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何突然挑釁中國? 學者:充當中美新冷戰棋子

2020-11-30 網易新聞

(原標題:印度為何此時突然挑釁中國? 學者:充當中美新冷戰棋子)

(作者系巴基斯坦中國學會執行主任。巴中學會位於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致力於促進巴中關係、中巴經濟走廊發展等國際合作的智庫交流平臺。官方微博:PCI_Official。)

大家好,我在巴基斯坦向大家問候。近日,中國和印度邊界的緊張局勢有其地緣政治背景。我認為,我們不能只在技術層面關注這次衝突的情況,比如到底是哪方越過邊界進入另一方領土,或者雙方發生肉搏的細節。這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是有地緣政治背景的。

印度是幾個為數不多反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印方甚至表示會採取一切手段來破壞中巴經濟走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曾表示這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為什麼印度此時突然挑釁中國、引發衝突?

我們目前已看到一場冷戰的序幕已經拉開。這是美國發起的冷戰。其打擊目標不是中國政府、中國軍隊或中國人民,而是中國共產黨。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靈魂,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血與脈,也正是美國及其盟友瞄準的靶心。

如果你有看三周前美國白宮發布的名為《美國對華戰略方針》的文件,其中明確指出,美國的死對頭以及美國全球利益的頭號威脅,不再是蓋達組織或其它恐怖組織,而是中國共產黨,簡稱CCP。

華盛頓方面的願望是通過針對共產黨,讓中國政府、行政機構,即整個治國理政、調控經濟、管理地方政府的政治體系,全部解體。美國現在的思維與當年對付蘇聯的思維是一樣的。當時蘇聯和蘇聯共產黨是美方的攻擊目標,最終蘇聯解體了。如今華盛頓方面的願望還是那樣。

不知大家有沒有讀過《紐約時報》幾十年前一篇題為《分裂中國》的文章。全文通篇討論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年代,美國應當怎樣分裂中國。同樣是《紐約時報》更近些時候發表的文章。應該是幾年前,標題是《那片並未失敗的土地》。該文巧舌如簧地談到了所謂「正統統治」。自紅軍勝利、共產黨執政、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及其盟友始終在等待中國失敗,他們也期待中國會內爆,但這種情況始終沒有發生。文章表示,他們仍然在等待中國失敗。這篇文章相較之前那篇的時間離我們更近。

中印衝突的大背景是中美之間的冷戰。中國與南亞關係非常穩固,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關係最為堅實的地區。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在南亞國家很受歡迎: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裡蘭卡等。美國希望通過為印度站臺來遏制、對抗中國,(把印度)作為南亞的代理人。

看看美國議員在國會提出的一項提案,該標題和目的是「讓中國為新冠病毒負責」 ,內容有18點,其中第17點說,美國應加強與臺灣、印度、越南等地的軍事關係並加大對其軍售力度。那麼賣這麼多武器給臺灣、印度、越南,這是要跟誰打呢?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樣都能猜到答案。

以上就是這場新冷戰的背景。而這場戰爭會在多個不同戰場開展。印度是近期能看到的一個例子,我相信還會有其它地區發生同類事件。我們要為此做好準備。我們應當了解美國不排除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與中國發生正面衝突的對華戰略決策。他們已經決定這樣做了。今天的(中美)力量平衡或許還對美國有利,但明天或後天,美國恐怕承受不了與中國對抗的後果。因此,美國趁自己還能使出最大的力氣,決定現在下手。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焦點

  • 1962年挑釁中國,要求把西藏劃給他們,印度當年為何如此囂張
    實際上,當前這種程度的「作死」,對於印度來說,還遠沒到他們的極限,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之前,印度人也是抱著中國不敢開戰的心思,不但在邊界問題上挑釁中國,更是在初期談判的過程之中,提出把中國西藏劃給印度,把四川省設為非武裝區,還要在成都駐軍監督。 說實話,蛤蟆吞天都沒這麼大的口氣,那麼當年的印度,為什麼這麼囂張呢?
  • 印度為何如此恨中國,屢屢挑釁就是不肯消停?三大原因令危險升級
    那麼印度為何愈發囂張,總是屢屢挑釁,不肯消停?印度一直存在著「歷史心結」 回顧上一次中印戰爭還是發生在1962年,當時也是因為領土爭端問題,印度自主非法將中國12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劃入自己的國界,並且一直在我國西藏地區「大做手腳」,經過多次交涉無果後,我軍發起自衛還擊作戰,狠狠教訓了印度軍隊。最終印軍損失慘重,並在這場戰爭中完敗。
  • 先撩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再撩中國,印度為何3天內挑釁三個鄰居
    印度招惹尼泊爾,是在回應尼泊爾眾議院不久前通過的一項憲法修正案首先說尼泊爾,這個國家只與中印兩國接壤,但與中國接壤的地方交通不便,所以受印度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不是近些年中國國力日漸增強,尼泊爾開始借力打力的話,憑印度的擴張本性,恐怕早就像不丹一樣成了印度的附屬國了。然而不管尼泊爾願意不願意,在印度人的眼中,這裡始終是他們的後花園,是可以說一不二的地方,所以尼泊爾但凡做出一點對不起印度的事,都會遭到印度猛烈的回擊。
  • 突然,美國在三個方向對中國下黑手!
    比如亞太的日韓,與中國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聯繫密切,要它們跟美國一樣強硬反華,根本不可能。再看歐洲。歐盟這些年來自顧不暇,成員國間的團結以及一些國家內部社會族群分裂等問題離它們最近,更迫切需要解決。西歐國家本來就已心生嫌隙,提防被華盛頓當棋子耍了。其實,美國防長埃斯珀的虛張聲勢,已被國務卿蓬佩奧新近的遭遇驗證過了。
  • 衛星地圖看加勒萬河谷屬於我國境內,為何印度要越界挑釁?
    根據新聞報導,中國和印度軍人在加勒萬河谷爆發嚴重肢體衝突,印度軍方稱印軍有3人死亡,根據知情人士,中方也有人傷亡。根據衛星地圖看到加勒萬河谷屬於中印邊界西段新疆阿克賽欽西部,在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山區,是中國領土,當地管控情況十分清楚,這次印度為何要越界挑釁?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中印同是10億級的人口大國,美國支持印度的發展,卻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的發展,這是為何呢?其實,這裡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美國擔心中國遲早有一天會超越自己,而不用擔心印度會超越自己。從二戰時期開始,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就是拉攏,畢竟中國是當時的人口大國,如果美國跟中國站在同一戰壕裡,那麼無疑對美國非常有利。但是新中國建立後,中美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再加上當時冷戰的需要,美國不再選擇拉攏中國,轉而走向遏制中國之路。
  • 學者:中美兩極格局或2020年定型 中國需要盟友
    日前有印度學者稱,由中印崛起而主導的「亞洲世紀」或提前到來,英國「脫歐」會帶來什麼樣的世界格局變化?對中國是利大還是弊大?《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清華世界和平論壇秘書長、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聽他分析英國「脫歐」將帶來的各種影響。3年前,他就對英國「脫歐」作出了預測。
  • 澳大利亞吊銷了2名中國學者籤證 外交部做出回應
    原標題:澳大利亞吊銷2名中國學者的籤證 外交部:應向澳方了解事件的經緯澳大利亞吊銷了2名中國學者籤證 外交部做出回應【環球網報導】2020年9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以下為部分實錄。路透社記者:據報導,澳大利亞出於「國家安全方面的擔憂」,吊銷了2名中國學者的籤證。你能否提供更多信息,對此有何評論?
  • 曾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什麼轉而和中國親近,印度成關鍵轉折
    大多數巴基斯坦媒體對中國的報導都是友好的,大量的巴基斯坦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也較為不錯,甚至還總能聽到中國人到巴基斯坦旅遊受到歡迎和優待的消息。然而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係,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嗎?曾經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何又會和中國親近呢?
  • 印度為何突然示弱懇請中國撤軍?中方態度明確
    近段時間,中印邊境衝突不斷升級,印度先是發揮特長大肆買買買,隨後又增兵前往邊境,但仍未能打破僵局。 據印度媒體的一則新聞報導,印度駐華大使維克拉姆·米斯裡上周五在北京會見了我國一名陸軍高級將領,並介紹了印度對拉達克東部邊境局勢的立場
  • 主權不容挑釁!美國若在臺灣問題上走向極端,中國大陸必迎頭痛擊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認為,蓬佩奧希望利用擔任國務卿最後幾天時間內在中美關係之間製造巨大的噪音,從而讓其能夠在未來政治仕途中把中國問題作為最大的資本,為自己增值。但無論如何,這場「鬧劇」終究有一個「度」,那就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不容挑釁!美國若在臺海問題上執意走向極端,中國大陸必將迎頭痛擊。
  • 同樣是挑釁,為啥土耳其四處出擊,印度卻只碰瓷中國?
    近幾年,總是能看到印度不斷挑釁碰瓷中國的消息,一次兩次的我們也就當個笑話看了,次數多了大眾心裡都有同樣的疑惑:哪來的自信?同樣喜歡以小博大的還有土耳其,不過它是四處出擊,挨個挑釁歐盟、俄羅斯。 自信從何來?
  • 中美印登陸月球誰最快?美國只需4天,印度竟要50天,中國要多久
    自二戰全面結束之後,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第一展開激烈的競爭,為此也來開了冷戰的帷幕。
  • 中美學者發表地質新發現 挑戰「地幔羽」假說
    這一研究成果由此對40多年前外國學者提出並沿用至今的「地幔羽」假說提出了挑戰。何謂「地幔羽」假說?周懷陽教授介紹說,對於大陸板塊內部及板塊分離邊界為何有眾多隆起、海山因何形成等疑問,至今仍沒有合理統一的解釋。上世紀70年代,摩根提出了「地幔羽」假說,認為是發起於殼幔邊界的溫度的局部異常所導致的大規模巖漿湧出地表,形成了這些隆起或海山。
  • 印度為何總是夢想成為世界第三強國呢?太小看人家印度了
    導讀:印度為何總是夢想成為世界第三強國呢?太小看人家印度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軍事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解讀】李晨:中國與美國亞太同盟體系的共同演化
    在出兵幹涉韓戰的同時,美國派遣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以武裝幹涉阻止中國政府解放臺灣;在仁川登陸後,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命令美軍越過三八線,並逐步介入印度支那半島,從多個方向對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安全構成威脅,導致了中美在韓戰中迎頭相撞,在臺海危機中緊張對峙。
  • 強世功:中美「關鍵十年」
    事實上,「中美脫鉤」「修昔底德陷阱」「新冷戰」「文明衝突」等論述早已成為美國公共話語中的流行概念,美國政府的這份新戰略報告強調以「基於原則的現實主義」(the principled realism)對中國發起全面圍堵遏制的「新冷戰」,但不同於美蘇單純基於意識形態的「冷戰」,美國對中國發起的這場「新冷戰」雖然有意識形態的「原則」分歧,但更是基於「現實主義」的美國國家利益,在利益競爭的背景下
  • 中美策 | 美國學者激辯:中美關係進入「寒流」了嗎?
    中美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對話將在未來三個月迎來新一輪的高潮。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一股對華焦慮感近來正在瀰漫,對中美關係保持樂觀態度的學者聲音有所減弱。尤其在南海這個原本並不屬於中美雙方核心關切的議題上,中美官員卻打起了空前激烈的爭論戰。從網絡黑客到亞投行,從「中國威脅論」到「中國崩潰論」,從學術圈到媒體圈,中美雙方似乎對彼此都變得不那麼友好。
  • 要文明對話,不要「文明冷戰」
    誠然,即使世界上最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客觀上也確實存在文明之間的一定差異,一些美國人甚至在深層次上對中國一向存有「文化偏見」,不認同中國堅持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和特有的價值認同。中國則一貫倡導文明互學互鑑,我們需要強化自身對外傳播能力,向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社會乃至整個國際社會巧妙闡述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