匈奴,匈奴連年戰敗,發生內訌,逐漸分為了南匈奴與北匈奴兩股勢力,南匈奴臣服了漢朝,而北匈奴被漢朝打的舉族西遷。北匈奴舉族西遷到中亞後認為漢朝已經無力徵伐了,就殺死了漢朝使者。漢朝大軍遠徵糧草難以籌措,無法攻擊匈奴。
  • 藏南,中印攻防戰每天上演
    從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結束至今,達旺一直在印度實際控制下。在靠近達旺的中印邊境採訪時,《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印方從未在這一地區停止做小動作,在邊境上印軍對中國的邊防軍警顯得很客氣,但只要看到空子,他們就會尋機「蠶食」。邊境爭議的實質是領土爭議,看來,印方還是根深蒂固地認為,多往前拱一點,在將來的劃界中就能多一點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