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印度大使談邊界衝突:為什麼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2020-11-24 中國青年網

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7月10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就當前中印關係發表視頻談話,強調中印要做夥伴,不要做對手;要和平,不要衝突;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要信任,不要猜忌;要前進,不要後退。雙方應牢牢把握兩國領導人共識,落實好特代通話共識,聚焦友好和合作,化解猜忌和疑慮,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克服當前中印關係面臨的挑戰,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

孫大使談話全文如下:

6月15日,在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發生了人員傷亡事件。這是雙方都不願看到的局面。  

7月5日,中印邊界問題兩國特別代表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和多瓦爾國安顧問通電話,就緩和當前邊界事態達成積極共識。目前,雙方軍隊按照兩國軍長級會晤共識,正在地面脫離接觸。  

近一時期,印度輿論出現了對兩國領導人共識的質疑,以及對中印關係走向的錯誤認知。這給雙邊關係帶來了幹擾。  

我認為,當前,中印雙方應當釐清幾個根本性問題:  

第一,中印要做夥伴,不要做對手。  

中印都是文明古國,友好交往有兩千多年歷史,友好合作佔據絕大多數時間。中印兩國當前的第一要務是實現發展振興,在這個大方向上,中印有著長久的共同戰略利益。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印雙方達成互不構成威脅的重要共識。2018年武漢非正式會晤時,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再次強調,中印要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這對中印關係作出了基本判斷,為兩國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  

我注意到近期出現一些論調,因涉邊事件而否定中印友好本質,妄自臆測中方意圖,誇大衝突、挑動對立,把數千年友好鄰國當成「敵人」和「戰略威脅」。這不符合實際,完全是有害無益。  

中印共同提倡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都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雙方理應視彼此為世界力量對比變化中的積極因素,把對方當作自身實現發展振興的合作夥伴。中方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印度發展得好。只有本著積極、開放、包容的心態,正確看待彼此的戰略意圖,才能確保雙邊關係行穩致遠,防止出現戰略誤判。  

第二,中印要和平,不要衝突。  

中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兩個相鄰大國難免存在一些分歧,這是正常的。雙方一直通過對話談判管控分歧。雙方要始終從兩國關係發展的大局出發,將分歧放在適當位置上加以妥善處理,不能任由分歧幹擾雙邊關係。  

中印存在著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這個問題敏感複雜,需要通過平等協商與和平談判,尋求公平合理、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在最終解決之前,雙方同意共同努力,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目前雙方已建立邊界問題特代會晤等諸多機制,在外交和軍事層面的溝通渠道是暢通的。在近期的兩國特代通話中,雙方一致同意遵循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認為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對雙邊關係長遠發展至關重要,應把邊界問題置於雙邊關係的適當位置,避免分歧上升為爭端;重申遵守兩國就邊界問題籤署的一系列協定協議,共同努力緩和邊境地區的局勢。  

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以和為貴」。我們既不好戰,也不咄咄逼人。加勒萬河谷事件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國將堅定維護自身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  

我相信,中印有足夠智慧和能力妥善處理好分歧,不要落入衝突的陷阱。中印是共謀發展的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或敵手,為什麼要同室操戈,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呢?  

第三,中印要合作共贏,不要零和博弈。  

中印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發展是中印的共同目標和最重要的利益匯合點。當前,中印有著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新冠病毒疫情。病毒無國界。在這場人類面臨的重大考驗面前,中印是同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我們應當加強抗疫合作,共克時艱。  

中印市場潛力巨大,經濟互補性強,雙方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印最大貿易夥伴,在印累計投資已超過80億美元。中印經貿合作不僅拉動了印度手機、白色家電、基礎設施、汽車製造等行業發展,也為當地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一些論調鼓吹中印經貿「脫鉤」,企圖完全排除「中國製造」。它們忽視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是幾十年來市場最優化的自然選擇,印度的商界和民眾是中印經貿合作的受益者。任何自我保護、非關稅壁壘和排華限制性措施,對中國企業不公平,對因此而失去就業崗位的印度員工不公平,對由此而得不到應有產品和服務的印度消費者同樣不公平,損人而不利己,最終會傷及自身。  

中印兩國領導人已決定設立高級別經貿對話機制,加強經濟發展戰略對接,探討建立「製造業夥伴關係」,兩國務實合作前景廣闊。我們要傳導和落實領導人共識,維護和推進兩國正常交往,避免將爭議擴大化、複雜化。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早日走出疫情陰霾,找到經濟復甦之道。  

第四,中印要信任,不要猜忌。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印關係要穩定、要發展,基礎是互信。這就道出了中印關係的關鍵。中印要想加快自身發展振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是正道,符合兩國的長遠利益;相互猜忌、相互摩擦是邪路,違背兩國人民的根本願望。  

要實現互信,就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開放包容。要堅持尊重和照顧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堅持不幹涉內政原則,堅持求同存異,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要堅持重信守義,說到做到,把雙方達成的共識切實落到實處。  

雙方要及時開展戰略溝通,增進彼此了解合作,通過對話管控分歧,牢牢把握兩國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兩國邊界特代在通話時,同意通過特別代表會晤機制加強溝通,不間斷地舉行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會議,不斷完善和加強邊境地區信任措施建設,避免影響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的事件再次發生。這些都將有力地促進兩國的戰略互信。  

第五,中印關係要前進,不要後退。  

今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中印關係歷經70年的風雨歷程,凝聚了幾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取得的進展來之不易,我們應當倍加珍惜,決不能輕易否定。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印關係已遠超雙邊範疇,具有全球戰略意義。中國有句古詩,「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當前中印關係面臨複雜局面。雙方要登高望遠,放眼全局,共同努力儘快加以克服和扭轉。  

中印雙方應相向而行,擴大合作積極面,縮小消極因素,不做有損於雙方互信和合作的事。疫情之下,雙方要積極發掘新方式、新渠道,增進兩國民眾相互交流和理解,為中印建交70周年營造良好氛圍。兩國媒體也應客觀、理性、負責任地進行報導,避免煽動對立情緒,為推動中印關係穩定健康發展貢獻正能量。  

在雙邊關係出現陰影的時候,牢牢把握兩國領導人共識尤為重要。我相信,只要雙方按照兩國領導人的指引,落實好雙方特代通話共識,聚焦友好和合作,化解猜忌和疑慮,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就一定能夠克服當前中印關係面臨的挑戰,推動兩國關係重回健康穩定的正確軌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邱晨,你讓親者痛,仇者快
    邱晨在第二季《奇葩說》首次亮相邱晨的翻車,讓我再次想起十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段往事。2009年,微博剛剛興起。然後我就開始打挨個電話,傳達報社要求,並叮囑那些已經開了微博的同事,在網上說話一定要多加小心。當時我們報社有三個億的年營收,有五六十萬的日發行量,有大概五百名採編和經營人員以及兩三千名專(兼)職發行人員,是全國都市報三十強。經營越是增長,內容就越要小心。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錯誤言論,讓整個團隊及其背後的家庭失去飯碗。這是我經歷的兩任總編輯的共識。
  • LOL:人頭拿多了,仇者快,親者痛的3個英雄
    LOL要贏下一場遊戲,需要不斷拿人頭,但也不能把人頭數看的太重要。因為LOL是一款推塔遊戲,只有把對面的防禦塔推完,最終點爆敵方基地水晶,才能取得遊戲最後的勝利。讓魚玩君和你們講講143個英雄中那些人頭拿多了,仇者快,親者痛的英雄吧!
  • 國民黨:不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國民黨:不會讓親者痛仇者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0月24日 0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前宣布以無黨籍身份投入臺北市長選舉
  • 千古名言「親者痛,仇者快」的創造者
    你要知道,耍文弄墨你是不行的,行軍打仗你更遠在我之下;再不從命,我定討伐於你,只怕到時你跪地求饒,已然晚了。」彭寵接到此信,對朱浮更是分外憎恨。朱浮見他仍不聽命,於是上書朝廷,憑空編造了他許多罪狀,其中說:「彭寵雖為太守,其實卻是一名衣冠禽獸。他派人接她的妻子進城享福,卻把他母親扔在鄉下,不管不問。他為人奸詐,心腸特毒,連他最好的朋友都被他殺死。
  • 中國駐美大使回應"病毒來自美國軍方實驗室"說法
    對於這個問題,當然我們最終要找到答案,揭開病毒的來源,但這是科學家要做的工作,而不是由外交官或者記者來進行揣測的,因為這樣的臆測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而且非常有害。為什麼不讓我們的科學家來完成他們的專業工作、並最終告訴我們答案呢?斯旺:大使先生,很高興聽您這麼說。因為事實上,是你們中國外交部的發言人趙立堅在散播病毒來源於美國實驗室的陰謀論。他有相關證據嗎?
  • 與弗林到底談過些什麼?卸任俄駐美大使給了個說法
    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新華/美聯)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陳立希)美國總統唐納·川普「通俄門」事件主角之一、俄羅斯前駐美國大使謝爾蓋·基斯利亞克不久前卸任回國。(新華/美聯)基斯利亞克7月結束了為期9年的駐美大使生涯,返回俄羅斯。對美國媒體熱炒的「通俄門」,基斯利亞克5日回應稱,他和弗林根本沒說什麼特別的。「這一交談是完全沒有問題、冷靜和透明的,就我們而言沒有秘密,」基斯利亞克說,「對俄羅斯和美國而言,有很多重要的事可以談,其中最重要的是打擊恐怖主義,這也是我們磋商的內容之一。」
  • 中國駐印度大使:把握世界變局 實現龍象共舞
    1300多年前,玄奘跨雪山、越流沙,以堅韌的毅力和開放的胸懷吸納印度文化、傳播中華文明,成為中印人文交流的歷史象徵。上世紀50年代,兩國發揮東方文明獨特智慧,共同提出並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當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印度文化興趣盎然,看印度電影、練瑜伽、品紅茶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喜歡上了中國美食、功夫和中醫藥,對中國的發展成就充滿敬佩。
  • 白巖松對話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與駐...
    央視新聞1+1訊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戰疫專家組向巴基斯坦伸出援手,巴基斯坦目前情況如何?中巴合作帶來什麼變化?目前,土耳其已成全球第7個新冠病例破十萬的國家,當地疫情情況如何?中國提供了哪些幫助?在4月28日的節目中,《新聞1+1》連線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姚敬、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鄧勵,回應公眾關切。
  • 大使三人談(三):中印對比,印度有哪些優勢?
    大使三人談嘉賓王嵎生、楊成緒、鄭瑞祥(從左至右)編者按:近年來,印度在經濟、外交等方面的表現令外界普遍看好。這倒不是主要的,主要在於印度年輕人的比重遠遠大於我們,每年的就業人數至少1000萬人,大多是18歲左右的年輕人。相較中國,印度人口的優勢恐怕在今後幾年會凸顯出來,而中國老齡化的趨勢在發展。第三,印度的土地面積只等於中國的三分之一,但可耕地要比中國大一倍。也就是說,它的人口密度比中國還大,但可耕地比我們多,所以到現在為止,中國糧食需要進口,印度是再窮也不愁糧食。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就中國經濟和全球化等問題接受英國BBC廣播四臺...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專題節目中接受了英國上院議員、著名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採訪,就中國經濟發展成就、中國對全球貿易的貢獻、中國經濟結構改革及社會收入平等、「一帶一路」建設等與全球化密切相關的議題闡述看法。奧尼爾是「金磚四國」概念的發明人,曾擔任美國高盛集團負責資產管理事務的主席、英國財政部商業國務大臣,長期深入研究全球化議題。
  • 聊聊魅族手機的2019年:親者痛,仇者快
    2019年所剩的天數已經不多了,當華為、小米、vivo、OPPO還在為5G手機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有些廠商卻已經為明年的產品做鋪墊,而魅族就是其中一家。魅族近日上線了年度影像大賽,也為明年的旗艦魅族17手機尋找攝影師。
  • 香港回歸前他出任駐英大使,親歷中英交涉中的這些「峰迴路轉」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故事 ★臨近回歸出任駐英大使1997年7月1日,英國倫敦,作為時任中國駐英大使的我來說,經歷了激動人心的一天。那一天,香港回歸祖國。我於1997年3月16日晚到達倫敦,出任駐英國大使,當時離香港回歸只有3個半月時間。赴英前,領導接見我時都明確指示, 我到任後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做好英方的工作,配合中國實現香港順利回歸。我到達倫敦的第二天晚上,英國首相梅傑宣布進行新的大選。
  • 突發|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被要求關閉,這次中美衝突怎麼解讀?
    他說,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政府不斷向中方甩鍋推責,對中國進行汙名化攻擊,無端攻擊中國的社會制度,無理刁難中國駐美外交領事人員,對中國在美留學人員進行恐嚇、盤查,沒收個人電子設備,甚至是無端拘押。此次美方單方面限時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美對華採取的前所未有的升級行動。汪文斌說,中方一貫堅持不幹涉別國內政原則,滲透、幹涉別國內政從來不是中國外交的基因和傳統。
  • 地球那些事|印度和中國的衝突,源自618Ma的泛非運動
    印度自從獨立後(以前一直是散裝的),就一直和我國有領土上的糾紛,小衝突不斷,大衝突一次就被虐慘。這屬於國際關係的範疇,按理說跟地球科學沒什麼關係,但鑑於要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科普,今天就準備借著印度和我國的衝突事件,講一講618Ma(6.18億年)的泛非運動吧。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接受英國天空新聞臺《新聞時間》欄目直播專訪談...
    到今天,中國仍拒絕邀請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科學家參加對該病毒來源的調查。問題還有很多,今天我們有難得的機會就這些問題問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大使先生,晚上好,感謝你接受採訪。  劉大使:晚上好!感謝邀請。  主持人:首先,你是否同意中國面臨信任危機?就目前來看,國際社會似乎並不信任中國。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需將衝突後國家的外國駐軍犯罪行為繩...
    本文轉自【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網站】;12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舉行「建設和平與持續和平:安全部門改革」視頻公開會。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出席會議並闡述中方立場。張軍大使指出,安全部門改革是實現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改革應由當事國主導,結合當事國國情和具體情況,形成「一國一策」。張軍大使指出,衝突後國家面臨恐怖主義、暴力極端主義、族群衝突等安全威脅,面臨網絡安全、跨國有組織犯罪等新的風險,應通過改革提高預警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反恐能力。
  • 印政府將邀反對黨談中印邊界風波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杜海川】印度多家媒體13日報導稱,印度內政部長辛格與外交部長斯瓦拉吉將邀請印度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周五會晤,介紹近期中印邊境對峙、印巴在克什米爾交火等問題的情況,以消除反對黨不滿,統一立場。印度news18新聞網稱,國會反對黨的領袖都被邀請到會,這一措施本身就很不尋常。
  • 這個潮汕人是中國駐突尼西亞首任大使,陳毅盛讚他「文武兼備」
    姚念,廣東潮陽人,中國駐突尼西亞首任大使,被前外長陳毅稱為「文武兼備的外交家」。這些年,提到突尼西亞,讓人聯想到的一個詞是「茉莉花革命」。茉莉花,突尼西亞的國花。之所以把那場波及阿拉伯國家、影響世界的「革命」借用「茉莉花」冠名,想必與突尼西亞國花相關。
  • 印方佔著中國領土 中國老百姓很憤怒
    據新華社新德裡7月5日電 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4日就印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事件接受印度報業託拉斯採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