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無法撼動中俄肩並肩 須警惕中美俄大三角轉向美印VS中俄大四...

2021-01-17 騰訊網

山之巔

【大軍事消息】2020年的印度,在大國關係中的角色定位似乎轉變了很多。

1、

今年以來,印度排擠在印投資的中國企業,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自不必說,還越發積極地向美國的「印太戰略」靠攏,拉攏澳大利亞首度參與美日印「馬拉巴爾」印度洋聯合軍事演習,一度讓「美日澳印」這個亞洲小北約隱約露出輪廓。

印度陸軍參謀長

印度還操心南海問題,到了年底時分,印度越南不僅舉行線上總理峰會,學著美國人的嗓門,大談所謂南海「航行自由」,還派出艦艇千裡迢迢進南海,與越南海軍搞一把「通行演習」(passing exercise),看看,這演習代號差一點就直接稱作「航行自由」了。年底全球疫情加劇的時刻,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首次訪問韓國,號稱要「加強兩國之間的戰略和防務合作」,對此,印媒露骨地表示,「對中國在該地區展示軍事實力的擔憂與日俱增」。

2、

向西方靠攏的同時,有說法稱,印度似乎正在把「老朋友」莫斯科變成敵人。

12月24日,印俄媒體都提及,印度-俄羅斯年度峰會20年來首次取消,雖然印俄官方都強調,印俄關係依然「密切」,但有一種解讀認為,峰會完全可以在線上進行,因為印度總理莫迪今年已經和數位其他國家領導人舉行過線上峰會,包括澳大利亞總理、包括越南總理。

有分析認為,作為兩國戰略夥伴關係中最高的制度性對話機制,年度峰會的取消是因為莫斯科對印度加入美國主導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感到不安,而俄試圖調解中印邊境爭端的做法,也讓新德裡感到不滿。

有印度網友說,印度現在是美國的附庸,還有的說,印度的每個鄰國都不是朋友,現在「老朋友」莫斯科也在變成敵人。

3、

印度向西方靠攏、印俄關係出現趨冷苗頭的同時,中俄關係今年堪稱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年底,中俄領導人打了一個關鍵電話,這是兩位老朋友今年第五次通電話。正如「牛彈琴」所言,如此頻密的電話外交,非常非常罕見,既反映了今年世界的特殊形勢,更凸顯了中俄關係的深度和特殊。

領導人明確指出,明年中俄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雙方合作。他還強調,中俄關係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不受國際風雲變幻影響,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幹擾。

咱外交部更是發言說:中俄弘揚傳統友好沒有止境,拓展合作沒有禁區。

4、

當蘇聯如日中天,美國視蘇聯為眼中釘和最大對手,於是拉攏中國對付蘇聯,現如今,美國視中俄兩家為主要戰略對手,視中國為最主要的戰略競爭者,在中美俄大三角當中,中俄無比明智地實現了背靠背,「尚未結盟卻勝似結盟」,美國雖試圖分化瓦解卻依舊無可奈何,於是伸出多款誘惑和橄欖枝,竭力拉攏印度制衡中國,而在中俄背靠背的形勢下,搞中國也就意味著搞中俄,這正是俄印關係趨冷的根源,而印度在權衡之後,試圖抓住美國伸來的橄欖枝,利用這個重大時機,圖謀為自身贏得國家利益最大化,這樣一來,中美俄「大三角」就有可能向著中俄VS美印的「大四角」轉化。

三角形的任何兩邊大於第三邊,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能夠與兩個以上的大國對抗。

古羅馬人開始為了自衛,先與北方的高盧人打仗,後又與南方迦太基人發生戰爭,取得輝煌勝利後,繼續向整個地中海國家進攻,結果導致整個羅馬帝國滅亡;19世紀初,拿破崙與英國作戰,取得輝煌勝利,繼而於1812年輕率深入俄國,三年便遭遇敗績;20世紀40年代,希特勒開始跟英國作對,贏得西歐,得意之際1941年揮師殺向蘇聯,又是三年慘敗;同期的日本與中國作戰,初期節節取勝,1941年珍珠港事件開啟對美作戰,依然是三年而敗;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場,美國與中國蘇聯對陣,又是三年而敗;60年代的越南戰場,美國還是與中蘇作對,時間長了一些,但結果也是敗得沒有面子;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與中美作對,結果很快敗陣並於戈巴契夫時期解體。

博弈

5、

相信,如今的美國戰略界也看得明白,在中美俄大三角中,中俄背靠背,美國沒有取勝的把握,於是,印度的角色越發凸顯,甚至成為關鍵的一股力量,如果印度與中俄走近,哪怕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只要不被美國拉攏,就已足夠,但如果印度與美國走近,被美國拉攏到一邊,中俄VS美印的「大四角」博弈,變數顯然將會加大。

至此,你就會明白,這幾年印度為何在國際上看上去左右逢源,「印太戰略」拉攏它,上合組織吸收它,金磚國家有它一份,RECP談判對印度也是苦口婆心耐心勸說……

至此,你就會明白,在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上,咱們在堅定維護每一寸土地的同時,始終沒有「3D全面列印」的意願。至於那些單單對比中印兩家實力,以為咱們擁有6:1的總體實力優勢,就應對印祭出大招的觀點,實在是屬於頭腦簡單。

6、

中俄VS美印的「大四角」模式,不一定能成,美國還在搞一盤大棋,試圖重新凝聚西歐、亞太力量,對中國進行圍追堵截,逼迫中國應對陣營對立的局面,減緩中國發展速度,然後再對擁護中國的陣營搞和平演變內部分化,讓中國重演蘇聯的悲劇。

但中國素來不缺智慧,當今又有實力和強力領導層,對美國的套路,咱就是不接招,總體上避免與美直接對抗,也不搞什麼陣營對立,對外宣稱永不稱霸、不搞軍事結盟,一邊搞亞投行,一邊建設非洲,一邊搞一帶一路,做成了一百多年來德國、蘇聯想做沒做成的事——打通亞歐大陸,2020大疫之年我們更是似在不經意間完成了兩大步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1月中旬順利籤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12月底如期完成……

RCEP,印度沒有加入。

歷經7年,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終於如期完成。

總之,只要咱們堅守大方向,保持戰略定力,不搞大冒進,不搞極端化,不出現重大戰略失誤,並及時根據情勢微調策略戰術,那麼,美國的招數無法從根本上阻遏我們奮力前行的勢頭,復興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至於印度這兩年讓人噁心的行徑,咱也不必著急上火,我們的目標,壓根不是戰勝印度,甚至也不是戰勝美國,我們的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

大手筆

【版權聲明】本作品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西北望︱中俄美之間:如果不是「大三角」,是什麼?
    如果要對中俄美關係現狀作一個簡要的描述,可以這樣說:當今中俄美三角的基本特徵是中俄為戰略夥伴,在國際政治上與美國形成兩大思想和主張。但兩國針對一國的結構性的框架並未形成,更談不上「大三角」的復活。中俄都希望與美國合作,都希望避免與美國為敵,兩國都視其戰略合作為防禦性質,而不是反美聯盟。
  • 瓦爾代之辯|疫情後世界不是兩極是多極,中俄關係是重要保障
    隨著美國實力下降而遏制中國的步伐加快,美國對中國的挑釁正在增加。但這並不意味世界將形成中美兩極,因為國際形勢仍將朝著多極、多中心方向發展,各種力量的發展尚存變數,而且中東、拉美、歐亞等各地區形勢發展也各不相同。例如,俄羅斯知名智庫——俄國際事務委員會研究員伊戈爾·尤爾根斯認為,歐洲可能成為世界的第三大中心,進而形成美中歐三足鼎立。
  • 美媒:應警惕中俄導航聯盟 兩種系統搭配覆蓋全球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國家利益》12月16日文章,原題:這才是美國應害怕的真正俄中同盟? 在北約與俄羅斯軍事擴充10年的背景下,另一條全球競爭前線逐漸浮現:俄正緩慢卻穩步地確立自己的全球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原屬冷戰太空競賽項目,上世紀90年代後因資金缺乏遠遠落後於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
  • 俄專家:美未來或同時與中俄開戰 死亡人數將超二戰
    俄專家:中俄兩國與美國勢均力敵,如若開戰美方的死亡人數將超過二戰[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9月13日報導稱,針對此前美國空軍官員所稱的「美國與中俄開戰損失將堪比二戰」,俄羅斯國防部公共委員會成員、軍事專家伊戈爾
  • 俄前外長:中俄新型夥伴關係具四方面鮮明特徵
    原標題:俄前外長:中俄新型夥伴關係具四方面鮮明特徵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張尼)俄羅斯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前外交部長伊萬諾夫28日在出席第四屆世界和平論壇時發言評價稱,中俄兩國之間已經建立起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新型夥伴關係,兩國合作對於21世紀國際關係構建意義重大,其經驗值得各方探討研究。
  • 新一輪太空競賽開始,中美俄或同臺競技?俄:美國將在此之前瓦解
    與此同時美國也一直在開發自己的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項目,美國人現在正以懷疑和明顯不滿的眼光看待不斷發展的中俄登月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也一直在緊盯中俄在太空的動向,並且言辭比美國還激烈。英國的國防大臣華萊士表示,英國將採取必要手段保護自己,謹防中美俄在太空帶來的「軍事威脅」,為此英國將準備大幅修改《反叛國法》。
  • 中俄兩國大使通過《中俄銳評》共同發表文章紀念二戰勝利75周年
    各位尊敬的中俄頭條用戶,《頭條速覽》是一個資訊聚合類欄目。在這一欄目中,您將快速了解過去24小時發生在中俄之間的要聞大事、趣聞軼事。《頭條速覽》將在每個工作日的傍晚與您不見不散。
  • 中俄又一次聯手,如果實現將領跑全球,美國開始真正擔憂起來
    中俄加強合作中俄都是世界大國,俄羅斯多次為中國打抱不平,抨擊美國。近期有媒體發布消息稱,中俄再次聯手,兩國合作的探險任務,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在兩國的GDP份額中會翻倍。也就是說,中國與俄羅斯聯手,挖掘人工智慧的未知領域,加強這方面的合作,如果實現將領跑全球。
  • 中俄商討整合北鬥和格洛納斯導航 俄媒:提升服務質量
    文章稱,目前處於實際運作當中的全球導航系統僅有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兩家,隨著第三個玩家嶄露頭角,全球民用導航服務市場的格局將發生顯著改觀。因此,北京向莫斯科提出的兩大系統一體化建議頗值玩味。它指的是打造一體化的全球導航系統,能實時交流校正信息、信號質量、導航衛星狀態。
  • 中國日報網評:中俄在國際舞臺上演協作華章
    中俄兩國在上合組織框架內秉持「上海精神」,擴大和深化地區抗疫、反恐等多領域合作,通過加強各成員國合作促進上合組織不斷完善與發展。令人難忘的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中俄始終相互堅定支持。今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反華演講,還向俄羅斯發出呼籲,希望俄羅斯加入到所謂「新的民主聯盟」來對抗中國。對此俄方表示,中國是盟友、夥伴,是與俄發展特殊夥伴關係的國家。
  • 封鎖打壓適得其反美促使中俄太空緊密合作美媒:NASA要加油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據俄塔斯社6月9日報導,俄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表示,俄準備與中方分享重型火箭的參數等信息,並希望兩國聯合建月球基地。雙方合作可實現優勢互補,俄方有許多先進的航天技術和經驗,而中方資金比較充裕,同時,在在航天領域積累了許多尖端技術。
  • 中俄合研的CR929大飛機或將下馬,發生了什麼?
    ,中國選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下一代客機,但最近卻有消息稱中俄合研的CR929這款150噸級大飛機或將下馬,中國未來將獨立研發這款大飛機,引發了廣泛關注,到底發生了什麼?難道中俄要分道揚鑣了?對此有專家道出真相稱:中國等不起,聯合研發的進度實在太慢,而中國急需大飛機,因此只能選擇轉為自行獨立研製。
  • 綜述:中俄博覽會促進中俄經貿合作
    新華社俄羅斯葉卡捷琳堡7月12日電 綜述:中俄博覽會促進中俄經貿合作新華社記者 欒海為期4天的第五屆中俄博覽會12日落下帷幕,俄方共有9個州區政府團組、近20家企業參展。記者通過走訪展臺發現,俄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推介其優勢產品和技術,並通過中俄博覽會這一平臺開展更多對華經貿合作。精品集中展現在此次博覽會上,俄地方政府紛紛搭臺推介其轄區企業研發成果,展示對華合作潛力。
  • 美國打贏很多戰爭,但絕不能與中國開戰!美上將沒忍住說出大實話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新聞記者對美國陸軍上將馬克·米利進行了一次訪談,在訪談中,馬克·米利圍繞中美俄三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發表自己的見解,他表示到,美國與中俄關係仍將是困難和複雜的,但美國絕對不會和中俄開戰。
  • 中俄出現合作分歧,國產「大飛機」恐延遲交付
    前途未卜的C919雖然已經成功首飛,並且獲得了數百架訂單,但迄今為止,我們仍沒有取得國際適航證,也就是說根本無法實現國際飛行,這無疑使得C919無法進入歐美。此前,我們預期將在2021年獲得歐美適航證,但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國際關係的變化,如今來看,要取得歐美適航證似乎是更加艱難了。
  • 趕超中俄不在話下?美國打造10馬赫靜風洞,卻要面臨兩大難題
    為了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趕超中俄,美國決定花費大代價啟動超級風洞研發工作,這項工作就落到了美國聖母大學的頭上了。按照俄衛星網的報導,美國聖母大學啟動21項高超音速技術研發工作,其中就包括用來進行高超音速武器測試的"靜"風洞。
  • 美國異常憤怒:中國半年買1970萬桶委內瑞拉原油!制裁中俄委三國
    現在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為何被再度爆料,美國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通過公開的方式,徹底斬斷中方進口南美石油的渠道,讓馬杜羅完全陷入孤立狀態,從而為美國徹底徵服後者提供方便。但問題是,美國這般做將同時得罪中俄,給自己惹來更大的麻煩,對於美國而言絕對是「得不償失」的。
  • 俄專家:美國未來或同時與中俄開戰,熱議:除非川普腦子進水了
    這段時間以來,美國不管不顧國內的疫情,將全部重心放到與多個國家的衝突上,本該全球各國齊心協力抵禦疫情的時候,美國卻只顧著挑起軍事矛盾,引發了不少國家的不滿。加上伴隨著美國如今國家的種種危機,似乎讓各國不再那麼害怕美國,開始敢於跟美國說不。雖說美國如今仍是世界霸主,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卻大幅度下降,但美國並不自知。
  • 美媒抱怨川普得罪中俄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的提問代表了世界在這個新年到來之際的焦慮。英國脫歐公投和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得2016年被稱為「共識瓦解的一年」,也讓人難免擔心2017年會不會有更多隻黑天鵝降臨,帶給世界更多動蕩和不安。各國媒體近日紛紛發表文章,關注2017年地區和國際局勢的熱點:川普入主白宮、法國德國大選、英國脫歐進程等榜上有名。
  • 為什麼會有「中俄待議區」?
    一、以格爾必奇河、額爾古納河和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國界。惟界於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諸河流及土地應如何分劃,須查明之後再行商定。二、俄國人在雅克薩所建的城障應立即拆除。居住在城中的俄國人需要全部遷回俄國境內。中俄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自跨越已定的邊界。三、從條約籤訂之日起,兩國之間不得收納對方逃人,如有發現逃亡人員則需要將其遣還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