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 17:45 公布,保羅·米爾格龍 (Paul R. Milgrom) 和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B. Wilson )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 85 位和第 86 位個人得主。
米爾格龍和威爾遜一起,為網際網路廣告和採購複雜服務設計了新的拍賣方式。他們的研究將激勵機制和複雜性相結合,創造出對競拍者來說簡單明了的拍賣;與傳統的拍賣設計相比,他們設計的拍賣機制大大改善了資源分配。
諾獎落幕,另一場科學盛會即將啟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即將在本月底召開,本屆論壇上將特別呈現兩場經濟主題峰會,記者獲悉,屆時六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齊聚,與其他經濟學家共同為世界經濟的復甦與未來方向提供建策。
第一場主題為「疫情下,全球經濟的迷途與變局」的峰會將迎來諾獎得主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oseph Heckman)、安格斯·迪頓(Angus Stewart Deaton)和埃裡克·馬斯金(Eric Maskin)。詹姆斯·赫克曼由於在計量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貢獻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安格斯·迪頓由於「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分析」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埃裡克·馬斯金因「機制設計理論」而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二場經濟峰會聚焦「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與挑戰嗎?」參與的諾獎得主有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他因為「對宏觀經濟的因果關係的實證研究」成為了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里斯多福·皮薩裡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因為「對市場的搜尋與匹配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獲得了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他因為「推動了動態宏觀經濟學在經濟政策的時間連貫性和商業周期的驅動力量方面的研究」而成為了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斯金和201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提前通過網絡連線採訪分享對疫情下全球經濟的洞見。馬斯金指出,市場的自動調節機制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有效的;但是疫情環境下,不能依靠市場機制來調節公共產品的生產。例如,「病毒檢測劑盒在疫情中是必要的,但不是消費者特別想要的。」在此情況下,政府必須介入,但「美國在這方面做的很失敗。」
曾經幫助賽普勒斯、希臘等國走出經濟蕭條的經濟復甦專家皮薩裡德斯則認為,新冠疫情的短期影響容易解決,關鍵是長期影響。新冠疫情加速推動全球經濟結構化大轉型,雖然會有陣痛,但也有可能讓全球經濟在疫情結束後更加繁榮。
通訊員 陳愷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