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印度與中美不是等距離 中印增進關係潛力大

2020-12-05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芳】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21日刊載從印度退休的華人學者譚中文章稱,今年第四季度印度將成為世界外交活動的主角之一,莫迪在國內發憤圖強,也決心在世界舞臺上扮演世界經濟三巨頭(以購買力平價計算GDP,僅次於中美兩國)之一的角色。印度與美國和中國 「三巨頭」之間不是等距離的。中印是貼身緊鄰,有其緊鄰關係的旋律,美印是隔洋遠友,有其遠友關係的旋律。美國與印度之間似乎可以引當年朱鎔基總理談中美「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的話,但中國要主動和印度增進關係潛力是非常大的,主要應該把習近平「命運共同體」的思維貫徹到貿易、戰略、邊界糾紛、領土爭議等具體細節上去,真正做到習近平說的「中印用一個聲音說話」與 「中印攜手合作」。

印度莫迪新政府最近在尼泊爾國會說:「邊界應該是橋梁,而不是兩個鄰國之間的屏障。」把這一理論伸延,他是不會認為仍然存在邊界糾紛的中印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屏障」的。

《印度教徒報》8月10日刊載對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參贊高振廷的採訪,高振廷說,中國當前提倡「一帶一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制定了具體「計劃」以後將與印度政府商量兩國如何合作去實現它。他說:「中國願意參加在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世界各國港口建設起經濟特區與工業園。」

作者認為中國當前提倡「一帶一路」應該把南亞當作重點。第一,要弄清「絲綢之路」的來龍去脈。我們從三星堆考古發現看出,因為四川、雲南、緬甸、印度經濟文化緊密交往,開闢了「絲綢之路」,古希臘人到印度口岸買絲綢才知道古蜀國這個「絲國/蠶國」。印度古典《治國安邦術》(Arthasastra)記載中國蠶繭和中國絲綢所用的「cina」(「China」的古字),可能是「錦」的對音(其「cina/錦-bhumi/國」指的是「蜀國/蠶國」),當時中國本土尚無「中國」稱呼。

第二,要把以「絲綢之路」為象徵符號的國際交往,和中印兩個次大陸過去一千多年來作為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帶相提並論,證明「一帶一路」可以促進地區繁榮。

第三,要把中印25億以及中國-南亞30億人口這兩個數字裝進「一帶一路」計劃之中,把30億人的世界發展成文明昌盛、經濟繁榮的「治世」。

7月31日,美國國務卿克裡在中東炮聲隆隆之際,卻有閒情逸緻在印度首都新德裡主持美印戰略對話,又抽空去參觀德裡的著名「印度理工學院」(IIT),併到國營「工藝品宮」購物。他在美國女商業部長潘妮·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陪同下訪問印度,名義上是去主持例行的美印戰略對話,實際上要和以BJP(印度人民黨)為首的印度新政權建立親密關係。克裡與普利茨克於8月1日拜會印度總理莫迪時強調,歐巴馬已經準備好「雄心勃勃的新計劃」(ambitious new agenda)要與莫迪開展嶄新美印關係。

克裡三天訪印一周之後,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又到印度訪問三天。哈格爾離開後,印度執政黨黨報《先鋒報》於8月9日發表社論說,哈格爾此行是「對莫迪政權增加熟悉以幫助歐巴馬政權洞察印度新政府的輪廓與奧妙」。一切都是為9月下旬莫迪訪美與歐巴馬會晤,美國急於要和莫迪抹掉過去(2005年拒絕發給他籤證)的不快,建立新關係。

文章指出,經貿是美印關係的主軸。印度是美國高新技術的重要國際市場,美國是印度軟體服務業與輕手工業產品的重要國際市場,經濟互補性高,美印貿易長期居印度首位,但2013年至2014年度中印貿易額達到495億美元,佔印度對外貿易總額的8.7%;美國以460億美元(8.1%)退居第二。2012年至2013年度,印度商品的最大出口國是阿聯,美國其次,新加坡第三。不過,隨著美國經濟回暖,美國對印度的進口需求亦隨之上升。2013年4月至12月,印度對美國出口額為293億美元;同期印度對阿聯的出口額為223億美元;對中國出口額卻只有108億美元。

莫迪新政府把外資投放在國防工業的限額從26% 提高到49%,使美國工業界極為興奮。俄國仍是印度軍火輸入的大戶,法國與以色列也起勁。美國除了會得到25億美元出售37架直升飛機訂單外,其他尚未談妥,價格昂貴是一大障礙。

莫迪新政府正在大力推動全國電氣化發展,各邦政府都面向農村居民,爭取實現在2019年每家農戶至少有太陽能發電的照明設備。克裡在印度強調美國可以幫助印度全國電氣化。但美印十餘年的發展核電協議,由於印度拒絕向美國保證美印合作的核電能不運用到印度核武器發展上去(還須提供監督)而擱淺。莫迪新政府估計不會對此讓步。

文章最後指出,美國對印度的一大抱怨是印度的巨大醫藥仿製品工業侵犯美國知識財產權,這也是短期無法解除的疙瘩。印度的仿製藥品工業不但使得印度醫療保健能夠有高效現代藥品供應,而且在全球市場上以價廉物美暢銷,世界病人得益。

相關焦點

  • 事關中印邊境,中國專家給出說法,不能慣印度的壞毛病
    ,絕對不能慣下去針對中印兩國的邊境問題,中國專家也給出了說法。據環球網報導,12月5日,環球時報年會在北京舉行,而在此次年會中,就提到了中印關係。在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劉友法表示,印度這種蠶食爭議領土的壞毛病,我們絕對不能再慣下去了。
  • 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 誰將佔主導地位?
    核心提示: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鳳凰衛視6月20日《世紀大講堂》,以下為文字實錄: 解說:新一屆印度政府外交活動十分活躍,其中與中美兩大國的外交活動尤其引人注目。美國對印度態度大副調整背後有何意圖?中美印三角關係的未來,誰將佔主導地位?《世紀大講堂》系列節目,「龍象共舞」為您解讀《中美印三邊關係的演變和發展前景》。
  • 中國與印度雙邊關係
    6月中旬,印外長賈斯萬特·辛格應邀訪華,雙方確認中印關係發展的前提是互不視對方為威脅,基礎是兩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雙方願共同努力推動雙邊關係繼續恢復和改善。   2000年3月,中印舉行首輪安全對話。5月,印度總統納拉亞南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印度會超越中國嗎?中印GDP,人口年齡和科技能力大比拼!
    看一個國家的發展潛力不能只看GDP和增長速度,也要看人口質量,尤其是勞動力年齡,中國的平均年齡已接近40歲,印度平均年齡28歲,印尼平均年齡27歲,非盟國家平均年齡不到30歲。在這些國家間,似乎印度是最具有超越中國能力的,因為同樣是文明古國,同樣有著巨大的人口,同樣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是否有能力超越中國呢?
  • 未來世界大國,將只會是中美印三家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中國和印度也交流頻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還造訪印度,並前往印總理莫迪家鄉做客;莫迪也到訪中國,並前往北京、上海、西安參觀。但美國和印度關係顯得更默契,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初到訪新德裡,成為史上第一位受邀參加印度國慶活動、也是唯一一位任期內兩度訪問印度的美國總統。美印無疑正進入蜜月期,同時牽動著中美印大三角的博弈格局。
  • 蓬佩奧又挑撥中印關係,忽悠印度全力反擊
    但這些諷刺絲毫沒有影響到蓬佩奧的積極性,日前,他又開始拿中印關係做文章,極力挑動印度採取軍事手段反擊。在7月8日的美國國務院記者會上,蓬佩奧宣稱:「中方採取極其侵略性的行動,印度人應該盡其所能回應。」筆者仔細的回憶了一下近期各國官員的表現,沒有一個人像蓬佩奧這樣拿著捕風捉影的事情極力挑撥。明顯一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恨不得中印之間早打、大打。
  • 樹欲靜而大風不止:中印邊境和臺灣問題高度聯動,考驗中國定力!
    印度的瘋狂挑釁,原因有很多,比如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雪1962年之恥的強烈願望,印度軍方的特殊利益,向美國表忠心獲取好處,等等。但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臺海。2020年,臺海的形勢持續緊張,中美現在其實已經到了戰爭邊緣。瘋王上臺後,中美進入全方位博弈,經濟、科技、金融、人文、軍事,全方位的,貨真價實,沒有半點虛言。
  • 中印關係緊張,阿里巴巴「急剎車」
    編輯:葉風 校對:陳城 據媒體報導,隨著中印關係緊張,直接影響了兩國之間的商業合作。中國的阿里巴巴集團,將暫時擱置對印度的商業投資計劃,並且在未來半年之內,不會擴大自己在印度市場的投資。
  • 印度欲在中印邊界部署100枚超聲波飛彈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印度《經濟時報》10月18日發表署名「Kai Xue」的學者文章指出,印度認為本國經濟能夠超越中國,近年來一直在中印邊界處加大軍備部署。但實際印度本國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困擾,盲目樂觀並加大在中印邊界的軍事部署只會令問題惡化。據報導,「Kai Xue」是在北京的一名企業律師。
  • 當美國無法撼動中俄肩並肩 須警惕中美俄大三角轉向美印VS中俄大四...
    山之巔 【大軍事消息】2020年的印度,在大國關係中的角色定位似乎轉變了很多。 有分析認為,作為兩國戰略夥伴關係中最高的制度性對話機制,年度峰會的取消是因為莫斯科對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感到不安,而俄試圖調解中印邊境爭端的做法,也讓新德裡感到不滿。 有印度網友說,印度現在是美國的附庸,還有的說,印度的每個鄰國都不是朋友,現在「老朋友」莫斯科也在變成敵人。
  • 從「英寸」到「英裡」 中印雙邊關係提速
    這也應和了其此前在印度媒體上的署名文章中所提到的,印中兩國應該以「從英寸到英裡」的精神推動雙邊關係向前發展。此外,在習近平和莫迪共同見證下,雙方籤署了關於設立輸變電設備產業園區,中國廣東省和古吉拉特邦、廣州市和艾哈邁達巴德市結為友好省邦、友好城市的協議。習近平此次印度行的首站選在了莫迪的家鄉、印度第七大邦古吉拉特邦。
  • 印度為何突然挑釁中國? 學者:充當中美新冷戰棋子
    學者:充當中美新冷戰棋子) (作者系巴基斯坦中國學會執行主任。巴中學會位於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致力於促進巴中關係、中巴經濟走廊發展等國際合作的智庫交流平臺。官方微博:PCI_Official。)大家好,我在巴基斯坦向大家問候。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世界前三的人口大國,中國2019年人口13.95億,印度人口13.54億,美國人口3.26億。中印美三國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40.5%,所以會對全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甚至主導未來社會的發展。在這三個國家中,美國對另外兩個國家的態度截然不同。
  • 從洞朗到加勒萬河谷:警惕中印邊界問題的三個改變
    【導語】在當前全球深陷新冠疫情影響,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鞏固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進一步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更顯重要。邊界問題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成為中印關係的核心問題中印兩國自上世界80年代以後對邊界問題的基本態度是希望邊界問題不影響中印兩國關係發展的大局,兩國應當更多的關注其它重要的雙邊合作與發展議題。然而,在傷亡事件發生之後,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十分高漲,在面對國內聽眾時,莫迪政府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 中國駐印度大使談邊界衝突:為什麼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7月10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就當前中印關係發表視頻談話,強調中印要做夥伴,不要做對手;要和平,不要衝突;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要前進,不要後退。當前,中印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新冠病毒疫情。病毒無國界。在這場人類面臨的重大考驗面前,中印是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我們應當加強抗疫合作,共克時艱。  中印市場潛力巨大,經濟互補性強,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印最大貿易夥伴,在印累計投資已超過80億美元。
  • 大使三人談(三):中印對比,印度有哪些優勢?
    有報導稱,IMF預測2016年印度GDP增速將超中國;而在與美國、俄羅斯、日本、歐洲等國外交上,印度也以「平衡外交」獲各方好感,儼然成了「世界的寵兒」。那麼,印度與各大國的關係究竟如何?中國和印度有哪些矛盾?中國應向印度學習什麼?中印關係的未來如何?為此,環球網評論頻道特邀請到三位前資深外交官,進行深入探討,為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印度」提供途徑。座談會系列文章分四期推出,敬請關注!
  • 多名專家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印度無法將中國擠出南亞國家市場
    【環球網報導】印度近幾個月對華一直「損招」不斷,不僅宣布禁用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式,還試圖將一系列中國產品及中企「擠出」印度市場。但印度是否真的能夠將中國從南亞市場「趕走」?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日採訪了相關專家。專家表示,南亞國家根本不會為了迎合印度而放棄與中國的合作。
  • 研究印度傳統醫藥專家:中印可共建「植物來源提取物產業群」
    繆超 攝中新網昆明7月18日電(繆超 李曉琳)第七屆中醫西學國際論壇18日在雲南中醫藥大學舉行,成都中醫藥大學印度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王張在論壇上表示,中國與印度傳統醫學在資源、技術、市場等方面互補強,兩國可共同打造「植物來源提取物產業群」。
  • 印度「神藥」來了-虎嗅網
    政策變調「印度是窮人的藥房。」《我不是藥神》中的印度藥商這樣說。因為印度政府一直持「發展中國家需要解決自身公共衛生問題」的態度,印度製藥公司在仿製專利藥方面具有先發優勢,直到2005年印度才在專利保護方面與國際接軌。
  • 關於中印談判,印度外長有個暗示
    印度外長暗示:中印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複雜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 「我正在(與中方)進行談判。這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據《印度教徒報》2日報導,印度外長蘇傑生日前在接受該媒體採訪時表示,印度與中方的談判正在進行中,他還暗示談判可能會持續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