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11月1日,多維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分析1962年中國「放棄藏南」背後的原因,該文引述印度尼赫魯大學副教授迪帕克的觀點認為,中國在1962年中印戰爭後「放棄藏南」、保有阿克賽欽(Aksai Chin,又譯阿克賽或阿克塞)地區實為「丟了面子,賺了裡子」的天才之舉,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
中印領土爭議地區示意圖。來源:環球網
文章回顧了中國軍隊在中印戰爭後「有禮有節的舉動」,稱中方在給予印軍前線部隊毀滅性打擊後,東線撤回兩國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並以習慣線為基準後撤20公裡。印軍在此後幾十年裡全面推進到習慣線,造成印度對藏南的實際佔有。不為人知的是,相對於東線,中國極少宣傳西線阿克賽欽地區,卻「實實在在佔到了便宜」,各個制高點俯瞰印度首都新德裡,令印度如鯁在喉。
對於很多人提出的,為了創造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與安全環境,必須維護中國周邊局勢的穩定,應不惜代價儘快解決與印度邊界爭端的想法,迪帕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後者認為,邊界問題的解決不能簡單地從衝突的角度衡量,而應提到兩國各自的戰略高度,這些領土的所有權關係到兩國長遠的國家利益和權力。
中國藏南地區示意圖
文章稱,中印之間有爭議的東段領土藏南和達旺,雖然資源豐富,但其最大的缺陷是「易攻難守」。藏南、達旺毗鄰印度平原,印度很容易增兵反擊,其又遠離中國腹地,與西藏的交通也極其艱難。因此,中國軍隊短時間內很難調動大量的部隊增援。長期來看,與印度在這一地區的戰爭綿延會嚴重消耗中國的國力,並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當時,中國的戰略是穩定西部與中亞方向,東部防禦美國與日本,西南地區是中國的後方陣地。因此,中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要求是「穩定」。
相反,保有阿克賽欽,是一個天才的舉動,體現了毛主席的戰略眼光。阿克賽欽地區雖地形荒涼,但位於中亞邊沿的高地,接近印度腹地恆河流域,其地緣優勢遠超藏南(包括達旺地區)。此外,阿克賽欽是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有爭議地區。中國可以在印巴爆發戰爭的情況下有效地支持巴基斯坦。
印巴邊境士兵奮力抬腿踢正步。影響印巴關係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兩國為了該地區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來源:國際在線
此外,阿克賽欽還是中國對印度的重要壓力點。文章稱,幾十年來,邊界問題耗費了印度巨大資源,中國獲得了難得的和平發展。毫無疑問在中印邊界問題上,中國將「始終佔據戰略優勢」,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給印度帶來麻煩」,印度須不惜任何代價不給它找麻煩的機會。因此,迪帕克認為,在中印邊境,目前現狀「對中國極為有利」,並建議中國在制定對印戰略時必須考慮以下兩點:
1、阿克賽欽是中國威懾中亞的制高點,也是對印度的一個重要壓力點。中國絕不能放棄一寸阿克賽欽的土地。
2、巴基斯坦是遏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控制中亞及保持新疆穩定的盾牌、重要的橋頭堡。因此,中國必須保護和幫助巴基斯坦。擁有巴基斯坦,中國將有一個在中亞的立足點。
迪帕克的話也許是肺腑之言,然而,他沒弄清楚的是,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放棄藏南」,更不會承認所謂的印度「阿魯納恰爾邦」。時移世易,祖宗的領土總有收回的那一天,只待時機而已。(中國西藏網 文/夏炎)
(責編: admin)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