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全球復甦背後 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2021年還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  一是歐盟和美國是否會出臺體量  足以復原全球經濟的復甦計劃  二是國際社會能否團結起來  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所需的援助

全球復甦的領先變量

文/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發於2021.1.4總第979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步入新年之際,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新冠病毒不會消失。儘管我們已經從2020年春天的首輪封鎖造成的經濟低谷中取得了實質性的復甦,但全球GDP和就業所遭遇的損失足以使之成為過去百年來第二或第三糟糕的經濟衰退,即使剛剛問世的新冠疫苗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

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主要國家在未來幾個月中施行的經濟政策。滯後效應有很大的潛在影響。已被掏空的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表只能逐步恢復;就算病毒受到控制,在疫情期間破產的企業也不會突然起死回生。即使是經濟的近期走向也非常難以解讀。

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全球復甦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並在2010年實現了近12%的年增長率。但在這次疫情中,中國的危機後增長更為平緩,而貿易順差的增加則意味著它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為全球經濟提供支持。從更宏觀層面上看,儘管世界先進經濟體都拿出了巨額財政赤字去防止GDP遭受重大損失,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卻無法提供類似水平的支持。

除了未來潛在的新冠感染「第N波」帶來的不確定性外,2021年還面臨著兩個重大問題:一是歐盟和美國是否會出臺體量足以復原全球經濟的復甦計劃;二是國際社會能否團結起來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所需的援助。

2020年美國大選並未解決這些不確定性。在多個參議院和眾議院席位的競逐中民主黨人的表現都低於預期,因此拜登政府可能無法在其所需的大規模刺激計劃上得到國會的支持。在大選之前,無視所有限制、預算或其他原則的川普一直在探索另一套刺激方案的可能性,但最終遭到了共和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的抵制。而拜登為恢復兩黨關係而作出的努力能否成功則有待觀察。

已為億萬富翁和企業減了稅的共和黨人似乎將再次推行財政緊縮政策以阻止民主黨取得任何重大成就。為此共和黨人提出一個對州和地方政府或失業者都幫助不大的「瘦版」財政方案。如果這種有限的刺激措施就是聯邦政府能拿出的所有東西,那麼美國和世界都沒有好日子過。

而歐洲則歷史性地攜手共同應對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但歐盟提供的7500億歐元(折合8860億美元)復甦資金並不夠用,尤其是在該地區受到第二波疫情的重創之後。歐洲能否再次團結起來通過新一輪互助方案?如果無法實現這一點,那麼它的復甦效果(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經濟上)就很可能好壞參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呼籲多發行50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這對重啟全球經濟將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已有幾個富裕國家承諾會將提款權捐贈或借給其他急需國家的情況下。而川普政府對新特別提款權的反對主要是出於惡意而非其他。眼下我們只能寄望當選總統拜登能扭轉美國的做法——不僅在特別提款權上,還包括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上。

在債務重組方面,也同樣迫切需要強化領導。新冠疫情引發的衰退致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陷入財務不穩定狀況。最初的流動性問題已演變為償付能力問題:許多國家根本沒有資源去償還債務。因此歷史悠久的不可抗力原則(面對特殊事件時的寬限措施)也比以往更重要。在這方面拜登可以再次通過與債權國領導人合作去扭轉事態,並提醒所有人:沒有誰能在另一場全球債務危機中獨善其身。

拜登執政以後,在世界各國領導人某種程度的合作下,我們有機會儘快渡過新冠危機。這就要求各方作出不惜一切代價的承諾。如果政治領導人敢於直面挑戰,那麼2021年即使不是最好的時期,至少也不必是最糟糕的年份。

拜登「重建美好未來」的競選承諾可以且必須落到實處。我們完全有能力在疫情後建立一個更可持續、更公平、更合作也更能戰勝挑戰的世界。

(作者系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斯福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世界銀行前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作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諾獎落幕,另一場科學盛會即將啟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即將在本月底召開,本屆論壇上將特別呈現兩場經濟主題峰會,記者獲悉,屆時六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齊聚,與其他經濟學家共同為世界經濟的復甦與未來方向提供建策。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他倆革新了拍賣形式,獲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截至2019年,共計84人摘得經濟學獎的「桂冠」。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為67歲,最年長的得主是裡奧尼德·赫維茨,2007年獲獎時已達90歲高齡。爭議:不是經濟學家也能獲經濟學獎?多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屢屢顛覆「傳統」,有的吸睛無數,也有的飽受爭議。
  • 兩人分享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的研究改變拍賣行業?
    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疫情過後經濟能否恢復,如何恢復?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中,人們能找到答案嗎?當地時間10月12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就是一對夫妻,以因「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法裔美國經濟學家埃絲特·迪弗洛與丈夫阿比吉特·班納吉一起獲獎。來看看,過去十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站了出來,評價當下疫情中的經濟狀況及為疫情後經濟復甦出謀劃策。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漢森認為,全球新冠確診人數不斷激增,各大經濟體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面臨艱難權衡。這次疫情暴發的確會在短期影響全球供應鏈,而各方採取的審慎措施,將很可能抑制新冠肺炎的進一步傳播。雖然一些國家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仍必須保持警惕。
  • 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我們問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美日英德法的...
    疫情怎樣影響經濟?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肯尼思羅格夫疫情非常令人擔憂,但在當前初期階段還難以評估其對全球宏觀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當然,疫情擴散風險已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中國當局需要繼續作出有力反應穩定市場信心。基於過去類似疫情案例,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危機將被證明是暫時的,經濟影響將得到相對遏制。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自1969年開始頒發,僅有51年歷史,其他獎項自1901年開始頒發。除此之外,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會舉辦諾貝爾宴會,獲獎者將有機會與瑞典王室成員及政要人士一同出席。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
  • 剛剛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這兩人設計的拍賣 影響了幾千億美元!
    而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就是一對夫妻,以因「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法裔美國經濟學家埃絲特·迪弗洛與丈夫阿比吉特·班納吉一起獲獎。來看看,過去十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站了出來,評價當下疫情中的經濟狀況及為疫情後經濟復甦出謀劃策。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漢森認為,全球新冠確診人數不斷激增,各大經濟體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面臨艱難權衡。這次疫情暴發的確會在短期影響全球供應鏈,而各方採取的審慎措施,將很可能抑制新冠肺炎的進一步傳播。雖然一些國家的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仍必須保持警惕。
  • 這兩位分享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都做了些什麼?
    作為諾獎家族中最「年輕」的一員,諾貝爾經濟學獎在過去的50多年間,有過讚譽,也嘗盡爭議。新冠疫情肆虐的當下,全球經濟受到重創,疫情過後經濟能否恢復,如何恢復?從諾貝爾經濟學獎中,人們能找到答案嗎?當下,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人們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的同時,世界各地的經濟也遭受重創。多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站了出來,評價當下疫情中的經濟狀況及為疫情後經濟復甦出謀劃策。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拉爾斯·漢森認為,全球新冠確診人數不斷激增,各大經濟體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面臨艱難權衡。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王衍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談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開出了「藥方」:把拯救生命擺在首位。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簡稱羅默,下同)強調:「疾病奪去人的生命是人類的悲劇。對假想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應轉移公共衛生官員或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當前的重要問題——拯救生命。當前最重要的、迫在眉睫、無可推卸的任務是拯救生命」。
  • 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何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最強大腦」開...
    在全球政經局勢被疫情陰影所籠罩,原有世界秩序發生新變化,全球經濟正醞釀新變局,當前的公共衛生危機可能引發的更大範圍不確定性危機的關鍵時刻,不少問題正困擾著人們:疫情下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何在?疫情會改變世界城市發展格局嗎?都市圈是後發國家城市空間演化的重要方向嗎?創新會不會使世界和區域越來越「尖」呢?疫情會不會改變全球化的趨勢?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最強大腦」給我們「撥雲見日」!
  • 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何一致推薦《極端經濟》?
    市場又會湧現出什麼新物種?什麼樣的經濟體才能具有堅強的韌性? 2013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罕見地一致推薦大家閱讀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理察•戴維斯的新書《極端經濟:韌性、復甦與未來》。
  • 宋清輝:諾貝爾經濟學獎首次頒給「拍賣理論」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世界經濟遭受疫情嚴重衝擊。在此背景下,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對拍賣理論的創新,以及發明了新的拍賣形式,對於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的貢獻很大,也可能是企業破解疫情影響的關鍵經營策略之一。」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何以青睞「拍賣」
    近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從理論回歸現實,今年也不例外。「拍賣」更加貼近生活,畢竟拍賣在市場中無處不在,所以,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的是微觀經濟學的實踐。且看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弗雷德裡克森對兩位新科諾獎得主的評語——「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後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於實際,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們的發現對社會大有裨益。」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 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舉辦
  •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會是誰?將聚焦哪些領域?
    除此之外,斯德哥爾摩市政廳每年會舉辦諾貝爾宴會,獲獎者將有機會與瑞典王室成員及政要人士一同出席。今年9月2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在官網發布聲明,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並將通過電視臺和網絡進行直播。諾貝爾晚宴也將不會舉行,而改為在諾貝爾獎博物館開展宴會展覽的形式。
  • 兩位拍賣理論學者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北京時間10月12日晚間,總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這一結果與眾多媒體和專業人士的預測大相逕庭。此前這兩位經濟學家基本未列入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中。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本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大爆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