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印度自從獨立後(以前一直是散裝的),就一直和我國有領土上的糾紛,小衝突不斷,大衝突一次就被虐慘。這屬於國際關係的範疇,按理說跟地球科學沒什麼關係,但鑑於要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講科普,今天就準備借著印度和我國的衝突事件,講一講618Ma(6.18億年)的泛非運動吧。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Ma」是個什麼單位?
Ma是地質歷史中常用的一個表示時間的單位,是million anniversary(百萬年)的縮寫,這是國際通用的地質年代單位。618Ma,就是618個百萬年,也就是6.18億年。對人類來說,6億年前是相當久遠的一個時代,但對地質歷史來說,這只是地球演化當中的一個地質階段而已。
什麼是「泛非運動」?
首先要區分於人類社會的「泛非運動」,(原指非洲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黑種人反對種族歧視、殖民壓迫,要求民族獨立和全世界黑種人大團結的民族主義運動。創始人是美國黑人學者杜波依斯。每年的5月25日為「泛非日」。)
地質歷史上的「泛非運動」,是指「泛非運動」構造期。是一次非洲大陸乃至整個岡瓦納大陸前寒武紀至寒武紀的構造運動。發生於600Ma-500Ma年或950Ma-500Ma年前,是以構造-熱事件為其主要形式的地殼運動。有人認為,此期造山帶的形成導致原始岡瓦納古陸聚合。
有人就會問了,你為什麼要說是618Ma呢?很明顯,我是為了蹭618的熱度,當然了,有不少地質學家在實踐探索中,通過鋯石測年,獲得過618Ma這個峰值年齡,我在此處借用也無可厚非的。
接著說一下和印度密切相關的「岡瓦那古陸」
岡瓦納古陸是一個假想的存在於南半球的古大陸 (亦稱南方大陸) ,得名於印度中部一個叫岡瓦納的地方 ,那裡的一套地層叫岡瓦那系 ,南半球各大陸都發現有與之相似的巖系和化石 ,地質學家推論過去曾是統一的大陸 ,大約在2億年前這塊大陸分裂成現今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次大陸 、澳大利亞 、南美和南極洲。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它們是由海底擴張推動大陸漂移導致分裂成現在位置的。
印度板塊從岡瓦那古陸分離後的喜山運動
可以說,岡瓦那,是由印度的小地名發展成了全世界通用的地質學名詞。而這個古陸的形成,就是6.18億年前時期的泛非構造運動,並在2億年前裂解。裂解之後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從1.8億年前,便一路向北,直奔我華夏大陸而來。最終在60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亞歐大陸相碰撞,形成了喜馬拉雅山,地質歷史上稱為「喜山運動」。
從喜山運動之後,印度板塊便和亞歐大陸結合為一體。這也為印度和中國的交流奠定了最遠古的地緣基礎。並且,至今印度板塊仍在繼續向亞歐大陸俯衝,也造成了青藏高原還在不斷隆起,青藏高原及周邊地震不斷。
因此,從地質發展演化的角度看,印度和中國的衝突,從618Ma(6.18億年)前便埋下了種子。
地球那些事,從地質的角度看世界的發展變化,歡迎關注!
轉發和點讚就是最好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