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2021-01-08 地理冷姿勢君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

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姿勢君問問,大家覺得印度配成為我國的競爭對手嗎?在評論區告訴姿勢君吧。

國際上對印度和我國的崛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似乎更加青睞印度。雖然印度屢屢表現的爛泥扶不上牆,但是西方國家還是對印度鼎力支持,卻對我國百般指責。為什麼印度能和西方國家關係這麼好呢?難道印度在國際上是一個十分友好善意的國家嗎?

在南亞次大陸上印度是其中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要說印度對鄰國有多「友好」,大家可以看看姿勢君之前一期「印度朋友圈」的視頻,了解一下印度是怎麼對待鄰國的。印度的面積約298萬平方公裡,擁有13.2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對了大家知道世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是誰嗎?將你的答案打在評論區吧。印度雖然人口多,但是主體民族的數量卻並不佔優勢,印度國內有100多個民族,其中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只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裡亞納邦、比哈爾邦等地。

所以印度能夠保持一個統一的國家,是尤為不易的。印度東部的四個邦就經常鬧獨立,要說起來印度的國內矛盾就像是一團亂麻,各個邦不因為土地和民族的爭端而血戰一場就足夠給印度政府面子了。印度不顧自身實際,非要抱著「中國行,我也行」的態度,試圖各方面都「超越」我國。比如在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事上,印度國內就有著「是印度把位置讓給中國」的說法。可是聯合國是在1945年成立的,彼時的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那時世界上根本沒有印度這樣一個國家,而印度之所以盲目地要各方面領先中國,不僅是自身的狂妄,其實還和西方國家的支持有關。

在東亞,我們面臨著美國的重重製裁。在日本和韓國都部署有美國的軍事基地,而衝繩島的美軍基地更是距離我國臺灣省僅有600餘公裡,距離福州市也只有800多公裡。一方面是軍事上的圍堵,另一方面是經濟上的制裁。尤其是在2020年美國國內因為疫情大亂時,針對我國的制裁更是紛至沓來,從企業到個人,美國除了恐嚇這一張牌,對我們已經再難做出其他實質性的威脅。而印度似乎天生就和美國親近,印度在南亞地區大肆擴張,侵略他國,卻被西方選擇性無視。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為什麼美國就不出來主持公道呢?為什麼不宣揚所謂的「人權」了呢?你覺得美國為什麼對印度如此放縱呢?在評論區告訴姿勢君吧。

在姿勢君看來,印度的地理條件的確十分優越。恆河灌溉下的印度北方平原廣布土地肥沃,十分適合發展農業。印度的地形主要分為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西部塔爾沙漠、南部德幹高原。國土面積不足我國1/3的印度,可耕地面積卻高於我國,且降水豐富,印度大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擁有良好的耕種環境,但遺憾的是手握豐富資源的印度,糧食產量還沒有我國高。

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約為6.8億噸,而印度的產量約為3.136億噸。在2019年飢餓指數排行榜上印度排名第102位,比朝鮮的排名還要低。目前印度有27%的人吃不飽飯,與此同時印度卻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為什麼會這樣呢?姿勢君就說一點,相信大家就明白了。印度佔人口2%的大地主,擁有70%的土地。這情況就跟我國解放前差不多了。所以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民國發展到現在,充其量也就是個大號印度。

而在工業上,印度一直將重心放在與周邊國家的軍事衝突,工業水平低下的印度只得不斷進口西方的武器裝備,甚至連彈藥都難以全部供給,需要向西方國家採購。至於印度國產的飛機坦克,還是從西方購買零件回來自己組裝的。印度是真正貫徹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方針。2019年印度軍費開支達到711億美元,印度每年大約將三成的財政收入用於軍費開支,目前印度武器的主要進口國有俄羅斯、美國、法國、英國、以色列等國。僅從這一點來說,西方國家能不喜歡印度嗎?

而且印度的工業發展也以給西方國家代工或者從事低端製造業為主,沒有自己完善的工業體系。印度工業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印度的土地私有化。印度2/3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為生,印度又在80年代放棄了工業化,開始向服務業發展。目前印度GDP農業佔比15.4%,工業是23%,服務業卻高達61.5%。從經濟結構來看簡直是一個典型的發達國家。

但問題在於發達國家都是先實現了工業化再去工業化。而印度還沒開始工業化,就已經結束了工業化。印度的土地私有制就是擺在工業前的一座大山。而所謂市場化改革,那自然是哪裡有錢賺,哪裡錢好賺,人們就自動湧向哪裡。那麼給西方打工,為西方國家服務,就是最輕鬆也最好走的小路。

面對一個被西方國家牽著走,與被殖民時區別不大的印度,西方國家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所以西方國家為什麼打壓中國呢?是因為我們有完備的工業體系,我們在挑戰西方的話語體系,我們要打破西方的技術封鎖。這就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構成了威脅,儘管我們並沒有要與美國為敵的心思,我們一直表示和平發展,但美國會聽,會信嗎?

如果我們事事都聽從美國,整個國內有2/3的人都從事農業,如果我們成為美國最大的低端製造工廠,接受美國的軍事保護。那美國絕對不會打壓我們,甚至會表現地十分友好,就像美國對待印度那樣。

你覺得美國會和我國和平相處嗎?我國能否做到和平崛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姿勢君,每天漲知識。喜歡的朋友點讚評論轉發吧。點點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為何有些西方國家一直在吹捧印度?無利不起早
    印象中,西方國家對待中印兩國的態度的確很不一樣,對待中國是仇視、懼怕和打壓。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因為社會意識形態、戰略需求等因素對新中國的成立和發展,表現出了極大的仇視和打壓。
  • 曾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什麼轉而和中國親近,印度成關鍵轉折
    大多數巴基斯坦媒體對中國的報導都是友好的,大量的巴基斯坦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也較為不錯,甚至還總能聽到中國人到巴基斯坦旅遊受到歡迎和優待的消息。然而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係,真的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嗎?曾經是美國盟友的巴基斯坦,為何又會和中國親近呢?
  • 西方國家為何更喜歡印度而不是中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實我們已經習慣了下面的一樁樁,一件件事情很多中國人都記得清清楚楚。第1件事(北京奧運會)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很多西方媒體都在妖魔化我們。說我們舉辦奧運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中國是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大國,說我們是「打腫臉充胖子」,火炬在海外傳遞也受到了很大的阻撓,這些東西我想大家有所耳聞,反正都是內外勾結的事。
  • 印度為何領先於中國
    報告顯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芬蘭和瑞典分列二三位,而美國的排名則由去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六位。   報告認為美國排名下降的原因在於,美國的總體競爭力受到宏觀經濟嚴重失衡的威脅,而且財政赤字的屢次出現導致公共負債水平上升。   美國排名從第一降到第六,讓出老大位置自然是新聞,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更多人感興趣的還是中國的地位。
  • 同是超10億級人口大國,美國為何擔心中國超越他,卻不擔心印度?
    中印同是10億級的人口大國,美國支持印度的發展,卻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的發展,這是為何呢?其實,這裡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美國擔心中國遲早有一天會超越自己,而不用擔心印度會超越自己。所以,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基本上都是由美蘇主導建立的,兩國也都從戰後的國際秩序中受益。從二戰時期開始,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就是拉攏,畢竟中國是當時的人口大國,如果美國跟中國站在同一戰壕裡,那麼無疑對美國非常有利。
  • 地方力量崛起:中國的省,印度的邦②
    不過,印度的經濟改革與中國殊為不同。中國放手允許前沿省份各盡其能發展經濟,尤其是吸引外國投資和增加出口。但在印度,新德裡繼續扮演督導的角色,派遣中央官僚插手各種地方事務。結果適得其反,地方各邦在改革議題上日益不受管束,要麼對中央政策置之不理,要麼乾脆背道而馳。
  • 「硬」中國比拼「軟」印度
    「印度和中國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可能與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並列成為過去一千年三大重要經濟事件。」美國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在演講中說。本屆達沃斯年會,主題是「創新思維」,「中國和印度的崛起」名列8個分主題之首。
  • 印度崛起對比中國崛起——一文了解兩國崛起的差異性
    近些年來,一直有國際聲音指出,印度是最有機會挑戰中國的國家之一。「印度趕超中國論」也是頻繁出現在歐美學者和新聞報刊上,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這樣的「聲音」出現呢?印度自1991年實行全面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上升,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當今世界新興國家和「金磚國家」的代表之一,確實發展實力不容低估,這一「聲音」理論主要是基於印度快超過中國的人口和年輕的勞動力。
  • 印度和中國差不多同時起步,為什麼印度卻始終發展不起來?
    印度一直把中國當做假想敵,處處要與中國爭個高下,但我國卻好像並不在意。 印度與中國之間,向來有著不小的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印度在人口、國土面積、歷史命運等方面都和中國比較接近,但為什麼會和中國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 第四次,印度封殺中國APP!
    ,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對中國的APP進行封殺處理,這種做法完全不符合當前的世貿組織原則,他們這種毫無理由的誣陷也是很大程度的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讓我國的名譽受到了很大的損傷。而根據相關媒體分析報導,印度的此舉就是在向中國示威,他們打壓中國的網絡領域,希望以此來給中國施壓。
  • 三個原因告訴你,印度為什麼一定要和中國死磕
    在中國崛起前,由於美帝等國的縱容,當然是出於利用印度的需要,印度洋的事務很大程度上都是阿三說了上。    這也難怪,印度的主流認知會把中國視為印度崛起的挑戰和國家安全的威脅。  二、對中國有心理陰影  這一點很好理解,任何人對曾經欺負過自己的人都會警惕和不信任。  1962年,印度錯誤地估計形勢,認為當時不論從國際環境還是軍隊的戰鬥力方面,印度都佔據極大的優勢,可以趁機徹底打敗中國。
  • 印度本欲實現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不料計劃卻因打壓中國而破產
    ,不管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基數都很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和印度展現出了相似的發展經歷,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方面,它都獲得了不足的成績。  印度一直都對中國對其境內的產品輸入非常警惕,因此近期頻繁對中國實行制裁,雖然美名其曰是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但實際是為自己一己之私。
  • 印度為何愛和中國攀比?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很多關心政治和軍事的朋友都清楚,印度對於美國,俄羅斯和英國等國家,都顯得比較謙卑,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說,對歐美發達國家仍然帶著乞求和討好的因素,或許骨子裡面,還有英國殖民者的影子。但是印度對於中國,顯得並不是特別友好,或許是因為中國的發展讓印度感覺到特別的自卑,或許是因為中國的強大,讓印度有一種羨慕嫉妒恨,但是不管怎麼樣,印度總是有一種和中國進行攀比的天然新的,不管做任何事都想要和中國進行對比,那麼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印度很可能不是一時半回就可以崛起的。
  • 中印邊境局勢緊張之際,印度為何頻繁挑釁中國?印媒揭露深層動機
    據環球時報9月27日報導,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印度就開始全方位打壓中國企業、科技以及投資等。 對此,《印度快報》25日刊登印度網際網路基金總裁阿尼如斯·蘇芮的文章分析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印度的這一舉動可能是為了迎合美國。
  • 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註定自食苦果
    但是從實質上看,封禁中國App並不能提高印度國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匯集資金的能力。印度技術和政策顧問羅伊強調,相似熱門應用的原始碼網上比比皆是,便宜的只要25美元,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很多使用中國App的印度用戶表示,這些快速興起的本土平臺都不會長久:一是技術不夠成熟,二是缺乏資金。有些印度本土App更是被爆出漏洞問題,嚴重洩露用戶信息。
  • 印度網友為什麼會有「印度比中國發達」的認知和自信?
    應該說,人家印度網友沒說錯,曾經確實是印度比中國發達。原因在於印度在1975年之前確實在工業經濟上領先於中國,而且印度因為和西方的良好關係,在40--70年代,一度在社會面貌上呈現的比中國更為先進,要知道70年代中國最高的樓房也不過30層左右。
  • 中國駐印度大使:把握世界變局 實現龍象共舞
    應印度總理莫迪邀請,習近平主席將赴印度金奈出席中印領導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此次會晤是今年中印關係最重要的政治議程,也是2018年武漢會晤的延續,備受兩國人民期待和國際社會關注。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印度文化興趣盎然,看印度電影、練瑜伽、品紅茶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喜歡上了中國美食、功夫和中醫藥,對中國的發展成就充滿敬佩。二是從兩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獲得動力。中印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經濟總量分別排名世界第二和第七,增速保持全球前列。兩國市場規模巨大,產業結構互補,合作前景廣闊。
  • 為何說如果中國企業全部撤離出印度,印度經濟會遭遇毀滅性打擊?
    ,前段時間印度為的打壓我們中國經濟,一直在抵制我們中國的產品,那麼這個時候我就不禁想到了,如果說我們中國企業現在全部撤離出印度,那麼印度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抵制了?那麼如果我們中國的企業全部撤離出印度,會對印度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 地圖看世界;區域大國澳大利亞和印度
    從中國歷史來看,為何總是北方統一南方,西方徵服東方?建都南方的王朝(明朝除外,最後還是移都北京)沒有能夠完成大一統的。 這些現象跟地理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 把眼界放大到全球,同樣有著同樣的現象。
  • 印度比中國發達?為何衛星圖上印度比中國還亮?網友:做個夢給你
    印度比中國發達?為何衛星圖上印度比中國還亮?網友:做個夢給你。 那麼問題就來了,根據數據顯示,中國的發電量是全球最高的,而且超過第二名美國50%,而中國的發電量是美國、日本、俄羅斯三國的總和,而印度也僅僅是超過了俄羅斯,顯然和中國的差距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