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本欲實現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不料計劃卻因打壓中國而破產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30 13:54:41 來源: 報紙有情

舉報

  作為世界上少數的人口大國,中國與印度在國情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不管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基數都很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和印度展現出了相似的發展經歷,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方面,它都獲得了不足的成績。

  印度一直都對中國對其境內的產品輸入非常警惕,因此近期頻繁對中國實行制裁,雖然美名其曰是維護自己的國家安全,但實際是為自己一己之私。

  

  自2020年6月以來,印度已經連續4次以維護國家安全為藉口,對印度境內那些具備中國資質的相關APP實行制裁,意圖將它們驅趕出印度領土,這種所作所為其實已經違背了國際社會的相關準則,旨在損害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種挑釁行為自然不會讓中國忽視,反而會迅速回應。11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自始至終的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的情況下對外合作,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規則,包括在維護以中國為首的相應投資者作出妥當的安排。

  中印經貿合作本質是互利互惠,但現在印度的這些舉動卻有著極大的歧視性,只會給雙方的合作帶來更大的危害。

  

  在這次發言也可以看得出來中國其實就是在逼迫印度對制裁中國APP這件事作出合理的解釋,因為印度目前的經濟狀況已經非常不容樂觀。

  即使莫迪提出的"自力更生"計劃已經成功實施,但它卻並沒有像莫迪想像得那麼成功,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合作已經烙印在了印度的各行各業之中,價格和質量非常優越的中國製造是印度現在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

  同時印度沒有加入RECP,完全沒辦法享受到來自其它國家的關稅優惠等一系列舉措,這也使得印度在經受疫情的打擊後經濟很難快速翻身,甚至可以說是自食惡果。

  

  其實印度近期的發展就像是空中樓閣,因為美元債券才是它的依仗。一旦美元風險出現,印度很可能會跟美國一起跌倒。

  要解決這個隱患,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考慮到印度現在已經自己將中國這個最佳選項放棄掉了,即便現在想要彌補自己的措施,估計也沒有什麼能夠挽回的餘地。畢竟印度自己竭盡全力的單方面實施打壓,只是單純地在進行挑釁。

  對此你怎麼看?

  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疫情防控的錯位和政策救助的差異,發達國家加大了從中國進口力度,使世界暫時恢復到2008年之前「中國生產,西方消費」的狀態。展望2021年,由於疫情衝擊逐漸減弱,特別是疫苗有望於下半年全面推開,經濟社會將恢復正常,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有望出現共振復甦。IMF預測全球經濟2021年將恢復至5.2%。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面對新冠病毒,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國民健康、全力遏制疫情。如果大量人群受到感染或面臨感染風險,就無法保證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健康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所有國家成功控制疫情,全世界才能從疫情衝擊中恢復。因此,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以及通過建立專利池推進國際合作。疫苗國家主義既危險,也很愚蠢。只有當所有國家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復甦。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
  • 中國發布丨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治理:金磚國家將成世界經濟復甦主要...
    在「深化夥伴關係 促進創新發展」主題會議上,與會嘉賓圍繞創新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展開交流。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表示,新冠疫情打亂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讓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等數位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衝擊,全球債務負擔已雪上加霜。「赤字貨幣化」反映了當前部分國家的憂慮,財政無法發揮作用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更加無能為力,債務型經濟的陣痛可能會持續「發作」,大量政府主體信用評級下調或將成為一種趨勢。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失業率攀升,部分經濟刺激計劃不同於2008年,救助中小微企業,提振消費信心的任務更加緊迫,否則經濟「V型」復甦無法實現。
  • 「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有哪些微妙的變化?中國或是最大贏家
    從2020年開始到現在,疫情拖拖拉拉地進入了新的一年。相比國內疫情較好的控制,國外則是在選擇經濟還是選擇生命左右橫跳。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格局也與各國在天平兩端的選擇有關。疫情時期是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 經濟對話是作秀,打壓中國大陸才是真實目的
    臺灣貿易與投資被「邊緣化」促使開展「臺美經濟對話」當臺灣地區被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排除在外後,臺灣經濟可能面臨「邊緣化」的危機。臺灣地區是小型經濟體,主要以出口型經濟為主,還需要配合世界的資源和市場發展經濟,大陸是臺灣地區最大的產品出口地,而民進黨當局卻推行「新南向政策」,進而試圖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不料RCEP的實施導致臺灣地區開始擔憂在貿易與投資這兩方面被「邊緣化」。
  • 必和必拓CEO:後疫情時代 攜手中國合作夥伴助力全球綠色復甦
    本報記者 朱曉波「如果世界各國能夠齊心協力,共同採取行動,致力於實現綠色復甦,那麼在後疫情時代,我們將能夠實現更強勁、更快速的發展,建設一個更加清潔、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並有望開啟全球合作新模式。」
  • 從波音「折翼」,看旅遊業回暖如何讓全球經濟復甦
    首當其衝的是各大航空公司,疫情期間大眾出行需求幾近消失,多家航空公司的運營也隨之停擺。據外媒統計,截止7月中下旬,全球因疫情原因而倒閉的航空公司已達到23家,其中不乏一些擁有百年歷史的航空公司,如哥倫比亞航空、南非航空和背風群島航空等。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在償付危機階段,企業面臨著經營不善導致的財務危機和產業經濟結構調整下生產轉型問題。如果是經營不善導致的財務問題,可以是企業技術性破產,通常可以通過財務重組解決;但如果是因經濟結構變化,企業無法適應市場、產品和行業變化而產生的經營困難,企業只有倒閉破產。本次危機期間,美國已經發生的企業破產宗數已經超過了整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企業破產數量。
  • 他山之石|英國CCC:疫情後經濟復甦重點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
    疫情中經濟復甦的關鍵是鼓勵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該組織警告稱,英國必須確保冠狀病毒後的經濟復甦措施支持低碳基礎設施的增長,方法是讓可再生能源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支持碳密集型行業。CCC主席Deben勳爵強調,冠狀病毒危機顯示了為國家面臨的風險做好計劃的重要性。政府必須優先採取行動降低氣候風險,避免採取鎖定更高排放的措施。
  •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何中國受到西方打壓,印度卻備受支持?
    印度和中國都在崛起,為什麼西方不打壓印度,反而鼎力支持呢?地理冷姿勢帶你漲知識,大家好呀我是姿勢君,今天姿勢君和大家聊聊西方國家為什麼和印度走的近?最近中國的「嫦娥」五號順利將月球的「土特產」送回我國,聽到這個消息印度一如既往地羨慕不已,並且自我安慰說「如果不是疫情,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這也表現出來印度一直將我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慘遭打臉。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全球疫情步入下半場,中國經濟在全球最先走上復甦之路後,明年又將怎樣?
  • 2020全球經濟預測:美國GDP增速-4.3%,印度-10.3%!中國「轉正」
    不過,在這場疫情的「大考」下,也並非所有國家都陷入衰退,我們都說中國是2020年有望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那麼其它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又如何?接下來就來盤點一下2020年主要經濟體的「成績單」。首先是中國。作為疫情較早爆發的國家,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 4家航司破產、國際客運下降84%,美國民航業疫情報告觀察
    疫情已在全球導致多家航司進入破產程序疫情爆發至今,美國已有4家航司申請破產重組或停止運營,本月底,ExpressJet可能成為第五家面臨破產的本土航司。-3.8%,主要經濟體中,可能只有中國能夠實現經濟正增長。
  • 印度揚言: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切,不料慘遭中國打臉
    亞洲大國是當之無愧的製造業大國,製造業增加值自十年前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後,連續多年穩居第一寶座,被大眾認可是世界的工廠,在全球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處於至關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該國還將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型,力圖脫離桎梏,更上一層樓,受疫情影響,多個經濟體遭受重創,但亞洲大國由於抗疫措施的及時落實,國內製造業並沒有因此出現太大的波動。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全球復甦背後 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還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  一是歐盟和美國是否會出臺體量  足以復原全球經濟的復甦計劃  二是國際社會能否團結起來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所需的援助全球復甦的領先變量文/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 寶利翔源:經濟復甦形勢下的發展道路
    寶利翔源:經濟復甦形勢下的發展道路市場信息網   2020-10-15 16:55:53   來源: 搜狐   評論:   近日,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賴因哈特的一句話,再次將對全球經濟快速復甦抱有幻想的人們,拉回了現實世界。
  • 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 嚴防宏觀經濟大幅波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2021年1月1日,一對父子來到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迎接新年第一天。新華社記者 高 靜攝2020年,法國經濟可謂風雨飄搖,一波三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原已步入穩定復甦區間的法國經濟遭受了二戰後最嚴重的打擊,市場表現持續黯淡,前期結構性改革紅利消耗殆盡。
  • ...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獨家丨專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塗瑞和:後疫情時代應推動「綠色復甦」 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推動經濟復甦和重建,目標應為致力於綠色復甦和「更美好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